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十一:觀音菩薩究竟有多慈悲,看完您會流淚並善根發作

2021-01-13 紅塵若鏡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

咱們繼續來分享佛教人物,今天登場的是大家都非常喜歡且尊敬的一位人物——觀世音菩薩。

如果拋開佛法,只看世俗中的名氣和影響力的話,恐怕觀音菩薩說是第二,就沒有哪位敢說第一了,就算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等諸佛都不例外,比如不信佛的人可能未必知道任何一位佛,但卻不會不知道觀音菩薩。

畢竟在所有眾生心目中,觀音菩薩相當於是一位「慈母」的形象,代表了世間一切的慈悲,寬恕和美好,都說父母是至親,但如果非要在其中做出選擇的話,恐怕絕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自己的母親。

「痛極呼父母,困極念觀音」,小孩子受了委屈第一反應就是找父母哭訴,這已經成了本能。

曾經看過一個笑話,一個小孩子不小心重重摔了一跤,腿都流血了,但是她並沒哭,而是四處找自己的媽媽,好容易找到了,然後馬上才哇哇大哭,淚如雨下。

因為人都有自己軟弱的地方,就算很堅強的人也不例外,或多或少而已,但大部分人並不願意輕易示人,只有在自己完全信任的人面前才會毫無保留——而這個最適合的角色當然是自己的媽媽。

這裡多說一句,雖然世界上有很多種語言,但在「媽媽」這個詞的發音上卻是驚人的相似,這似乎是所有人的本能,超越了種族和膚色,非常的神奇和不可思議。

許多身高體壯,彪悍兇狠,甚至易爆易怒戾氣很重的人,但一旦提到了自己的媽媽,大部分也都會變得柔軟下來,因為這代表了他們心中僅存的善良和美好,一個人若是連自己母親都不愛,那就幾乎沒有人性,不能稱之為人了。

就像是曾犯下過「五逆重罪」,夥同提婆達多一起迫害佛陀,並害死自己父王的阿闍世王,但也終於在母親面前良心發現,並開始了後面的懺悔和救贖之路,最終護持佛法有了大功德,最後往生極樂,還是第二檔次的「上品中生」。

但如果他連母親韋提希夫人也沒放過的話,那就真的是無可救藥了,連他自己的心腹們也都會背離他而去——因為愛護母親,這是所有人的底線所在,哪怕是窮兇極惡的壞人也不例外。

而觀世音菩薩,其實也就相當於我們一切眾生的母親的這個角色,她大慈大悲,千處祈求千處應,三十二應現全身,無條件的愛我們所有人,所以世間也才有這麼多人愛她,參拜她,頂禮她,有任何困難第一時間也都會持念她的聖號。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我們今天就來好好的介紹一下這位大菩薩,讓大家對她的慈悲更加了解,看完之後有善根的師兄一定會流淚,並且觸動前世的善念,當然了,我們不僅要拜觀音,更是要學觀音。

01觀音菩薩的簡介

觀世音菩薩,梵文是Avalokitevara,觀世音菩薩乃是意譯,玄奘法師在心經中也翻譯為「觀自在」菩薩,後來由於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而去掉了「世」,變成了觀音。

所以大家無論聽到觀音也好,觀世音也好,觀自在也好,千萬不要以為是有好幾位菩薩,其實都是同一個人。

這個法號其實也和我們因緣很深,只要眾生持念其名號,不管身處何處哪怕是監獄刑場三惡道之中,她都能夠「觀其音聲」,因而得名。

至於另外一個法號「觀自在」,這個指的是我們所有人的修行目標和終點——那就是得大自在,生死自主,來去自由,三界六道世間世外出入自在。

正因為觀音菩薩如此重要,所以同時位列我們娑婆世界的四大菩薩和西方極樂世界的三聖位置,相當於是世間世外,哪裡都不能缺少她的大悲之力。

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我國的浙江普陀山,在佛法中被稱為「普陀珞珈山」,這裡還有一座著名的「不肯去觀音院」,以及種種觀音菩薩的聖跡和傳說,我自己也曾經去過多次,真的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觀音菩薩的聖誕日是農曆二月十九,得道日是六月十九,涅槃日是九月十九,非常的巧,正好是三個十九。

我們常說的佛菩薩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這一點在觀音菩薩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比如她的第一佛身,第二闢支佛身,三聲聞四大梵天五帝釋天直到後面的優婆塞優婆夷長者婦女童男童女等各種身份。

這三十二身的像在普陀山的普濟寺中都有供奉,大家有空可以去參拜一下,尤其是和自己身份或者職業相應的,這等於是觀音菩薩因緣施教,當機說法的最好體現。

其實觀音大士雖然號稱菩薩,但遠古劫前就已經成佛,號為「正法明如來」,只不過是特意再來娑婆世界助釋迦佛度化的,由於一世界只能有一佛,所以主要示現菩薩之身。

這一點其餘的文殊普賢地藏王也都是如此,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這幾位都只是「菩薩」,低了佛一等,其實並非如此,這些佛菩薩都是一樣的,只是看您和誰更有緣罷了。

以前還有師兄特意留言說自己只拜阿彌陀佛不拜觀世音,因為他認為只有佛才最厲害,拜菩薩不如拜佛,這個就非常愚痴了,不僅無功,反而有罪,如果始終是這種心態的話,那拜的越多罪就越大。

這可不是看玄幻小說或者神魔電影,諸佛菩薩還要分個三六九等,誰厲害誰差勁出來,這都是愚痴和妄念,切記諸佛本為一體,絕無高下之分。

02觀音菩薩究竟是男是女

接下來咱們再來談一個很多師兄很關注的問題——那就是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

這個話題其實頗具爭議,比如說在唐朝以前有關的觀音菩薩的畫像,幾乎都是男子,還有威風凜凜的小鬍子,敦煌壁畫中就有很多這樣的圖像,藏傳佛法中觀音菩薩示現的是護法忿怒相,那就更威武勇猛甚至讓人生畏了。

而我們如今看到的觀音像,卻幾乎清一色都是慈眉善目的富態女子外相,不管是送子觀音,甘露觀音,白衣觀音,蓮池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等都不例外,著名的普陀山和海南的大觀音像也都是如此。

這個問題其實從佛法上是很好解釋的,首先到了觀音菩薩這個境界,早已經沒有了什麼性別之分,法身根本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報身則是莊嚴殊勝,光照十方,根本都沒有什麼男女老少種族等世俗的分別。

而所謂的這些分別,其實指的都是諸佛菩薩的應化身,而這個應化身則是根據被度化對象的不同而隨緣幻化,比如要度官員,他們就現官員身;要度乞丐,他們就現乞丐身,一切都是為了眾生考慮,希望和他們有相似的身份,容易被接受,好方便說法。

明白了這個我們就知道為何觀音菩薩後世常現女相了,這是為了方便度化女性啊。

相關焦點

  • 佛教:準提觀音菩薩、十一面觀音菩薩,為眾生延壽護命,除病滅罪
    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在民間極受推崇,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觀世音有許多的化身形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準提觀音菩薩、十一面觀音菩薩,為眾生延壽護命,除病滅罪:準提觀音菩薩準提觀音菩薩,又作準提、準胝、準泥、準提觀音、準提觀世音、準提佛母、佛母準提。
  • 佛教觀音菩薩和道教慈航真人是一回事嗎?
    1、巾冠佛教的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補處佛,冠戴阿彌陀佛。道教的慈航真人,一般都帶有浩然巾。現在佛教寺院的觀音菩薩和道教的慈航真人的造像中都有佛教的佛龕供養阿彌陀佛的成分,也有佩戴道教浩然巾的成分。2、儀態佛教的觀音菩薩一般帶著珠寶瓔珞,顯露的身體比較多,比如手腳常會露出來。而道教的慈航真人造像大都注重儀表,不顯露身體,甚至手部都會被遮擋,這些與中國的自古都是禮儀之邦有很大關係。
  • 觀音菩薩雖然慈悲,但是他卻不護佑這五種人,這是為何呢?
    皆仁法師導讀:今天是觀音菩薩成道吉日,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觀音菩薩的事。我們知道觀音菩薩是非常慈悲的一位菩薩,但是觀音菩薩雖然慈護眾生,卻不會滿這五種人的願,這是為何呢?觀音菩薩的讚詞中有一句「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這正是觀音菩薩的慈悲寫照。但是,縱使大悲如觀音菩薩,也不會滿足這五種人的願望。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是哪五種人?
  • 蓮花部主尊~觀音菩薩~慈悲的總集
    觀音菩薩我們入佛門修行,不能繞過的一位本尊,就是觀音菩薩,為什麼?因為觀音菩薩是諸佛菩薩慈悲的總集,屬蓮花部主尊。觀音心咒:嗡嘛呢唄美吽修持觀音心咒,會慢慢淨化十不善業,會慢慢淨化貪嗔痴慢疑五毒,將五毒轉化為五方佛的智慧,會慢慢淨化身語意,關閉六道輪迴之門,將來會蓮花化生到觀音菩薩的蓮花莊嚴之淨土,面見觀音菩薩,得到觀音菩薩的慈悲加持與指導。
  • 佛教:拜「觀音菩薩」,心中默念4句話,功德無量!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若有眾生在危難關頭,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隨即觀其音聲,予以救助。世人皆認為「觀音」只是菩薩階位,殊不知觀音菩薩早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時就已成就圓滿佛果,法號「正法明如來」,後來因菩薩慈悲,不忍眾生受娑婆眾苦,故而倒駕慈航。
  • 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如何祈求最為靈驗?
    在這樣想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一下,觀音菩薩出現了,我連續回頭三次,觀世音菩薩出現了三次。 等我醒後,我想難道真有觀音菩薩嗎?還是沒有能夠深信,我就去了杭州的五個寺院,見了觀音菩薩就拜,等我回來後,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就發生了。
  • 佛教:佩戴觀音像、念六字真言,到底有多大功德?99%的人不知道
    今天就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信大家看完佛陀所宣說的觀音名號、心咒的威力和功德後,一定會對觀音菩薩產生更強烈的不共信心!在《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主要講了觀音菩薩名號及心咒的功德。從這個角度看,持誦其他菩薩的名號根本不如觀音菩薩。大家平時走路坐車、飯前飯後,應該多念觀音菩薩,這一點是很簡單的,但沒有福報、沒有善根的人,恐怕也念不出來。
  • 佛教:常見的法會、佛事有哪些?
    在佛教之中,佛事、法會乃是寺院道場重要的行事之一。在寺院所舉辦的法事當中,有以自我懺悔的拜懺,有對大眾宣說佛法的升座說法,有於新春時為國家、信眾祈福的齋天等,也有為信徒舉辦的三皈五戒、放生、超度法會等等。
  • 佛教「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有何深層含義?看完漲學問了
    四大天王的佛身佛像在諸多菩薩佛像中非常有辨識度。自古以來,天王在民間多以兇神惡煞,莊嚴肅穆的形象出現,甚至因為其容貌過於別致,久看之下,不經意間就會讓人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故此每每有人踏入天王殿內,在天王像的注目下,就會變得戰戰兢兢,生怕自己稍有不慎,得罪了神明。
  • 佛教:這3種人,與佛有緣,佛緣最深,有你嗎?
    佛門中有一則偈語,相信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無量慈悲,發願救助世間一切受苦眾生,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善根福報與佛結緣、遇佛得渡的,不是佛不渡,而是你自身業障重、根機悟性差,暫時與佛無緣,需要經歷多生多劫善業的修持後方能得渡。
  • 心道法師:用觀音菩薩的慈悲精神 關心地球關心家園
    在回向法會「地球平安祈福大會」上,靈鷲山開山宗長心道法師與率領迎請法師團普陀山佛協副會長淨旻法師共同迎請即將安奉於浙江普陀山的靈鷲山多羅觀音出關。心道法師在回向祈福法會上致辭,以下為內容實錄:21天的閉關念大悲咒,也是對我們整個地球的一份關心,因為現在地球暖化,所以我們災難多,劫難多,苦難多。所以我們發願發起念誦大悲咒,每年每年都希望用大悲咒來化解我們地球上的很多的災難跟苦難。
  • 佛教裡有名的「西方三聖」,你知道都是誰嗎?
    佛陀是佛教的創始人,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是古印度尼泊爾迦毗羅衛國裡王宮裡的太子,29歲時後為尋求究竟的解脫之法出家苦修,於35歲時得成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佛果,而後創立佛教、組建僧團、弘法利生。我們觀察「阿彌陀佛」佛像就會發現,阿彌陀佛多是一手持蓮花、一手手掌朝上向下呈接引狀,寓意超拔眾生脫離苦海,給大眾一種內心的寬慰與安心,真乃「世間大慈悲父」。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慈悲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他的應化道場在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早在過去世修行時就已經成佛,法號「正法明如來」,但為了更便於救度眾生,而選擇倒駕慈航,自請降格為菩薩。
  • 觀音菩薩的師傅是誰?看了這麼多年西遊記,網友:白看了!
    說起觀音菩薩在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地位之尊貴,人們對她的供奉,就連西遊記的孫悟空見了,也得磕頭作揖,說明她的地位之高,觀音菩薩超越了宗教的界限,專程為了人類慈悲為懷法力的化身。這於同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她跟某些一教派有天壤之別。在佛教裡沒人去會理太上老君如來佛,在道教心目中如來佛祖是另類異教。
  • 佛教人物第六:地藏王菩薩——和我們這個世界最有緣的大菩薩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聊佛教人物,今天要介紹的是地藏王菩薩。各位師兄都知道我們漢傳佛法有四大佛教聖地,分別是一位大菩薩的道場——金五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銀普陀大悲觀音菩薩,銅峨眉大行普賢菩薩,以及鐵九華大願地藏王菩薩。
  • 對這尊佛教大菩薩,你了解多少?
    在我國,觀音菩薩大概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佛教菩薩了。自古以來,民間就把祂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萬能之神。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很多老百姓家中都供有觀音像,希望得到他的加持和護佑。不過,對佛教的這尊大菩薩,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你對祂的認識是不是主要來源於小說和影視劇呢?
  • 佛教:燒香拜佛到底有沒有用?看完你就明白了!
    世上到底有沒有佛?佛菩薩到底在哪裡?拜佛究竟有沒有用?許多信眾對此深感疑惑。許多人拜了多年佛、燒了多年香,應該也是個非常虔誠的信眾了。可是也有不少人質疑,覺得信佛之後自己的命運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於是 信仰開始動搖。如此迷惑學佛,只會越來越愚痴。
  • 科普佛教中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眾生。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 如奏樂菩薩、歌舞菩薩、獻花菩薩、敬香菩薩、燃燈菩薩、跪拜菩薩、持經菩薩、赴會菩薩、聽法菩薩、思維菩薩,禪定菩薩等都可以說是供養菩薩。供養菩薩不像脅侍菩薩有一定的法相和手印規定,畫家們可以任意創造,所以供養菩薩的形態比脅侍菩薩多,數量也比脅侍菩薩大。
  • 佛學:如意輪觀音菩薩、千手觀音菩薩,化身千百億,能斷眾生苦
    在佛教諸多代表人物之中,觀世音菩薩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一直都是最為被民間熟知,最被世人推崇的。因果一實,色心不二,法界清淨,凡聖等持,無有增減,其入中道即契如是等義不可思議。俱足一切諸佛菩薩萬德莊嚴無缺減,是名如意輪。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形象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一臂、十二臂之分,各具不同含義。六臂代表能接引六道四生至六波羅蜜究竟彼岸,六隻手代表本尊的六種功德。
  • 佛教,心的遞增:慚愧心、慈悲心、菩提心
    慚愧是組合詞,「慚」是覺得自己德行不夠,常懷慚念而生善;「愧」是怕自己作惡受人譏評,常生愧心而止惡,就是有了羞恥心。慚愧心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的呢?我們為什麼會有慚愧心?是因為我們的佛性起了作用,意識到自己做了有悖常理的事情!慚愧心的基礎有兩個方面。
  • 佛教的四大菩薩,你知道都是誰嗎?
    菩提,是覺、智、道的意思;薩埵,眾生、有情的意思。菩薩,翻譯過來,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大乘佛教中有四大菩薩,與我們中國非常有緣。第一位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觀音菩薩」;第三位是五臺山的「文殊菩薩」;第四位是峨眉山的「普賢菩薩」。這四位菩薩,就可以代表整個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