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2020-12-14 山川異域合作共贏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由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傑西卡·斯帕克(Jessica Spake)領導的天文學家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察了一顆名為WASP-107b的行星穿過其母恆星的表面。他們測量了穿過行星大氣層的近紅外恆星光的數量,這是一種稱為透射光譜的技術,並在與氦有關的光譜中發現了吸收特徵。信號很強,大約是錯誤信號可能產生的信號的五倍。

儘管氦氣在恆星和巨型行星中應該很常見,但到目前為止,很難在遙遠的行星中發現氦氣。先前的研究一直在尋找在紫外線波長下的氦吸收,但是吸收模式複雜且難以在嘈雜的紫外線光譜中分辨出來。但是氦處於長壽命激發態(稱為亞穩態),可以強烈吸收紅外輻射。這種氦氣形式在行星大氣中高高形成。

Spake說:「我真的很興奮。」 「我們可以使用這種技術來回答有關行星的基本問題。」

「氦氣甚至可以代表更重的元素,」未參加本研究的新過境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的共同研究員Drake Deming(馬裡蘭大學)說。他解釋說,因為研究人員看到了氦氣,所以他們可以假設大氣中還有其他成分。

根據哈勃的觀測,天文學家估計WASP-107b的大氣層正在盤繞,因此在未來十億年中,該行星將損失其大氣層的0.1%至4%。那不多;但是,擴散的大氣層延伸了超過其表面數萬英裡。僅在其他三個系外行星(如Gliese 436b)附近觀察到了這種擴展的大氣,這是通過氫譜線發現的。

WASP-107b的大小與木星差不多,但質量只有木星的12%,使其成為已知的密度最低的行星之一。它離它的母恆星如此之近,以至於它每5.7天就會鞭打一次。然而,它的大氣層只有500°C(932°F(華氏度)),考慮到它的近距離軌道,這令人驚訝地涼爽。

下一步將是在較小的行星(例如超級地球甚至地球大小的行星)中尋找相同的氦氣特徵,而高功率望遠鏡不久將投入使用,這將為這些行星提供更多的紅外細節。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計劃於2020年發射)可以觀察包括氦在內的大氣元素。歐洲超大型望遠鏡(E-ELT)的主鏡長39米(128英尺),比JWST收集的光線更多,因此視野更加精緻。預計E-ELT將於2024年左右首次亮相。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在銀河系中發現一顆飄蕩的「流浪行星」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29日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在我們銀河系飄蕩的「流浪行星」,它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報導稱,這個「自由飄蕩」的星球略小於地球,是已經發現的此類行星中最小的。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2020-11-0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一個比地球大39倍的行星核根據《新華社》7月3日的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們竟然找到了一個巨大的行星核,這個行星核足足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
  • 距離地球約300光年 天文學家推算出「HD 106906 b」行星運行軌道
    距離地球約300光年 天文學家推算出「HD 106906 b」行星運行軌道 2020-12-15 13:39:59 來源 : 環球網
  • 天文學家發現比木星還大3倍的行星,它是「行星之王」嗎?差遠了
    不過行星其實是宇宙中的一種常見星球,銀河系中這種星體也非常多,天文學家則認為銀河系中有了1000~4000億顆恆星,但是行星的數量恐怕還要多上幾倍,在如此龐大的基數面前,比木星大的行星當然是存在的
  • 系外類地行星光譜中首次發現水分子
    有史以來第一次,天文學家在系外巖石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有趣的是,這顆行星位於其恆星所謂的宜居帶中,讓它成為銀河系中最有希望找到地外生命跡象的地方之一。 由克卜勒太空天文臺發現的K2-18b行星位於110光年之外。
  • 是什麼在加熱土星大氣?天文學家終於找到答案!
    和地球一樣,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大氣態巨行星的上層大氣也是相對溫熱的。可是不像地球,這些行星離太陽非常遙遠,難以用太陽輻射進行解釋,其中原因一直是行星科學的一大謎團。現在,天文學家通過分析卡西尼號的探測數據,找到一個靠譜解釋——土星,乃至其他氣態巨行星上層大氣被加熱,可能與行星極光有關。卡西尼號的探測數據表明,太陽風與土星衛星噴發的帶電粒子相互作用產生的電流,引發了土星極光,並加熱了土星上層大氣。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前所未聞的巨大「怪物」超新星
    「特立獨行」的巨大超新星天文學家在此前觀察到一顆與眾不同的超新星,可能是一顆重要星球消亡的證據,塑造了早期星系。SN 2006gy。2006年,科學家在英仙星座發現迄今為止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目前該超新星被稱為SN 2006gy,其亮度是太陽的500億倍,1月23日《科學》雜誌一篇論文詳細分析了超新星SN 2006gy,天文學家發現此次超新星爆炸持續了70天,最初SN 2006gy可能是由兩顆恆星構成。
  • 天文學家:發現唯一的殘留行星核,也是已知的最大氣態巨核
    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個氣態巨星的倖存核心,它圍繞一顆遙遠的恆星運行,這是第一次觀察到行星的外露殘留行星核。該行星名為TOI-849 b,是美國宇航局的特絲衛星(TESS)迄今為止確定的第749個星體。科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每18個小時繞著一顆約750光年遠的恆星旋轉,估計比地球大3.5倍,使其成為海王星大小的行星。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遙遠的海王星看起來比地球大40倍,密度卻一樣大。這是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海王星大小行星,並且是第一個密度可與地球相比的行星。這項發現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
  • 比鄰星發現潛在宜居行星!
    KORNMESSER 撰文:Nadia Drake   小行星有時候會引發巨大騷動。幾個星期來,急不可耐的新聞媒體一直在傳播這樣的傳言:紅矮星比鄰星周圍存在一顆潛在宜居行星,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   如今,天文學家終於準備好揭開這個外星世界的神秘面紗了。
  • 科技日曆|行星or彗星?天王星被發現兩年後才為自己「正名」
    1781年3月13日,德國出生的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William Herschel)發現了天王星,這是離太陽第七遠的行星,並且是太陽系的第三顆氣態巨星。不過,在剛被發現的時候,它曾經被當時的科學家們認為是一顆彗星。發現緣起有記錄的天王星首次出現在夜空的例子被認為可以追溯到古典時期(大致為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公元前2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三角學的創始人Hipparchos在他的星表(完成於公元前129年)中把這顆行星作為一顆恆星記錄下來。
  • 地球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
    該信號可能是第一次從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上收集到的射電脈衝。研究成果16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
  • 氣態行星表面存在小行星撞擊痕跡嗎?
    而這種情況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被吸引的星球成為了大引力星球系統的一部分,就如恆星系統裡面的行星以及行星系統裡面的衛星。另一種是被吸引的星球會狠狠地撞在產生引力的星球上,這也是目前宇宙中較為常見的現象。根據天文學家長期對太陽系內行星進行研究,發現每一顆行星都曾遭受過小行星的撞擊。只不過,對於大多數行星來說,撞擊並沒有在其表面留下明顯的痕跡。
  • 三顆氣態巨行星的發現引發人類對行星形成的質疑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樊俊卿】近日NASA發布消息稱,天文學家在外太空一顆年輕的恆星周圍發現了幾顆巨大的行星,並準確計算出他們的運行軌跡,這一發現引發了人們對「行星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問題長期以來觀點的質疑。
  • 外媒:天文學家在神秘脈動星中發現規律節奏
    但 現在,多虧了NASA最新的行星搜尋太空望遠鏡,天文學家們得以揭開這類恆星異常炙熱的帷幕勁兒對其內部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相關研究報告已於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據了解,該項研究對數十顆delta Scuti恆星的節奏進行了研究。據悉,這種恆星的質量大約為我們太陽的兩倍,天文學家們發現,它們呈現出清晰、明顯的節奏。
  • 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主要行星範圍,冤是不冤?
    在對冥王星的研究逐步深入的過程中,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具有許多異乎尋常的特性,逐漸懷疑是否應將冥王星劃歸為太陽系主要行星。嚴格來講,冥王星是一顆行星嗎?軌道冥王星公轉軌道的觀測精度遠比太陽系中其他8顆行星低,天文學家根據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推算出冥王星橢圓形軌道的長半軸約39.5個天文單位,是太陽系已知行星中軌道長半軸最長的。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這些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九號行星」。九號行星假設指出,我們的太陽系中有一個巨大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很遠。沒有人觀察過這個假想的星球。它的證據在於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地球大250倍。這些對象被稱為e-TNO,用於極端的跨海王星對象。根據該假設,第九行星的引力是這些e-TNO異常簇狀軌道的原因。
  • 發現π行星:天文學和數學的美妙契合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妙的星球,和地球大小差不多,每3.14天繞主恆星一圈,這數字會讓人想起什麼?通用數學常數π。2017年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收集的數據發現π行星的信號。經過今年SPECULOOS地面望遠鏡網絡確認,研究小組證實這是一顆行星繞恆星運行的信號,且發現這顆行星似乎以每3.14天、π周期規律繞著主恆星旋轉。研究人員估計,編號為K2-315b的π行星半徑約為地球半徑0.95,大小與地球差不多,每3.14天繞行大小約太陽五分之一、溫度較低的低質量恆星,速度高達每秒81公裡。
  • 這些行星發現者了不起,這些著名行星都是他們發現的
    每當夜晚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你是否會發現滿天繁星呢。在這些星星中就有一些是行星了,行星通常圍繞著恆星轉動且自身不發光,太陽系肉眼可見的行星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那其他行星又是被誰發現的呢?伽利略,義大利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
  • 科技日曆丨「紛爭女神」厄裡斯被發現 連累冥王星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
    Rabinowitz根據2003年10月21日拍攝的照片,發現了距離地球最遠的矮行星厄裡斯(Eris),它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最初被歸類為行星,但引發了一場科學爭論,最後導致它和冥王星都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