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河圍擋縮小,施工凌晨完成」「螺城河、潘墩河沿線,參建各方全線巡查」……6日7點半,市水務集團鼓臺片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負責人鄭華手機裡的「福州水系治理與運維項目實施微信群」就熱鬧起來。
為保護好美麗的生態紐帶,市委、市政府從群眾最關注的問題入手,全面啟動城區水系綜合治理。通過採用新模式、實施新理念、運用新管法,城區內河迎來蛻變。因積極創新治水理念,治理措施科學系統管用,推進力度到點到位,福州獲評2018年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下月底,86條主幹河道治理將基本完成,讓更多水脈動起來、活起來、清起來。
新模式帶來新「力量」
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6日上午,解放溪三木家園段,市城鄉建總晉安新店片區水系綜合治理項目負責人程文釗拿著圖紙,與中冶京誠該項目現場負責人餘寶昆仔細核對。兩人再次確認即將展開施工的1公裡示範段計劃。餘寶昆說,片區9條河道,他們已齊心協力完成5條的「捲地毯」任務。
給力的施工速度和漂亮的治水答卷,得益於創新引入的PPP治水模式。2016年底,在梳理出800多個內河問題清單的基礎上,我市將四城區107條內河按流域打包成7個水系治理PPP項目包,面向全國公開招標,引進專業水務企業開展治水。
「以前水環境治理以工程建設模式為主,施工隊幹完活就撤離,治理方式缺乏系統性、技術更新慢、建設和管理脫節,影響治理效果。」市建委給排水處處長朱宸熠道出治水「癥結」。
新引進的PPP模式,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政府當裁判員,評判治理效果。」朱宸熠說。「放權」後,項目「打包」給專業團隊,全生命周期達15年,實現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運作。
從2017年初7個水系治理項目分批掛標,4月底即完成招標,中國水環境、首創股份、北控水務等國內實力強的水環境治理團隊陸續「加盟」。福州治水項目在全國同等規模的同類項目中速度最快,且全程零投訴,得到國家住建部、財政部的高度肯定。
新理念用好新辦法
水岸同治留住悠悠水脈
在PPP模式下,我市堅持系統治理和「雙腿決策」,對全市內河逐一「望聞問切」,也「走」出全新治水理念——系統、綜合、生態、治本。總結起來,就是「9+5」策略,即黑臭治理9項策略:沿河截汙、內河清淤、管網清疏、汙染源治理、城中村改造、把水引進來、讓水多起來、讓水動起來、水系聯排聯調;內河周邊環境提升5項策略:種樹、修路、亮燈、造景、建園。3000多個治理項目,以水為中心,全面展開。
14.8萬立方米的淤泥,是沉積在倉山龍津陽岐水系白湖亭河許久的內源汙染「元兇」。各方調足精兵強將,全線幹塘作業,把河內淤泥「老底」翻出。如今的白湖亭河,正煥發動人新景。在金港河,一體化汙水處理站的建設緊鑼密鼓,5月底將建成投用。流花溪畔,河道蜿蜒流轉,水清河暢的新美景已成「網紅」打卡地之一……
按系統、綜合理念,我市堅持「症狀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網」,把源頭汙染排查管控、沿河末端設防體系建設、汙水系統提升完善3個關鍵環節綜合考慮,同步實施。一支支小分隊多方排查,一個個舊屋區改造實施,讓107條內河沿岸的3224個汙染源「無處遁形」。
依託沿河兩側拆出的空間,168座串珠公園陸續紮根。不少「僵硬」的直立式駁岸被會「呼吸」的生態駁岸取代,在新開挖河道「因河制宜」,儘可能保留自然彎曲的岸線,留住生態美景。
新管法有了新收穫
「最強大腦」實現統一作戰
為讓河道持續美麗,我市還在全省率先組建了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完成治理的主幹河道均將接入,實現對排水管網、截汙系統、內河設施、汙水廠運行的動態管理。
聯排聯調中心集防洪、排澇、調水、治汙等功能於「一身」,「多水合一,廠網河一體化」的管理模式漸漸構建。目前,城區水系聯排聯調智慧平臺,已實現對城區1000多個庫、湖、池、河、閘、站的遠程一體化調控。除汛期及時有效應對內澇,還不斷優化生態補水方案,利用閩江自然潮汐規律「納潮引水」,開創了我市排水防澇以及水系綜合治理的新局面。「通過『納潮引水為主,沿江泵站調水為輔』的自然生態補水模式,內河調蓄效益提高了30%,每日可向城區引入清水約2100萬噸。」市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依託嚴格管理,我市內河管養創新實行雙河長制。參照大江大河做法,在全面落實市、區、街(鎮)、村四級內河河長制的基礎上,補充完善PPP方運營階段的企業河長,每天至少巡河1次,一旦發現各類垃圾,半小時內必須清理乾淨。
在專業運營維護團隊15年「護航」的同時,我市還成立了一支60人的專業「護河團」——城區水系巡查隊。每天,他們都會徒步巡河,緊盯垃圾、汙水,每半月可實現107條內河巡查全覆蓋。
【關注百家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