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組合拳力促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原標題:政策組合拳力促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打造5G、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鏈 培育一批「鏈主」企業

政策組合拳力促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記者了解到,近日工信部、國資委等多部門正緊鑼密鼓謀劃一攬子政策組合拳,包括在重點領域布局一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著力解決「卡脖子」難題,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加快打造5G、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鏈;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推動先進位造業集群化發展,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極;同時培養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力促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專家表示,下一步要充分發揮我國產業鏈完備的優勢,強化基礎研究,在產業關鍵環節、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同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兼顧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進一步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多部門支持舉措加碼升級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大考」,我國產業鏈和供應鏈保持了穩定。數據顯示,1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2.3%,前十個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7%,實現了由負轉正。

「產業鏈供應鏈較好地實現了復工復產,為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作出突出貢獻。」工信部副部長王志軍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但總體來看,產業基礎薄弱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近期由於國際環境變化特別是世界供應鏈出現了本地化和區域化的趨勢,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水平的任務迫在眉睫。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具體安排,包括「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近日,包括工信部、國資委在內的多個部門展開密集謀劃支持政策。王志軍表示,下一步將在提升傳統產業鏈中鍛造長板,加大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力度,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推進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推動先進位造業集群化發展,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極,增強產業鏈根植性和競爭力。在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方面,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強應用牽引、整機帶動,加快基礎關鍵技術和重要產業工程化攻關,在重點領域布局一批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強化共性技術供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圍繞新興產業鏈,王志軍表示,將加快打造5G、集成電路、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高端裝備、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產業鏈,同時主動謀劃、前瞻部署一批未來產業,構建未來競爭的新優勢。

近日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也敲定2021年一系列具體舉措: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加快補齊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基礎技術等短板弱項,著力打造一批新興產業集群。

瞄準一流培育更多「鏈主」企業

企業是產業鏈供應鏈的實施主體,更多支持舉措將進一步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我們將落實好各項惠企、穩企政策,著力增強企業的活力和實力,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做強做優。我們將培養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要素,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王志軍表示。

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無疑要充分發揮帶動拉動作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明確,「十四五」國有經濟布局要實現新優化,其中包括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會議強調牢牢把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這一重點任務,努力打造一批行業產業龍頭企業、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一批「專精特新」冠軍企業、一批基礎保障骨幹企業。同時,2021年促進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培育更多「鏈主」企業,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

眾多企業也謀划起來。「十四五」期間,航天科工將致力於打造網信安全、智慧產業、5G+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支柱產業集群。中國節能提出將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助推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王志軍還透露,將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將支持中小企業做專做精,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在產業鏈的重要節點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兼顧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

在專家看來,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促進產業鏈上下協同,發揮國有骨幹企業的主導作用,同時兼顧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表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產業鏈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升級,鞏固提升傳統產業鏈優勢,以打造產業生態為著力點,前瞻布局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產業鏈,培育一批主導特色鮮明、創新要素高度集聚,網絡化協同緊密的先進位造業集群。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大衛指出,增強產業鏈韌性,推動產業鏈創新,關鍵在於促進產業鏈協同。要構建有利於產業鏈創新的生態系統,形成大中小企業配套,新技術、新模式、新平臺支撐,金融、物流、商務中介、人才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助力的網鏈系統。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產業鏈構建自主性,其核心是企業能夠逐步向產業鏈中高端攀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袁東指出,實現產業鏈自主性和現代化需要舉國之力推進中國工業自主產品開發,推進技術創新。國有骨幹企業要在產業鏈攀升中發揮主導作用。

朱宏任表示,要堅定不移深化產業鏈國際合作,充分利用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聚全球先進生產要素,引進完善我國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的關鍵環節,加快強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創新合作和國際產能合作,進一步加強全球資源的整合能力。

相關焦點

  • 強化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中央有何深意?|新京報專欄
    事實一再證明,在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技術和環節上,不能自主就容易「失控」。正因為如此,如何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順暢,就成為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必須逾越的一道坎。今年以來,圍繞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政策表述不斷遞進,從「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到「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再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擴大內需!
    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八項重點任務,涉及外貿物流領域的,包括: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
  • 經濟雙循環發展格局下孕育新機,怡亞通探尋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年初圍繞中國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局、宏觀政策等話題答記者問時指出,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著力做好五方面工作,首先就是著力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產業鏈供應鏈,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連平:貨幣政策「不急轉彎」具有雙重含義
    3.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其與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提到的「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理念一脈相承,但同時更加強調自主可控能力,進一步明確了「以我為主」的發展思路,防止在重點行業及核心領域出現「卡脖子」
  • 國內首套超超臨界火電機組自主可控DCS在華電蕪湖電廠成功投運
    11月23日16時,中國華電自主研發的「華電睿藍」自主可控智能分散控制系統(DCS)在華電蕪湖電廠660MW超超臨界機組成功投運,控制範圍覆蓋鍋爐、汽輪機(DEH)等主輔設備,實現國內自主可控DCS在超超臨界火電機組上的首次示範應用和全廠一體化控制,標誌著中國華電再一次實現發電領域自主可控重大突破
  • 胡大劍:加快構建現代供應鏈體系,提升鋼鐵產業鏈價值鏈現代化水平
    打造自主可控的鋼鐵現代供應鏈將顯著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因此鞍鋼的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具有戰略意義。鞍鋼的現代供應鏈體系是多維度的,這構築了立體的供應鏈彈性。一是通過供應鏈備鏈來提高供應鏈的冗餘度,進而保證彈性。二是通過「產學研檢用」進行自主研發,通過創新保證彈性。三是強化產業鏈配套體系,通過產業生態保證彈性。
  • 國產大飛機或遭美國「突襲」 自主可控催生軍工雄起
    資料顯示,這款發動機按照計劃將裝配到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C919上。在這種「突襲」施壓下,A股軍工板塊表現異常頑強。2月17日開盤後,以航空發動機產業鏈為代表的大飛機板塊迅速拉升。其中,航發動力、航發控制等公司迅速封板,船舶製造等軍工細分領域也受到資金追捧。
  • 如果全球半導體都在自主可控
    一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大風,將「半導體自主可控」的情調吹向了西方歐洲大地。 歐洲與中國自主可控的區別 從上面可以看出,如果在半導體上砸一次錢就算喊一次自主可控,那歐洲絕對是鼻祖,中國也就從2014年大基金開始精準扶持國內晶片產業,此前大多靠民間大神白手起家,資本力量摸黑探索。 但怎樣才算成功?自2000年至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基本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增速數倍於全球平均水平。
  • 天弘基金張子法:如何看待科技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發展趨勢?
    在涉及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上,為了防止和避免被人技術卡脖子,發展自主可控的高科技產業,掌握核心技術以及關鍵零部件進行國產替代,已經成為我國的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如何?科技短板在哪裡?科技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未來是怎樣的發展趨勢?投資者應該如何挑選科技投資標的?
  • 張敬華專題調研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鏈強鏈補鏈有關工作
    龍虎網訊 12月2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專題調研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鏈強鏈補鏈有關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要求,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加快推動軟體和人工智慧產業自主可控、高質量發展,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為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調研中,張敬華來到江北新區規劃展覽館、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南京安元科技公司,了解新區產業布局、產業人才培養、軟體企業發展等情況。
  • 如何建立完整的國內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產業鏈?
    如何建立完整的國內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產業鏈? 值得一提的是,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上遊核心原材料和關鍵設備配套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於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產業,許多領域仍處於空白狀態。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全球科技產業都在提倡「自主可控」,如何補齊短板,建立完整的國內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產業鏈,成為業界近年來最為關注的話題。
  • 供應鏈金融的下遊之戰,如何通過布局產業鏈服務萬千經銷商?
    疫情之下,受衝擊最大的是那些原本就生存困難的中小微企業,面對今年的特殊情況,國家也在很多層面給予中小微企業更多的政策支持,金融政策又是重中之重。金融機構在實際的業務開展過程中,採用供應鏈金融的模式,依託核心企業對鏈上企業提供授信及貸款服務,既能精準的對中小微企業進行扶持,又能很好控制業務風險,被視為一個不錯的普惠金融抓手。
  • 蘇州吳江強化科技創新 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體系
    其實,不單微康生物在通過自主創新,搶奪市場話語權,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也致力於培育科技創新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邁向高精尖領域。「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中的國家級經開區,我們的發展必須做到高質量和生態綠色。因此,建立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至關重要。」
  • 如何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做最好的自己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世界經濟中的固有矛盾,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面向「十四五」,我們要完善適應新特點的開放體系,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提供支撐。疫情發生後,就個人的觀察看,國際社會、媒體對中國供應鏈經歷了再認識的過程。國內疫情爆發初期,由於防控疫情需要,一度引起供應鏈緊張。這在媒體中點燃了供應鏈是否過度依賴中國的大討論,部分外資企業也有調整供應鏈的心理預期。但隨著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外資企業供應鏈也順利恢復。最近和不少外資企業代表交流,他們認為把供應鏈搬離中國僅僅是個話題。
  • 以工業網際網路為關鍵抓手推動製造業產業鏈現代化
    五是產業鏈鏈條更加強韌和可控。擁有完備的產業鏈條,各環節協同靈活高效,具有維持自身系統穩定和抵抗外部衝擊的能力。同時,關鍵環節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強技術研發合作產學研合作,形成一批具備全球生態掌控力的領軍企業,能確保自主可控發展。六是產業鏈價值創造更加高效和高值。
  • 自主可控TAN技術加速超車,恩易通工業網際網路底層技術探路者
    工業網際網路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構成工業網際網路的底層通信技術是否掌握在我國手中自主可控,不只是技術問題,也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問題。工業網際網路成為經濟新抓手2020年以來,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對衝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的有力抓手。
  • 穩就業促民生 南岸區著力打好「穩就業」組合拳
    面對疫情衝擊,我區積極行動,以穩企促穩崗、以穩崗促就業,著力打好「穩就業」組合拳,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著力推動各項就業優先政策落地見效。截至目前,我區年度就業目標任務超額完成,有力服務保障區域經濟發展。「保」民生全力保障困難人員就業家住南山街道黃桷埡社區的敖光霞從2020年2月份以來就在抗擊疫情的崗位上堅守著。
  • 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的意義與路徑
    在這種形勢下,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能夠通過調整資源配置、補齊短板改善整個供給結構,從而成為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支撐。二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是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而這一產業體系最主要的內容是自主可控、先進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體系。
  • 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瞄準自主可控 打造千億級白羽肉雞產業...
    五是有黨的好政策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好環境。行業和企業發展得益於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得益於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廣闊前景。只有把上述五個因素結合起來,聖農才具備了往前推的動能和向前發展的可能。❖種源是中國白羽肉雞發展的根本筆者:聖農的白羽肉雞自主育種填補了國家的一項空白,在自主育種實踐過程中投入了很多,當初為什麼非要進行白羽肉雞自主育種不可?傅光明:我從事養雞行業已經38年了,都是養殖白羽肉雞。38年裡,中國種源100%靠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