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在民間極受推崇,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觀世音有許多的化身形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準提觀音菩薩、十一面觀音菩薩,為眾生延壽護命,除病滅罪:
準提觀音菩薩
準提觀音菩薩,又作準提、準胝、準泥、準提觀音、準提觀世音、準提佛母、佛母準提。意譯作「清淨」,或為「明覺」,是護持佛法,並為短命眾生延壽護命之菩薩。禪宗以準提為觀音部之一尊,深加尊崇。
天台宗所傳之密教以準提入於佛母中,以為佛部之尊。密宗則以準提為六觀音之一,救度人道眾生,主破人道三障。即對應天台宗「天人丈夫觀音」。攝於蓮華部中六觀音(千手觀音、聖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中。
蓋觀音分入六道,為濟度眾生之應化身。位於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之遍知院,身著輕羅綽袖之衣,腰繫綬帶,手腕佩以白螺,呈十八臂三目之相。
「準」為不空,絹索為「胝」,「準胝」即不空罥索菩薩也,或為多羅菩薩、金剛藏菩薩。過去有七十七俱胝準提佛母,於法界中無一人不佑有觀音與準提者,而「準提」即觀音之普門示現。
「準提法」為密宗獨部,且通五部之殊勝密法。相傳每一灌頂修持準提法之人,必增二十一年之壽命,長短悉自知。
準提菩薩形象以十八臂為代表,十八手作不同的表徵,若以象徵學之見解反覆思維,密教之表徵皆具含甚深微妙之理。中央雙手結「說法印」,也稱「準提手印」,為破人道貪嗔痴三障,說法利生,教人學法,令證三身果位。
十一面觀音菩薩
十一面觀音菩薩曾救度阿修羅道眾生,主破阿修羅道三障。即對應天台宗「大光普照觀世音」。此道多猜忌嫉疑,故宜用普照。又作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大光普照觀世音菩薩。
淵源於印度婆羅門教之十一荒神,或於西元五、六世紀融入佛教。其十一面之配置有種種不同,又有二臂、四臂、八臂、十六臂等異。
據《十一面觀世音神咒》所載,其形象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十一面分為五層,第一層的臉有三面,正中主尊為和藹的慈悲相,白色;右邊臉是藍色;左邊臉是紅色。第二層也有三面,主尊是悲哀相,黃白色;右面臉是明黃色;左邊臉為紅黃色。
第三層主尊是紅色,微笑相;右邊臉是綠色;左邊臉是紫色。以上三層面相右邊都是皺眉微怒相,左邊的臉都是喜悅相。第四層是單面,亦有兩面,呈大怒明王相。
頭髮是青色的,在其頭上又有一尊阿彌陀佛像,稱為頂嚴,紅色或金色,是為修大乘的眾生所作的説法相,這是阿彌陀佛的化身,為觀音菩薩的本來面目。
其四臂之像,身長一尺三寸,前三面作寂靜相,右三面作威怒相,左三面作利牙出現相,後一面為笑怒相,頂上之一面作如來相。
在印度孟買甘赫瑞石窟安置之四臂像,本面頂上有三重,各安三面,其上再加一面,凡十一面,四臂中左第一手持蓮花,右第一手結施無畏印,其他二手所持之物不明。
在我國山西天龍山第九窟、敦煌千佛洞伯希和第一零二號皆有十一面觀音像,前者二臂,後者八臂。
有關示現十一面之意義,其頂上之佛面表示佛果,前三面慈相,見善眾生而生慈心,大慈予樂;左三面為嗔面,見惡眾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上出相,見淨業者,發稀有贊,勸進佛道。
最後一面暴大笑面,見善惡雑穢眾生而生怪笑,勸改惡向道。當代民間中所供奉之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其形象逐漸與千手千眼觀世音所融合,其十一面形象也都趨於慈悲的和藹面容。
在密教胎藏界曼荼羅中,十一面觀音位列蘇悉地院之最左端。具四臂,本面兩側各一面,屬憤怒形,其上具五面,其上復有三面。左第一手持蓮花,第二手持軍持瓶,右第一手捻小指、食指,第二手捻小指、無名指。
祈求十一面觀音,可望除病、滅罪。又以十一面觀音為中尊建立之曼荼羅,稱為十一面觀音曼荼羅。
好了,佛教:準提觀音菩薩、十一面觀音菩薩,為眾生延壽護命,除病滅罪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上天雖有救苦救難的菩薩,但世間之人要知道神目如電,是因為自己不作為造成的遭難還需靠自己去解決,畢竟求神燒香求保佑,不如修心克己多努力,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