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檢測到新龐大系外行星:讓木星都相形見絀

2020-12-04 cnBeta

據外媒報導,一項系外行星的新研究顯示,「統治」著我們太陽系的木星在這顆Kepler-88面前也只有小巫見大巫的份兒。據了解,這顆星球的質量相當於300個地球、是木星的三倍。一群天文學家通過利用夏威夷W. M. Keck天文臺收集的大量數據發現,圍繞Kepler-88運行的兩顆系外行星中有三分之一是科學家們已知的。

而這顆巨大的新系外行星每隔4個地球年繞其恆星運行一周,而其軌道跟我們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軌道明顯不同。

據了解,它並非按照一種近乎圓形的軌道運行,Kepler-88 d(新系外行星命名,排在此前發現的b和c之後)以橢圓軌道模式運轉,這意味著它在返回並靠近其恆星之前會遠離恆星,然後它會一遍一遍地重複這樣的運動模式。

「Kepler-88 d的質量是木星的三倍,在Kepler-88系統的歷史上它可能比所謂的國王--Kepler-88 c更有影響力,而後者的質量只與木星旗鼓相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Lauren Weiss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所以,也許Kepler-88 d是這個行星帝國的新最高君主--女皇。」

了解其他行星系統的複雜性可以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同時也可能揭示出適用於我們自身系統的秘密。太空是巨大的,沒有兩個系統是相同的。了解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是如何影響鄰近的行星的並且發現它們是由什麼組成的這對於我們尋找將來可能會造訪的鄰近恆星系統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疑似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
    近日,一支國際科學小組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發布了一項非凡新發現,宣稱可能首次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不得不說,這項新發現聽起來很科幻,一不小心就讓人想入非非。難道我們終於接收到了外星人的呼喚?
  • 從系外行星檢測到無線電輻射
    但是,儘管肉眼總是可以看到燦爛的木星和土星,但直到1846年,海王星才被直接觀測到,儘管它們位於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直到海王星出現150年後,我們才開始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像海王星一樣,我們通過可見光找到它們(儘管是間接地)。但是,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團隊可能剛剛通過行星極光產生的無線電輻射首次探測到系外行星。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資料圖:射電望遠鏡觀測到的星系圖像。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  「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宇宙中的各類天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向外發出各種電磁輻射,除了無線電波(射電)和微波之外,還有能量高得多的輻射類型,比如X射線和γ輻射等等。很多天體都能產生強烈的射電輻射,例如脈衝星、類星體、活動星系核甚至巨行星、褐矮星的極光。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導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輻射》的報導稱,通過使用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觀測宇宙,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爆發。
  •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報告了一個新的系外行星的發現,命名為NGTS-14Ab,比海王星大30%。詳細的論文已發表在arXiv.org中。此次發現是NGTS調查的一部分。該項目的目標之一便是搜尋那些足夠明亮的小型系外行星,並嘗試測定其質量。該項目使用智利帕拉納爾天文臺的一組小型全機器人望遠鏡,在紅光波長下工作,使用凌日測光法來尋找新的外星球,這種方法精確地測量一顆恆星的變暗程度,以探測其前方是否存在行星。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行星之王登基:三倍木星質量!快隨本文到系外見識這「龐然大物」
    最新的研究表明,克卜勒-88 c,圍繞著類太陽恆星克卜勒-88運行的重量級行星,不再是克卜勒系系外行星中的引力之神了。最近,在這個系統中一個行星得以證實其質量是太陽系中的巨大行星木星的三倍。在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UH IfA)的天文學家團隊的領導下,(這項研究基於夏威夷毛納基亞(Mauna Kea)W.M. Keck天文臺六年來收集到的數據)發現了一顆之前未被發現的第三顆繞克卜勒-88號行星運行的系外行星。這顆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克卜勒-88 d,每隔四年它就會繞著宿主恆星緩慢的運行一周。
  • 最怪異系外行星:哥斯拉地球和「火山地獄」
    最大的系外行星:TrES-4是迄今發現最大的系外行星,也是最怪異的系外行星之一,從理論上講,它不應當存在。這顆行星的體積是木星的1.7倍,它的密度非常低,距離地球1400光年,環繞主恆星運行一周僅3.5天。
  • 如何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第二地球
    系外行星觀測手段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爾·奎洛茲(Didler Queloz)1995年10月份他們利用徑向速度法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51Pegasi b)。開創了一個天文新時代,他們也因此榮獲201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除了徑向速度法,系外行星的觀測手段在近幾年來有了很多進展,而且新的方法還在被提出。
  • 太陽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難道是地外文明?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
  • 科學家通過系外行星探索新技術,發現了六顆新的系外行星
    自從人類有了天文望遠鏡這種強大的神器之後,科學家就開始了對系外行星的搜尋,而搜尋系外行星的方法也是挺多的,比如利用狹義相對論、脈衝星計時法、直接成像法、重力微透鏡法、徑向速度法、凌日法等。後來引力波被證實之後,科學家又提出了利用引力波來探索尋找系外行星。
  • 木星最重嗎?天文學家最新發現:此行星質量竟是木星的三倍!
    由於它的質量和它的重力,在構建太陽系方面,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它構建太陽系的幾種方法:太陽系中絕大多數行星軌道都比太陽赤道面更接近木星軌道面木星就像一個牧羊人一樣將一整個行星群引導到了它的拉格朗日點,而這些行星就是特洛伊行星群。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飛馬座51b:引領太陽系外行星研究領域變革的行星
    在飛馬座51b之後, 又有數量眾多的「熱木星」(如巨蟹座55b)被發現, 迫使天文學家開始系統地研究系外行星的軌道遷移現象, 並嘗試修改當時流行的行星形成理論. 目前比較流行的「熱木星」形成理論認為, 「熱木星」初始時刻在遠離中心宿主恆星的軌道上形成, 之後通過某種遷移機制遷移到了距離宿主恆星很近的軌道上.
  • 科學家發現51光年外行星無線電信號,將進一步研究其宜居性
    【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12月17日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研究詳細記錄了從遙遠的系外行星向銀河系牧夫座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儘管需要更多的觀察來確認這項發現,但如果將該發現進行驗證,其很可能是已經探測到的第一個系外行星發出的無線電信號。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
  • 「行星獵人」傳來捷報:發現66顆系外行星,還有近2000顆候選行星
    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TESS的首輪探測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報導,目前它一共發現了66顆新系外行星,同時也發現了近2000顆處於「候選」的系外行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66顆已經確認的系外行星中,竟然也有一顆和地球相似度極高的宜居行星,它的名字是TOI 700D,在距離地球100光年之外的地方,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
  • 天文學家新發現:木星可能曾把一顆行星驅逐出了太陽系
    以上是簡單易懂的部分,所有人對此都意見一致。但其中的細節複雜得可怕,因為行星並不會像太陽系看上去的那樣,始終呆在它們形成的地方。事實上,年輕的太陽系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中,行星會因引力而相互作用,增積物質,合併到一起,還偶爾會把某個行星世界徹底驅逐出該系統!
  • 強大的恆星耀斑可能不會阻止系外行星的生命,可能有助於其探測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儘管行星的恆星發出猛烈且不可預測的信號,但不一定會阻止生命的形成。一系列強大的恆星耀斑的藝術渲染恆星耀斑是由恆星發出的,是影像的突然閃爍。在地球上,太陽耀斑有時會損壞衛星並破壞無線電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