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四大佛教聖地九華山、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名揚天下,是自古以來眾多佛教徒朝拜的名山聖地。也因美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遊客。
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九華山,代表大願;觀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代表大悲;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代表大行;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代表大智。
- 1 -
九華山原名九子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名勝古蹟錯落其間。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於海內外。又因唐代詩人李白寫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花」,故更名為九華(花)山,又稱「蓮花佛國」。九華山的聞名與地藏菩薩的化身——新羅國(韓國)王子金喬覺有關。唐貞元十年,金喬覺來此落腳修行,圓寂後人們將其認定為地藏菩薩的應化,尊其為金地藏。
地藏菩薩以「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無量願力,正視諸苦集聚的世間,「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計較個人得失,為法界眾生謀利益的大乘菩薩。朝拜九華山,至心、如法念誦他的名號或供養他的聖像,就必能離諸憂苦,得種種利益。
- 2 -
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群島之上,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番前行無法如願,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普陀山梵剎眾多,其中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並稱為三大主寺。著名的還有紫竹林庵、潮音洞、觀音洞、梵音洞等。
兩千多年來,觀世音菩薩悲智雙運的精神深入人心,以至於「家家彌陀,戶戶觀音」。每年觀菩薩誕辰(農曆二月十九日)、成道日(農曆六月十九日)、出家日(九月十九日),島上一片海天佛國之景。身處普陀山下 ,總有一絲隔世的恍惚感。抬頭,是遠處掩在森森樹蔭下的禪音;低頭,是腳下石階蔓延的綠苔。聽說普陀山每年要去三次,今年你去了嗎?
- 3 -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境內的。其「秀甲天下」的美譽聞名天下。峨眉山海拔較高,山上風光處處皆不同,最精華處當屬洗象池到金頂一線的高山區。雲海、佛光、日出、聖燈,構成了峨眉山的四大奇觀,目前以佛教文化為核心,全山有僧尼約300人,大小寺廟近30座,著名的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清音閣、華藏寺等。
普賢菩薩實踐的是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大菩薩道,因發出代表一切菩薩行願的十個大願而被稱為「大行(hèng)普賢菩薩」。其為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
- 4 -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其因五座山頂平坦的高峰而得名。山上常年積雪,故別稱「清涼山」,釋迦牟尼佛祖說「東方有國,名曰震旦其土有山,號曰清涼。」佛在三千年前就說了這個山。全盛時期,五臺山大大小小的廟宇有三百餘座,隨著時間的變遷,寺廟建築遭到破壞。臺內外尚有寺廟47座。其中塔院寺、顯通寺、菩薩頂、羅睺寺、殊像寺被列為「五臺山五大禪處」。
據記載,海外各國比如斯裡蘭卡、印度、尼泊爾、日本、朝鮮等國的眾多佛教徒都來此禮佛求經,相傳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講經弘法的場所,這是中國唯一一個漢地佛教、藏傳佛教並存的佛教道場。每年海內外遊人、香客前來遊覽觀光、燒香拜佛、絡繹不絕。
文殊菩薩左手持蓮花,蓮花上放置般若經,表無上智慧,右手持般若劍,斬斷一切煩惱。在五臺山,任何人憶念文殊菩薩,就能開啟世間、出世間一切智慧之門。
四大名山四大菩薩的道場,各自擁有著不同的加持力。名山勝地,聽暮鼓晨鐘,雲去雲來空渺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