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物系列之四:四大菩薩

2020-12-22 妙心堂

四大菩薩,即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位菩薩。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的象徵。

文殊菩薩,梵語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師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祥、妙吉祥、法王子。

至於妙祥、妙吉祥的由來,據說他在降生時,家裡出現十大吉祥瑞兆:1.天降甘露;2.地湧七珍;3.倉變金慄;4.庭生蓮花;5.光明滿室;6.雞生鳳子;7.馬產祥驎;8.牛生白犢;9.豬誕龍豚;10.六牙象現。

文殊菩薩是般若智慧的代表,以智慧著稱。他洞察紛繁世理,善於引導教化,不僅指引著芸芸眾生,而且還被稱為七佛之師。文殊菩薩的道場在山西的五臺山。文殊菩薩聖像,多是腳跨青獅,手持如意(或寶劍、蓮華等),頭戴天冠,身披瓔珞衣著,飄逸且雍容華貴,柔和中帶若雅靜的天人像。文殊菩薩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相同。獅子為百獸之王,有「獅子一吼,百獸膽裂」的說法,因此在佛經中,常用佛陀說法比喻為獅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對眾生有振聾發聵的作用。把獅子作為文殊菩薩的坐騎,則是表菩薩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煩惱。

觀音菩薩,在梵文佛經中稱為「阿縛盧枳帝溼伐邏」(含有「觀照縱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觀照萬法而任運自在的意思),竺法護譯為「光世音」鳩摩羅什的舊譯為「觀世音」,唐朝玄奘大師的新譯為「觀自在」。

「觀世音」這個名字意為:「觀照世間眾生痛苦中稱念觀音名號的悲苦之聲」。全稱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觀世音的名字蘊含了菩薩大慈大悲濟世的功德和思想。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浙江的普陀山。

普賢菩薩,梵名「三曼多跋陀羅菩薩」、「三曼陀菩薩」,又譯作「遍吉菩薩」,意思是身相與功德無所不在,精純高深。普賢菩薩是大行(實踐)的代表。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行願」包括修行與誓願兩方面,普賢菩薩的聖像一般是頭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執鈴,右手執金剛杵,騎六牙白象,這頭白象是大聖天王的神體

《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卷四十》記載普賢菩薩有十種廣大行願,即: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故名「大行普賢菩薩」。

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關於地藏菩薩的名稱由來,據《地藏菩薩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又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地藏菩薩曾經受佛陀的囑託,要在釋迦牟尼圓寂後,彌勒佛轉世降生之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超脫渡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道中的眾生,其地位相當於「代理佛」。而且他發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有情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的救濟。《地藏菩薩本願經》又說,釋迦佛囑託地藏大士,使世人有親者,皆得極本薦親,共登極樂世界,地藏受此重託,遂在佛前立下大誓願:「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經 忉利神宮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稱為「大願地藏」,以與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音的「大悲」相呼應。

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薩雕塑形象很有特點。一般菩薩為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瓔珞裝飾的天人相。而有的地藏菩薩像則多為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或是手持幡幢、寶珠等。地藏菩薩因立下度盡六道中生死流轉的眾生的大願,常現身於人、天、地獄等六道之中,故有六地藏之稱,其名號與形象如下:檀陀地藏、寶珠地藏、寶印地藏、持地地藏、除蓋障地藏、日光地藏。

關於佛教四大菩薩就介紹到這裡,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祝您吉祥如意,法喜充滿!

作者:妙心居士

相關焦點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
  • 揭秘佛教四大菩薩坐騎的名稱及含義
    四大菩薩座騎含義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而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象徵的含義也有區別。比如,文殊菩薩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下面一起來看佛教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及其含義。文殊菩薩
  • 佛教四大菩薩保佑眾生
    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 佛教中四大菩薩,你知道是哪幾位?別再弄錯了!
    眾所周知,佛教中有四大菩薩。一般說來,人們會習慣地以為在大雄寶殿中的四位菩薩,也就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就是人們所說的四大菩薩,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佛教中的四大菩薩,真正指的就是這幾位。同時,她們是人世間四種寓意的代表。
  • 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供奉四大菩薩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先說普陀山。這是國家5A級景區,位於浙江舟山。既是佛教聖地,又是海島景區。在中國很少見。站在山上,從任何角度看海都很美。在古代,這裡的寺廟數量達到近百座。除了一些佛教文化雕塑,這裡還能看到一些僧人。山上主要有三座寺廟,分別是法雨、惠濟和普濟。此外,還有一些洞穴景觀。
  • 佛教的四大菩薩,你知道都是誰嗎?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是覺、智、道的意思;薩埵,眾生、有情的意思。菩薩,翻譯過來,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大乘佛教中有四大菩薩,與我們中國非常有緣。第一位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觀音菩薩」;第三位是五臺山的「文殊菩薩」;第四位是峨眉山的「普賢菩薩」。這四位菩薩,就可以代表整個佛法。一、地藏菩薩為什麼叫地藏菩薩呢?地就是大地,大地孕育萬物,滋養我們,離開大地我們就無法生存。地下的資源寶藏也很多,能夠使滿足我們的生活使用。
  • 佛教中的四大菩薩及道場都有哪些?
    佛教的歷史源遠流長,給我國歷史留下了諸多傳奇與典故。據史料記載,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67年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許多經書和佛像,並且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就是現存的《四十二章經》,也就是《阿含經》的節要譯本。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佛教四大名山,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這裡面大有原因
    如果對佛教有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本土佛教中,有著四大名山和四大菩薩的說法。這四大菩薩就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而四大菩薩所在之地,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這四大名山都在我們的國土內,山西忻州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浙江舟山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四川眉山的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安徽池州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那麼這四座山又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呢?這其中的因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在山西五臺縣東北四十裡,因為有五峰相對,相距各數十裡,頂峰平廣如臺,所以稱之為「五臺」。
  • 佛教通史 014-法我心果的四大爭論和菩薩的誕生
    對於 「空」和「有」這兩個詞的具體含義和規定,在部派佛教的各派是有很大差異的,不能一概而論。我們談到上座部與大眾部四大分歧的第一點——「法」的分歧已經談完了。第二個分歧,就是「我」的分歧,就是「我」與「無我」之爭。「諸法無我」是印度宗教和佛教的區別——就是在整個印度的教派裡,只有佛教標榜「諸法無我」。
  • 四大名山,四大菩薩帶您領略人生四重境界!
    國內四大佛教聖地九華山、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名揚天下,是自古以來眾多佛教徒朝拜的名山聖地。也因美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遊客。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又因唐代詩人李白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花」,故更名為九華(花)山,又稱「蓮花佛國」。九華山的聞名與地藏菩薩的化身——新羅國(韓國)王子金喬覺有關。唐貞元十年,金喬覺來此落腳修行,圓寂後人們將其認定為地藏菩薩的應化,尊其為金地藏。
  • 《西遊記》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許多人都說《西遊記》是一部褒佛貶道的小說,今天且不談此種說法是對是錯,但在這部弘揚佛教文化的名著中,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就為大家簡單的分享《西遊記》中的六大菩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慈悲和智慧
  • 你聽過四大天王,你聽過四大菩薩嗎?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封神演義》中的四大天王,就是都姓魔的那四個兄弟,之前還聽說四大天王其實是有五個人,但是我今天看了一下,其實只有四個人,並沒有那第五個天王。好像是後來才搞出來的。額,不過今天的主角可不是四大天王呀,今天的主角是佛教的四大菩薩,我想大家可能有點不知道這四大菩薩是哪幾位,其實他們都是非常的有名,我想我一說出來大家就知道他們是誰,只是沒想到是他們組成的四大菩薩,他們就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他的形象一般是持劍騎獅的樣子。
  • 佛教:虛空藏菩薩,利樂眾生;普賢菩薩,純一妙善,備具眾德
    佛教之中的人物眾多,大家求神拜佛的時候往往只知道拜的是誰,卻忽視了其歷史意義跟功德,這樣的行為豈不和掩耳盜鈴一般,又怎會得到保佑?所以說禮佛之前還是應該對其有一定的認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表示福、智二藏無量,等如虛空,廣大無邊之意。又作「虛空孕」、「虛空庫」、「虛空光」等,佛教八大菩薩之一。
  • 西遊記四大菩薩有誰?專家:觀音,文殊,普賢,地藏不能算
    漢傳佛教中有四位大菩薩。第一位,觀自在菩薩,也稱觀世音菩薩,簡稱觀音菩薩,代表大悲。第二位,文殊師利菩薩,簡稱文殊菩薩,代表大智。第三位,三曼多跋陀羅菩薩,也稱普賢菩薩,代表大行。第四位,地藏菩薩,代表大願。
  • 佛教四大名山是哪四大名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指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分別是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的道場。 在山西省五臺縣境內,方圓三千餘平方公裡,海拔三千餘米,由五座山峰環抱合成,峰頂平坦寬闊,其狀如石壘之臺,所以稱為 "五臺山"。 漢唐以來,五臺山設佛寺弘法,以宗教利生,一直是世界與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心之一。此後歷朝發展,歷代興建,鼎盛時期寺院達300餘座,規模之大,堪稱"諸宗翹楚,一教首班"。
  • 佛教:菩薩行四十二賢聖階位、脅侍菩薩
    所以一般人常稱菩薩為「大士」。菩薩,在佛教中的等級僅次於佛。據說釋迦牟尼未成佛時,就曾自稱菩薩。菩薩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大慈大悲的,然而許多人卻對其了解有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菩薩行四十二賢聖階位、脅侍菩薩。
  • 你對四大菩薩的了解有多少?
    "菩薩"在佛教中是求道求大覺之人,佛教中有很多菩薩。佛教傳入中國後,尤以四大菩薩最為出名。四大菩薩是佛教中的重要神明,他們的形象及坐騎各不相同,代表著不同的功德與能力。文殊菩薩及其坐騎青獅在佛教中,文殊菩薩象徵著智慧,其道場在五臺山。文殊菩薩在過去世乃婆羅門之子,後來皈依佛門。在佛教中文殊菩薩的形象很多,常見的是五髻文殊,頭頂的五髻,代表著五種智慧。文殊菩薩的右手握智慧劍,表示能斬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上置般若經,象徵無上智慧;臺座一般是蓮花座,代表清淨無染。
  • 佛教人物第六:地藏王菩薩——和我們這個世界最有緣的大菩薩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聊佛教人物,今天要介紹的是地藏王菩薩。各位師兄都知道我們漢傳佛法有四大佛教聖地,分別是一位大菩薩的道場——金五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銀普陀大悲觀音菩薩,銅峨眉大行普賢菩薩,以及鐵九華大願地藏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