市民步行10到15分鐘就能走進一座公園讓城市融入生態 讓公園融入生活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市民步行10到15分鐘就能走進一座公園讓城市融入生態 讓公園融入生活


  12月22日上午,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八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我市「珠海市民公園建設項目」從近千項民生工程案例中脫穎而出,獲評2020年度「民生示範工程」。

  還綠於民,還景於民。近年來,珠海一直以建設美麗灣區為引領,持續加大對城市公園的建設力度,致力於打造一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花園城市。12月15日,香山湖公園三期正式對外開放。11月20日,鳳凰山山地步道香山湖示範段向市民開放。短短一個月時間裡,珠海市民陸續迎來一個又一個新的城市休閒空間。

  用最貴的土地來建公園,把最好的空間用於建設公共建築。「我們一直堅持以『人的尺度』來審視城市建設,把市民安全、便利、舒適作為最大的價值追求。」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潘偉明表示。如今,708個免費公園遍布全市,公園已充分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最貴的土地用於建公園

  珠海一直嚴格控制城市開發強度,嚴格管控山形、岸線、天際線。最貴的土地用於建公園。香山湖公園和海天公園作為珠海市重點民生項目,就位於城市最核心的區域。最好的空間用於建設公共建築。50公裡的情侶路臨海一面,除了公共建築以外,全部留白給市民。珠海大劇院「日月貝」建在四面環水的小島上,歌聲與濤聲相伴;博物館、規劃館依山面海,與漁港、沙灘遙相呼應。

  將於2022年建成的50公裡山地步道,更是將珠海的山、海、城連為一體,精心串聯公園景點與山脈,形成通山達海、移步異景的獨特景觀帶。白天有鳥語花香,傍晚賞落日晚霞,夜晚看萬家燈火。率先開通的鳳凰山山地步道香山湖示範段,儘管只有500多米,卻也讓市民攢足了期待。一名遊客說:「希望以後把棧道建設好,讓大灣區人民都有機會享受這一優美的休閒勝地。」

  此外,近年來,我市還大力推進香爐灣城市陽臺重點景觀建設項目,在西部城區建設了大門口溼地公園、黃楊河溼地公園,在橫琴新區建設天沐河碧道景觀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這一系列惠民生態景觀休閒項目中有了細緻體現。把最好的資源和最美的景觀留給廣大市民,為建設「美麗珠海、幸福珠海」注入了強大動力。

  把公園建在市民家門口

  過去,每座城市往往只規劃幾個大公園,很多市民距離公園很遠,只能節假日去遊覽,公園與市民的日常生活並不密切。為了真正讓公園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我市下決心推動公園進社區,讓市民在家門口500米範圍內就有社區公園,隨時享受綠色休閒空間。

  「為了實現公園社區化,我們從小處挖掘公園建設空間,把散布市區、零零碎碎、大大小小的閒置地、邊角地用起來,清除了9萬多平方米違規搭建物和亂堆亂放物,為社區公園騰出土地。」潘偉明說。

  扒「窩棚」、清荒地,以香洲區為例,目前全區已建成大鏡山體育運動公園、梅華城市花園等140個社區公園。一個個城市「黑點」變成了宜居亮點,市民步行10到15分鐘,就能走進一座公園。2015年,香洲區社區體育公園規劃建設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因地制宜,節約集約用地,我市建設的社區公園,面積最大的22萬平方米,最小的不到1000平方米。在具體選址上,綜合考慮了土地資源、基礎設施、交通出行和人群特點,使社區公園與綠道網和慢行系統無縫銜接,構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綠色低碳立體全民健身休閒網絡。

  讓市民成為公園的主人

  公園怎麼建?過去往往是主管部門和專家說了算。在謀劃建設社區體育公園時,我市轉變理念,按照「自下而上」的思路,以市民需求為導向,把決策權交給社區居民。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深入各個小區走訪調查,聽取民意;還通過市民熱線、微信、論壇等方式,廣泛收集整理市民意見,形成了小型化、開放性、家門口、多功能、生態型公園的概念。」潘偉明告訴記者。

  據了解,這種新型公園強化了體育健身功能,又保留了優美的生態環境,更能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在公園設計上,根據地塊條件,結合周邊社區的居民結構,設置了尺寸靈活的各類球場、廣場舞場地、兒童樂園,還配備了無障礙設施、書吧、咖啡屋、淋浴房等。同時,公園建設還注重保留原有生態,精心配置花卉和喬木,開闢可供市民認種的城市菜地,構建「花在眼前、綠在身邊、運動健身在其間」的宜人生態空間。

  如今,茶餘飯後去社區體育公園健身、遊戲、賞花,已成為很多市民每天的生活常態,公園不再是節假日才有機會踏足的場所,而是市民每天都離不開的樂園。

  公園進社區以後,市民與公園的關係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市民的主人翁意識明顯增強。比如,很多的社區體育公園就自發制訂了『鄉規民約』。在尖峰時段,體育公園場地供不應求,市民便約定在一定時間內輪換使用。」潘偉明說。

  同時,公園依託自身資源和特色,邀請市民開展農作物採摘、動植物知識學習、書法寫生等豐富的文化活動,將公園的生態福利與市民共享。許多原來「宅」在家裡的市民也紛紛走出家門,打破了對門不打招呼、上下樓不認識的城市通病,社區的人情味更濃了。

  「讓城市融入生態,讓公園融入生活,我們一直秉持這樣的理念。」潘偉明表示,「我們將繼續以『繡花』功夫建設管理城市,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城市公園建設管養工作,讓生活在珠海的市民感到更加幸福。」

  作為香山湖公園和海天公園等項目的建設方和管養方,香洲正方控股有限公司表示,將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一個個民生工程做成精品工程。通過精細化管養,堅持不懈推進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鞏固生態環境優勢,守護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文章來源:珠海特區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崛起的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恩施市是全州的首府,也是全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更有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湖北省九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中國最美縣城……近年來,依託綠色生態,秉持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建設管理,恩施著力建優、建美自然生態公園城市,不斷提升城市的顏值氣質,讓老百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願望有了具體的模樣,市民「三感」
  • 武漢今年將建成100座口袋公園 打造城市公園綠地5分鐘服務圈
    圖為,武漢礄口區輕軌1號線太平洋站旁奇趣蛋殼街頭公園 胡九思 攝中新網武漢5月26日電 (趙旋 徐金波)《武漢市2020年綠化工作方案》26日出爐。該市將把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與疫後重振相結合,新建城市綠地700公頃。
  • 「空中花園」詮釋公園城市美學 新都超線公園首期將於成都大運會前...
    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從生態到業態,成都的公園城市建設正在不斷刷新。2020年3月,在成都市新都區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儀式上,超線公園的首次亮相就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
  • 杭州良渚新城打造門戶公園「城市名片」 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良渚門戶公園(一期)是大運河文化帶——良渚段首個開工項目,於2019年開工,項目位於良渚新城與拱墅區交界處,北起上塘高架,南至拱墅區界,西至規劃道路,東至京杭大運河,佔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據良渚新城管委會規劃建設處工作人員介紹,運河文化帶以良渚門戶公園提升改造項目作為良渚新城展示窗,將康體、運動主題融入科技創新的現代互動景觀,形成了一點、二心、三道、四區的景觀長廊,將輻射惠及謝村、北辰之光社區、管家塘等地居民。
  • 公園:一個留住城市浪漫的地方
    兩場大雪過後,大地終於裹上了銀裝,西寧大街小巷的草地、樹木、涼亭都被白雪覆蓋,引得不少市民和遊客賞景拍照。走進位於西寧市城西區的文化公園,只見正中央廣場上有不少人正在做運動。在文化公園石刻碑廊園,一位老者正用一支大毛筆在地上揮毫。說起公園的變化,他記憶猶新:「剛來西寧時只有一個人民公園,這麼多年過去了,西寧的公園也越來越多了,尤其在移花種草方面做得相當好。」不僅如此,多年來,他和妻子搞運輸、修路,從西寧修到玉樹、格爾木。用他的話說,他既是西寧變化的見證者,也是建設大美青海、幸福西寧的參與者。
  • 長沙梅溪湖公園,一座不要門票的城市公園
    長沙是新晉網紅旅遊城市,隱藏在城市裡的小景點眾多,民國時期的許多老街,許多百年老屋,許多烈士故居,許多名人故居,許多自然風光,當然一個城市的整潔文明也離不開一個城市的城市公園。長沙市有湖南省最大的溼地公園——洋湖溼地,也有湖南省最大的人工湖溼地——松雅湖,還有湖南省最大的人工湖——梅溪湖。在梅溪湖邊,建起了原生態的城市公園,這裡曾是長沙郊區的低洼地帶,現在公園裡有湖泊、環湖步道、低矮的河堤、步行棧道等,適合騎馬、沿湖奔跑。雖然是人工建造的環湖公園,但緊靠嶽麓山、桃花嶺景區,佔地318畝,與湖水相映成趣,成為河西最靚麗的景觀。
  • 北京城區戴上「公園」項鍊
    到2011年共完成新建公園50處,加上一道綠化隔離地區之前已有的33個公園,使得公園環裡的公園總數達到83個。2012年起,本市前後開展了第一輪和第二輪百萬畝綠化造林工程,一道綠化隔離地區是造林重點片區之一。朝南森林公園、大瓦窯城市公園、賀新公園、霍營公園、太陽宮體育休閒公園等一座座新建公園拔地而起,公園環漸成閉合態勢。
  • 城市公園星羅棋布 陽江市民開門見園幸福滿滿
    近年來,我市把公園建設作為提升城市品質,增進市民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新建和提升了一批城市生態公園、道路、河道景觀,建成了的一條條綠道和碧道,努力打造美麗舒適的公園環境,城市公園星羅棋布,既多又好,讓市民可以開門見綠、出門進園,幸福感獲得感大大提升。
  • ...韓國首爾、蔚山、義王、內浦四地經驗看如何建設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2.市民城市。城市應具有使市民和環境共生的功能,市民也要對城市抱責任心。3.文化城市。城市的歷史文脈能得以延續。4.福利城市。建設城市的根本目的是讓人類生活更舒適。5.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充分考慮城市的自立性、穩定性、循環性。6.智能城市。採用智能信息系統,使民眾更加便捷地工作生活。
  • 星沙再添一座10萬平方米公園
    華湘公園效果圖 資料圖片 長沙晚報10月9日訊(全媒體記者 伍玲 通訊員 羅剛)8日上午,中國一冶承建的長沙經開區黃花及大眾片區PPP項目華湘公園景觀工程開工,預計明年春節前竣工。 記者了解到,華湘公園景觀工程位於灕湘東路與東十二路交叉口,毗鄰華湘安置小區東側,總用地面積106182平方米,淨用地面積87468平方米,含景觀設施、景觀遊道、景觀綠化亮化工程、配套設施建設。 該公園是一座集生態、人文、休閒健身於一體的市民活動公園。
  • 是什麼,讓社區生活越來越美好?
    走進玉林西路,遠遠地就可以看見一棟通體透明的玻璃房,它與背後的居民區格格不入,但似乎又巧妙的融入了環境版圖。待到走進後探尋一番,才發現這是一家由街區內廢棄自行車棚改造而成的社區美術館,館內一場名為「量子糾纏」的畫展正在展出,來往居民經過時紛紛駐足欣賞,在社區美學空間感受多元文化。
  • 定義美好生活 紫光海闊助力成都建設「公園城市」
    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 孫蔚)進入城鎮化發展下半場,城市發展建設的內涵發生轉變,「公園城市」成為各地探索、追求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理念的起源地,先行先試已初見成效。尤其是天府新區,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打造了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與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
  • 成都公園賞析-地鐵10號線直達公園-夢幻的公園
    #成都是目前新一線城市裡面發展最快的城市,成都人生活以「安逸」而聞名,慢生活是成都獨有的節奏,你獨步走在成都的街頭巷尾,給人的感受就是舒適愜意,成都人的為了吃,可以排隊很久,有的時候為了吃一頓火鍋,可以排隊幾個小時,特別是免費的東西,成都人特別喜歡貪便宜。
  • 成都公園城市又玩新花樣!城市上空長出一條2.4公裡的線性公園
    公園城市是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是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是新時期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的新模式。面向街區內不同人群需求,營造多種生活化街區場景,讓市民在生態中享受生活、在公園中享有服務,促進人情味、歸屬感和街坊感的本質回歸。這一次,成都的公園城市、特色街區又將有「耍」出新花樣——在城市上空,構建一條長達2.4公裡的城市級超線性公園。
  • 泉州晉江市城市環境迎利好,南岸生態公園、崎山公園今年將建成!
    晉江市據了解,晉江市於2013年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當前,晉江已建成敏月、體育、世紀、桂山、竹樹下、江濱、晉陽湖、八仙山、綠洲等15個市級公園,另有崎山公園、晉江下遊生態整治工程在建,。截至2019年年底,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9.95%,綠化覆蓋率44.03%,綠化覆蓋面積1673.52公頃,建成區綠地總面積1518.4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3.58平方米,公園面積447.19公頃。
  • 無錫再添一座體育公園!7月中旬試運營
    無錫將再添一座體育公園! 走進太湖新城體育公園, 最先被一片由橙色、黃色、深藍、淺藍 等色塊組成的彩色室外籃球場所吸引, 這片場地包括2片標準籃球場。
  • 南岸公園將呈現市區最美秋色|走進重點項目現場(2)
    「明年秋天南岸公園這裡將變得火紅一片,從附近高處遠望公園像是打翻了顏色盤。」22日,清遠日報社「走進清遠市重點項目現場」大型採訪活動來到市區南岸公園。建設中的市區南岸公園溼地公園段正在種植秋色觀葉樹種落羽杉。項目經理尚啟嘉介紹,溼地公園作為示範段,喬木種植、景石擺放已基本完成,到春節前整體形象進度可完成70%。
  • 讓夢想照進現實,天府新區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公園城市
    這其中,天府鹿溪國際網球公園為周邊企業和居民提供了國際網球公園的運營為周邊企業和居民提供了健身、鍛鍊的新場景,鼓勵更多的市民、青少年積極加入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助推新區公園社區的建設,將綠道生態價值轉化成為專業體育服務,青少年教育服務等社會和經濟價值。
  • 錦州最大的城市公園:東湖公園
    公園建設在市區兩大母親河水系的女兒河和小凌河交匯處,自然地理環境優越,也是市區水流最豐富的地段,背依錦州主城區的南京路生活圈,毗鄰都市繁華地帶,隔小凌河與燈火輝煌的橋南隔河相望,為錦州自然水色最美的地方,是錦州市民最熱愛的散步休閒場所!同時,這裡也是錦州目前最火熱的地段,學區房,環境房,水漲船高,讓這裡成了錦州最炙手可熱的地段,是一處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錦州美麗的城市公園!
  • 悄悄告訴你新都超線公園最新進展~
    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從生態到業態,成都的公園城市建設正在不斷刷新。2020年3月,在成都市新都區第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儀式上,超線公園的首次亮相就引起了市民的廣泛關注。作為國內首個超線性空中立體商業公園,超線公園從丹麥Superkilen公園和紐約High Line公園汲取靈感,從地表到空中,通過兩條平行的2.4公裡連續性城市公園和景觀長廊,讓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構建了一座活力與綠意兼具的城市級的線性立體商業公園。這座「空中花園」有哪些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