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恆星耀斑可能不會阻止系外行星的生命,可能有助於其探測

2021-01-09 黑技公社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儘管行星的恆星發出猛烈且不可預測的信號,但不一定會阻止生命的形成。

一系列強大的恆星耀斑的藝術渲染

恆星耀斑是由恆星發出的,是影像的突然閃爍。在地球上,太陽耀斑有時會損壞衛星並破壞無線電通信。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健壯的恆星耀斑也具有耗盡和破壞大氣氣體(如臭氧)的能力。如果沒有臭氧,有害水平的紫外線(UV)可以穿透行星的大氣層,從而減少了其掩藏表面生命的機會。

通過將3-D大氣化學和氣候模擬與來自遙遠恆星的火炬數據相結合,一個由西北領導的團隊發現,恆星耀斑在行星的大氣層和宜居性的長期演變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西北大學的霍華德·陳說:「我們將經歷過耀斑的行星的大氣化學與沒有經歷耀斑的行星進行了比較。長期的大氣化學是非常不同的。」 「連續的耀斑實際上將行星的大氣成分推向了新的化學平衡。」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丹尼爾·霍頓(Daniel Horton)補充說:「我們發現恆星耀斑可能不會排除生命的存在。」 「在某些情況下,燃燒不會侵蝕所有的大氣臭氧層。地表生命可能仍有戰鬥的機會。」

這項研究將於12月21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這是西北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NASA系外行星系統科學(NExSS)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

霍頓(Horton)是西北大學溫伯格文理學院的地球與行星科學助理教授。陳博士 霍頓氣候變化研究小組的候選人和美國宇航局的未來調查員。

耀斑的重要性

所有恆星-包括我們自己的太陽-都將閃光或隨機釋放存儲的能量。對於地球人來說,幸運的是,太陽耀斑對行星的影響很小。

來自太陽的細絲噴發,伴有太陽耀斑。圖片來源:NASA / GSFC / SDO

科羅拉多大學的天文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艾裡森·揚布洛德(Allison Youngblood)說:「我們的太陽更像是一個溫柔的巨人。」 「它的年齡更大,不如年輕和較小的恆星活躍。地球還具有強大的磁場,可以偏轉太陽的有害風。不幸的是,大多數潛在可居住的系外行星並不那麼幸運。為了使行星潛在地具有生命,它們必須與恆星足夠近,以使它們的水不會凍結,但又不能太近以至於水蒸發。

霍頓說:我們研究了在M和K矮星宜居區域內運行的行星,這些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恆星。圍繞這些恆星可居住區較窄因為星星比更小,更強大的星像我們的太陽。在另一面,m和k矮星被認為有更頻繁的煽動活動比我們的太陽,他們的潮汐力鎖住行星不太可能有磁場幫助偏轉其恆星風。

Chen和Horton之前曾對M矮星體系統的長期氣候平均值進行過研究。但是,耀斑會在數小時或數天的時間內出現。儘管這些短暫的時標可能很難模擬,但合併耀斑的影響對於形成更完整的系外行星大氣圖很重要。研究人員通過將2018年發射的NASA的Transoing Exoplanet Satellite Survey的耀斑數據納入其模型仿真來實現這一目標。

使用耀斑探測生命

如果這些M和K矮系系外行星上有生命,以前的工作假設恆星耀斑可能使它更容易被發現。例如,恆星耀斑可以將指示生命的氣體(例如二氧化氮,一氧化二氮和硝酸)的含量從無法察覺的水平提高到可檢測的水平。

陳說:太空天氣事件通常被視為對宜居性的損害。但是我們的研究定量地表明,某些太空天氣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可能標誌著生物過程的重要氣體的特徵。

這項研究涉及了來自不同背景和專業知識的研究人員,其中包括氣候科學家,系外行星科學家,天文學家,理論家和觀察家。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CU Boulder的行星科學家Eric T. Wolf說:該項目是團隊出色的集體努力的結果。」 「我們的工作凸顯了調查太陽系外行星狀況時進行跨學科工作的好處。

相關焦點

  • 恆星耀斑: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原文連結: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49505/stellar-flares-may-not-condemn-a-planets-habitability/紅矮星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我們探測到的許多類地行星和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都在紅矮星周圍的軌道上運行。
  • 天文學家疑似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
    近日,一支國際科學小組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發布了一項非凡新發現,宣稱可能首次探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無線電信號。不得不說,這項新發現聽起來很科幻,一不小心就讓人想入非非。難道我們終於接收到了外星人的呼喚?
  • 從系外行星檢測到無線電輻射
    但是,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團隊可能剛剛通過行星極光產生的無線電輻射首次探測到系外行星。這些系統中的每一個都包含已知的系外行星。這項研究不是要發現新的系外行星,但測試這些系統中的已知行星是否可以通過尋找無線電信號來探測到。行星發出的無線電信號是由其磁場與從其母恆星輻射的等離子或「太陽風」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
  •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參考消息網12月20日報導美國《科學日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題為《天文學家探測到可能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輻射》的報導稱,通過使用一個射電望遠鏡陣列觀測宇宙,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爆發。
  • 科學家發現51光年外行星無線電信號,將進一步研究其宜居性
    【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12月17日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該研究詳細記錄了從遙遠的系外行星向銀河系牧夫座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儘管需要更多的觀察來確認這項發現,但如果將該發現進行驗證,其很可能是已經探測到的第一個系外行星發出的無線電信號。
  • 科學家通過系外行星探索新技術,發現了六顆新的系外行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離恆星太陽最近的是水星,而在整個銀河系中,存在著1000-4000億顆恆星,除了極少數的流浪恆星之外,大部分的恆星都有自己穩定固定的運動軌道,有自己的小星系團體。自從人類有了天文望遠鏡這種強大的神器之後,科學家就開始了對系外行星的搜尋,而搜尋系外行星的方法也是挺多的,比如利用狹義相對論、脈衝星計時法、直接成像法、重力微透鏡法、徑向速度法、凌日法等。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
  • 比鄰星b上有會發光的外星生命?
    比鄰星是一顆昏暗的紅矮星,或許離它近點不會有太大事,但它的壞脾氣可是臭名昭著。比鄰星是一顆耀星,以會向太空中噴射大量有害的紫外線和帶電粒子而聞名。  我們都知道,正常情況下,遭到可能導致突變的粒子轟擊會對生命產生危害。不過,若是比鄰星b上存在這樣一種外星生命形式:它們演化出發光性的生物盾牌,能將恆星帶來的輻射變得沒那麼致命呢?而且,或許我們能從地球上探測到它們?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7日電 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 人類首次接收到,系外行星向地球發出神秘信號,距離僅51光年
    近日,美國康奈爾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射電望遠鏡陣列監測宇宙,探測到了來自牧夫座τ系統的射電脈衝串。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信號,而且該行星距離地球僅51光年遠。科學家認為,單恆星系統會比多恆星系統更容易出現生命,單恆星系統中的引力比較簡單,因此天體運行時比較規律,如果在多恆星系統中,每顆行星受到的引力幹擾就相當嚴重。除此之外,還要考慮雙星與原行星盤的相互作用能否保障類地行星在宜居帶內形成。
  • 如何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第二地球
    什麼是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英語:extrasolar planet 或 exoplanet)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但是導致恆星亮度變化的原因很多,行星可能只是其中一種,所以 Kepler 衛星目前找到的是大量的地外行星候選名單,真正的確認一般需要其他方法輔助。 我們也可以通過仔細的研究凌日的時刻和持續時間來獲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對於一個有多個行星的系統,凌日時間可能會有些變化。這樣甚至可以發現那些不會發生凌日的行星,因為這些天體之間通過引力相互左右的。
  • 美荷借射電望遠鏡探測到「失敗恆星」
    據美國太空網日前報導,美國和荷蘭科學家攜手,首次藉助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寒冷且黯淡的「超級行星」(藉助傳統紅外觀測方法無法探測到這顆行星),這一發現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尋找宜居系外行星。研究人員藉助位於荷蘭的低頻陣列射電望遠鏡(LOFAR)探測到了這顆褐矮星,並將其命名為BDR J1750 3809,暱稱「埃萊格斯特」,位於212光年外的大力神星座內。褐矮星也被稱為「失敗恆星」或「超級行星」,因為它們的大小介於行星和恆星之間——太小而不能被視為恆星,太大又無法被視為行星。
  • 系外類地行星光譜中首次發現水分子
    有史以來第一次,天文學家在系外巖石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有趣的是,這顆行星位於其恆星所謂的宜居帶中,讓它成為銀河系中最有希望找到地外生命跡象的地方之一。 由克卜勒太空天文臺發現的K2-18b行星位於110光年之外。
  • 科學家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金星的大小和質量與地球相似,但是與太陽過近的距離使得沒有生命可以在金星表面生存。如果距離恆星過遠,星球則會非常的寒冷,水只能以冰的形式存在於星球表面。液態水只可能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才存在。海王星就是個例子。除此之外,它還必須是個固態星球,並且具有大氣層,如此才可以使星球免受太陽輻射,為生命體進行呼吸提供保障。
  • 成像探測系外「冷」行星,把星冕儀「搬上天」
    太陽系外行星探測與搜尋地球外的生命息息相關,一直是國際天文學的研究熱點。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負責的「中國載人空間站巡天空間望遠鏡系外行星成像星冕儀」科研項目,將首次把星冕儀「搬」到天上去,對類太陽恆星周圍「冷」行星進行直接成像探測,為人類尋找系外生命邁出關鍵一步。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兩項關鍵技術攻關,並於2020年10月順利通過方案研製轉初樣評審。
  • 「行星獵人」傳來捷報:發現66顆系外行星,還有近2000顆候選行星
    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TESS的首輪探測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報導,目前它一共發現了66顆新系外行星,同時也發現了近2000顆處於「候選」的系外行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這66顆已經確認的系外行星中,竟然也有一顆和地球相似度極高的宜居行星,它的名字是TOI 700D,在距離地球100光年之外的地方,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
  • 「行星獵人」再發現66顆系外行星,這裡面會有「第二地球」嗎?
    特別是自從人類進入到21世紀,太空探索領域科學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發展,伴隨著探測儀器越來越先進,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也越來越多。我們都知道,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那麼,天文學家們是如何鎖定系外行星的呢?這就與行星的運動有關了。
  • 飛馬座51b:引領太陽系外行星研究領域變革的行星
    但是, 由於探測儀器精度上的限制, 一直未能成功. 1990年初, Mayor教授發現法國上普羅旺斯天文臺(Haute-Provence Observatory)的望遠鏡沒有合適的亮月夜觀測目標,便提議建造一臺高解析度光譜儀(名為ELODIE)放到天文臺, 使用視向速度法搜尋圍繞明亮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
  • 最怪異系外行星:哥斯拉地球和「火山地獄」
    火山地獄:CoRoT-7b是首顆被證實的系外巖石行星,但是它並不適宜生命存活,白天其表面溫度高達2200攝氏度,夜晚溫度會降至零下210攝氏度。最大的系外行星:TrES-4是迄今發現最大的系外行星,也是最怪異的系外行星之一,從理論上講,它不應當存在。這顆行星的體積是木星的1.7倍,它的密度非常低,距離地球1400光年,環繞主恆星運行一周僅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