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吳江強化科技創新 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體系

2020-12-15 金臺資訊

十幾條生產線每天運轉超過20小時,訂單已排到六月份,前兩個月外銷同比增長50%以上。在蘇州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月10日復工以來,產品就供不應求。公司副總經理夏九學說,「我們主要生產益生菌,益生菌有利於平衡人的免疫力,所以,現在市場需求旺盛。」從成立之初,微康生物就堅持以每年銷售額的10%投入研發,並成功研發出5株專利菌,這才在市場站穩了腳跟。

其實,不單微康生物在通過自主創新,搶奪市場話語權,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也致力於培育科技創新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邁向高精尖領域。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中的國家級經開區,我們的發展必須做到高質量和生態綠色。因此,建立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至關重要。」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範建龍說。

自主可控,培育龍頭企業,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是重要路徑。近年來,吳江開發區立足存量優化、增量提升,以智能製造為導向推進產業轉型,早在2015年就實施「機器換人」計劃,每年安排5000萬元財政資金用於企業智能化改造獎勵,大大激發了區內企業技改投入的積極性,撬動企業每年12億元左右的智能化改造投入。

瑞儀光電、康寧、恩斯特、索格菲、中達電子等一大批製造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或為擴大產能,或為降低成本,或為提高良品率。得益於「機器換人」,企業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產能釋放快,帶動整個開發區製造業整體甦醒。

吳江華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產各種電子元器件,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與同行企業因用工缺口大復工復產困難不同,這家公司2月下旬達產率就超過90%。公司副總經理張宏彰說,這得益於先期的智能化生產線改造,雖然花了不少錢,但政府財政大力支持,「機器換人」讓公司員工從11000餘人減至8000餘人,有效化解了疫情期間的招人難題,未來還將加大機器換人步伐。

加快企業「機器換人」步伐,吳江開發區突出政策導向引領與智能平臺建設,不斷激勵企業上馬智能裝備。2019年,吳江開發區共有84家企業享受「智能工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涉及獎勵金額近5000萬元;全省認定的45個省級智能車間中,吳江開發區佔了19席,數量居全省開發區前列,累計省級智能車間數達到47個。

在「智造谷」建設中,吳江開發區著力發展工業機器人、高端精密機械、智能控制系統和汽車智能裝備四個特色產業,打造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高端智能裝備產業核心區,讓「智造谷」成為推動吳江開發區「二次騰飛」的重要增長極。

繼總投資60億元的智造服務產業園、3D玻璃蓋板項目建成投產後,目前,智慧系統創新中心落地協議也已籤署,總投資50億元,計劃2020年開工建設。

範建龍表示,吳江開發區將以江蘇省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工程「網際網路 先進位造業」基地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第二批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為核心,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並以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為契機,釋放改革紅利,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動南蘇州「智造谷」建設,加快構築高精尖產業「新高地」,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示範區建設中真正發揮示範作用。(薛維付 安然)

相關焦點

  • 吳江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厚積薄發
    放眼吳江開發區,一批種子企業脫穎而出,並且進入加速發展期,蘇州鵬旭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吳江近岸蛋白質科技有限公司、蘇州賽譜儀器有限公司等10餘家公司,年營業收入都超過500萬元,其中蘇州眾合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年銷售超過5億元。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
  • 蘇州:讓創新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硬內核」
    12月3日,蘇州市集成電路創新中心正式啟動、一批優質項目入駐蘇州創業園,賦能當地加快匯聚高端創新資源,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積極策應新形勢 市場復甦彰顯活力  國務院8月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從財稅、投融資、人才等多方位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為地方提升集成電路產業能級提供了新契機。  「疾風知勁草」。
  • 強化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中央有何深意?|新京報專欄
    文|李長安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會議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可以說,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期裡,「自主可控能力」都將被視為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升級的關鍵「鑰匙」。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是保產業鏈供應鏈的根本要想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是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根本的解決之道。
  • 政策組合拳力促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政策組合拳力促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來源:經濟參考報原標題:打造5G、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鏈 培育一批「鏈主」企業政策組合拳力促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 【蘇州】吳江開發區:激活服務生產的高效「引擎」
    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六大產業板塊齊頭並進。從老牌世界500強企業,到臺資製造業強企,再到以博眾、邁為、綠控為代表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科技小巨人」,吳江開發區有著深厚的製造業基礎。業務總收入超2000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超1600億元,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潛力非常大。這裡,外向型經濟高度發達。
  • 擦亮「吳江絲綢」名片 這個專家論證會在蘇州吳江舉行
    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範點(吳江絲綢產業)調研項目成果結項專家論證會在蘇州吳江舉行
  • 博士科技:激活產業資源 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是關鍵
    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本次會議是中央政治局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總結當年成績,是次年經濟工作的風向標。
  • 科技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指數發展預測
    具體表現為:在若干重要領域掌握一批安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相關裝備的部組件、元器件、原材料、製造設備等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高,擁有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把握髮展的戰略主動權。科技強國的支柱是在若干關鍵核心科技領域擁有重要的話語權與引領能力。
  • 吳江開發區:「南蘇州」崛起強勁增長極
    同時,經濟結構逐步優化,產業層次逐步向高端躍升,一批重大項目、創新成果正進入產能集中釋放期。吳江開發區發展後勁十足,動能強勁。用蘇州市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範建龍的話說,主要在於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化城市化互動發展。
  • 站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C位」 蘇州吳江打造高能級產業基地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張濤 文/圖)蘇州吳江區位於江蘇、上海、浙江交界處,自古環境優美,人文興盛。改革開放後,吳江勇立潮頭,在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的「雙輪驅動」下,形成了絲綢紡織、電子信息、光電纜和裝備製造四大主導產業,誕生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五家全國500強民營企業,還有一大批隱形冠軍和技術龍頭企業,成為國家高能級產業基地。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成明年八項重點任務之首
    此次會議針對近期全社會關注的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會議指出,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重點布局一批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 加強自主創新 強化科技安全
    為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提供強大科技...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大力發展科技事業,科技在支撐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科技越來越成為影響國家競爭力和戰略安全的關鍵要素,在維護相關領域安全中的作用更加凸顯。加強科技安全,一方面要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壯大科技實力,維護科技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要充分應用科技實力,為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 吳江開發區:擦亮「南蘇州」這顆明珠,扮演好C位中的C位
    當打造「南蘇州科技新城」的戰略定位一經明確,早已站上千億級平臺的吳江開發區,成功從「製造業孤島」蝶變為綜合實力強勁、創新濃度厚重、產城融合加速、發展後勁十足的現代化新城,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江蘇力量」,為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提供了「吳江動力」,實現了城市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巨大變化。
  •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科技行業發展按下提速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於今年全社會關注較多的強化科技創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焦點議題,此次會議指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明年科技發展更加具體一段時間以來,舉國上下對於「科技」這一關鍵詞高度關注。
  • 威海構建「1+4+N」創新體系 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2019年以來,威海市堅持「政府統籌、市場導向、多元參與、開放共享」原則,將全市創新平臺串珠成鏈、握指成拳,構建起「1+4+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推進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做實「1」 強化龍頭引領去年5月19日,威海市成立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暨郭永懷高等技術研究院,採用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實行「事業單位+公司制」運營模式,統籌威海市創新平臺建設,對納入體系的平臺進行績效考核、動態管理,建立平臺與平臺、平臺與企業、平臺與部門之間協同機制,轉變以往各個平臺之間單打獨鬥、共享不足現象,實現創新體系縱向貫通
  • 英諾賽科蘇州第三代半導體基地設備正式搬入
    蘇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吳江區委書記李銘、吳江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代區長王國榮、吳江區委常委、汾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萬利、吳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汾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炳高等來自蘇州、吳江、汾湖各相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和第三代半導體市場的主要客戶、重要設備廠商、資深投資人共150位嘉賓出席了儀式。
  • ...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芮曉武:構建國內大循環,網信產業首當其衝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芮曉武致辭:以新技術路線加速帶動國內經濟大循環;以新安全路線加快網信產業自強自立;以新的解決方案加速數字中國戰略。芮曉武提出三點,以新技術路線加速帶動網信產業國內大循環。當今世界主要大國戰略博弈不斷加劇,網信領域首當其衝。
  • 天弘基金張子法:如何看待科技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發展趨勢?
    在涉及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上,為了防止和避免被人技術卡脖子,發展自主可控的高科技產業,掌握核心技術以及關鍵零部件進行國產替代,已經成為我國的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如何?科技短板在哪裡?科技自主可控與國產替代未來是怎樣的發展趨勢?投資者應該如何挑選科技投資標的?
  • 打造新引擎 雲南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 滇臺連線
    省委、省政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瞄準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目標,深刻把握省情變化,順應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大勢,在持續打造八大重點產業和世界一流「三張牌」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
  • 興業基金副總經理黃文鋒:2020年聚焦「自主可控」與「平臺深藍」
    2020年聚焦「自主可控」與「平臺深藍」  興業基金副總經理 黃文鋒  在金融行業更大的周期視野下,2019年可謂是中國金融新時代的元年。  中國資本市場機遇與挑戰並存,「自主可控、平臺深藍」將精彩紛呈,中國資本市場已站在蓄勢起飛的戰略機遇期。  我們認為,所謂「自主可控、平臺深藍」將會是2020年投資策略的核心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