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源縣的嘎多村,建了500多年,被稱為月亮古寨

2020-12-22 情感文明

嘎多村是滄源縣典型的佤族山村,據考證,嘎多大寨已建成500多年,其歷史比翁丁村還要長100多年,是全縣鄉村建設歷史最悠久的村落之一,至今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佤民族傳統習俗。為促進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在第一批基礎上全國傳統村落規劃建設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第四批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統村落規劃建設規劃》的村莊名單中國傳統村落列表。在這批雲南省中,選擇了113個村莊。其中滄源縣單家鎮嘎多村委會位列其中。

該村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佤族傳統民居,民風淳樸,他是佤族傳統拉木橋活動的發源地,村莊周圍是蓉樹遮天蔽日,翠竹形成一片,與傳統村落相得益彰,在滄源的東大門中鑲嵌著中寨的夢幻般的風景,具有良好的旅遊文化區位和環境優勢,但邊境村落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勢頭強勁,邊境村鄉風和諧。

加多村是阿瓦的山區和赫赫有名的一個大部落,他曾經有許多的小部落,嘎多村的範圍相當於善家鄉所有的小部落和周邊的一些小部落。上世紀代以前,嘎多作為一個行政村,只負責嘎多上寨和下寨。20世紀代以後,道裡從諾良鄉分為嘎多,嘎多上寨和下寨「(永)濃播」。「永」表示「寨子」,「濃播」表示「石蚌潭」,「(永)濃播」表示「石蚌潭寨」。到嘎多村有嘎多上寨、下寨、道裡和永)密播四個自然村。

加多有十多代人,幾百年來,史長達村一直是佤族地區最強大的部落之一,他掌管著山甲、道庚等較大的部落,管轄著幾十個小部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加多部落仍然是以Ava山區聞名的古老部落之一,私有制和階級分化明顯,形成了兩個特殊的階級「珠米頂」(富人)和「珠米牙」(小富),部制比較完備,國家雛形逐步形成。

加多村被林木包圍,物種豐富,動物和動物不斷繁衍,聚集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嘎多村四面環山,他位於兩條河流環繞的山坡上,河流在村子的拐角處匯合,從遠處看,這條河看起來像「丫」,反映了古代的「擇水而居」選址理念。整個村莊為負山水,東北面西南,村莊與原始森林融為一體。

嘎多村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山高林密,谷底和山峰形「V」字,望月夜晚短而明亮,故名「月亮古寨」。受佤族多神教的影響,嘎多村依山有水相伴,同時,加多村也有狩獵的傳統,因此人們熱愛自然,崇拜自然,並配合自己的村莊建設來構建「世外桃源」形象模式。

方塊字月亮

嘎多村主分布廣場上有一棵樹齡的大榕樹樹,榕樹是佤族人心中的一種風水樹,在許多佤族村莊,村民稱之為「大青樹」,常在村口結合村周圍的風水林種植,表達了人們希望村莊能像昌盛一樣永久昌盛。他是聚落中最容易辨認的標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已經成為主要的分布空間。空間為長方形空間,兩側有兩座正在建設的旅遊接待中心大樓,呈相對規則的分布廣場。

三棵古樹名樹

一種是月亮古樹,他是嘎多村月亮古寨的象徵,另外兩棵樹是村中央的榕樹。在佤族村,幾乎每個村莊附近都能看到榕樹。這些古樹雖然形狀不同,但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他們見證了幾千年來當地的繁衍和與自然和諧相處,他們甚至成為一個村莊的象徵,他們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這些樹,無論其種類是什麼,都被賦予了上帝的意義,並經常提供一些物品。佤族寨中的神樹主要是格樹,這些大榕樹可以在樹下提供極為舒適空間,供村民休息納涼和交流。

謝謝您的見面,承蒙親愛的,我是小周,請注意,我們下一次再見文章!

相關焦點

  • 公祭先祖告別500多年老村莊 羅家寨村整體搬遷
    祭祖現場本報記者阮班慧攝本報訊(記者趙明李永利)4月4日是農曆清明,未央區羅家寨村2000餘名村民舉行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村公祭大會。因為今年清明節後,隨著步伐的邁進,羅家寨面臨著整體拆遷,這個有著500多年村史的古老村莊將成為回憶。記者昨日在活動現場看到,2000多位村民幾乎都是扶老攜幼舉家參加公祭活動。全村父老祭拜祖先,並向先祖禱告保證:「繼承先祖們勤勞質樸的傳統,通過村子的綜合改造,一定要建設一個更加美麗富裕的新羅家寨村。」
  • 隆林德峨鄉馬弄寨:廣西百色唯一的、最後的苗寨古木樓完整建築群
    從南寧市驅車500多公裡,我們來到苗族古木樓建築群——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那地村馬弄寨。路途雖遠,但非常值得。馬弄寨是現如今被譽為「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的德峨鎮,乃至整個隆林各族自治縣保存相當完整的唯一苗寨古木樓建築群。
  • ...貧困村看變化」紫雲嚕嘎村:脫貧有奇招,這個村竟然養殖起了鴕鳥...
    在紫雲自治縣的大山深處內,竟然有人養殖起了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的鴕鳥和澳洲龍蝦,抱著好奇之心,1月7日,記者走進了紫雲自治縣四大寨鄉嚕嘎村。當日,在鴕鳥養殖基地,記者看到存欄鴕鳥約有幾十隻,個頭約摸2米多高,聽聞人至,鴕鳥們個個探出了小腦袋。徐文鵬,是嚕嘎村第一駐村書記,他說:「養殖鴕鳥是嚕嘎村利用有利自然資源拓展養殖產業來鞏固村裡的脫貧成果。」
  • 細說普洱山頭茶之南糯山「三寨」
    主要分布在9個自然村,比較集中的是:竹林寨有茶園約2900多畝,古茶園約1200多畝。姑娘寨有茶園約3500畝,古茶園約1500多畝。半坡寨有茶園約4200畝,古茶園約3700多畝南糯山茶特點 中庸而不平庸南糯山古茶園由於分布較廣不同片區的茶的口感滋味有一定區別,但總體而言有如下特點。
  • 來虎尾古寨,邂逅葵花萬葉香
    就在今年,就在2018,就在這五月,虎尾古寨想邀你來,品品這醉人的葵花萬葉香。虎尾曾問過眾花,費心綻放,可收酬勞?眾花答:為有緣人,佛系收費。因此虎尾決定,七彩花田葵花節不收998,不收88,只要9.9!
  • 井陘於家石頭村,歷經26代,500餘年,形成了現在的石頭村落
    井陘於家石頭村,歷經26代,500餘年,形成了現在的石頭村落[2020年10月6日(周二)石家莊市井陘縣於家村]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於家村位於井陘縣西南20公裡處,是井陘縣眾多古村落中知名度最高、開發最早的古村,也是井陘縣目前唯一收門票的古村
  • 跟著電影去旅行:雲南普洱糯崗古寨有長壽村之稱,保留傣族風情!
    因為這裡的樹林特別多、溪水特別清、寨子特別靜,人與自然十分和諧,寨子四面環山,在群山之中,造化出這樣一處佳境。 走進古寨內,安寧古樸是第一印象,整個寨子完整地保留了傣族風情和古樸的民風民俗,仿佛千年的歲月沒有在它身上留下痕跡。
  • 古丈:古茶寨炎家坪現千年古茶樹3百多株
    在一次走訪調研中,古茶樹群被古丈縣委組織部選派科技特派員發現,探尋茶群的「前世」,科技特派員尤為興奮。炎家坪屬高望界餘脈,山高林密,人煙稀少,自古多瘴氣,歷史上一直是生蠻地界。高望界有「古丈屋脊」之稱,舊時叫高望山,意即「峰巒秀特,可以望遠」。舊時,當地村民防瘴的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多喝茶水,歷代官府倡議村人廣種茶樹,民間想而應之。
  • 「汝州訪古」——大峪輝泉保安寨的厚重歷史與魅力風景
    『汝州訪古』——大峪輝泉保安寨的厚重歷史與魅力風景賈順卿、賈豔強/文陳素貞/攝影輝泉保安寨,位於汝州市區東北18公裡許,大峪鎮高嶺村輝泉自然村南的山巔之上,是當地群眾在解放前躲避匪患的堅固堡壘。保安寨內沒有水源,日常用水全靠當時所居各戶在山下輝泉山泉取水,人擔驢馱上山,裝入盛水的盆盆罐罐內,以備生活所需,同時寨內有一個人工開鑿的石槽,用以餵養驢馬。清朝末年,國運日衰,民生凋敝,社會動亂,土匪猖獗,動蕩的局勢讓人感到朝不保夕,人人自危。民國元年(1912年),輝泉村士紳賈中金首倡築寨保民事宜,並捐地3畝,趙永樣捐地2畝,用以築寨基礎。
  • 刀哥說茶丨細說普洱山頭茶之南糯山「三寨」
    南糯山植被保護完好,氣候條件優越,得以保存下來的古茶園面積廣大,有約12000多畝。主要分布在9個自然村,比較集中的是:竹林寨有茶園約2900多畝,古茶園約1200多畝。姑娘寨有茶園約3500畝,古茶園約1500多畝。
  • 菏澤有個500年歷史的「石頭村」 如今成了民宿「網紅」
    在菏澤市巨野縣核桃園鎮前王莊村石頭村,擁有100多棟數百年歷史的石頭房子,貫穿於村莊各個角落的石板路,讓人感慨千年不變的石頭,也能如此豐富多彩。這「石頭村」生出的驚奇,讓人們慕名前往。
  • 東山有村,人間畫境
    片刻之時,我們便看到了大東山村的村前,有一個高速出入口,其建築物的中間,標誌著醒眼的「梅塘」大字,這是汕湛高速公路普寧路段的梅塘出口。記得汕湛高速規劃時,我曾聽說梅塘有個高速出口,可能建在溪南後巷,也可能建在溪南新村,沒想到後來卻建在大東山村。大東山村北接社山村,西鄰溪南,東側是燎原街道一帶的夏地村、大員村,南為溪橋、田豐,近接池揭公路,交通也甚為方便,建在這兒也較為合理。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保存著神秘的歷史風貌——翁丁佤寨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保存著神秘的歷史風貌——翁丁佤寨,全國65%的佤族世居地——臨滄,這裡被稱為「中國佤族文化薈萃之地」——臨滄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位於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西南部,北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西與緬甸國接壤, 這裡是中國佤族文化的主要薈萃之地,因此被命名為世界佤鄉
  • 中國十大最美古村落,去過2個算及格,全去過的太牛了!
    本期一起來盤點中國十大最美古村落,看看您一共打卡了幾個!1.白哈巴白哈巴,是新疆阿勒泰地區圖瓦人最集中的一個村子,號稱中國西部第一村、中國最美的八個小鎮之一。交通:從凱裡洗馬河凱運司乘至西江的班車,也可從雷山縣乘班車至西江坐標: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西江鎮3.西遞西遞村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古村落
  • 尋古探今:嘎仙洞探秘
    每年仍然選出優秀的獵手去和妖魔格鬥,堅持鬥爭了好多年。鄂倫春人始終不渝的鬥爭精神,終於感動了上天的嘎仙。有一天,嘎仙從天上駕雲而下,飄落到妖魔的洞口,厲聲對妖魔說:「你不要自恃妖術高強就殘暴地荼毒人民,我勸你改邪歸正,不然的話,咱們可要見個高低!」
  • 「寨管家」讓鄉風村貌大變樣 - 山西新聞網
    「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從首創『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經驗,到敲響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改革開放40多年,農村改革試驗在湄潭縣薪火相傳,在探索社會治理上也一直在努力。」湄潭縣委書記魏在平說。 在湄潭縣農村,負責操辦紅白喜事的人被稱作「總管」,他們辦事有禮有節,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