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未來有可能被爭搶 變廢為寶作用大(圖)

2021-01-07 搜狐網

  日本發生9級大地震並引發強烈海嘯,此後大量的房屋、汽車和各種殘骸捲入太平洋,形成了一個長約111公裡的「垃圾島」。研究人員估計,這個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島」兩年內會漂至夏威夷,3年後漂到美國西岸。

  海上巨型垃圾島

  給環境帶來新挑戰

  其實,在日本地震和海嘯導致大量垃圾捲入海洋之前,人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經漂浮著大量的海上垃圾。

  2007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太平洋上漂浮著一個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島」,其面積有兩個美國德克薩斯州(該州面積約69萬平方公裡)那麼大。雖然後來有人認為其面積被過分誇大了,但其存在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巨大垃圾島飄蕩在舊金山和夏威夷之間的廣闊水域,主要由生活垃圾構成,其中80%以上都是廢棄的塑料製品。

  除了塑料外,海上垃圾由人類各種物品構成,凡是陸地上人類使用、食用和消費的各種東西,都可能最終流入海洋成為海洋垃圾的組成部分。例如橡膠類、木製品類、金屬類、紙製品類、紡織品和皮革類、玻璃和陶瓷類等日用品和醫療用品。

  海洋上漂流的垃圾可以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其一,可以阻礙海上交通線,破壞船隻;其二,對海洋生物造成傷害,例如,「綠色和平」組織發現至少267種海洋生物因誤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海洋垃圾纏住而備受折磨,並導致死亡;其三,通過生物鏈危害人類,如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物質可通過魚類的食入而在體內富集,人吃了這些魚類會受到傷害。

  焚燒垃圾來發電

  技術成熟是首選

  聽任海洋垃圾自生自滅既毀壞環境,又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需要認真處理。

  處理海洋垃圾既與陸地上垃圾處理模式有聯繫,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但是無論哪種方式,成本都會比陸地上的垃圾處理更高,因為需要加上打撈、運輸、晾曬等成本。

  由於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首選的辦法應當是打撈後焚燒發電,其灰燼則可以用以填海造地或建造島嶼。研究人員早就計算過塑料焚燒的能量利用。幾乎所有塑料都由不可再生石油製成,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可以燃燒,如聚苯乙烯燃燒熱量比燃料油還高,是熱值很高的大分子材料。

  不過,海洋垃圾的焚燒也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除了打撈和運輸外,還需要經短時間擱置脫水。此外,由於塑料焚燒可產生大量的二惡英,會危及環境和生態,需要有特別能控制二惡英排放的高級焚化爐。此外,焚燒海洋垃圾也與陸地垃圾的處理一樣,需要垃圾分類,首先要分揀到位才能焚燒。而所有這些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都不是難題。

  製造燃油、化合物

  垃圾也能變成寶

  由於海洋垃圾80%以上是塑料,這也形成了處理海洋垃圾的另外一些方法,即把塑料這種資源轉化為另外的資源。現有的研究表明,可以通過多種技術手段把塑料轉化為人類可利用和消費的多種資源。例如,可以用廢塑料製造燃油、生產防水抗凍膠、製取芳香族化合物和製備多功能樹脂膠等。

  現在,用廢塑料製造燃油在一些國家已經獲得突破,例如中國和泰國。

  2003年,我國成都的一項技術廢舊塑料回收燃油技術及工藝設備獲得四川省環保局和有關專家的鑑定。應用該技術回收塑料,不但能生產純度高達90至93號的汽油,而且還能生產柴油。由於生產成本低,其售價比市面上同類產品每噸便宜300元左右。當然,這一技術是否能投產,還需要許多條件,如資金、土地、人員,以及該項技術的實用和推廣等。

  2010年,泰國宣布,泰國乃至東南亞地區首個廢塑料再生產燃油項目在泰國華欣市啟動,每天可消耗6噸廢塑料,生產出4500升燃油,每年產量為135萬升。如果這一技術和生產過程能得到推廣,就不愁海洋垃圾找不到地方消化。

  另一方面,製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也正在日本等國家進行。把聚乙烯、聚丙烯等廢塑料加熱到300℃,使之分解為碳水化合物,然後加入催化劑,即可合成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在525℃的溫度下反應時,廢舊塑料的70%能夠轉換為有用的芳香族物質,它們可做化工品和醫藥品的原料及燃料改進劑等,其餘成分可以轉換為氫和丙烷。

  如果這些技術成熟和投產,將可以大量地消化海上垃圾,而且可能會讓一些國家爭搶這些海上無主的垃圾資源。

  利用垃圾建島嶼

  這個主意才真酷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員也提出了海洋垃圾的另一個去處,即利用海洋垃圾建造人工島嶼。提出這個設想的是荷蘭科學家,其基礎也是因為海洋垃圾大部分是塑料。

  他們的設計藍圖是,在收集4.4萬噸塑料垃圾後,對這些塑料廢品進行無毒無害處理,製成一個個中空的「浮動平臺」。把這些平臺連接起來可形成小島的「地基」,在上面鋪設泥土和砂石,然後建設道路、農田、沙灘和房屋。

  然而,與焚燒和資源轉化相比,建造人工島嶼的設想現在只能說是一種理想,而且,與新加坡和日本利用垃圾建造人工島嶼相比,荷蘭科學家的設想還只是藍圖。

  以新加坡建立的實馬高島為例,新加坡是先將垃圾焚燒,然後再把垃圾焚燒後的灰燼密封填入海中。而且,早在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兩個離岸的小島實馬高和西康之間建造了1公裡長的巖石長堤,並分出了11個相互連接的海灣單元,將單元裡的海水抽乾,然後並排放好一層厚厚的塑料膜,垃圾灰燼就是傾倒在這些單元裡進行密封,防止洩漏。此外,掩埋的垃圾中也包括那些不能燃燒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這些垃圾被塑料密封並掩埋在泥土中,每個月都要從單元周圍的海水取樣檢測,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單元有洩漏和汙染海水的情況。每當一個單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時,就會鋪沙種草,然後再繼續埋置垃圾。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之後就在上面栽種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新加坡的實馬高島是已經實現了的現實。而荷蘭科學家的設想是把塑料無害化處理後製成一個個中空的「浮動平臺」並連接起來,再在上面鋪設泥土和砂石。這樣的島嶼實際上是漂浮在海面上的,能否成功,需要試驗,但畢竟提供了一個消除海洋垃圾的思路。

  連結

  為什麼會出現海洋垃圾島?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每年世界會產出超過2.6億噸的塑料垃圾,它們當中大多數是一次性的,大部分都被隨意丟棄了有的被掩埋在土地裡、有的散布在郊外的垃圾場、有的掛在鐵路沿線的樹梢枝頭、有的被直接傾倒入海……它們散布在地球的每個角落,但會被雨水或大風吹刷,然後悄無聲息地流走:最後的終點是海洋。

  為什麼這麼多的垃圾會在人跡罕至的海域聚集不散?

  想解釋這個問題並不難。你可以拿一杯茶來做實驗:順時針轉動手裡的杯子,然後可以看到茶葉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就如龍捲風的最中央位置總是會擁有一種奇異的寧靜,就仿佛是洋流環繞下的「垃圾大陸」。

  「太平洋垃圾島」是最著名的海洋垃圾島,事實上這個垃圾大陸的位置,恰恰是被北太平洋環流環繞在中央。這片垃圾帶僅僅是全球海洋中眾多垃圾帶中的一個。地球上一共有5個類似的洋流渦旋,從理論上講,它們都會存在海洋垃圾聚集的情況。

(責任編輯:UN913)

相關焦點

  • 這個攝影師用海洋垃圾來裝修,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絕了!
    海洋垃圾變廢為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澎湖有個海洋垃圾問題很嚴重的沙灘,攝影師唐採伶撿了3年垃圾,用這些垃圾把一個百年老房子改造成一個當地非常有特色的地方!一起來看看吧!桌椅、門板、藤椅基本上都是撿的攝影師唐採伶親手改造百年老房撿來的塑料碎片依照大小、顏色區分裝在撿來的玻璃瓶裡攝影師唐採伶和小夥伴一起改造百年老房用撿來的漂流木、燈泡、鐵絲做成名片夾用浮標做成的魚圖鑑用塑料碎片、鐵絲、螺絲製成的海龜擺飾撿來的易拉罐,有些還沒有開封,做裝飾也很好看垃圾變廢為寶
  • 萬載縣垃圾分類中心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變廢為寶樂趣多」活動(圖)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張晴報導:為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從小培養垃圾分類與資源減量的環保理念,9月18日,萬載縣垃圾分類中心在縣實驗幼兒園內開展垃圾分類「變廢為寶」主題活動。他們一邊欣賞著這些有趣的藝術品,一邊聽宣傳員普及分類小知識,紛紛表示真正的親身體驗到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的驚喜過程。並且非常驕傲自己為環保貢獻了一份力量。  此次活動讓環保減量的理念深入到了孩子們的內心,並且樹立了自覺垃圾分類意識,以實際行動促進城市文明低碳生活。
  • 「點石成金」每年增量數十億噸 建築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泰戈爾今日熱點「每年增量數十億噸 建築垃圾如何變廢為寶?」目前,國內建築垃圾增量每年達到35億噸左右,佔城市固體廢物總量的40%以上,是國內城市單一品種排放數量最大、最集中的固體廢物。建築垃圾增長過快,根源是房地產開發模式的弊端。
  • 泉州:分類好的垃圾去哪兒?「圾不可失」變廢為寶
    然而在泉州市區的豐澤新村裡,居民們將廚餘垃圾收集給社區,統一製作成有機肥,對於好的廚餘垃圾,有居民則在家加上中草藥製作成可食用或泡洗或塗抹的環保酵素。記者近日來到豐澤新村法制公園,這裡有個環保驛站,驛站一間小屋內有臺被居民稱為「佳佳」的生化處理機,旁邊是一包包褐色的有機肥料。
  • 農村廚餘垃圾難分類?廈門變廢為寶有高招
    ▲廚餘垃圾經過發酵後變成有機肥,用於改善土壤質量。▲工人操作機器將秸稈、尾菜、豆渣和有機肥運到攪拌機裡攪拌。翔安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機械將秸稈和菜葉粉碎,再與益生菌及豆渣攪拌,最終還田,達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豬小惠生態農場利用玉米秸稈等覆蓋在土上起到保溼作用。▲內厝鎮清潔樓,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倒入機械快速成肥機中。
  • 餘杭區五常街道西溪風情社區易腐垃圾變廢為寶
    這「神奇寶貝」正是西溪風情社區和杭州未來科技城企業碳明科技共同合作投用的最新垃圾處置設備——青廚,使轄區內的易腐垃圾搖身一變成了綠植營養土,至此社區形成了易腐垃圾變廢為寶,就地減量綠色循環。通過這樣的就地處理設備,大大改善了社區垃圾集置點的環境。易腐垃圾無需堆放,產生即可投入到設備中,杜絕了垃圾腐爛產生的臭氣和蚊蟲問題。同時,設備還融入了震動篩分功能,可自動篩分出混雜在易腐爛中的其他垃圾。
  • 黃海水產研究所首次報導海底垃圾可能引發海葵爆發進而導致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改變
    該研究基於漁業資源底拖網調查,通過現場觀測和統計模型等方法,首次報導了海底垃圾對於鬚毛高齡細指海葵(Metridium senile fimbriatum)分布的影響,進而探討了海葵爆發對於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海底垃圾的密度是影響海葵分布的重要影響因子,二者存在顯著正相關關係,首次從統計學角度證明了海底垃圾與底棲生物的相互作用,為研究多重壓力下海洋生態系統的演變提供了新視角。
  • 這張熟悉的圖片背後,你不知道的海洋垃圾秘密……
    是漁業或者輪船洩漏,80%則是來自陸地,來自陸地的海洋垃圾中又有60%到90%是塑料垃圾。在海洋垃圾的陣營中,比棉籤大的塑膠袋、漁具等,會纏繞住海洋生物。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的數據顯示,每年有超過十萬頭鯨、海豚、海豹和海龜陷入「幽靈漁具」——被遺棄在海洋中的漁網、漁線等。小的垃圾碎片等則容易被海洋生物吞食,有研究稱,可能是因為塑料碎片上吸附的海藻腐爛後,生成的二甲基硫醚氣體聞起來像臭雞蛋味道——這也是魚類和鳥類理想食物散發的氣味。
  • 吃雞垃圾分類:汽油桶成功變廢為寶,震爆彈是不可回收垃圾?
    不過就算是搜東西,基於每件物品自身不同的用途,玩家們也會有自己的取捨。然而有一些物品因為自身的一些不足,導致可能就算玩家背包裡明明空著,也不願意把它帶在身上——今天咱就來嘮一下和平精英裡的那些「垃圾分類」。
  • 海洋垃圾問題嚴重 夏威夷加州間形成大太平洋垃圾帶
    央視網消息:如今,海洋垃圾已成為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之一。8號,大型海洋塑料垃圾清理系統「海洋淨化」由一條船拖拽著從美國舊金山啟程,目的地是440多公裡以外的海域——這一系統將在那裡試運行兩周,之後它將被拖到「大太平洋垃圾帶」,清理那裡的大量塑料垃圾。
  • 遙望網絡瑜大公子又有新身份,藍絲帶授予「海洋保護倡議大使」稱號
    12月5日,遙望網絡旗下頭部帶貨達人瑜大公子現身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開啟了一場特別的"海底直播"。直播一開場,瑜大公子便宣布本次直播將從每一筆成交訂單中撥取0.1元作為公益基金,捐贈予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用於海洋垃圾處理及教育宣傳。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蒲冰梅秘書長也空降直播間,宣傳海洋垃圾危害及海洋保護知識,與瑜大公子共同向公眾呼籲關注海洋生態保護。
  • 泔腳不再令人討厭 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帶著一連串問號,記者踏訪了吳涇化工區內的上海餐餘垃圾處理技術有限公司,只見載貨卡車來回穿梭、實驗室內窗明几淨、加工車間裡毫無異味……公司董事長張平如數家珍:「這裡每天回收200噸餐廚泔腳垃圾,被加工成有機肥料、飼料,即使是下腳料廢油脂,也能製成肥皂……回收區域現已覆蓋閔行、徐匯、黃浦等區。」
  • 如何清理全球最大的海洋垃圾帶?
    ▲圖說:9月8日,一艘船載著「海洋清理」組織的第一個浮力垃圾收集裝置駛向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前往太平洋。▲圖說: 荷蘭烏得勒支的新聞發布會上,創新者Boyan Slat與一堆塑料垃圾。太平洋垃圾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帶,面積有德克薩斯州的兩倍。
  • 網際網路也應該垃圾分類 未來網上撿破爛最賺錢
    當然,人工智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在機器判斷信息是否為垃圾,是什麼樣垃圾的同時,也應考慮到信息的背後,其實是像你我一樣活生生的人,所以人為情感幹預判定必不可少。此外基於人性的考慮,我們不應該強制抹除利用價值較低的信息,而是應該通過強力的壓縮技術來進行保存,就好像我們不能剝奪別人說話的權利一樣。
  • 海洋那麼大,扔個垃圾算什麼?但太平洋垃圾帶比預估大了16倍!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海洋正在淪為世界上最巨大的垃圾場。來自全球的各種垃圾,從小碎片到大垃圾群,匯集於此。2014 年,在十多個國家組成搜尋小組,尋找馬航 MH370 失聯客機的過程中,人們一次次地聽到印度洋洋面上漂浮著疑似客機殘骸物的消息,但最終這些漂浮物只不過是各樣海洋垃圾。
  • 蓮湖區開展生活垃圾「變廢為寶」作品徵集活動
    西安市全體市民朋友們:2021年1月1日《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開始實施,為有效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擴大市民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進一步推動生活垃圾資源化再利用,蓮湖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決定,2020年12月23日至
  • 「變廢為寶」,世界海洋日創意手工製作大賽來啦!
    我喜歡藍天白雲、碧水青山,鳥兒在枝頭嘰嘰喳喳,你喜歡嗎?我喜歡幽藍海水、潔白浪花,魚兒在海裡遊來遊去,你喜歡嗎?   2020年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   海水汙染、物種滅絕、海嘯頻發、巨浪肆虐,這些無不提醒我們:「保護海洋環境!
  • 垃圾如何「變廢為寶」?—探訪北京東直門城市生態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大件垃圾快速拆解、廚餘垃圾「變身」香皂……正在試運行的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城市生態島,是怎麼讓垃圾「變廢為寶」的?記者前去一探究竟。孫治中說,以前大件廢棄物主要依靠傳統人工拆解,清理運輸成本非常高,一輛大卡車只能運輸40張床墊到郊區的處理站。現在經過拆解、破碎,一輛車能運輸200張床墊。大件廢棄物處理區的建成,可以減少居民小區的環境汙染,杜絕人工分拆過程產生的二次汙染。據了解,城市生態島6月7日開始試運行,現已處理大件廢棄物約90立方米。
  • 公益小天使參觀垃圾處理場,探秘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通訊員:楊梅)「我以為垃圾場肯定很亂很髒,沒想到上面都用塑料膜披著,感覺非常乾淨。」12月6日,20組公益小天使家庭來到垃圾處理場參觀,現場了解生活垃圾處置流程和我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據了解,此次活動由懷化市生態環境局、懷化市志願者協會、懷化市綠色衛士志願服務大隊、懷化市第二垃圾處理場聯合舉辦,旨在介紹垃圾無害化處理工藝的同時,提高公益小天使愛護環境、保護家園的環保意識。
  • 水下測繪如何保護海洋的未來?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告訴人們,氣候變化和塑料垃圾排放是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下降的直接原因。這一點可能在澳大利亞著名的大堡礁體現得最為明顯。10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約一半的珊瑚礁已經死亡,這主要是因為創紀錄的溫度。珊瑚礁生存的關鍵是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