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大菩薩到底誰最厲害?如果不知道就會盲目地迷信

2020-12-22 紅塵法遠

導語:佛教中有很多的佛和菩薩,我們熟知的本師釋迦摩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等等,還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當然也還有其他很多的菩薩。

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很多人都說:「觀音菩薩最靈,有求必應」。

而九華山的地藏菩薩也是聞名於世的,佛經中也說:「釋迦摩尼圓寂前把眾生都交給他來度」。

還有人說:「文殊菩薩最厲害,七位佛都是他的學生。」

那麼,這四大菩薩種究竟誰最厲害,誰最靈呢?如果不知道,可能就會盲目地迷信了。

十方諸佛

01諸佛平等,沒有高下:

其實,對於佛來說,佛佛道同,究竟圓滿。而對於諸大菩薩來說也是一樣,沒有法力的高下,只有願力的不同。

我們熟知的四大菩薩是代表佛教修行中四種不同的法門,就如同教授四門功課的老師。觀世音菩薩表大悲;地藏菩薩表大願;普賢菩薩表大行;文殊菩薩表大智。

什麼是表不同的法呢?這是要告訴我們:學佛修行,就要學習這四門功課,也就是四大菩薩所代表的:悲、智、行、願。就是在這四門功課上學習用功。

地藏王菩薩

02發願是樹立學佛的目標:

地藏菩薩的成道是源於他的大願,他曾經為母親發無量大願以及「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等願。

在很久以前,他發了這樣的大願,所以他一直這樣去做,把救度一切痛苦的眾生當作自己最大的任務,去解脫他們。這就是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學習的精神。

在修行上,首先應該具有的就是願,願就是修行的方向和目標。本師釋迦摩尼佛有500大願;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地藏菩薩有無盡大願等等。

有了願就有了目標,就可以朝目標去努力,學佛修行也是如此。

所以地藏菩薩就是教授大願這門功課的老師。

他將願擴大到了無盡的境界: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也就是所有眾生全部成佛之後,他才最後一個成佛。

觀世音菩薩

03慈悲是學佛修行的基本:

那麼,願的發起是什麼因緣呢?

就需要慈悲之心,為救度一切眾生的解脫而修行,就是觀世音菩薩所表的法。觀世音菩薩救苦尋聲,哪裡有人求助就會出現在哪裡。

觀世音菩薩也就是教授「大悲」這門功課的老師。

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沒有生起菩提心,哪怕修最上乘的法,也都屬於小乘,遠離了大乘。

乘的大小都在於自己的發心。大乘就是發心大,如同大車能夠承載很多的人。小乘就如小車,只能裝載自己。

菩提心的因是就是慈悲心,有了廣大的慈悲心,就能夠成就菩提心。所以,慈悲就是大乘修行的基本。

觀世音菩薩所教授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最圓滿的慈悲。

文殊菩薩

04智慧是修行的根本

我們常聽說:「慈悲多禍患,方便出下流。」什麼意思呢?慈悲是對的,但是沒有智慧的慈悲就容易造成禍患了。所以,修行一定要悲智雙運。

文殊菩薩就是教授智慧這門功課的老師。

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證悟時說:「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學佛修行的根本,就是要開啟我們本來與佛不二的智慧,消除我們內心的無明,成就佛陀一樣的智慧德相。

所以,智慧是學佛修行的根本。而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也就代表最究竟圓滿的智慧。

普賢菩薩

05修行要落實到廣大實際的行動中

那麼有了大願、生起大悲,增長了大智,但不去努力「行」,那願、悲、智也都是空花水月的念頭而已。

所以普賢菩薩就是教授大行這門功課的老師!

「大行」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廣大的行為。普通人的行為是有限的,而普賢菩薩教授的行是廣大無量的。

從空間上來說,普賢菩薩的大行是遍及整個法界的: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

從時間上來看,普賢菩薩的大行是無窮盡的: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

所以,普賢菩薩教授的大行,都是最圓滿的行。

四大菩薩

結語:悲、智、行、願是修行必備的四門功課,四大菩薩是為眾生表示這四種不同的法而已,每一位菩薩都代表修行一門功課的老師,他們將這門功課已經做到了極致。老師之間沒有高下厲害的分別。

跟隨不同的老師學習,要發心效仿菩薩,學習他們所教授的教法,努力使自己也成為菩薩。當我們自己也成為具足大悲、大願、大行、大智的修行人,那就跟佛菩薩一樣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再去拜佛求菩薩,就容易相應了。

因為那時就不再迷信地求菩薩保佑,而是明白了拜佛的真義,也就是通過禮拜諸佛菩薩來感念師恩,見賢思齊。

見賢思齊

本文純屬原創,如有錯誤,歡迎更正。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留下您的看法,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

【破除迷信,正確了解佛文化,我是紅塵法遠,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佛教的四大菩薩,你知道都是誰嗎?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是覺、智、道的意思;薩埵,眾生、有情的意思。菩薩,翻譯過來,就是覺悟的有情眾生。大乘佛教中有四大菩薩,與我們中國非常有緣。第一位是九華山的「地藏菩薩」;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觀音菩薩」;第三位是五臺山的「文殊菩薩」;第四位是峨眉山的「普賢菩薩」。這四位菩薩,就可以代表整個佛法。一、地藏菩薩為什麼叫地藏菩薩呢?地就是大地,大地孕育萬物,滋養我們,離開大地我們就無法生存。地下的資源寶藏也很多,能夠使滿足我們的生活使用。
  • 你聽過四大天王,你聽過四大菩薩嗎?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
    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封神演義》中的四大天王,就是都姓魔的那四個兄弟,之前還聽說四大天王其實是有五個人,但是我今天看了一下,其實只有四個人,並沒有那第五個天王。好像是後來才搞出來的。額,不過今天的主角可不是四大天王呀,今天的主角是佛教的四大菩薩,我想大家可能有點不知道這四大菩薩是哪幾位,其實他們都是非常的有名,我想我一說出來大家就知道他們是誰,只是沒想到是他們組成的四大菩薩,他們就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他的形象一般是持劍騎獅的樣子。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
  • 佛教四大菩薩保佑眾生
    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 佛教中四大菩薩,你知道是哪幾位?別再弄錯了!
    眾所周知,佛教中有四大菩薩。一般說來,人們會習慣地以為在大雄寶殿中的四位菩薩,也就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就是人們所說的四大菩薩,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佛教中的四大菩薩,真正指的就是這幾位。同時,她們是人世間四種寓意的代表。
  • 「菩薩保佑」!我們說的菩薩是誰?菩薩怎樣保佑我們?(原創)
    佛教,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並不是迷信。佛教裡沒有上帝,也沒有神,也不講靈魂。佛教,最早講授的是釋迦牟尼佛覺悟的道理。佛祖一輩子做的事就是將自己覺悟的道理講給大家聽,讓大家能夠開悟,脫離苦海。所以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他最大的特點是講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番茄就收穫西紅柿。
  • 佛教通史 014-法我心果的四大爭論和菩薩的誕生
    本節課音頻首次上線:2017-07-26佛教通史-閒者知無涯關於法的基本傾向,在整個部派時期是有兩種傾向的:一種,是以上座部長老各派,他們偏向於說「有」,因為他們知道在哲學觀上如果沒有一個「有」,很多東西是站不住腳的。
  • 佛教中的四大菩薩及道場都有哪些?
    同時在首都建造了我國第一個佛教寺院,就是保存至今的白馬寺。在佛教中,佛祖坐下十大弟子,譬如:摩柯迦葉、優波離、羅睺羅、舍利弗、須菩提、富樓那、阿那律、摩訶目犍連、摩訶迦旃延、阿難。菩薩也有四大菩薩,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佛教中的四大菩薩。
  • 佛教:燒香拜佛到底有沒有用?看完你就明白了!
    世上到底有沒有佛?佛菩薩到底在哪裡?拜佛究竟有沒有用?許多信眾對此深感疑惑。許多人拜了多年佛、燒了多年香,應該也是個非常虔誠的信眾了。可是也有不少人質疑,覺得信佛之後自己的命運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於是 信仰開始動搖。如此迷惑學佛,只會越來越愚痴。
  • 揭秘佛教四大菩薩坐騎的名稱及含義
    四大菩薩座騎含義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而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象徵的含義也有區別。比如,文殊菩薩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文殊菩薩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下面一起來看佛教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及其含義。文殊菩薩
  • 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供奉四大菩薩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先說普陀山。這是國家5A級景區,位於浙江舟山。既是佛教聖地,又是海島景區。在中國很少見。站在山上,從任何角度看海都很美。在古代,這裡的寺廟數量達到近百座。除了一些佛教文化雕塑,這裡還能看到一些僧人。山上主要有三座寺廟,分別是法雨、惠濟和普濟。此外,還有一些洞穴景觀。
  • 佛教:眾生受苦,為何不見佛菩薩救人?別再迷信了!
    不是說佛菩薩感應、無所不通嗎?難道一切都是虛假的嗎?為什麼好人總是遭受種種苦難,而壞人卻活得逍遙自在?許多人對此不解,心生疑惑。眾生受苦,為何不見佛菩薩救人?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能夠建立正確的知見,不再迷信。首先,我們大家應該了解,佛菩薩不是萬能的,他有「四不能」:因果定業不可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無緣不能渡。尤其強調第一點:定業不可改。
  • 佛教四大名山,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這裡面大有原因
    如果對佛教有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本土佛教中,有著四大名山和四大菩薩的說法。這四大菩薩就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而四大菩薩所在之地,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這四大名山都在我們的國土內,山西忻州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浙江舟山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四川眉山的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安徽池州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那麼這四座山又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呢?這其中的因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在山西五臺縣東北四十裡,因為有五峰相對,相距各數十裡,頂峰平廣如臺,所以稱之為「五臺」。
  • 佛教:晚上在家可以誦《地藏經》嗎?別再迷信了!
    據佛經記載,在過去世中,地藏菩薩曾幾度救助自己墮入地獄惡道的母親,解救其離苦得樂,並發願要救度一切惡道眾生,於是就有了我們非常熟悉的那句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菩薩的大孝和大悲誓願令諸天讚嘆,被佛教廣為弘傳,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是漢傳四大菩薩之一。
  • 佛教人物系列之四:四大菩薩
    四大菩薩,即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位菩薩。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的象徵。文殊菩薩,梵語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師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祥、妙吉祥、法王子。至於妙祥、妙吉祥的由來,據說他在降生時,家裡出現十大吉祥瑞兆:1.天降甘露;2.地湧七珍;3.倉變金慄;4.庭生蓮花;5.光明滿室;6.雞生鳳子;7.馬產祥驎;8.牛生白犢;9.豬誕龍豚;10.六牙象現。文殊菩薩是般若智慧的代表,以智慧著稱。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佛教中四大菩薩的坐騎你都知道有誰嗎?個個威嚴無比,法力高強
    說起佛教的四大菩薩,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但他們的坐騎卻鮮為人知。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這四大菩薩的坐騎分別是什麼?文殊菩薩作為四大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佛主的兒子,寓意聰明智慧,傳說中文殊菩薩全身紫金色,壯如童子,左手拿著青蓮花,右手拿著青鋼寶劍。他的坐騎是口首仙的青獅,象徵著智慧威猛,無畏的獅子正後沉迷的眾生,助眾生脫離煩惱。普賢菩薩代表行願和理德,象徵真理。據普賢延命經記記載,普賢菩薩具有延年益壽的力量。
  •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求智慧找這位菩薩
    實際上大多數的中國人都不是虔誠的佛教信徒,用胡適先生的話說,「中國人的信仰從來不固定某種宗教,而是追求實用主義的跪拜神佛。」簡單的說國人對佛教的崇拜,集中反映在對菩薩的崇拜上,從印度的繁雜的菩薩中選出了四大最具代表意義的菩薩,建立了一套完整信仰體系。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
  • 四大天王到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為何法力一樣?主要是這個原因
    去過寺廟的人都會拜一拜四大天王,不少人則基本是見到菩薩就拜,秉著心誠則靈,希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四大天王的來歷,而佛教裡的四大天王與道教四大天王的法力是一樣的,那四大天王到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主要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