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好看的電視劇《白色巨塔》,豆瓣9.5高分,趕緊看起來
財前五郎(唐澤壽明 飾)和裡見修二(江口洋介 飾)是同期實習的醫生,但二者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財前憑藉高超的個人技術成為了外科部實際上的第一教授。財前的咄咄逼人讓即將退休的第一外科教授東真藏(石坂浩二 飾)感到威脅,東教授決定另立他人。因此極具野心的財前尋求其嶽父— —財前婦產診所院長財前又一(西田敏行 飾)和第一內科教授鵜飼(伊武雅刀 飾)的幫助,通過賄賂和拉幫結派,歷經波折,最終獲得了第一外科教授的職位。而他的同期,第一內科助教裡見卻是位實事求是,熱心研究的學者。二者的不同選擇導致了最後不同的命運。位高權重的財前終於到達夢想的高處,卻發現不勝寒風,悲劇也因此上演。
本劇改編自山崎豐子的同名巨作。號稱「日本國民級小說」。前後經歷過五次翻拍,數次被搬上螢屏。內容直指醫院的黑暗面,時隔多年,依舊具有現實意義。無論是從演員的挑選,劇本的改編,演員的演繹,導演的功力甚至燈光,鏡頭的調度以及配樂與主題歌的選擇,《白色巨塔》處處趨於完美的用心之處,使得這部電視劇幾乎無可挑剔,讓山崎豐子這部巨著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在全亞洲又一次被更廣泛的討論.
事實上,富士電視臺再度將山崎豐子的這部巨著搬上螢屏,也不是那麼容易,道理非常簡單,因為此前在日本已有四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在先,而1978年同為富士電視臺製作,由田宮二郎主演的31集電視劇更是深入人心,被認為是經典之作。更因為當年其主演田宮二郎無法從片中角色的情緒中出來在最後一集開播前自殺身亡的事故,被人認為再無可能逾越。當年那部電視劇的最終收視達到31%。而此次富士電視臺決定重新開拍這個劇集時,正是電視劇收視最低迷的時期,大部分電視劇的收視都在20%以下。珠玉在前的壓力不可謂不小。
從劇本的改編來說,原著誕生於1963年,經過四十多年的歲月流逝,雖然小說中的社會問題與矛盾依然存在與尖銳,但醫學本身的進步,以及醫療手段的改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平成版如何在不動小說筋骨的前提下,將一些細小的細節隨之跟上時代的步伐是必須卻又非常困難的挑戰,比如原著中財前主攻的噴門手術在四十多年前誠然是醫學中的難點,在現在已經變成是很普通的手術,所以平成版將他的手術專業擅長領域改為現在公認為比較困難的食道癌領域。這類看似輕描淡寫的改動,卻決定了平成版能否被醫學界專業人士再次認同的關鍵所在。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手提電話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廣泛使用,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如何不落痕跡地將使用這些工具的方式與小說的情節吻合起來,符合現時代人物的性格習慣,甚至推動情節的發展,無疑是很大的挑戰,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看來,編導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安全地將這些現代工具運用到劇情的發展中去,更使用地非常嫻熟與自然,以第一集中財前在花森的夜店中邂逅東貞藏教授與鵜飼教授的場景中為例,情人花森同在夜店卻使用手提電話及時向財前通風報信的細節就十分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讓人信服。
無論如何,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視劇,某種程度上而言,它代表了亞洲電視劇製作的最高水平,也是最值得效仿的翻拍電視劇範本,坦白地說,看了這樣的電視劇很悲哀,因為知道中國的電視劇與它的距離至少不在十年之下。這部電視劇2003年底在日本播出時收視一路走高,最後達到32%的收視,瞬間收視則衝到36%,完全打破當時收視低迷的情況,也高於此前被認為無法逾越的昭和版經典,更打敗同期播映的木村拓哉主演的《PRIDE》,創造了新的奇蹟。 讓這個簡單的故事顯得如此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是因為其中的人物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截然不同的信念,以及在不同的地位和利益驅動下採取的各種行動,才交織成跌宕起伏的劇情。要充分理解這個故事的意義,需要從人物入手。2003年版的《白色巨塔》,把山崎豐子寫於1967年,已經翻拍了三次的同名巨著演繹到無可挑剔,並在日本創造了高達36%的收視率,超過了此前被認為無法逾越的昭和版經典。可以說這一版的《白色巨塔》代表了亞洲電視劇的最高水準。自然,超豪華的演員班底——財前五郎的扮演者唐澤秀明,裡見修二的扮演者江口洋介,花森惠子的扮演者黑木瞳,東貞藏教授的扮演者石坂裕二,東政子的扮演者高佃淳子,鵜飼教授的扮演者伊武雅刀成就了影片扣人心弦的魅力。時而在劇中迴響的音樂《Amazing Grace》是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基督教名曲,在複雜的人性裡譜寫了神性的音符。其他人物的塑造也非常飽滿,特別著力於一些次要角色的心理變化。印象最深刻的是,財前醫生在每次重大手術之前,輕閉雙眼,獨自對著敞開窗戶練習的寂寞姿態,頗有一點宿命的意味。他挽救了三千多例患者,已然是日本第一的外科醫生,世界矚目的醫學界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從來不認輸、不認錯,一心想要徵服世界和拯救人類的癌症專家唯獨怠於自己的健康,發現肺癌第四期為時已晚。無法自救,大概這就是人和神的差別了。
他是一個渴望名望和地位的男人,出身微寒,依靠獎學金讀完醫學院。從年少輕狂的信以為有絕對的實力就可一馬平川,到後來在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網中遊刃有餘,他終於知道,唯有擁有權力,才可以實現夢想。教授爭奪戰中輸給他的菊川說:「東教授和船尾部長只是把我當作他們的工具,而財前卻把身邊的人當作他的工具,這就是他勝利的原因。」不得不說,這真是一部非常具有現實感的極好的日劇。 故事大致可以分為三段:一是浪速大學教授爭奪戰,二是佐佐木醫療官司,三是財前病危至去世。 教授爭奪戰充分暴露了醫療系統內部的權力爭鬥。當第一內科東教授要修退時,誰會成為他的接班人?教授與副教授在外人看來區別不大,但是內部的人知道之間的區別。每天早上教授的早訓,溫柔的女聲「東教授開始早診」的宣告、助教護士一般人等隨從的陣勢,明明白白的顯示了教授如同古代君王般的氣勢和地位。這成為權力爭鬥的場域,各路人馬紛紛出動。
最有希望的是財前一派,背後力量是浪速大學內科也是醫學部長鵜飼教授,他支持財前的理由恐怕不是一幅畫那樣簡單,我認為還關係到浪速大學內部外科和內科之間的矛盾。浪速大學裡,內科的地位不如外科顯赫,鵜飼教授極其想找一個能替他打理外科的工具,而出身於本校的能力卓越的財前無疑是最佳人選。所以在他周圍積聚了一群他的支持者。 另一派是東教授支持的菊川。這更多是東教授的一廂情願,在退休之前的些微嫉妒心理和對財前極度自信的反感讓他對財前無法釋懷,他也想找個工具,通過它來繼續他在浪速的輝煌。而菊川則成為犧牲品,並且,他自己知道他會成為犧牲品。菊川在東都大學任教,本來無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醫生,但是東都大學的船尾教授和浪速大學的東教授都懷著不同的目的,力圖把他拉入教授爭奪戰。從一開始,他就知道自己會是個犧牲品。所以當得知沒有當選時,他很冷靜,冷靜清醒到像個旁觀者一般看著這場鬧劇。我對菊川很有好感,睿智、冷靜、淡泊,但同樣很銳利,從他分析佐枝子不是個獨立的女性就看的出來。同這樣的人交往,會有種不自覺的自卑感。
本來汙濁的權力場域因為大河內教授的入世,忽然變得有了光明的意義。大河內教授樸實,看著面無表情,但裡見在一個夜晚對他深深地一鞠躬讓我看到了大河內教授的人格魅力,他說:為了一個病例致力研究這是基本態度,可惜現在的人都遺忘了這點。如此淡泊的人,對於汙濁也忍無可忍,他的入世是為以後的出世。而15票的高度(其他最高時6票鵜飼教授)充分顯示了醫德的力量。 為了教授爭奪戰,各方可謂奇招百出,財前和其嶽父用金錢打通關節;東教授看似高尚的棄權實則是一種策略。當我看到在那家財前嶽父在經常去的和式酒店內精巧計算著所得的票數時,內心很糾結。
爭奪戰的結果:財前險勝。當他第一次「早朝」時,表情很生疏略帶傲氣,唐澤壽明的演技真不是蓋的。 之後的德國之行,這是個過渡。一面財前的業績達到頂峰,更重要的一面是他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思考。殺人的人也是醫生,醫生也可以殺人,當他站在生命的岐點時候,一定有所觸動,也許真如裡見所說,醫生真的不是神,而是人。這個情節原著中沒有,真是神來之筆,從架構上與第二故事銜接。 第二故事是佐佐木醫療官司,焦點矛盾是醫德與現實的衝突以及不同醫療理念之間的矛盾。 首先來說說裡見與財前的醫療理念的不同。鵜飼教授曾意味深長的對二人說:雖然你們的理念很不一樣,但是某些方面一致。一針見血。兩人共同的執著是最大程度的拯救病人。但是方式截然不同。
裡見是這個劇中的溫暖堅毅的存在,他承擔了患者生命的負擔,他會考慮如何安撫患者的心靈。慶子說,她真正從醫大逃脫的原因是害怕掌管人命。慶子的心態和裡見是一樣的。醫生承擔的心理壓力很大,因為這是人命。所以,我一直在想,現實中的外科醫生也會不會有這樣的心理演變過程?會不會也有醫生無法承受這種重壓?還是習慣而麻木?好奇。 財前對待病人確實不似裡見一般「有我之境」,而是「無我之境」,他確實在某種程度上認為自己是神,所以才可以置身事外的,以一種技術性的態度對待病人。在第一集有個鏡頭,財前發現罕見胰腺癌時 財前的表情相當之迷幻,簡直沉靜在即將克服罕見病例的喜悅當中,是那種取得科學成就的真心流露。正如此,他才會直接了當的告知病人:你得了癌症。一點顧慮都沒有;才可以冷靜到無情到把病人作為某種工具。但是他還是想最大程度的拯救病人,而且因為他的技術高超,確實使許多人獲救。目的與實際結果的背離,又該選擇哪個?可能財前沒有裡見對待病人的真誠,但是結果是病人獲救。「我只要結果。」這就是財前的信念。現實也需要這樣的醫生。 雖然二者不同,但是裡見都是財前心中不可及的目標。慶子說,財前怕裡見。對。為病人的一切,這個道理財前懂,但是不能如裡見一般,毫無牽掛的做到。財前牽掛的除了病人,還有地位、權勢,他有所顧慮,所以不能前行。財前其實最懂裡見,他知道裡見的價值。
其次,裡見在官司中的困境。裡見說,他只想揭示真相,如果實際有他說的這樣簡單,他也就不會如此煎熬了。其一,開除出浪速大學的危險。要遠離自己喜歡的研究,裡見走前對研究設備的默默注視,真讓人心疼;其二,對家庭的傷害。妻子的離家給他打很大打擊,雖然他沉默。後來妻子回家時一句「歡迎回家」包含了千言萬語。其三,眼前的生命重要還是真相重要?說出真相,財前官司輸掉,可能讓他無法再拿起手術刀,而這會讓更多應該被拯救的人面臨生命危險;不說,則違背了自己的醫德和良心。在財前為腹部長瘤的小姑娘開刀時候,裡見恐怕想的就是這個問題。前兩個都可以想清楚,但是這個他抱著深深地困惑,他自己也想不清楚。然而,最後他還是說了真話。之間的曲折和痛苦,有物質的還有精神的,真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承受的,所以,裡見很偉大,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現實會不會存在這個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樹立了一個信念。 再者,財前的變化。從奧斯維辛集中營開始,財前就開始變化了。所以,慶子在德國提出分手後,再次要求複合,想再認識他一次。有個細節,官司之前,財前早診時候,對待普通病人是背手的(有特寫),對病人的疑慮是不耐煩的打斷;但是官司後,當護士君子提出要求財前為病人檢查時,財前背著的手開始給病人檢查;手術中財前的失誤等等,都表明,雖然他表面上強硬,其實內心在點點的起變化,開始思考改變對待病人技術性的態度。只是可惜,他走了,不然,會成長為一個技術和心理都成熟的醫生。
第三個故事財前病危直至去世。每個人真正的面目終於露了出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聲也哀。 癌症專家得了癌症,這是很痛苦的事情,知道的越清晰越是無法欺瞞自己。當裡見激動地讓財前入住他的醫院,願意安撫他的恐懼時,財前說,我不是恐懼,我是可惜。他遺言「我相信你是將擔負起責任的少數精英之一,有能者,對正確的醫療發展,責無旁貸。」 在最後慶子終於說出了「我愛你」。黑木瞳真的很有氣場,她的存在就是一種氛圍,只要她出場,我就能感覺一種慵懶、自在的氣氛。真是老戲骨啊。比原著中的慶子有韻味。慶子之前對財前表面上是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她像個預言者,總是看透一切的樣子。找個能自由不用顧忌的說話的人不容易,所以財前才離不開慶子。最後一場戲令我感動,當慶子說「我愛你」後,財前想拉起她抱入懷中,但是顫顫巍巍的手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有力,居然兩人快要摔倒,我眼淚就下來了。
財前妻子杏子很了解財前。她也愛他。之前杏子的功利讓我不太喜歡,但是她做了幾件事,令我佩服起來。她去花店買花,從鵜飼夫人嘴裡隱隱知道了真相後,她打電話給慶子讓她過來,因為杏子知道,財前最需要的不是自己;當財前昏迷時,她極力反對插管,她曉得財前不願意渾渾噩噩的過完最後的時光;為喚醒財前,她叫的是「裡見來了」,她曉得財前最希望看到的是誰。杏子也是個偉大的妻子。 財前又一,他送給財前個精美打火機,他的權力欲望是財前扭曲自己的一個原因。但是在最後財前逝世前,他哭著說,都怪我不該逼你勉強自己。最後是他對大家說:打擊都出去吧,讓他們獨處。他也很了解財前。這個戲劇性的人物也是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