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1915年英國生產的小威利號定義為人類的第一臺坦克,至今為止坦克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這段時間裡坦克經歷了多次升級與優化,最終在最近十幾年裡全世界的坦克幾乎統一成了一個樣式。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國,真正意義上全面自產坦克的時間卻短短不過二十餘年。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中國所有的坦克都依賴於進口和購買核心配件組裝,這對於一個有著龐大人口的中國來說,是個十分危險的潛在隱患,為了徹底實現所有部件的完全自主控制,中國開始了長達二十餘年的刻苦專研,終於在九十年代末生產出了99式主戰坦克。
正面照
99式主戰坦克是個樣板,是基礎,真正在坦克上有所突破則體現在99A主戰坦克上。99A坦克基本奠定了我國第一代陸軍裝備信息採集、傳輸、處理、顯示與綜合的基礎,實現了戰場態勢共享、協同攻防、狀態監測、系統重構等功能,而且軟體、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所有的配件均可生產與控制,軟體上基於中國坦克和人員使用規則重新設定和編譯,從生產、使用到控制都做到了知根知底、完全可控。
側面
曾有人提議現代規模衝突用到坦克的機會很少,建議在研發日程上向後排列,但基於基本的自衛考量,認為坦克依然是最重要的研發項目之一,局部衝突將長期存在,坦克將會有持續優勢,並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空中力量,於是99式有了長足發展。
角視圖
99A式主戰坦克的綜合作戰能力目前屬於世界領先,在所有坦克中位列在德國「豹2」以及美
國M1A2坦克之後,名列第三,超越同樣著名的俄羅斯T-90和英國「挑戰者2」。
奔跑中
漫長的坦克發展歷程證明,坦克最重要的防禦區域位於炮塔首上,通常情況下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炮塔正面複合裝甲塊厚度在600毫米至900毫米左右厚度,99式同樣如此,但是99A式卻遠遠大於此厚度,在不安裝附加裝甲的厚度已經與安裝了楔形空心附加裝甲的99改相當,最大厚度接近1米。如果採用相同的複合裝甲技術,其正面裸車對長杆尾翼穩定穿甲彈的防禦力已經接近700毫米均質鋼裝甲水平,這在中國坦克發展史上屬首次。
坦克兵
在綜合傳動系統上99A式也有了革命性發展,99A坦克安裝了最大輸出功率為1500馬力的先進發動機,另外CH-1000型液力機械綜合自動傳動裝置,也使得五十多噸的坦克可以達到75千米/小時最大公路速度以及60千米/小時的最大越野速度,具備手動擋和自動擋操縱系統,實現自動換擋,並通過方向盤以任意半徑連續轉向甚至原地轉向。
越野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99式坦克的發動機是模塊化的,99A坦克採用的是150HB發動機,V型12缸雙渦輪增壓中冷式、最大輸出功率1500馬力,這些驚豔的參數並非來自外國,而是完完全全中國生產。
坦克兵
每當提到中國的綜合實力時常常會有人覺得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實並非如此,在幾十年的默默奮進與埋頭苦幹中,中國早已與世界最強的國家迅速縮小了差距,美國一直把中國當成合格的競爭夥伴,是個很明智且無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