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管家」讓鄉風村貌大變樣 - 山西新聞網

2020-12-24 山西新聞網

「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全。」這是過去很長一段時期鄉村治理的痛點。如今,位於西南地區的貴州省湄潭縣,自2018年退出貧困縣序列後,為建立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機制,在全縣範圍內探索出了「大事有人帶,好事有人幫,公益有人管」的「寨管家」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增強了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探索出一條有效的路子。

細化治理單元,構建自治組織

脫貧後,在脫貧攻堅階段建設的鄉村道路、公益設施,以及鄉村保潔、綠化、水電保障、公共安全等誰來管理?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湄潭縣的決策者。

2018年,湄潭縣實現了「減貧摘帽」,邁進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的發展階段。

「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從首創『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經驗,到敲響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改革開放40多年,農村改革試驗在湄潭縣薪火相傳,在探索社會治理上也一直在努力。」湄潭縣委書記魏在平說。

在湄潭縣農村,負責操辦紅白喜事的人被稱作「總管」,他們辦事有禮有節,受人尊敬。2018年,西河鎮以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和服務群眾水平為目的,把這些「總管」聚起來,把村裡的事情管起來,由此,「寨管家」應運而生。

目前,湄潭縣的最小治理單元為「寨子」,形成了規模適度、更適應鄉村治理需要的農村社區網格體系,有助於合理有效集聚資源,為提升服務管理效率和精細化水平提供了便利。

走在湄潭鄉村,「某某組一寨」「某某組二寨」「盧家灣」「葉家寨」「茶園溝」等地名分布在鄉村各處,這些寨子都是重新劃分過的,即把一個村民組劃分為一個或多個寨子,對區域面積過大、管理難度較大的村民組進行優化設置,確保做到管理範圍內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今年3月出臺的《湄潭縣關於推行「寨管家」加強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構建了「鎮幹部做指導員,村幹部做包保員,村民組長兼寨長做管理員」的「3」和寨長領導下的「副寨長和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安全員、護林員等」的「N」名成員組織構架。

為了保障「寨管家」成員的待遇,湄潭縣明確以每個戶籍人口不少於9元預算,安排「寨管家」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縣、鎮財政共出資450萬元,每年按照2:1比例分擔,同時各村可整合集體經濟、群眾自籌、社會捐助等相關經費投入。

「依託『寨管家』,讓黨的聲音直達群眾心靈、直通村情民意、直辦民事民議,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脫貧攻堅成果及和諧穩定的社會大局,有效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湄潭縣委組織部部長穆泉斌表示。

集聚優秀人才,激活自治細胞

「把享受脫貧攻堅補助和低保的群眾納入到『寨管家』隊伍中來,一方面讓他們養成靠自己的勞動生活的觀念,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儘可能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石家寨村黨支部書記李明現說。

「寨管家」興起於農村「空心化」的背景下。如何從本就有限的人才資源中進一步挖掘有能力的人?「寨管家」由村黨支部引領,將退休返鄉人員、退役軍人、致富帶頭人等凝聚起來,並激發護林員、管水員等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每個村民組的管理服務人員數量由過去的1名村民組長增加到多人,管理區域劃分更細、責任落得更實,基層自治力量重心得到下沉。

韓克魚是高臺鎮河江村連心寨吊鈴塘小組的「寨管家」成員,也是一名年近80歲的老黨員,在小組進行危房改造動員期間發揮了帶頭作用,率先籤字、不要補助騰退老房屋。隨後,27戶村民積極響應,紛紛籤字表示支持該項工作,該小組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危房改造。

「我用穩住一個樁子、建好一個班子、找準一條路子、凝聚一個村子、增加群眾『票子』來總結『寨管家』發揮的作用,他們在履職盡責、樂於奉獻、產業發展、鄰裡和諧、增收致富等方面為村發展作出了貢獻。」湄潭縣兩路口村黨支部書記唐書浪幾句話進行了總結。

據統計,湄潭縣現有1112支「寨管家」隊伍,共有成員5438名,其中指導員811名、包保員607名、寨長1071名、副寨長237名。

發揮帶動效應,助推產業興旺

「一聽到村裡面要種烤菸,有的人就開始擔心賺不了錢、土地被『騙走』。我不擔心,種烤菸肯定是有關部門考察過的,要相信組織嘛。」石家寨中寨組的「寨管家」成員劉芝願今年70歲了,可身體還硬朗得很。

說起村裡的811畝烤菸,劉芝願自豪不已。村「兩委」為發展烤菸要流轉農戶土地這件事情傷透了腦筋,怎麼都說不動,而劉芝願僅用幾天時間就成功說服農戶流轉了811畝土地。

「給他們一一分析到位了,自然就起到了效果。」劉芝愿樸實的言語流露出了基層治理需要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工作思路,他在3年時間裡成功調解了十多例家庭鄰裡矛盾。

村民石開訓家「文明衛生戶」的牌子高高掛在門頭上。環顧戶內,木材堆放有序,院子乾淨敞亮,四周沒有異味,就連蜘蛛網都不曾看到,確實擔得起「文明衛生戶」的稱號。

「你家院子很乾淨嘛,一看就是每天都在打掃。」

「成習慣了,每天都要打掃,不打掃就感覺不自在。」

「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和群眾有說不完的話!」

以上這段對話發生在鎮選指導員王坤和石開訓之間。

西河鎮黨委書記丁亮介紹,王坤以前害怕與群眾打交道、不知怎麼和群眾交流。在擔任「寨管家」指導員後,王坤逐漸成長為熟悉群眾工作,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優秀年輕幹部,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

「『寨管家』選人是關鍵,作為指導員,我優先從各家事務說得上話,在群眾會上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3類人中推選『寨管家』成員。」匡家寨指導員殷成永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 劉久鋒 實習生 龍小敏

「『寨管家』是一種有效的『微治理』嘗試,著力於末端平臺,建立了有效的基層治理體系,將黨的領導和村民自治有機結合,共同織就了一張密實的基層『網際網路』,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加強了農村社會的管理服務能力。」魏在平說。

(責編:陰小斌、郗濤)

相關焦點

  • 「寨管家」讓鄉風村貌大變樣!《農民日報》頭版報導貴州湄潭完善...
    8月13日,農民日報頭版刊發《「寨管家」讓鄉風村貌大變樣 ——貴州省湄潭縣完善鄉村治理探索出一條好路子》,報導貴州省湄潭縣為建立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機制,在全縣範圍內探索出了「大事有人帶,好事有人幫,公益有人管」
  • ...初心的駐村幹部|黃果樹旅遊區黃果樹鎮石頭寨村駐村第一書記陳俊
    3年來,我始終以石頭寨村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為己任,以石頭寨村全面實現小康為目標,帶領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幹部積極奮戰在脫貧攻堅戰役第一線,實現了7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目標,推動了石頭寨村鄉村振興。
  • 滄源縣的嘎多村,建了500多年,被稱為月亮古寨
    該村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佤族傳統民居,民風淳樸,他是佤族傳統拉木橋活動的發源地,村莊周圍是蓉樹遮天蔽日,翠竹形成一片,與傳統村落相得益彰,在滄源的東大門中鑲嵌著中寨的夢幻般的風景,具有良好的旅遊文化區位和環境優勢,但邊境村落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勢頭強勁,邊境村鄉風和諧。
  • 湖南油溪橋村:文明鄉風就是生產力
    「剽悍」的鄉風也是制約村裡發展的重要因素。亂丟亂扔、打架賭博、大辦宴席,甚至向過路車輛收「買路錢」……曾經的油溪橋村一度被貼上了「爛村」的標籤。盛夏時節,如今的油溪橋村,整潔的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村民們有的在自家屋場裡清撿收穫的桃子,有的在甲魚養殖基地裡忙活,有的在為村裡基礎設施建設出力……遠山、古橋、溪澗,宛若畫境。
  • 南安市眉山鄉小眉村:鄉風文明新風尚 和諧共生奔小康
    響應移風易俗、崇德向善蔚然成風;幹部群眾齊上陣,環境衛生大變樣;貧困戶抱團發展,共奔小康……近年來,小眉村探索了一條鄉風文明建設新途徑,把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作為精神脫貧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堅持高標準推動,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工作成效明顯。
  • 石佛村:緊抓產業促進鄉風文明 - 頭條 - 嶽西熱線-嶽西新聞網...
    石佛村黨支部針對這一情況進行走村入戶深入了解。石佛村村民家中若有老人去世,就會通知所有的親戚朋友來為老人送行,並在家中大辦喪事,前後跨度數十天,直到喪事結束。石佛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在了解該情況後,覺得如此大辦喪事是勞民傷財的舊風俗,於是走訪宣傳,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制定了相關的喪事簡化流程,並通過從村集體經濟收入中拿出部分費用作為獎勵積極響應移風易俗政策的村民。
  • 靈山縣:以文明鄉風引領鄉村振興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梁海容 攝廣西新聞網靈山11月19日訊(通訊員 梁海容 實習生 李夏潔)蜿蜒的瀝青硬底化道路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的微菜園、微花園、微田園生機盎然,牆面上的荔枝樹結滿了果實,農耕文化長廊講述著春耕秋收的故事,牆壁上的宣傳標語富有文化氣息和鄉土氣息……來到靈山縣三海街道頭步江村,讓人不禁被眼前的鄉村風貌吸引。
  • 翠屏區婦聯召開鄉風文明專項行動暨美麗家園創建啟動會
    翠屏區婦聯召開鄉風文明專項行動暨美麗家園創建啟動會 2020-12-10 16:59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廖樹強 秦旭)為紮實開展鄉風文明專項行動暨「美麗家園」創建活動
  • 農村紅白事「大管家」設得好
    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利用網格化治理模式縱深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活動全覆蓋,將全區79個村(居)黨組織所在區域劃分為445個子網格,為每個網格選舉1至2名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幹部作為紅白事「大管家」,負責監督制止區域內酒席大操大辦,鋪張浪費。
  • 清水縣趙那村:精神扶貧引領鄉風文明
    「十三五」以來,趙那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主線,以精神扶貧為引領,以生態美、產業旺、文化興、鄉風淳、社會和為目標,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紮實推進精神扶貧工作,通過加強思想教育、道德涵養、文化浸潤、模範引領,營造了崇文知禮、明德向善、誠實守信、謙恭和諧
  • 潁東蘭堂村 村容鄉風都是景
    潁東蘭堂村 村容鄉風都是景 2020-08-13 16:55:57   來源:阜陽日報
  • 灣沚區灣沚鎮:以本地「三變」促鄉風文明大提升
    近年來,該村以「三變」壯大的新模式,把農村經濟改革作為出發點,帶動農業增富;以「三變」發展的新態度,助力人居環境增質;以「三變」改革的新視角,描繪鄉風文明新氣象。資源變資產,推動農民增收桃園村以強化村集體經濟為目標,讓村民日漸富裕起來。
  • 文明鄉風助力小康生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村以進士文化及傳統家風家規家訓文化資源為切口,號召各家各戶規範建立自家家風家規家訓,極大促進了鄉風文明。現全村338人由洪、吳、程、劉四姓組成,彼此間謙卑友善、親如一家,堪稱鄉風文明和諧、鄰裡互愛互助、異姓相知相融的典型村。
  • 村貌秀美 鄉業興旺 民風清朗
    按照建設全域大景區大花園的要求,我市全域推進美麗鄉村示範縣、美麗鄉村風景線、美麗鄉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五美」創建和村莊景區化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鄉村顏值不斷提升。17年間,全市成功創建省美麗鄉村示範縣3個、示範鄉鎮52個、特色精品村174個,市級精品村276個、秀美村479個、美麗宜居示範村162個、和美鄉村示範村100個。
  • 山西長治振興村村支書牛紮根創辦家風家訓館
    走進山西長治振興村,幢幢二層小樓整齊排列。沿階而上,紅色文化撲面而來,有初心園、紅色廣場、上黨戰役展覽館、家風家訓館……「這兒以前可不這樣!」街邊納涼的村民說,當年這裡溝壑縱橫、土地下陷,是個窮山溝。振興村的巨變,關鍵是有個好支部,有個好支書。「怎麼個好法?」
  • 建始三道巖村: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近年來,三道巖村緊盯鄉風文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主導產業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等工作,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一統三治」(黨建統領,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模式,把基層治理改革創新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主要抓手,探索出一條鄉村治理新路徑,有效遏制了整「無事酒」、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燃放煙花爆竹、纏鬧炒作等歪風陋習。2017年以來,全村無越級上訪、纏訪鬧訪發生。
  • 北京西店村:美麗鄉村有了巷園管家
    朝陽區高碑店鄉半壁店行政村下轄的西店村,創新「六巷一園」小巷管家模式,幫助農混地區村居民解決身邊大小事。  2009年,因可防性治安案件高發,西店村被列為北京市50個掛帳整治督辦重點村之一。  到底該怎麼辦?當年,村裡開始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模式進行重點村改造,通過村民自籌資金「三統一」,統一回縮、統一外觀、統一高度,翻建房屋;村集體負責籌措資金進行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建設。
  • 鄉風建設成效明顯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12月14日,湛江市鄉風文明檢查組赴經開區民安街道龍灣村檢查指導
  • 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文明鄉風潤心田 鄉村振興譜新篇
    秀麗鄉村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霑益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培育良好鄉風民風,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如今,一幅幅鄉風文明、和諧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在珠源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