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咱們繼續來聊佛教人物,今天要介紹的是地藏王菩薩。
各位師兄都知道我們漢傳佛法有四大佛教聖地,分別是一位大菩薩的道場——金五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銀普陀大悲觀音菩薩,銅峨眉大行普賢菩薩,以及鐵九華大願地藏王菩薩。
九華山位於安徽池州,交通相對來說不是太方便,再加上佛教一些宣傳的因素,所以地藏王菩薩在民眾間的名氣並不是很大,像是夢參老和尚就曾經說過,甚至許多出家人都有人不知道。
其實地藏王菩薩乃是和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緣分最深的一位大菩薩,而且人如其名,他非常的「接地氣」,從世間法開始教導我們,如果對他了解不夠甚至根本不知道的話,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錯過無數善緣。
今天咱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地藏王菩薩的幾處殊勝,也算回答幾個問題——為何說他和我們最有緣,他的法門為何接地氣,以及他為何和另外三大菩薩不同,經常示現比丘身。
看完之後您應該就對這位大菩薩有一定的了解了,同時也會非常感動和敬佩,畢竟這是一位主動發下「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大願的聖者。
01為何說地藏王菩薩和我們最有緣
菩薩乃是梵語,全稱是菩提薩埵,菩提為覺悟智者,薩埵為有情眾生,合起來解釋就是「覺悟了的眾生」,也就是「覺有情」。
而我們凡夫也是有情眾生,但都充滿了妄想和偏執,所以也可以叫做「迷有情」。
其實菩薩和我們凡夫之間,也就是覺迷一念之差,六祖曾經說過,迷則佛眾生,悟則眾生佛,大家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才行,不要覺得佛菩薩就是高高在上,我們只能仰望頂禮,從因地來說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有佛性。
此外大乘菩薩和小乘阿羅漢,中乘闢支佛最大的區別並不在智慧,六地以下的菩薩單從智慧來說還未必能及小乘中乘的聖者,他們最核心的區別在於慈悲心。
菩薩,哪怕仍然還處於三賢位的菩薩,也都是發過度化一切眾生的大願的,而他們的修行之路也註定不能只專注於自我解脫,必須要度周圍的人,否則就和他們的發心相違背,也就不能稱之為「菩薩」這個偉大的名號了。
所以一切菩薩都是「有情」的,都以度眾生為修行目標,那麼為何又說地藏王菩薩和我們最有緣呢?
這個其實佛陀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說的非常清楚,我們這個地球所在的位置,從佛法來說屬於娑婆世界的一部分,叫做南瞻部洲,或者南閻浮提,這裡眾生的罪業非常嚴重。
所以釋迦佛放心不下,尤其是他涅槃之後到未來佛彌勒佛降生之前的這段時間中,佛法中稱為「佛前佛後」,乃是眾生八大業障之一,就特別叮囑地藏王菩薩要多多看護扶持這裡的眾生。
哪怕他們只是發了一絲一毫的善心,種下一點一滴的善業,都要儘量給予加持,讓他們能不受三惡道之苦,並且引導到更高的地方去。
這裡多說一句,絕不是說地藏王菩薩比文殊,普賢,觀音,彌勒,大勢至等諸大菩薩更為殊勝,只是和我們這裡眾生緣分更深,這就像是我們上學的時候,每個學生有事肯定先找自己的班主任一樣。
不過大家千萬不要生出分別心出來,說什麼紅塵說的要讓大家只拜地藏而不是文殊觀音,那我就百口莫辯了,這點其實還看每個人自己,感覺和哪位菩薩最投緣就持念哪位,無有定法。
02接地氣的地藏法門
其實我們上面說的每位大菩薩,都有自己特有的修行法門,以適合不同根器的修行者。
比如說文殊大智,以般若空性著稱,手中慧劍可斷一切煩惱,因此才被稱為七佛之師,諸佛之母。
比如說大悲觀音,以一顆無上大悲心著稱,能夠同體感受一切眾生的痛苦,手中玉淨瓶中的甘露可解世間所有煩惱——痛極呼父母,苦極念觀音。
比如說大慈彌勒,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讓我們歡喜平和的面對一切人和物。
我曾經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把他老人家的法門總結為七個字——你笑起來真好看,而這世間本也沒有什麼微笑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只能說您笑得不夠誠心,沒有人會拒絕真誠的笑容。
再比如說大勢至菩薩,我也專門寫過這位大菩薩的法門,和淨宗念佛法門實在是太吻合了,那就是一心念佛,萬緣放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果您能做到的話,根本都不需要臨終,隨時都可以念佛見佛,來去自由。
而今天咱們要說的主角地藏王菩薩的法門又是什麼呢?這個實在是太接地氣了,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而且我們都能做到,那就是「孝順」。
《地藏本願經》也被稱為是佛門的孝經,因為這裡面佛陀專門談起了地藏王菩薩前世的本願,其中有兩世分別為婆羅門女和光母女,都是為了替在三惡道受苦的母親超脫,而發下大願修行。
然後這個孝順母親的願望又進一步放大,從一個人延伸到所有三惡道受苦受罰的眾生,這也就是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偉大本願的由來。
因此地藏法門的「緣起」就是世間法的孝順,然後再由對父母的孝順逐步擴大到親人,朋友,陌生人甚至仇人,也就是對一切眾生的慈悲。
我們可以說自己根器差,一下子無法做到文殊大士的智慧,觀音大士的慈悲,彌勒大士的歡喜,大勢至大士的念佛三昧,但孝順自己的父母您總歸做得到吧?
如果連這個都不行的話其實也就不必修行了,因為您等於連一個普通好人的標準都不夠,又何必妄求天道呢?佛門修行是有次第的,人,天,小乘,中乘,這四乘都修圓滿了,才有資格進階最後的菩薩乘啊。
這也是淨空法師講法無數,但第一次必講地藏經的原因,因為「孝」乃是一切善根的基礎,一個打罵父母的人會對其餘眾生慈悲,說出來您會信嗎?
03地藏王菩薩的外相
其實每個菩薩都有億萬化身,方便隨緣教化,也就是佛法常說的「三十二相度眾生」,但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奉行,一般每位菩薩在世俗間都會有一個特定的外相,也就是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