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七寶古鎮,是上海的一個著名的景點,也是距離上海市區最近的一個古鎮。如果你是來上海旅行的,那麼來之前你很可能在網上看過這個景點的推薦和介紹,如果你常居上海,那麼你一定知道地鐵9號線直達,那裡是賣吃的很多,並且七寶鎮的晚上比白天好看。
在以古鎮作為旅遊景點噱頭泛濫的當下,上海的七寶鎮就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古街,如果不了解它的歷史的話,真的就是一條很普通的一個古鎮。但你若追溯它的歷史淵源,那麼你則會發現這個已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其實挺有意思的。
所以,遊七寶古鎮,最好是三分看景,七分靠想像,這個想像來自你出發之前所收集到的有關七寶的傳說和故事。
七寶古鎮,因寺廟成名。為何這樣說呢?
七寶鎮的名字其實是來自境內的七寶教寺,據最早的文字記錄可見,七寶寺原來位於松江陸寶山,明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撰寫的《重修七寶寺大雄寶殿碑記》。
相傳,在寺廟建成之初,吳越王因將誤將「陸寶」認為「六寶」,遂把王妃手書的「金字蓮花經」賜予寺僧,說「此亦一寶也」,硬要將其加入本就沒有的「寺中六寶」行列,並改寺名為「七寶寺」,因此得名。到了宋朝的時候,因為吳淞江發大水的原因損壞寺基,經過三度搬遷後,最終搬到了現址,七寶鎮當時並沒有名號,所以由寺命名七寶鎮。
也是奇怪,小鎮隨著七寶寺的入遷而變得日漸昌盛繁榮起來,後來,宋初的七寶裡人張澤,還舍宅拓寺,並成為七寶教寺的伽藍。宋真宗皇帝於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敕賜「七寶教寺」匾額,從此成為正宗的禪林。
所謂的「七寶」,你知道是哪七寶嗎?
自五代吳越王賜寶後,在民間便真的流傳起寺中確有「七寶」的傳說,七件寶貝分別是飛來佛、氽來鍾、金字蓮花經、神樹、金雞、玉斧和玉筷。還有一個比較好玩的傳說就是七寶寺最初是有八件寶貝的,後來寺廟遭竊,這才遺失了一寶。不過這個傳說只是老人們口口相傳,具體無從考證。
飛來佛其實是指南教寺的如來鐵佛,人們傳說它是從天外飛來之物,實際上是明朝萬曆年間本鎮徐泮募資籌鑄的;如今珍藏於七寶寺內。氽來鍾也是明朝年間之物,是當時的七寶寺住持僧博洽於永樂年間籌建的。
金字蓮花經乃吳越王錢鏐所贈,由其妃用金粉工楷寫就,是史料所。神樹則是指原七寶教寺內的梓樹,那可是一株千年古木。這四件寶貝都是實物,另外三件多是僅有傳說。
玉斧的傳說和建造蒲匯塘橋有關:當時石橋在建,卻難以合拱,於是急壞了參與施工的眾工匠。正在大家無可施為的時候,來了一位仙風道骨的白髮老者,他順手拿起橋堍店家一把尋常的斬肉斧,便朝橋下扔去。說來也怪,橋基由這柄「玉斧」一墊,塘橋便因此順利完工了。
玉筷的傳說則和小偷有關:古時皇帝將一雙玉筷賜給了當朝一位功臣,據說是可以驅毒避邪的。這位功臣便將它藏在了鎮北蔣家橋之東的堍橋柱內,後來卻被賊人盜走了。盜走是盜走了,橋柱上面卻留下一雙筷印,就像某種化石一樣。
金雞的傳說和寶藏有關:傳說鎮北高泥墩之下藏有七缸黃金八缸白銀,而且如此巨財就由這隻金雞守護。然而這堆財物也並非無人能碰,只要你家是九子九媳之戶,那麼就可以來挖掘。金雞則會認為你們是基業永存、九九歸一之家,便不予阻撓。
以上是關於七寶古鎮的傳說由來,聽完故事自然要去逛古鎮,吃小吃。七寶老街是七寶古鎮的中心,並分為南、北兩條大街。南大街以小吃為主,北大街則是街則是以旅遊工藝品、古玩、字畫等為主。
上海人出來白相相(白相上海話是玩耍的意思)的時候,都會喜歡吃點小吃,所以這裡並不缺上海的風味小吃,來了就別錯過。
七寶的湯圓、羊肉湯、麥芽糖、方糕都很出名,不拘哪家,通街都小吃店,走到了想吃了自然買就可以了,只是吃的時候,建議每樣淺嘗就好,這樣既不會太膩也可以品嘗更多的品種。
除了吃之外,逛累了還可以去聽書聽評彈,這可是上海人非常喜愛的娛樂項目之一,如果你有時間,建議不妨移步去七寶鎮的九星村,那裡的九星書場每天都有兩個小時的專業演員表演時間,雖然是免費觀看。但是觀者如雲,所以也吸引了不少江、浙、滬一帶的著名評彈家前來表演,很有意思,也是算是上海深度遊的一種方式吧。看個人喜好和行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