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30日11時10分,北越軍隊的坦克車撞破了南越總統府的大門,總統府陽臺上升起了越共的紅藍底金星旗,北越軍指揮官裴信大校率人進入橢圓形大廳,只見楊文明同30名閣員和政府顧問站在階上等待他們。就在裴信接受楊文明投降的過程中,楊文明說:「我從今早就等在這,準備交權給你們」,但裴信只是冷淡地回答:「不存在你移交權力的問題,你的權力早就瓦解了,你也無法讓出你不再擁有的東西。」在不久之後的當日下午,楊文明被送至廣播電臺,宣告越南共和國政府「各級部門均完全解散」,自此在正式上結束了越南戰爭。而這一日發生的事件被稱為430事件。
越南在統一之後,以西貢為例,越共掌管西貢治權不久後,推行了新的城鄉政策,試圖降低西貢的人口,因為該城在戰亂期間因外省居民的湧入而人口膨脹,在陳文茶上任時已經充斥著過多的失業人口。此外越南政府也實施「再教育營"的制度,要求前南越軍的官兵參與勞動改造或進行苦差,並以糧食的發放作為交換條件,鼓勵貧民離開西貢前往鄉村。根據越南官方統計,1975年430事件及後續的兩年內,西貢/胡志明市的人口在這系列的政令推行之下減少了100萬人,而當局立定的目標是再進一步移出50萬。
之後又開始對全國進行了改造,包括經濟改造(統一為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改造、思想改造,為此越南專門建立了一個「再教育集中營」對南越的一些政府官員以及南越其他人員進行思想改造。迅速將南越的資本主義抹除,私營企業被查封,大量的資本商人被逮捕,統一為國有制企業。在此高壓之下,越南出現了大量的移民現象。
越南除了對自己國民進行打壓,還對中國華僑進行打壓。中越兩國山河毗連,自古邦交關係良好。中國華僑早於宋元即僑居越南,據統計在越南南北統一前,在越華僑有一百多萬。廣大華僑與越南人民友好相處,為越南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法國學者認為,華僑於越南的銀行、國內外貿易以及基本服務設施方面奠定了經濟基礎。華僑在越南國內運輸、捕魚、碾米、經濟作物的批發與零售以及加工方面均佔據重要地位。
在舉世矚目的越南人民九軍抗法和十二軍抗美鬥爭中,包括晉江華僑在內的不少華僑參加了這一反殖反帝鬥爭。華僑為抗法抗美的鬥爭募集基金,運送醫療藥物器材,輸送食糧,更有不少華僑參加當地地下鬥爭與遊擊隊,與越南人民同仇敵愾,並肩作戰,狠狠打擊法、美侵略者。從抗法的高平戰役、瓊山戰役,直至奠邊府戰役以及長期的抗美鬥爭,都有華僑參加,有的獻身犧牲,有的受傷殘廢,建立了功勳,受到了越南政府的彰揚。然而越南政府當局對華僑卻是恩將仇報。
1960年,越共黎筍當局,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在北越開始掀起反華濁浪。1976年,越南南北方統一後,強迫華僑進行國籍登記,藉機進行種種迫害。1977年公然驅逐華僑出境。1978年更以所謂「社會主義改造」為名,強行「財產登記」,乘機對華僑抄家洗劫。許多華僑畢生累積,一切財物被掠奪一空,被掃地出門,家破人亡。數以百萬計華人被驅逐出境,流離失所,或漂流海上,或葬身魚腹,慘絕人寰。越南當局製造了震驚世界的「越南難民」慘劇。北越統一南越後實施的政策完全是不得民心的,雖然北越在戰爭上贏得了勝利,但在國家治理,對待人民的態度上就已經輸了,隨著南越人民的奮發進取,慢慢的越南南方發展比北方要好了,越南政壇上也越來越多的南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