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說過:「 愛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只要還能握住它,到死還是不肯放棄,到死也是甘心。」
三毛曾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悲慘的女人」,她與初戀情人梁光明本來可以成為一對佳人,誰知世事難料,三毛本想與梁光明結為夫婦,可誰知梁光明內心並無結婚的打算,兩人就此別過;三毛在西班牙遇見了自己的今生摯愛——荷西。
她本以為兩人會如同童話裡的王子公主一樣永遠的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誰知天有不測風雲,荷西在一次潛水中發生意外,離世時年僅二十八歲。
三毛失去了荷西,就像失去了精神支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活在這個世上。有人曾看見三毛在自殺前漫步在成都街頭,眼神中充滿著哀傷,四個月後三毛便在醫院上吊自殺。
天生缺愛,對愛情格外渴求
「三毛與其他女孩子截然不同,她從來不會與其他孩子玩耍,只是在一旁靜靜地站著。」這是三毛的父親對年幼的女兒的評價。三毛自幼時起便與其他女孩子截然不同,比起與同歲的女孩玩鬧,三毛更喜歡一人獨處,沉浸在書的海洋中。三毛十一歲便熟讀《紅樓夢》,初中三毛就通讀了幾乎所有世界名著。
然而三毛在初中卻遭逢突變。三毛的數學成績一直不佳,這讓三毛的數學老師一直對她百般刁難。然而,三毛在某一次數學卻意外取得了滿分,這讓數學老師篤定她必定作弊了。於是數學老師將三毛叫到辦公室,拿出一張新的卷子讓她寫,三毛寫不出來,數學老師便將三毛拉到教室,用墨汁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大大的圓圈,再讓她到走廊遊蕩一圈才能洗掉。
這一殘酷的舉動無疑給三毛本就敏感的心靈重重的一擊。從初二開始,三毛便拒絕去學校上課,或許三毛的抑鬱症便是由此開始。父親心疼女兒,不願讓女兒就此頹廢下去,便為三毛請了家教,讓三毛在家學習。好在三毛天生在文學方面天賦異稟,1964年,三毛在張其昀先生的特許下,來到了文化大學作為其哲學系的旁聽生學習。令人大吃一驚的是,這位從初中起便輟學的小姑娘成績格外優異,在年級中名列前茅。
在大學裡,三毛結識了同為作家的梁光明。梁光明為人風趣而幽默,讓三毛原本封閉的內心漸漸接觸到了一絲光明,這是三毛人生中第一次戀愛。三毛將全身心投入到對方的身上,但這卻讓原本習慣自由的梁光明倍感拘束。
三毛渴望與梁光明結成一段好姻緣,但這著實讓梁光明嚇得不輕,最終,梁光明忍受不了三毛過於火熱的感情,離開了三毛,這段感情終究是不了了之。三毛又一次跌入了深淵,為了轉化心情,三毛決定離開這個傷心之地。
遠赴他鄉,失去卻又收穫了愛情
1967年,三毛遠赴西班牙學習文學,進入馬德裡大學文哲學院學習。在這裡,三毛遇見了她人生中的摯愛——荷西。這時的荷西年僅十八歲,但是三毛已經二十四歲了。荷西如同所有熱情大膽的年輕男孩,熱情而奔放地向三毛表達自己深切的愛意。
但是三毛認為二人年齡差距過大,況且荷西再過不久便要服兵役。但荷西堅持讓三毛等等他,等他上完大學,服完兵役,兩人便結婚。但是三毛認為六年的時光對於她來說過於漫長,便未將荷西的話放在心上。
隨後,三毛回到了臺北,與一位大學教授訂婚。誰知,這位教授在結婚前夕便因為心臟病突發而去世。又獨留三毛在這世上孤零零一人。三毛決心離開這個傷心之地,便又回到了西班牙。
在西班牙,三毛遇見了已經服完兵役的荷西。三毛有些難以置信,眼前這位風度翩翩,英俊無比的男人居然是那位小弟弟。荷西鄭重其事的向三毛求婚,渴望愛情的三毛沒有絲毫的猶豫,答應了他。
婚後,三毛與荷西搬到了撒哈拉沙漠,這是三毛一直嚮往的地方。在這裡,三毛與荷西領略當地的人俗風情,暢想美好風光。這可以說是三毛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但美中不足的是三毛並不支持荷西從事潛水員的工作,在三毛眼中,潛水員的工作過於危險,隨時可能喪命於海底,但荷西安慰著三毛,自己一定會永遠陪伴在她的身邊。
然而,偏偏怕什麼來什麼。那天三毛一人在家中等待荷西歸來,誰知傳來消息,荷西因意外溺死在了水底,這讓三毛差點倒地不醒,她難以置信,明明早上還在一起玩鬧的丈夫,為什麼會突然拋下自己獨自離去。
三毛曾寫過:「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在荷西離開人世後,三毛如同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如同行屍走肉一般。三毛的父母不忍女兒再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餘生,便將女兒接回臺北,勸她去看心理醫生,希望能以此來治癒三毛內心的創傷。然而,失去了荷西便如同失去了最後一根稻草,讓三毛從此之後好像失去了精神支柱一般。
父母認為去外散心能夠讓三毛恢復,便勸慰女兒出去走走,在三毛來到成都後,有人曾在成都的大街上遇見三毛,稱其失魂落魄,眼神中充滿了哀傷,走路如同幽靈一般有氣無力。看上去像是將死之人一般。四個月之後,便傳來了三毛在醫院自殺的消息。一代文豪就此無聲地隕落。
三毛的一生,無疑是悲劇的一生。正是因為見過陽光,才會本能地渴求更多。三毛的一生中並非沒有快樂的時光,只不過那段日子過於短暫,就如同泡影一般易碎,讓人來不及回味便消失了,縱然是滿腹才華的三毛,也敵不過這殘忍冷酷的人世。
文/史海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