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訪古』——大峪輝泉保安寨的厚重歷史與魅力風景
賈順卿、賈豔強/文
陳素貞/攝影
輝泉保安寨,位於汝州市區東北18公裡許,大峪鎮高嶺村輝泉自然村南的山巔之上,是當地群眾在解放前躲避匪患的堅固堡壘。輝泉保安寨所在地區是汝州母親河—北汝河重要支流黃澗河和洗耳河的上源之一,王臺轄區的摩天寨主峰經劉河溝東嶺、鹽池坡、雙東窯東嶺、高嶺西坡西嶺、二道嶺、馬場嶺、輝泉東嶺往南延伸,形成一蜿蜒分水嶺,因地勢較高,又叫高嶺,高嶺村便由此而得名。輝泉保安寨就修築在這道高嶺的最南端山頂處,海拔約800多米,每到雨季,保安寨東側的洪水,流經上七裡溝中七裡溝下七裡溝,在同豐窯與高嶺東側、李溝、馬安駝、路泉流域水流交匯後,經火石溝石板河大泉溝硃砂澗劉窯許臺槐樹匯入安溝水庫。 保安寨西側的洪水則經輝泉西溝剪花口黑龍潭與輝泉北溝八池溝高嶺西側流域水流交匯後,經木蘭溝趙樓袁窯範莊寨灣朱溝黃嶺匯入馬廟水庫。
保安寨在輝泉村南邊的制高點上,憑險而築,南臨百米深的雙層石崖,形成天然屏障;北是上窄下寬的梯形陡坡,有蜿蜓曲折的小路連接山下村莊;東是一凹形山體,與向東延展的山嶺相連;西是一絕壁,下方向裡凹進20餘米,百餘平方的地面,下大雨也淋不著,村民稱它為大石窯,傳說是南蠻子採挖金礦石後形成的。再往下延伸,與康廟嶺相連,在下山崖的路口,舊時有一座古廟叫康王廟,廟前的古道是輝泉周邊村莊下山的交通要道,經郭坪、安窯、土道河、潘莊可到達米廟鎮及汝州市區。
保安寨築在雙層石崖頂端,四周是用石塊砌的堅固寨牆,中有大小不一的青石窯洞組成,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山寨目前保存完好,寨牆約8米高,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約45米,大致呈橢圓形,地勢南高北低,佔地面積約有5畝多,寨牆上設有女兒牆,留有警戒觀察用的瞭望口和射擊用的垛口。保安寨南端靠近石崖處的高地上修有數孔較大石窯,並有套間,為修寨大戶所居。寨內北面,依託寨牆修築一排11孔稍小的窯洞,為避難群眾所居,東南部也有部分石窯相對,形成一個小巷,東側有石窯兩孔,旁邊有石砌階梯通上寨牆。全寨共計有石窯洞35孔,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有28孔,可容納數百餘人居住。寨子東北角有一石拱寨門,高約2.5米,寬約1.8米,榆木寨門厚約6寸,門上方有二層炮樓一座。保安寨內沒有水源,日常用水全靠當時所居各戶在山下輝泉山泉取水,人擔驢馱上山,裝入盛水的盆盆罐罐內,以備生活所需,同時寨內有一個人工開鑿的石槽,用以餵養驢馬。
清朝末年,國運日衰,民生凋敝,社會動亂,土匪猖獗,動蕩的局勢讓人感到朝不保夕,人人自危。民國元年(1912年),輝泉村士紳賈中金首倡築寨保民事宜,並捐地3畝,趙永樣捐地2畝,用以築寨基礎。高嶺村的輝泉、八池溝,雷泉村火石嶺,米廟鎮潘莊村、一五張村等地部分村民熱烈響應。眾人同心協力,利用農閒時間,每天出勤60餘人,帶著鐵釺、鐵錘、鐵楔、鐵撬、鐵鏈、木槓等簡單工具來到山寨選址處,挖石築寨。一部分人就地取材,挖山破石,壘砌寨牆。另外一部分人在寨北山腳下採挖青石,靠數人合力,肩抬背扛,把100多公斤到500多公斤不等的青石塊運送到600米開外的山頂,修築石窯洞和寨門。這些先輩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早上天不亮就趕到工地忙碌,中午啃乾糧喝涼水,稍事休息就又開始勞作。他們靠不屈不撓向命運抗爭的堅強意志,歷時3年餘,共出工4萬多個,動用土石方1.2萬多立方米,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十分原始的工具,築成這座屹立在山峰之巔的堅固石堡。
民國十四年(1925年),村民們感懷修築保安寨的艱辛和山寨修成後的生活安定,在寨內鐫刻石碑一塊,上書「流芳百代」等字樣,並詳細記載了石寨修築的起因、過程、捐款人名單和數額,以紀念人們修築山寨的功績,供後人瞻養和緬懷。抗日戰爭時期,皮定均、徐子榮支隊大峪根據地曾把保安寨作為前方哨所之一,據險扼守,民兵在此執勤站崗,抗戰部隊也經常從此下山作戰,保安寨見證了那段艱苦難忘的烽火歲月,為臨汝、登封地區抗擊日寇做出了應有貢獻。解放後,國泰民安,人們安居樂業,保安寨上居住的人們都陸續回到村子裡,寨子失去了往日的生機和避難的作用。20世紀60年代後期,村民養殖的羊由生產隊派專人放牧,目的是給生產隊造肥,解決那時缺少化肥的困難,為了減輕往南坡頂耕地送糞的勞苦,隊長讓羊把式把羊圈在寨上放養。1970年至1975年,高嶺大隊林業隊的20多位造林專業人員,也曾吃住在山寨上。保安寨上夏天比較涼快,比山下的溫度低,特別是南側的沒有後牆的窯洞,空氣對流,形成通風洞,中午在裡邊睡覺,還要蓋個東西,不然就會著涼以至於感冒。
輝泉保安寨至今已歷時百年餘,仍巍然聳立在高嶺村輝泉南坡山頂,見證了這片大地的百年滄桑巨變。早晨,朝霞普照山寨,陽光與山石相映成趣;傍晚,夕陽的餘輝從山寨慢慢退去,一切都逐漸沉寂平靜。平日裡山寨已沒有往昔人歡畜叫的熱鬧景象,唯有寨東山腰裡那棵500多年的老皂角樹,依然枝繁葉茂,生機勃發,鬱鬱蔥蔥。天氣晴朗時,站在山寨南窯頂向南遠眺,汝州城的輪廓清晰可見;東望,官頂山峰巒疊峰,滿目清翠;西看,石榴嘴山寨相峙而立;向北俯瞰,輝泉、高嶺、趙樓、同豐、王臺、棉花等村由近及遠,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盤山公路曲曲彎彎,道道梯田層層疊疊。白天,老人們在樹萌下嘮嗑,大人們在田地裡勞作,小孩們盡情地玩耍,牛羊在山坡上吃草;傍晚,人們回家,牛羊進圈,晚霞飄揚著餘輝,山間升起了嫋嫋炊煙,一派祥和安逸的山村美景。
如今,保安寨已成了遊客、攝影人爬山觀景的好去處,節假日,遊客蜂擁而至,他們或登寨瞭望,或以山寨作背景合影留念,盡享四時美景而流連忘返。寨東山腰裡那棵老皂角樹,也成了遊客們照相的背景樹,並留下「神樹」福佑平安的美麗傳說。據傳,汝州城東一戶人家娶兒媳婦時,兒媳從鏡子裡看到一棵樹,客人和主家都非常驚奇,經辨認就是這根老皂角樹。喜事過後,這家老掌柜帶著新郎和新娘到大皂角樹下燒香叩頭,祈福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