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因為三毛,很多人對撒哈拉沙漠產生了莫名的好感。也正是因為撒哈拉沙漠,三毛開啟了自己的寫作之路。她在這個地方遇見了美好的愛情,步入了婚姻,度過了生命中最幸福美好的一段時光。但隨著她的愛人荷西在一次潛水中意外去世,三毛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毛在《夢裡花落知多少》中寫道:「個人的遭遇,命運的多舛都使我被迫成熟,這一切代價都當是日後活下去的力量。」但她最終還是沒有做到。三毛自殺前曾在成都街頭拍了一張照片,眼神中滿是哀傷,僅僅4個月後,人們便聽到了她在醫院上吊的消息。只要看過三毛的書,讀者大多會覺得她是一位堅強的女子。可她為何會以自殺的方式來告別這個世界呢?
01
1943年,三毛出生於重慶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她的父親畢業於復旦大學,是一名博學多才的律師,母親出生大戶人家,曾接受西洋教育。在父母親的影響下,三毛幼年識得幾個字後,就開始博覽群書。初中時,三毛幾乎看遍了當時市面上所有的名著。
雖然三毛從小文學素養高,數學卻學得一塌糊塗。有次,數學老師當眾羞辱她,正處於敏感脆弱青春期的三毛,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開始有了厭學的情緒。不過在父母的悉心指導下,三毛慢慢地走出了陰影,並且在詩詞和英語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4歲時,三毛遠赴西班牙求學,遇見了比她小八歲的荷西。這個毛頭小子對三毛可謂一見鍾情,為了每天與三毛相見,時常逃學曠課,在三毛放學路上等她。終於有一天,荷西鼓起勇氣向三毛深情表白,希望三毛可以等他六年,等他讀完大學服完兵役後,一定過來娶三毛。那時的三毛身邊追求者眾多,早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未婚夫,對於荷西的請求,三毛不假思索地拒絕了。
02
1970年,正籌備婚禮的三毛,接到了未婚夫突遭意外去世的消息,心裡深受打擊,情緒極度低落。於是三毛回到了西班牙緩解心情,卻不料與荷西不期而遇。此時的荷西相比三年前成熟穩重許多,他對三毛依舊痴心不改,鄭重地向她再次求婚。這次三毛沒有拒絕,兩人終於牽手相戀。
喜歡旅遊的兩個人,對撒哈拉沙漠都嚮往不已,於是三毛與荷西決定一起前往撒哈拉沙漠定居。在那裡,三毛創作了她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從此開啟了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荷西的關懷備至也令三毛如沐春風,他們終於過上了曾經嚮往的生活,雖然艱難卻很充實。直到1976年,荷西因為潛水工作的需要,必須去大加那利島,兩人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撒哈拉沙漠。
直到1979年,幸福甜蜜的生活戛然而止,荷西在潛水工作時發生了意外不幸離世。三毛深陷悲痛中,連續幾天不吃不喝,多次暈倒,父母好友苦苦相勸,才勉強打消了三毛尋短見的念頭。為了不讓父母朋友太擔心,三毛也決心堅強面對。但荷西的離去,讓她整個人時常精神恍惚,徹夜難眠。
03
在父母的一再堅持下,三毛回到了闊別多年的臺北。在這之後,她的作品明顯少了很多。她還是會去旅遊,但是已經很少出國。三毛最喜歡去的是四川成都,她常常望著川流不息的人群發呆。三毛會去市場買下一大把鮮花,去墓園陪伴她離世的愛人;會坐在墓前與荷西說說話,有時一呆就是一整天。後期三毛的文學作品中,便不再如之前那樣自由灑脫中,而是多了幾分傷感憂鬱的氣質。
1991年,三毛因病住院。手術過後,她最終選擇了在醫院上吊自殺。在荷西離開12年後,三毛依舊無法釋懷。儘管遇到很多人,看過許多風景,但三毛再也找不到像荷西那樣愛她的人。世界如此廣闊,她的心卻無處安放。那個懂她的愛人在世界的另一邊,如今追隨他去,何嘗不是解脫。
結語
正如三毛在《異鄉的賭徒》寫的那樣:「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的時候,絕不妥協。」 她曾許諾不放棄生命,但病痛的折磨,失去愛人的生活,再也讓她無法忍受。這位終身嚮往自由的女作家,最終選擇離開人世。只剩下她的作品,供後世讀者們憑弔緬懷。
參考資料:
《異鄉的賭徒》
《夢裡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