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條生產線每天運轉超過20小時,訂單已排到六月份,前兩個月外銷同比增長50%以上。在蘇州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月10日復工以來,產品就供不應求。公司副總經理夏九學說,「我們主要生產益生菌,益生菌有利於平衡人的免疫力,所以,現在市場需求旺盛。」從成立之初,微康生物就堅持以每年銷售額的10%投入研發,並成功研發出5株專利菌,這才在市場站穩了腳跟。
其實,不單微康生物在通過自主創新,搶奪市場話語權,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也致力於培育科技創新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邁向高精尖領域。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中的國家級經開區,我們的發展必須做到高質量和生態綠色。因此,建立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至關重要。」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範建龍說。
自主可控,培育龍頭企業,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是重要路徑。近年來,吳江開發區立足存量優化、增量提升,以智能製造為導向推進產業轉型,早在2015年就實施「機器換人」計劃,每年安排5000萬元財政資金用於企業智能化改造獎勵,大大激發了區內企業技改投入的積極性,撬動企業每年12億元左右的智能化改造投入。
瑞儀光電、康寧、恩斯特、索格菲、中達電子等一大批製造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或為擴大產能,或為降低成本,或為提高良品率。得益於「機器換人」,企業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特別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產能釋放快,帶動整個開發區製造業整體甦醒。
吳江華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產各種電子元器件,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與同行企業因用工缺口大復工復產困難不同,這家公司2月下旬達產率就超過90%。公司副總經理張宏彰說,這得益於先期的智能化生產線改造,雖然花了不少錢,但政府財政大力支持,「機器換人」讓公司員工從11000餘人減至8000餘人,有效化解了疫情期間的招人難題,未來還將加大機器換人步伐。
加快企業「機器換人」步伐,吳江開發區突出政策導向引領與智能平臺建設,不斷激勵企業上馬智能裝備。2019年,吳江開發區共有84家企業享受「智能工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涉及獎勵金額近5000萬元;全省認定的45個省級智能車間中,吳江開發區佔了19席,數量居全省開發區前列,累計省級智能車間數達到47個。
在「智造谷」建設中,吳江開發區著力發展工業機器人、高端精密機械、智能控制系統和汽車智能裝備四個特色產業,打造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高端智能裝備產業核心區,讓「智造谷」成為推動吳江開發區「二次騰飛」的重要增長極。
繼總投資60億元的智造服務產業園、3D玻璃蓋板項目建成投產後,目前,智慧系統創新中心落地協議也已籤署,總投資50億元,計劃2020年開工建設。
範建龍表示,吳江開發區將以江蘇省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工程「網際網路 先進位造業」基地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第二批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為核心,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並以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建設為契機,釋放改革紅利,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動南蘇州「智造谷」建設,加快構築高精尖產業「新高地」,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示範區建設中真正發揮示範作用。(薛維付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