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最重嗎?天文學家最新發現:此行星質量竟是木星的三倍!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木星是老大

當然,從我們太陽系中行星的角度看它是。由於它的質量和它的重力,在構建太陽系方面,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它構建太陽系的幾種方法:

太陽系中絕大多數行星軌道都比太陽赤道面更接近木星軌道面木星就像一個牧羊人一樣將一整個行星群引導到了它的拉格朗日點,而這些行星就是特洛伊行星群。木星在小行星帶中製造了許多空隙。晚期重轟炸或許是由於木星遷移造成的。

這只是巨大木星對太陽系影響的一個示例。這些影響全都源於木星的質量;而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中所有其他行星質量和的約2.5倍。

一段影像重點展示了木星和特洛伊星群,以及超大質量的木星是如何影響太陽系形成的其中一種方法。目前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系外行星,它的質量比木星質量的3倍還要大。那麼它又是如何影響它自己的太陽系的呢?

這一新發現的行星名叫克卜勒-88d。顧名思義,它是環繞天琴座中的一類日恆星克卜勒-88運行的。天文學家已經知道有兩顆行星存在:克卜勒-88b和克卜勒-88c。克卜勒-88d是在歷經六年的觀測後才被發現的。

克卜勒-88系統。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提出這一發現的新論文近期在《天文期刊》上發表了,論文的標題是「帶有長周期、偏心軌道的卡普勒88d號行星的發現與基於徑向速度和光動力學分析的系統表徵」,第一署名作者為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所裡的博士後研究員——Lauren Weiss博士。

夏威夷的W.M.Keck天文臺也為該發現提供了不少的助力,天文臺所擁有的搭載在10米長的keck望遠鏡傷的高解析度階梯光柵光譜儀設備(HIRES)在這次的觀測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整整六年的觀測活動告訴世人克卜勒88d號行星的公轉軌道周期為4年,而且這顆行星的軌道也並非為圓形而是橢圓形。

克卜勒88號系統一直吊著天文學家們的胃口,從中他們已知克卜勒88b和88c這兩顆行星有著非常靠近恆星的軌道。但是這顆巨大的第三顆行星——克卜勒88d——的發現卻更加地激發出天文學家們的好奇心。

當物體圍繞同一恆星運行時,物體們會遭受所謂的軌道共振。這意味著物體之間會互相施加有規律的和周期性的引力影響。當兩個物體處於軌道共振時,他們軌道的比值是兩個整數的比值,比如,2:1或者1:1,或者甚至是4:1。而這也完全說得通,所有星體都能給對方施加引力,軌道共振能夠保持軌道的穩定運行,或者使得軌道難以預測。在我們所處的太陽系,冥王星軌道從內側穿過了海王星的軌道,我們有時將冥王星稱作「海王星外天體」,但是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的軌道共振讓這兩顆行星儘管互相經過卻能相安無事。而冥王星每公轉2圈海王星就能公轉3圈。

海王星和冥王星有3:2的共振,因此即使冥王星的軌道在海王星內部,它們也不會碰撞。圖片來源:NASA/JPL。擁有不同類型的軌道共振正是克卜勒-88系統有趣的地方。

當克卜勒-88系統的前兩顆行星被發現時,它們有一些奇怪的特徵。它們以一種叫平運動共振的方式繞軌道運行。這意味著這兩個行星會像鐘錶一樣高效運行。兩個行星運動周期之比都是簡單整數之比。

88-b是一個亞海王星,它圍繞恆星的公轉周期僅為11天,幾乎為 88 c公轉周期的一半。88c行星大小與木星相當,公轉周期為22天。行星b每圍繞恆星公轉2次,就會被88c這個更大行星的引力所影響。由於克卜勒88-c幾乎比克卜勒88b大了將近20倍,88-c對這個小行星的引力影響十分明顯,導致它的運行軌跡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凱克天文臺在Vimeo中上傳的克卜勒-88行星系

新發現的行星克卜勒-88 d是克卜勒-88 c質量的3倍,是這個系統中目前已知質量最大的行星。

由系統中的共振引起的軌道運行變化稱作凌星時間變化,又稱TTVs。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克卜勒-88系統中探測到了這個變化,它能夠精準地探測出克卜勒-88 b 在太空望遠鏡和恆星之間通過的時間。其他的行星系中也存在凌星時間變化的現象,但在這個系統中出現的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的,最長可達到半天的時間差。故克卜勒-88系統還有一個「凌星時間變化之王」的綽號。現如今隨著克卜勒-88d這個更大行星的發現,克卜勒-88系統的規模將需要重新估量。

首席作者Lauren Weiss博士在一篇新聞稿中這樣說到:「由於克卜勒-88d的質量為木星的3倍,而所謂的王者克卜勒-88c 只有一個木星重,故前者或將比後者在克卜勒-88系統中更具影響力。克卜勒-88d或將成為這個行星帝國中新的超強統治者-帝國中的女皇。

在這個行星系統中有個十分有意思的現象,僅僅只有克卜勒-88 b這個小行星能與它的恆星發生凌星現象。論文中提到:「克卜勒-88系統只有唯一的一個凌星行星-克卜勒-88b(KOI-142.01),它僅有亞海王星那麼大,公轉周期為10.95天。克卜勒-88c(KOI-142.02)的公轉周期為22.26天,這個非凌星巨行星幹擾了它的運行。」另外兩個行星,克卜勒-88 c和克卜勒-88d的存在,是通過觀測到它們對克卜勒-88b所產生的影響而發現的。多年以來對這個小行星進行的徑向速度觀測和測光確認了它們的存在。

木星是太陽系中的王者之星,比其他所有太陽系行星的總和質量還要大。有哪些君主還在其他的太陽系中呢?(圖源:哈勃太空望遠鏡/NASA/ESA)確切來說,我們現處的太陽系是如何發展到現階段,以及行星是如何形成和遷移的,在很大程度來說依舊是個謎。現階段有一些相關理論和證據,但是對其歷史的許多方面並沒有總的結論。

但是,我們確實知道木星,這顆最大的行星起著巨大的作用。那麼,克卜勒88d在星系中又起著怎樣的作用呢?星系中是不是還存在著更多的行星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呢?

作者在文章中寫到「也許曾經也有其他巨行星出現過,或者現在也存在著。行星c和d可能在原行星盤中進行了黏性遷移(Ⅰ型)。隨著氣盤的消散,行星與行星之間的散射可能會增加,此時低偏心率和高偏心率遷移都會變得很重要。d行星的高偏心率很可能是由於與另一個氣態巨行星進行了明顯的角動量交換而引起的。」

也許還有另外一個繞克卜勒-88軌道運行的氣態巨行星在等待著我們發現。

無論如何,克卜勒88系統雖然非常有趣,但它並不是完全獨特的。它加入了一組其他的已知系統中,這些系統掌管著小規模的過境行星和較大的氣態巨行星,比如WASP-47和55 Cancri。像作者在文章結論中提及的一樣,「克卜勒88加入了富含金屬的星星排名之中,這些星星中既有小型過境行星,又包含了兩個甚至多個巨行星。」

作者:universetoday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近日有媒體報導,由美國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UH IFA)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在一個遙遠恆星附近發現了一顆巨型行星,質量為木星3倍,或者說相當於1000個地球的質量,這顆行星被定名為克卜勒
  • 質量是木星的13倍以上,內部藏著大量謎團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中,最特別的一顆行星不是地球,而是木星。多年來,通過對太陽系和木星的研究,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木星是太陽系中的「行星殺手」,同時也對地球起著「保護傘」的角色。
  • 行星之王登基:三倍木星質量!快隨本文到系外見識這「龐然大物」
    最新的研究表明,克卜勒-88 c,圍繞著類太陽恆星克卜勒-88運行的重量級行星,不再是克卜勒系系外行星中的引力之神了。最近,在這個系統中一個行星得以證實其質量是太陽系中的巨大行星木星的三倍。Weiss說道:「克卜勒88d的質量為木星的3倍,它似乎將在克卜勒88系統的歷史中比所謂的王者-克卜勒88c更具影響力,因為克卜勒88c質量僅有一個木星那麼大。克卜勒88d或將成為這個行星帝國中新的超強統治者-帝國女皇。」克卜勒88系統距離地球1,200多光年,是天琴座中的一員。
  • 天文學家檢測到新龐大系外行星:讓木星都相形見絀
    據外媒報導,一項系外行星的新研究顯示,「統治」著我們太陽系的木星在這顆Kepler-88面前也只有小巫見大巫的份兒。據了解,這顆星球的質量相當於300個地球、是木星的三倍。一群天文學家通過利用夏威夷W. M.
  • 如果沒有木星的存在,地球或許已經毀滅,人類移居木星會怎麼樣?
    但又由於它是一個氣態巨行星,導致它的密度很低,質量也就沒有想像中那麼巨大,根據數據顯示,木星的質量僅為地球的318倍,為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 ,左右長約2.5萬公裡,上下跨度1.2萬公裡,其實這是木星表面的特徵性標誌「大紅斑氣旋」,也就是木星上刮著的一股「颶風」,是木星上最大的風暴氣旋,神奇的是大紅斑至少已經存在了350年,因為350多年前義大利天文學家卡西尼就發現了它,只不過,近年來天文學家發現它比350年前小了將近四分之三,而且還在不斷縮小,大紅斑雖然改變了顏色和形狀,但一直沒有消失過,每6個地球日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甚至經常會捲起高達
  • 木星到底有多少個衛星?來看看天文學家怎麼說
    羅馬人巧妙地以眾神之王的名字命名木星。木星除了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其他所有行星總質量的2.5倍——它還是太陽系中擁有最多衛星的行星。到目前為止,在這顆巨大的氣體行星周圍已經發現了79顆自然衛星,並且還有更多可能存在的衛星。木星的衛星數量眾多,且種類繁多,因此可以將它們分為幾組。
  • 氣態巨行星——木星
    如果木星是一個空心的殼,你可以在裡面塞進1300個地球。順便說一下,你知道木星的質量是我們心愛的地球的318倍嗎?雖然木星很大,但在太陽旁邊,它看起來仍然很渺小。這顆熟悉的黃色恆星佔了太陽系(包括木星)全部質量的99.8%。然而,這顆行星足夠大,足以以地球無法做到的方式影響太陽。
  •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小行星
    本文轉自【cnBeta.COM】;周三,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宣布通過小行星地表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發現了第一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木馬小行星-2019年LD2號小行星。2019年LD2號小行星屬於木星木馬小行星的範疇。
  • 天文學家把木星「變」成萬聖節南瓜燈
    NASA當人們通過望遠鏡瞭望星空時,經常會被銀河系的「大個子」木星所吸引。靚麗的條紋結構如同一身彩衣,標誌性的「大紅斑」宛如一隻眼睛,在夜空中與你對望。「大紅斑」是木星上最大的風暴氣旋,至少已存在200到350年。
  • 木星面積是地球的121倍,如果在木星上買房,是什麼樣的體驗?
    木星面積是地球的121倍,如果在木星上買房,是什麼樣的體驗?你知道嗎?因為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18倍,巨大的質量令木星在太陽系中生成了舉足輕重的引力場,它甚至讓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圍繞木星旋轉。
  • 天文學家新發現:木星可能曾把一顆行星驅逐出了太陽系
    之前幾代恆星會將產出的重元素返還回宇宙中去,所以只要它們的數量足夠多,而你又讓這些新星團在物質最集中的地方形成,你就會擁有所有必要的原材料,來製造一個物質豐富的恆星與行星系統。三支獨立的研究團隊都得出結論說,巨行星先形成並且遷移過了很長的距離,而木星則從內太陽系一路向外,從小行星帶以內清除了大量的物質。天王星和海王星可能交換了位置,而木星和土星則受最外面行星的引力作用,最終向外移動。這個尼斯模型(以法國的尼斯城命名)一直是太陽系形成過程的最佳模型——直到不到一個月之前。
  • 木星有多恐怖?為什麼探測器飛不進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第五遠的行星,前面的行星是火星,後面的行星是土星。木星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與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相比,木星的體積和質量是最大的,因此它旋轉的速度也是最快的。太陽的質量是1.9891*10^30千克,佔據了太陽系中99.86%的質量;而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也就是說,木星和太陽加起來,太陽系的其它天體的質量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更直觀一些將木星和地球做對比,木星的體積是地球是1321倍,也就是說木星裡可以裝下1321個地球。
  • 26年前的彗星撞擊木星事件,如果沒有木星阻擋,地球會怎麼樣?
    木星是太陽系內質量最大、體積也是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質量達到了1.9*10^24噸,是地球質量的318倍,是太陽系內其它八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在1993年的時候,美國的幾位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同時發現了一顆彗星進入到了太陽系內,這顆彗星後來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即「蘇梅克-列維九號」。經美國天文學會研究發現,這顆彗星有很大的可能會撞擊到木星,而且預測出了撞擊的時間為1994年7月16日。
  • 木星其實不是氣態行星,它有一層液態金屬氫海洋覆蓋
    木星是太陽系從太陽向外的第五顆行星,並且是最大的行星。古代的天文學家就已經知道這顆行星 ,羅馬人以他們的神稱這顆行星為朱庇特。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周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漢時期,《史記 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歲星呈青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木星是顆巨行星,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太陽系的行星中,木星和土星是氣體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星)。
  • 引人注目的高解析度照片顯示木星的大紅斑上有洞
    木星以大規模超級風暴著稱,該風暴在木星的氣狀大氣層捲起氣旋漩渦,它有一個更為耳熟能詳的名字:大紅斑風暴。即使人類已經觀察了大紅斑風暴長達幾百年,其內部活動依然鮮為人知。 目前,兩架望遠鏡與一艘宇宙飛船已經聯手為天文學家打開了通往大紅斑內部的大門,使天文學家們能夠無比清晰地觀察其內部世界。
  • 木星,一顆令人著迷又恐懼的行星
    自從四百年前發明望遠鏡,天文學家就著迷於這顆叫做木星的氣態巨行星。在它不斷旋轉的雲層和眾多衛星以及大紅斑之中,有著許多關於這顆行星令人愉悅又著迷的事物。圖解:木星和它的四顆衛星 圖源:sohu不過也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特徵是木星的絕對大小。就質量,體積和表面積而言,在太陽系廣大的疆域內,木星是最大的行星。
  • 木星全息圖——最為詳細的木星介紹和描述
    它是天空中最亮的物體之一,肉眼可見,所以很容易被發現。在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人在公元前7或8世紀觀察到它,認為它代表了他們的神馬爾杜克。他們用幾何計算來跟蹤木星的運動,然後用它的軌道來跟蹤星座。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和越南人把它稱為「木星」,因為他們把它與中國的五行之一聯繫起來,而印度佔星家認為它是「眾神之師」。在每周四呼喚木星。
  • 木星大氣89%是氫氣,閃電強度是地球上1000倍,為什麼不會爆炸?
    而木星的形態與組成完全不同於地球。雖然木星也是一顆行星,但它的成分更像恆星,與太陽差異不大。木星大氣中89%是氫氣,10%是氦氣,另外還包含一些甲烷、氨氣、乙烷、水蒸氣等氣體。木星沒有像巖質行星那樣的固態表面,它的大氣層一直向下延伸5000公裡,差不多是地球直徑的五分之二。
  • 朱諾號:木星內部有什麼?
    #宇宙生活指南#上期講到朱諾號發現了木星炫目的南北極氣旋(《自然》雜誌:朱諾號發現木星炫目的南北極氣旋),但其實,朱諾號揭開的木星秘密還遠不止如此。這期,我們繼續講講木星特徵性的條帶[1]和內部結構[2]。木星南極區域近紅外波段下的氣旋分布。顏色越深表示溫度越低(雲越多)。
  • 如果將木星的大氣吹走,那麼木星會剩下什麼?
    木星是太陽系眾行星中體型最大的一個,它的直徑是太陽的十分之一,質量是其它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是太陽系行星中名副其實的大哥大。木星是一顆氣態星球,擁有眾多的衛星,截止到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79顆木星的衛星,含有衛星的數目也是太陽系中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