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相:秦丞相李斯的一生

2020-12-16 歷史中的地理

在中國曆朝歷代中,丞相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職位。想當於皇帝的助手,更是一個國家的大管家。就是這樣一位位高權重的丞相,也得時刻與皇帝保持著微弱的距離,即便如此往往最終都不會有什麼好的下場,李斯也不例外。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208年),秦朝時期著名丞相,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後,李斯又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等。他是秦建立發展壯大的關鍵人物之一。

秦丞相李斯

李斯出身貧寒,早年做過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為了能夠順利走上仕途,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毅然放棄了小小官職,來到了秦國,他的心裡已經看清了當時的局勢,在秦國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初到秦國,被呂不韋任命為郎,呂不韋被驅逐後,又被趙高推薦給了秦始皇。正是因為李斯的計謀,才讓劉國被秦國成功的離間,然後一一通並。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逐客令,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諫逐客書》阻止,不得不說李斯上書,有考慮到自身利益的因素,但是李斯站在秦國的大局考慮,廣納賢士,秦始皇也就按照李斯的做法實行。這樣成功挽回了秦國人才損失,很快就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秦國。秦建立後,李斯參與了新的法制,統一錢幣,度量衡,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等等。他的功績十分突出,毫不誇張的說,大秦帝國的建立有一半功勞屬於李斯的。

秦兵器

功高震主的李斯從沒有被秦始皇懷疑過,但是結局卻是異常的悽慘,那麼李斯到底是怎麼死的,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如此的悲劇呢?

李斯雖然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但是晚年的李斯篡改遺詔,逼死扶蘇,戕害蒙恬,擁戴胡亥。這樣的選擇也是李斯無奈之舉。因為李斯本就是法家思想,扶蘇偏好儒家,如果扶蘇上位後,必然得不到支持。胡亥掌握權力後,深居宮中,此時的趙高大權在握,但任然對李斯有所忌憚。因此,李斯就成為趙高必然要掃除的一個人。

秦戰車

趙高深知胡亥沉迷酒色而不能自拔,李斯對於自己之前所作所為心裡也有內疚,看到胡亥如此昏暈,心裡不免悔恨萬分,於是時常進諫,胡亥自然不耐煩,於是趙高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向胡亥說李斯之前怎麼怎麼,不久後被斬首。公元前208年的一天,曾經風光無限的秦國丞相李斯,被推上了斷頭臺,劊子手一刀下去,一個時代的鑄造者在歷史的舞臺上隕落。

相關焦點

  • 李斯的一生,便是一部秦王朝的興衰史
    李斯作為秦朝的丞相,他親自見證了秦王朝的崛起和衰弱,他的人生軌跡,便是一部秦王朝的興衰史。 李斯冥思苦想,最後,他得出了那個影響他一生的世界觀: 「環境決定一個人成就上限的高低!」 《史記·李斯列傳》: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譯文:一個人是成為賢人,還是沒有出息的普通人,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他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 李斯被稱千古一相,位極人臣,與趙高三次交手為何無一獲勝?
    秦朝丞相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重臣,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了突出的貢獻,先滅韓國,打通天下咽喉的建議就是他提出的。但是要真的把李斯上升到千古一相的高度,恐怕李斯承受不起。第一,秦滅六國時,秦國的丞相是王綰。
  • 大秦帝國丞相——李斯!
    他繼續堅定地實行法家的思想,並且幫助了秦始皇統一了天下,這個人就是李斯,也就是後來的大秦帝國丞相。李斯,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西南)。生於約公元前二百八十四年,死於公元前二百零八年,活了大概七十多歲。他是中國歷史上生前建樹最多,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位治世能臣。
  • 《流血的仕途》李斯:吾本楚客,奈何為秦
    作為輔佐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的重要人物,丞相李斯一路走來一路風光,卻最終沒能躲過前任呂不韋一樣的非正常死亡。作為一部以李斯的生平為核心的傳記體小說,《流血的仕途》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別具一格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主人公,波瀾壯闊的一生。六國紛爭,各為其主,他如何選擇的秦國?人才濟濟,風雲際會,他如何脫穎而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為何一步下錯株連全族?
  • 同為百官之首,李斯稱丞相,而呂不韋稱相邦,一字之差,差在哪裡
    秦,是一個執迷於「相」文化的國家,從商鞅做「大良造」,到張儀、魏冉、範雎、呂不韋做「相邦」,再到李斯做「丞相」。「相」在秦國官場有著特殊的地位。那麼,「相邦」和「丞相」這一字之差有何不同,到底差在哪兒呢?
  • 《大秦賦》中李斯的一生精明卻遭腰斬,司馬遷為何說他咎由自取
    秦帝國建立以後,李斯的治國之才得到了完全發揮,秦帝國強化和鞏固統治的各項政策,幾乎都出於李斯的策劃。大概是在秦始皇三十年(前 217),李斯被始皇帝任命為左丞相,封為列侯,成為帝國政府中僅次於皇帝的權勢人物。
  • 忠於大秦數十載的丞相李斯:為何妥協於宦者趙高的大逆不道?
    秦朝與李斯李斯與秦王朝與嬴姓宗族緊緊捆綁在一起,秦朝和嬴姓宗族的日子不好過,甚至被覆滅,李斯也會生活的異常艱難。李斯是秦始皇死後,秦朝決定走向不同方向的轉折點的重要人物。李斯明白這一道理,秦始皇帝嬴政也明白,所以讓權位僅居於自己之下的丞相李斯與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緊密聯繫在一起。當秦朝建立,李斯的權勢地位達到了人生頂峰,李斯的家族亦是「諸男皆尚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兒子全部娶公主為妻,女兒全部嫁給皇子為妻。李斯家族已是僅次於大秦宗室的顯貴家族。
  • 秦朝丞相輔佐嬴政統一六國,李斯政治家文學家,李斯實踐法家思想
    大家好,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秦朝丞相他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是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崗鄉李斯樓村。根據小編的一番搜索歷史得知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法家思想的,那什麼是法家思想呢?
  • 戰國時期的秦國歷代丞相,為何大多數不得善終
    商鞅是秦孝公時期的大良造,當時秦國並沒有丞相一職,實際上當時商鞅的職位就相當於後世的丞相一職。秦孝公覺得變法圖強,頒發「求賢令」招攬天下英才,商鞅正是這個時候加入秦國朝堂的,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載秦國展開變法,史稱「商鞅變法」。
  • 同為丞相,為何蕭何的傳記稱世家,而李斯卻為列傳?
    而李斯、張蒼等人的傳紀,卻被列入《列傳》,如:《李斯列傳》、《張丞相列傳》等等?其一,《史記》為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首開紀傳體史書之先河。而與群策群力的官修史書不同,《史記》卻為司馬遷獨立完成。獨立完全的史書,就難免有個人主觀因素。比如,按理說。孔子應該列入《列傳》,卻被列入與諸侯並列的世家。項羽為楚漢之際的霸主,既被列入《本紀》,韓信、張耳等人為諸侯王,也該列入《世家》。
  • 李斯成於計謀毀於自私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因心有大抱負,辭官赴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在學堂時為數一數二的大才子,學成之後所思該向何處,深思熟慮後前往秦國。後呂不韋派人請至相府,為呂不韋舍下,被呂不韋安排與宮中任郎,因勸說秦王政滅諸侯被任為長史。
  • 原本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最後怎麼落得腰斬的結局?
    有一個人,見證了秦帝國由盛轉衰,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都離不開其參與。沒錯,這個人就是秦朝的丞相李斯,他一生跌宕起伏。而對於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老實說,李斯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一般人都只記住了他的奸詐,落入了趙高所設計的圈套。但實際上,李斯是一個毫無背景的人。
  • 春秋戰國時期丞相權力多大?
    歷史著名人物呂不韋、範雎在秦國都當過丞相,除秦王就是呂不韋有權力了。範雎似乎是文官首領,白起是武將首領。範、白失和,範雎害死白起,可見丞相權力相當大。丞相這一職位始終是高官,有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百官首領;有時是文官首領,文武並列。春秋戰國時期丞相權力也不小。
  • 大秦賦:一代丞相李斯,被趙高連騙三次,晚年悽慘面臨滅三族
    古代最重要的就是權勢,但有時過度權勢會引發人的欲望,甚至會引發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李斯秦朝一代丞相,為嬴政平定天下出謀劃策,可謂是一個精明智者,但最終結局卻慘遭滅三族。他為何會落到這個地步,完全是因為輕信了小人,甚至被太監趙高一步一步扯入深淵中。
  • 從文字學角度來說,李斯是否配得上千古一相的稱號?
    網上看到貶低李斯的人不乏其輩,有的人說李斯是小人,有的人說李斯是偽君子,有的則說李斯是秦朝滅亡的導火索,有的則認為秦成也李斯敗也李斯,而我則一直認為:儘管李斯有諸多的可恥行為,但是李斯毫無疑問是千古一相。下面我就從文字學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 文字是檢驗民族或文明存在的試金石,儘管我們揚言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 李斯是怎樣的人?公心大於私心時,他是秦朝功臣,反之,則是罪臣
    但李斯在當上客卿後不久,就遇到了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機,秦國要消滅六國,但在國內卻充斥著大量的山東六國人員,包括官員、商人等等,其中難免有六國委派的間諜,為了守住秦國的內政和軍事機密,也因為大量的外國人來秦國當官,擠佔了秦國人的位置,在一些秦人的鼓動下,嬴政準備驅逐所有在秦的外國人。
  • 同為帝國丞相,為何司馬遷將蕭何列入世家,而將李斯歸入列傳?
    司馬遷在書裡說「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意思是雖然陳勝沒有後代承襲王爵,但從其「首義」之功來說,天下諸侯亡秦都是繼承了陳勝的事業。因為有所繼承,故稱世家。可見,太史公記史,尤為看重功業。在史記裡,還有一個人物比較特別,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
  • 李斯被腰斬之時,滿朝文武大臣,為何沒有一人站出來為他求情?
    李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丞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丞相。李斯是個奇蹟,也是個悲劇,李斯出身寒門,師從荀子,初為秦相呂不韋的門客,因《諫逐客書》打動了秦王嬴政,使得秦王收回逐客的成命,之後得到重用。嬴政掌權後,任用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李斯為秦吞併六國出謀劃策,最終秦國完成了統一大業。
  • 李斯為何會被趙高脅迫擁立殘暴的胡亥為帝,為何又被腰斬於鹹陽?
    秦二世陵出土的趙高畫像李斯是一個極度能看清形式的人(現實派),從得到呂不韋賞識,到逼死對手韓非,一步步的走到了丞相的位子,誰知道秦始皇突然暴斃,作為牆頭草,李斯來不及想秦皇為什麼突然暴斃,就有一個新的非常棘手的問題來了,趙高逼迫李斯和自己一起改遺詔,此時扶蘇又遠在大漠,作為爾虞我詐一生的李斯當然會分的清局勢,他怎麼可能會去扶持扶蘇,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後人會質疑李斯為何不幫扶蘇,對於李斯來說,他不會去打一場不知結果的仗,而且當時局勢全被胡亥和趙高控制,論勢力,李斯是弱勢,若是不從,肯定會被殺害,在封建王朝的政治鬥志中,殘酷非你所能想像
  • 大秦賦 李斯請韓非入秦 韓非子初見秦王政
    韓非子初見秦王政,在章臺宮大殿上暢談天下大勢與君王之法,秦王政被深深折服,將華服高車贈予韓非子。秦國上卿姚賈受命入趙,瓦解趙、楚、魏、韓四國的合縱圖謀。春平君趙佾得韓非子密信,設法阻攔姚賈拜見趙王,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