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
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是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而且還說觀世音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如能至誠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化作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是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的。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是佛陀古恃之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的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後皈依佛,出家學道。佛涅槃後五千四百歲時至雪山,為五百仙宣暢演說十二部經,後還本生地,在尼拘樓陀樹下入涅槃。依照佛經典籍所在,文殊菩薩是過去式無量諸佛的老師,成精引導無數的修行者修成正果。
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葬」所得名。「地」能擔當一切。一切崇山峻岭,萬事萬物都在地上。比喻菩薩的功德能為眾生而負擔一切難行苦行。喻時間一切自利和利他的功德,善法依此菩薩而存在和引生。「藏」是含藏,付藏義,地藏菩薩像大地一樣,能含藏種種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難行苦行,救度眾生,故名地藏。
佛典記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地藏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業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普」是遍一切處義,「賢」是最妙善義。即是說普賢菩薩一身菩提心所起,廣大弘深誓願,及身,口,意皆清淨。遍盡一切處,純意妙善,具備大德,所得名為普賢。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肋侍。他的坐騎為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種清淨,四足代表四種功德。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虐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的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
《普賢延命經》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年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