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多的孩子會更堅強嗎?面對困境,若處理不當反而出現逆反作用

2020-12-17 爸媽快來看

文/爸媽快來看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平平坦坦大福大貴,任何一件看似美好的成就,也都是經歷了多方面的挫折磨鍊,一塊晶瑩剔透的璞玉看起來或許渾身是金,但璞玉所經歷的千錘萬鑿可不是人人都能承受,也就是說你的付出和努力可能會不成對比、而經歷的挫折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在挫折的歷練下會越來越堅強,而有些孩子面對困境的時候反而被打擊得怨天尤人。

最近,電視劇愛的釐米正在熱播,劇中有一個讓人看了想要砸電視衝動的啃老、啃姐族-關震雷,這個角色完美地展現了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有多可怕,甚至有些家長在關震雷這個角色的橋段間,還暗自下定決心勢必要給自家兒子多「創造」一些挫折,失敗是成功之母、勇氣也同樣是在挫折裡提煉出來的嗎?

事實真相,可能並不會如此:

朋友歡歡是一個喜歡粵劇的80後女強人,生了女兒詩詩後,也如名字一樣對孩子充滿詩情畫意和遠大理想的期盼,在詩詩大概3歲多的時候就參加了畫畫、唱歌和舞蹈這些才藝班,5歲的時候又受母親的影響喜歡上了粵劇,而朋友也正中下懷地送女兒進入了粵劇興趣班培養,每天早、中、晚都會按時練習磨合。

在朋友的認知裡,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要扛得住寂寞和挫折,剛開始的時候還經常對女兒表演連連稱讚,為了培養女兒強大的抗挫折能力提高自身的」韌性「,詩詩的表演和動作難度也更高一些了,為了讓詩詩未來有機會站在舞臺上成為一顆閃亮的星星,堅持"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朋友,對詩詩的生活規劃如鬧鐘一樣不差一分一秒。

有一天,已經練習3個小時動作要領的詩詩,因為一個動作要領沒有掌握好被要求「練好了才能睡覺」,那個時候詩詩已經非常疲憊了,被母親盯著不容妥協的目光也讓詩詩開始沮喪:

詩詩告訴母親:「媽媽,我可以休息一會嗎?這個動作太難了,我不想再練了」,聽到這句話後朋友沒有安慰,而是斬釘截鐵地告訴詩詩「幹什麼不累?媽媽每天辛辛苦苦上班賺錢,就是為了可以讓你未來成為人上人,你再不多努力多經歷一些挫折,看你未來怎麼生活……」

在挫折的一層再一層光環加持下,詩詩的一顆叛逆小心靈也開始跳動,甚至堅韌地說「我不喜歡粵劇了,我再也不要上臺表演了」,看到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突然發動抗議小心靈,朋友一時之間開始了審視自己的語氣,在多方面檢討下也跟女兒道了歉、保證以後說話語氣溫柔,也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但詩詩對粵劇的厭棄心已經根深蒂固了,這個結果無法改變、也很難改變。

這個時候,可能就會牽連起很多家長的共勉之心了,仔細回想一下,是否文章中的詩詩和自家孩子頗有相似之處,對某個興趣開始的時候甚至不吃不喝也要做好,但不知道為什麼事情一到中間或者末端,就很容易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放棄正在做的某件事情。

這樣的轉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實際上真相一點也不難理解,大致受以下三點環境影響:

1、孩子的興趣被消磨殆盡了

在每做一件事情裡的積極和動力,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兒,其中那股不吃不喝也要做好的幹勁,都是源自於最初對這件事的興趣,若一個人的興趣消磨殆盡了,那麼對這件事情的積極包括動力也會隨之消散,很多人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通常都喜歡把挫折和勇氣拿出來說事兒,卻忽略了挫折也是興趣的剋星。

挫折是一個好東西但也要因人而異,若挫折把控得好就是勇氣裡的成就感,但挫折失控了同樣也會讓整個生活包括事情的核心變得糟亂不已,上文中的詩詩剛開始很喜歡粵劇是源自於興趣,但一旦涉及現實問題把這件事情當成「過日子」去看待就很難了,如果我們在生孩子前有人告訴我們「過日子難、養孩子又有多難」,還會有人只憑喜歡小孩兒而生子嗎?

從簡單的方向來看,孩子對一件事情沒有了動力和方向感就是他們的興趣被消磨殆盡了,比如孩子的努力沒有得到認可、和鼓勵,有些父母認為讓孩子多經歷一些挫折心態會更堅強一些,但如果孩子做一件事情一直就看不到希望,又怎麼能保持興趣去積極向上呢?

2、孩子只有興趣沒有責任感

如果說孩子的興趣只是一時的興致,那麼責任感就是一輩子的隱藏力量,俗話說得好「人生在世能幾時稱心如意」?大部分都是為了生活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孩子之所以可以遂心如意還不是有家長們在身後支撐著,而父母們又恰恰不可能為孩子保駕護航一輩子,所以挫折歷練、讓做事情更堅強一些就顯得很重要了。

興趣感只是一時的積極能量維持,一旦遇到了困難和挫折那麼興趣就很難保持下去,一件事情的有始有終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培養孩子責任感,有責任感的孩子不會只拘泥於興趣和形式,他們所做的一件事情是真真切切憑心而論。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看起來簡單實際上並不容易,只要我們記住「孩子是沿著父母踏過的足跡而走」,就可以通過以身作則的時間穿梭去鞏固孩子的責任感,比如家務活這件事情,從勞作方面來說沒有任何興致感、但為何還有人按時按點去做呢?這就是責任的力量,所以在孩子的成長裡父母一定要從娃娃時期抓起,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習慣。

3、孩子沒有自主選擇權利

責任感是源自於內心深處的力量鞏固,也是超越興趣之上的隱藏力量,如果挫折多了孩子反而還會出現逆反心理,除了興趣和責任感缺少之外,還有大部分原因是父母大包大攬的習慣讓孩子失去了自主選擇權,每一個人包括孩子如果我們回想當初的夢想,就會發現夢想的實現不僅僅是取決於天賦,而是在於這段夢想是否能夠真正堅持下來。

堅持二字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非常困難,一個人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需要興趣、目標、責任,最後才有了規劃,而最後的規劃往往是核心的一枚關鍵棋子,規劃的目的就是為了實踐、為了動手能力增強,如果孩子只能規劃不能去實踐又何來體驗和自信心呢?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小攬,孩子所做出的某些決定也無法得到家長的理解和包容!

還是拿文中朋友的女兒詩詩來說,這個小姑娘喜歡粵劇剛開始僅僅只是喜歡,到了後來就成為了母親以個人理想為規劃的安排,小姑娘為了實現母親的規劃沒有屬於自己的一丁點時間,在失去自主權的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人生自由,這種以完成任務為主的挫折歷練,最後只能是磨滅孩子興趣、打擊他們的責任感,直到徹底放棄、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去面對成長面對生活。

所以說,孩子的興趣、規劃都應該由孩子自己去做主,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孩子迷路的時候指指方向,挫敗的時候多鼓勵鼓勵給孩子提供不會變質的後盾力量所需!

相關焦點

  • 挫折教育讓孩子更優秀?一位日本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孩子嚼了一口生餃子,很快就表情痛苦吐了出來。第二天,朋友帶他們出去玩,這位孩子在街上不小心重重摔了一跤,接著看著媽媽哭了起來。這位媽媽竟看不見似的跟朋友繼續聊天,孩子見勢只好自己站起來拍拍手。朋友不理解,她說:「孩子自己摔跤就要自己學會站起來,從小體驗失敗,經歷些挫折,對他的未來有好處。」挫折教育會讓孩子更優秀?
  • 孩子,如果有來生,我希望你無比堅強,直面挫折
    我知道你不會成為賈伯斯,不會成為任正非,但你遇到的挫折和困難,也比他們少得多。 從人生的尺度上講,研究生晚畢業根本算不了什麼,即使不能畢業,你還是名校的本科。更不用說,在你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根本就沒有大學可讀。
  • 孩子進入幼兒園,要教孩子正確面對挫折,能避免很多麻煩
    故意給孩子製造一些麻煩,讓孩子在雪地裡奔跑、到野外去拉練嗎?2012年,鷹爸何勝烈讓3歲的兒子何宜德在雪地裡奔跑,一時走紅網絡。雖然這個孩子後來發展很好,四歲獨自駕駛帆船出海,八歲徒步穿越羅布泊,考入南京大學,已順利畢業,身體條件良好。但這是極端教育,並不可取!不是每個孩子都這麼幸運,很容易影響身體發育,稍有不慎,對心理健康也會造成不良影響。
  • 孩子「玻璃心」嚴重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幫孩子變得更堅強
    輕者會委屈,哭泣,重者甚至會產生厭世的心理。這種孩子的自尊心過於強烈,凡事很容易「鑽牛角尖」,過於追求完美。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遇見困難的時候壓力會很大,面對別人的否定可能會承受不了。無法接受挫折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中寶,心頭肉。無論什麼家長都會儘量去滿足,如同溫室裡面的小花一般。但是這樣的孩子是接受不了風吹雨打的。也就是說,這種孩子的「受挫能力」會很差。
  • 對孩子太溫柔,會讓他抗挫折能力低嗎?其中利弊家長要想清楚
    文丨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曾經看過這樣一個討論話題:教育孩子,父母對孩子太溫柔好嗎?下面的回帖大多都不贊同對孩子溫柔,認為應該對孩子嚴格一點,多打擊他們,鍛鍊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俗話說,男兒當自強。
  • 面對未來的無常,我們要做一個堅強的強者
    ,我們若不堅強不自強,沒有任何人能替我們去勇敢;這就是真實的社會現實,人生紅塵爭渡,經歷各種各樣的體驗,既有美好的也有痛苦的,這就是人生路程的風景,美好的事物容易讓人沉淪和迷失,痛苦的困境更能磨礪我們的心性和靈魂;
  • 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復原力,更從容地應對挫折?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作者:[美]丹尼爾·西格爾 蒂娜·布賴森譯者:黃珏蘋復原力指的是,生活中出現問題和挑戰的時候,讓自己重新振作起來的能力。復原力強的孩子,對於挫折和負面情緒的承受能力更強,也更願意主動迎接挑戰。
  • 不要讓孩子一帆風順,偶爾給點孩子挫折,不這樣做的家長都後悔了
    但是一般家庭所給予孩子的一定是一個溫馨美好的家庭,讓孩子擁有一定的良好的生長環境,讓孩子覺得世界是非常美好的,但也是由於孩子長期生活在溫飽之中,覺得世界是美好的,以至於讓他走進社會以後,受到了一些小小的挫折或者驚嚇呢,可能會承受不住,會害怕會擔心會引發其他負面的情緒。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增強孩子的心理抗壓能力,讓孩子不再那麼脆弱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 玩耍失敗就崩潰,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困難?
    雖然可以理解,但是玩不了兩下玩具就又哭又叫的真的讓人很困擾啊有沒有,怎麼能讓孩子不受挫敗的情緒困擾,克服困難繼續玩下去,堅定的面對挑戰呢?這時候有人說啦:挫折教育啊!現在小孩子心理這麼脆弱就是受到的挫折太少了,讓他多受一點挫折他就勇敢堅強了。這個理論真是大錯特錯,南轅北轍了。
  • 你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會刻意逃避還是勇敢面對?
    親悅讀丨你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時會刻意逃避還是勇敢面對?據新京報6月8日報導,5月6日晚,葫蘆島市實驗中學的初三學生劉歌從家中陽臺墜樓身亡。你能原諒我嗎?」的簡訊而輕生。無獨有偶。同一天新京報還報導,6月6日,山西中北大學大二學生時某在補考中有作弊行為,被監考老師發現後沒收試卷,學生離開考場不久後墜樓身亡。時某留給媽媽的微信說,「媽,對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類似的事件各地屢有發生,這類新聞不斷見諸報端。由於幼稚、無知或者一時好奇、受挫、失敗、逞強、鬥氣等等,很多鮮花般的生命還沒有綻放,就凋萎了。
  • 挫折是成功的暫停鍵,不是快樂的休止符
    人的一生沒有那麼多一帆風順 ,挫折只會讓我的人生更深刻。曾國藩說:艱難困苦處,正是修身時!面對挫折,我們應該抱著正確的態度,這樣才能把每次遇到的挫折當作一次鍛鍊自己,完善自己的機會。面對挫折,不輕言放棄,勇敢面對,讓挫折成為成功的磨刀石經歷過挫折才會成長,被打擊過才更渴望強大。儘量避免挫折,當無法避免時就積極面對。
  •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狠心」?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緊接著這個孩子開始滿地打滾、耍賴,反正就是不接受自己輸了的這個事實,轉頭幾個孩子就糾纏了起來。家長們擔心跳繩會傷到孩子們,趕緊把他們拉開。那個孩子的媽媽趕緊拉著孩子回家了,剩下幾個孩子一直在說:「輸不起,以後都不要和他玩了。」
  • 由老態龍鐘的「豬堅強」 明白什麼叫歲月無情 更珍惜歲月如歌
    前幾天在@樊建川 所特別而發的微博上,偶然知曉已經豬齡13周歲的「豬堅強」,按照其目前的實際年齡,比照我們人類,也是老態龍鍾之年了,可謂歲月無情,經歷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豬堅強」,當時那樣困境中,能夠存活已經是奇蹟,而快樂無憂地生活在建川博物館13載,就更是一種了不起,
  • 在這花一般的季節,我有夢想,並且學會勇敢面對挫折,學會了堅強
    現在的我們已走出童年的幼稚;十五歲的季節,是一個多夢的季節;十五歲的天空,有著綺麗的夢想,那就是青春之夢其實我的青春之夢很簡單,就是考一個理想的高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堅信只要有毅力並未夢想一直拼搏努力,夢想就會實現。沒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十五歲的我終於理解了這句話。不見風雨,哪來的彩虹,希望我的青春夢想也會像彩虹一樣,在經歷風雨之後,放射出它迷人的光芒!在這花一般的季節,我有夢想,並且學會勇敢面對挫折,學會了堅強。
  • 挫折越多,反而越厲害的星座,不服輸的白羊就像打不死的小強
    毫無疑問,無論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是普通人,因此,放在社會上,也必然不會缺少困難和挫折。可以一旦把這種挫折放在金牛座身上,又往往表現出與大多數人根本不同的一面。她們並沒有沉淪於挫折之中,相反,她們只是在成長,甚至更多的時候,這種挫折越痛苦,她們反而讓自己越成長。
  • 孩子怕生不願跟生人說話,「強迫」孩子禮貌,只會讓他更自卑
    媽媽覺得挺沒意思的,督促了嘉嘉幾句,嘉嘉反而躲得更厲害了。媽媽不得不對著同事自我解嘲道:「我家嘉嘉就是怕生,不願意和不熟悉的人說話,性格太內向了,別見怪啊!」媽媽說此話的本意,是為了緩解當時的尷尬場面,可對於嘉嘉來說,卻是感到了莫名的委屈。嘉嘉其實也是想叫人的,只是內心本能的驅動致使其張不開嘴。
  • 王一博的逆商有多高,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IQ、EQ而是AQ
    相對於情商IQ,智商EQ,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稱為逆境商數,一般叫做挫折商或逆境商。逆商指的是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說到逆商,流量小生王一博就是一個逆商高的人。
  • 你遇到的困難不算什麼,這部名著教會我堅強
    它教會了我:如何堅強、如何勇敢、如何心存希望、如何百折不撓。是他的堅強、聰明與樂觀!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魯濱遜初到島上的生活。沒有鐘錶,自己在柱子上記時間;沒有工具,自己從船上搬下各種用處大的東西沒有食物,自己去打獵、捕魚、蓄養山羊,反覆種收麥種;沒有人陪伴著他,他就撫養狗、貓,雖然不能替寂寞中的魯濱遜解悶,但他始終保持若一種樂觀的心態。魯濱遜在困境中知足安命,欣然接受嚴酷的現實,還機智、巧妙地克服了各種困難。
  • 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哭,過度情緒化,父母要明白「雲雨傘模型」
    這種劇烈的情緒變化不僅可能會出現孩子悶悶不樂,不愛吃飯,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還可能會出現拒絕一切外界和他的聯繫,這樣子的狀況是非常危險的。其實在生活當中遇到挫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孩子比較「特殊」,他們因為自身的生活閱歷還不夠深,同時,他們在面對這些挫折以及面對失敗的態度,都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認知,這就很容易導致孩子難以解決問題,時常以發洩情緒的方式去逃避問題,這樣子的過程不僅是孩子的抗壓能力無法提高,同時也影響到了孩子之後在面對同類事情的處理能力。
  • 教育男孩子,父母應該注意這4個原則,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優秀
    在面對男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家長要採取正確的方法,讓孩子有一個男孩子該有的自信和擔當能力。是每一個父母都希望的。那麼應該怎麼樣教育男孩子有擔當呢?教育男孩子,父母應該注意這4個原則,孩子長大以後會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