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 由於蔡當局明年可能開放日本核食進口,「食藥署」近年來不僅勤驗日本食品的輻射殘留狀況,去年更委託臺灣大學進行核災區的食品研究,極力澄清福島等5縣市食品安全。「食藥署」指出,臺灣自2011年3月15日起每天都對日本食品的輻射狀況進行抽驗,截至今年12月8日共檢驗16萬3100件,其中僅有228件檢出輻射殘留,檢出率約為0.14%。
臺大團隊於2018年赴日本核災5縣市,針對當地301件食品樣本進行銫134、137檢驗,結果均符合臺灣標準,但在301件樣本中仍有40件食品驗出微量輻射值,其中以幹香菇微量檢出率62.5%最高、茶葉13%、牛奶12.5%、米7.7%、果乾7.1%,但研究結果認為這些微量檢出仍在安全範圍內。
臺灣目前僅準許原子塵及放射能汙染在100貝克/公斤以下的產品進口,「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強調,這個標準可說是全球最嚴,9大類食品包含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海草類及茶葉各自訂有不同的標準,但原則上都在100貝克/公斤以下。
消基會榮譽董事長遊開雄擔憂,「食藥署」僅針對大宗貨品報關進行查驗,忽略機場入境民眾自行攜帶的稽查,恐成為防堵核食進口的漏洞,過去也曾發生多起民眾在市場販售核災區食品而被開罰的案例,當局從源頭做好管理就顯得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