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 通訊員 陳子瀾
11月8日,知名華人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將在深圳音樂廳帶來一場以其新專輯《中國素描》為主線,古典吉他與笛簫、琵琶跨界合作的,獨具東方特色的「西弦東琴」音樂會。
△演出海報
中國古典吉他「先鋒」
「吉他女神」彈撥中國樂音
作為當今活躍在國際舞臺的頂尖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楊雪霏當之無愧為中國古典吉他的「先鋒」。
她是中國進入音樂院校主修古典吉他並取得吉他學士學位的第一人。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她成為獲得英國皇家音樂學校聯合委員會全額獎學金的第一位中國學生及吉他學生,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畢業時取得最高演奏文憑並獲得每年授予一人的「院長獎」。
同時,她亦是在國際舞臺成功開創職業演奏生涯的第一位中國古典吉他演奏家。BBC音樂雜誌評選她為「世界6位頂尖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英國權威電臺Classic FM將她列入「百位最佳音樂家」中,《紐約時報》稱讚她「幾近完美的演奏技巧和靈敏的音樂觸覺」……如此多閃亮頭銜及高度評價,無不是對於其專業領域的肯定。
楊雪霏不僅是中國古典吉他「第一人」,讓更多國人了解古典吉他文化,更是中國音樂的推廣者,通過古典吉他不斷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
身為華人藝術家,楊雪霏一直以來都將展示中國文化作為己任,但作為西方弦樂器,古典吉他幾乎沒有專屬的中國曲目,這也使得她一直在探索的道路上前進。
早在20年前,她就將改編的第一首中國作品《彝族舞曲》收錄進自己的第一張專輯,也曾將《梁祝》這樣代表中國的旋律在國際舞臺上演繹,甚至獨創運用中國傳統彈撥樂器的技法來演奏古典吉他。
隨著對不同音樂更深入的理解及多年的積累,楊雪霏認為首張獻給祖國音樂的專輯已到了成熟的呈現時機。今年8月,她發行了最新專輯《中國素描》,專輯一經發布,就迅速引發了國內外古典吉他愛好者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楊雪霏
當西方吉他邂逅東方絲竹
東西融合「素描」中國文化
據了解,這是楊雪霏職業生涯中首張以全中國曲目為主打的專輯,也是古典吉他領域少有的以中國作品為主題的專輯,她將其形容為「自己第一階段積累中國吉他作品的成果」,是她從藝20年來對中國作品持續探索的集中展示。
此專輯通過國際知名唱片公司環球Decca進行全球發行,將豐富而深厚的中國旋律,儘可能以多種面貌呈現給全球愛樂者。
多年來馳騁古典樂壇的楊雪霏表示,週遊世界旅行演出並演奏了很多國家的音樂後,這讓她更清楚地認識到滋養自己成長的文化土壤,在世界各地與樂迷分享來自自己文化的音樂,成為她的夢想。
《中國素描》呈現了一段從漢末到現代跨越中國兩千多年文明的時間之旅,通過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中國音樂作品,以深度、廣度及多樣形式集中展示中國音樂,展示不同的文化內涵,並以眾多經典曲目的改編及當代作曲家的原創作品為古典吉他開拓新曲目。
△楊雪霏
據了解,這張專輯在製作初期,楊雪霏即面臨曲目選擇和吉他改編等難題,她希望觀眾能通過這張專輯聽到「經典、傳承、展望」。
專輯曲目均經過「層層甄選」,來源廣泛,涵蓋古曲新編、民間小調改編、當代中國作品三大類型,包括充滿古韻的《胡笳》《漁舟唱晚》《梅花三弄》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旋律《瑤族舞曲》《春江花月夜》《彩雲追月》等,也有流行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不僅楊雪霏親自改編了眾多吉他獨奏作品,也有知名藝術家與作曲家參與其中,如音樂大師譚盾、陳怡等為吉他所創作的當代作品,還有古典吉他與眾多民族樂器、管弦樂團的跨界合作,如笛簫大師張維良、曾與楊雪霏同窗的知名古箏演奏家袁莎、指揮家傅人長銜領的廈門愛樂樂團。
眾多名曲在保留原有主體的基礎上,用充滿新意的手法再創作,以獨奏、二重奏、三重奏、吉他與管弦樂隊等不同形式重新呈現。
觀眾將有機會在此場音樂會中,在藝術家們精湛的演奏技巧與別處心裁的樂曲改編中,體會最濃鬱的東方韻味,徜徉於博大精深的中華音樂文化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音樂會邀請到有「聖手簫王」美譽、我國知名笛簫大師張維良與青年琵琶演奏家孫瑩的實力加盟,為觀眾現場呈現西方吉他與東方絲竹碰撞出的奇妙火花。
△笛簫大師張維良
△琵琶演奏家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