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是青菜與蘿蔔的「混血兒」,貴族平民都對它情有獨鍾

2020-12-14 北京日報客戶端

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營養豐富、口味清淡的大白菜,在國人心目中不僅是冬季餐桌必備的當家菜,還是追求自然生活情趣的象徵。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布衣平民,都對白菜情有獨鍾。

1 具有松樹品質的本土菜

我國是白菜的故鄉。在陝西西安半坡村一處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中,就曾發現一個陶罐裡有與現代白菜籽、芥菜籽相仿的菜籽。這說明距今六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種植這種蔬菜了。

由於栽培歷史悠久,大白菜經歷了漫長而複雜的演變過程,可謂「混血精英」。先秦時期,人們將白菜、青菜、蔓菁等一類蔬菜統稱為「葑」。《詩經》中有一首《採苓》提到了「採葑採葑,首陽之東。」學者考證認為,「葑」可以看做是野生白菜的老祖宗,它是一種十字花科蔬菜。經過幾百年的自然雜交,到了兩漢時期,「葑」漸漸變為了「菘」,類似於現在的青菜,主要在我國南方地區種植。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描述:「菘菜似蕪菁,無毛而大。」唐代藥學家蘇敬在《唐本草》中說:「蔓菁與菘,產地各異。」蔓菁就是蕪菁,類似於現在的蘿蔔,主要產於我國北方。

由於菘和蔓菁均是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用學術語言描述二者的關係就是,基本染色體組相同,彼此間天然雜交可育率達百分之百,其親本後代也能正常生長和繁殖。因此現代植物學研究認為,白菜是菘和蔓菁天然雜交演化而來的。更通俗地說,大白菜由早期的青菜和早期的蘿蔔雜交而來,可以看作是青菜或蘿蔔的一個變種。

魏晉以前,菘主要產於南方,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菘」才開始在洛陽周邊的我國北方栽培。到了唐代,菘開始出現分化。《唐本草》曰:「菘菜,不生北土。其菘有三種:有牛肚菘,葉最大厚,味甘;紫菘,葉薄細,味小苦;白菘,似蔓青也。」分化後的牛肚菘,因為葉大味甘最好吃,被人們精心培育,廣泛種植。到了宋元時期,民間已將菘和白菜劃了等號。南宋詩人楊萬裡在五言律詩《菜圃》中已經有了「此圃何其窄,於儂已自華。看人澆白菜,分水及黃花。」的詩句。至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寫道:「菘即今人呼為白菜者。一種莖園厚微青;一種莖扁薄而白。」

我們現在看到的白菜菜葉部分是一片疊一片包在一起的結球形態。而結球白菜在歷史上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在清代。清《順天府志產品錄》記有:「按黃芽菜為菘之最晚者,莖直心黃,緊束如卷。今人專稱為白菜。」其中「緊束如卷」就是對結球特徵的描述。但當時沒有遺傳學,沒有雜交理論,所以大家只認為它是菘最晚成熟的一個品種而已。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大白菜已遍布中國大江南北,並生出了龐大的「白菜家族」。若根據中國南北氣候進行大致劃分的話,北方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青麻葉大白菜、東北大矮白菜、山西陽城大毛邊等。南方則有烏金白、黃芽白、蠶白菜、雞冠白、雪裡青等。

大白菜耐寒,喜歡生長在透氣的半沙土質中,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30天至50天成熟。宋代《埤雅》中說:「菘,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字從松。」說的就是大白菜一年四季常有,不像其他蔬菜那樣畏寒,具有松樹的品質,所以人們在松字上加草字頭,稱其為菘。我國北方地區種植的白菜多在小雪節氣收穫。眼下,北方的大白菜經初冬早霜後,味道變得格外甜美,正是烹飪入饌的好時候。

2 古代文人的心頭好

大白菜剛開始在北方種植的時候,還屬於稀罕物,平民百姓一般吃不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重建洛陽城,並建了名為光風園的皇家菜園,專門種植和培育各種時令蔬菜。菘就是在北魏時期從南方引到北方種植的。菘在洛陽培育成功後,有南梁的使臣來洛陽,北魏宣武帝賞賜其一船菘菜,讓其帶到南梁皇室。南梁皇太子蕭統品嘗到菘的美味後,專門寫了《謝敕賚河南菜啟》和《謝敕賚大菘啟》兩篇答謝詞,稱讚菘是「周原澤洽,味備百羞」,比江南的蓴菜和巴蜀的葵、芹等菜都要鮮美。

菘的味道究竟有多鮮美?唐朝李延壽的《南史·周顒傳》中這樣說:「顒清貧寡慾,終日長蔬食,雖有妻子,獨處山舍。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意思是周顒這個人有老婆有家,但喜歡獨居種菜,文惠太子問他什麼菜味道最好,他回答說早春的韭菜和秋末的白菜。自此以後,「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便被視為菜中極品,被歷代世人所追捧。

為什麼晚菘的味道能如此之好?原來,經霜的大白菜,才能被叫作晚菘。白居易曾寫道:「濃霜打白菜,霜威空自嚴。不見菜心死,反教菜心甜。」霜凍導致植物光合作用減弱,有機酸合成得到抑制,白菜體內的澱粉類物質轉化成糖類,味道變得清甜爽口。

在唐代時,菘已遍種於洛陽民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洛陽當官時,與孟郊、盧仝、李賀、賈島等形成了「韓孟詩派」。有一年冬天,他們在一起飲酒論詩,韓愈將新收穫的「菘」切成細絲,和新挖出的冬筍一起慢燉,眾人品嘗後讚不絕口,韓愈興奮之餘,寫下了「晚菘細切肥牛肚,新筍初嘗嫩馬蹄」的詩句,盛讚「菘」之美味。詩中的「牛肚」指的是牛肚菘,「馬蹄」指的是馬蹄筍。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好友周載罷渝州太守後回到郢州別墅,劉禹錫特作詩《送周使君罷渝州歸郢州別墅》:「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把未能吃到晚菘當作一種遺憾。

到了宋代,大白菜變得更加大眾化。雖然少了「物以稀為貴」的標籤,但絲毫不減文人墨客對菘的喜愛。宋代文人中,最喜愛大白菜的非陸遊莫屬。陸遊有個菘園,他在《菘園雜詠》中涉「菘」的詩詞足有四五十首,如「菘芥煮羹甘勝蜜,稻粱炊飯滑如珠」「春泥翦綠韭,秋雨畦青菘」等。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陸遊真的是以種菘、食菘、贊菘為美事。在人均壽命只有四十來歲的南宋,陸遊活至85歲高齡,其長壽秘訣裡大概也有白菜的一份功勞吧。

蘇軾也是愛菘之人。他在《雨後行菜圃》中寫道「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認為秋後的白菜和羊肉乳豬的味道一樣,又像從土裡冒出的美味的熊掌。蘇東坡愛吃肉是出了名的,然而他樂天知命,能把大白菜吃出肉味來,流露出一種安貧樂道的泰然。

到了元代,白菜已經變得非常普通,以至於關於它的文獻記載並不多。《南史·隱逸傳》有一個關於白菜的故事。講的是範元琰家貧,以園蔬為業,一次看到有人在偷他的白菜,連忙退回家中。母親問小偷是誰,範元琰說:「我之所以退回來,就是怕偷菜人感到羞恥,我把名字告訴您,您不要洩露給別人啊!」這個故事說明在推崇隱士的時代,大白菜代表著善良和寬容。

3 「白菜味兒」的現代大師

如今,白菜已經成為國人餐桌上的當家菜。於老百姓而言,大白菜物美價廉,它雖然稀鬆平常,卻讓人感到溫暖充實。那時,有這麼一群充滿「白菜味兒」的文學家和藝術家,他們與老百姓心靈相通,筆下的作品顯現出淳樸的感情和淡泊的意境,讓人看到一種清淨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凡脫俗的人生追求。

國畫大師齊白石,一生鍾情於白菜。他常說:「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閒。」齊白石不僅喜歡吃白菜,更喜歡畫。他筆下的白菜,洋溢著蓬勃的生命力與鮮活的生活氣息。一次,齊白石在家中畫白菜,一位賓客見了,問道:為何用墨濃淡不一。齊白石回答:這是蒼生色。

齊白石生於「糠菜半年糧」的窮人家,自身生活的艱辛經歷,使他深知民間疾苦。他讚頌白菜為「百菜之王」,並謳歌之:「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何也?」

有位畫家私下裡學齊白石,也畫白菜,可總畫得不像。他最後忍不住去問齊白石,畫白菜有什麼訣竅?齊老先生哈哈一笑:「你通身無一點蔬筍氣,怎麼能畫得和我一樣呢?」

喜歡畫白菜的齊白石,還有一件趣事。這一天正是北平大風揚沙天,齊白石坐在畫室裡,聽到外面有吆喝賣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靈機一動想:「我何不畫一張白菜去換白菜,那也不失為一段文人佳話呀!」老人家畫好,興衝衝地攜畫走出家門。只見一個北方漢子正守著一車白菜吆喝。漢子看到來了一個白鬍子老頭,趕忙招呼道:「老先生!您要稱幾斤?秤給得高高的。」齊白石摸出一捲紙說:「我拿這畫的白菜,換你一車白菜,你可肯嗎?」這漢子一聽,勃然大怒說:「大北風天,有這麼消遣人的嗎?倒想得美!拿畫的假白菜,要換我一車真白菜!」一頓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著南北,只好挾著畫灰溜溜地走了。

人民文學家老舍,也對白菜有著深厚的感情。過年時,白菜豬肉餡的餃子是年夜飯裡少不了的。老舍兒時家境貧寒,很羨慕別人家的餃子餡裡肉多菜少。母親教導他說,只要是自己勞動得來的,就算是肉少菜多的水餃,也很好吃。

我們在老舍的作品中,能看到許多關於白菜的描寫。以《駱駝祥子》為例,儘管祥子對自己和虎妞的這樁婚事後悔不迭,但有時回到那簡陋而溫暖的新房裡,「虎妞已把午飯做好:餾的饅頭,熬白菜加肉丸子,一碟虎皮凍,一碟醬蘿蔔。別的都已擺好,只有白菜在火上煨著,發出些極美的香味。」

有一年臘月二十三,老舍過生日,請了一幫朋友。菜餚是老舍親自安排搭配的,大都是地道的北京風味。雞鴨魚肉過後,一盤熬白菜端上來了,老舍先生舉起筷子對大家說:「來來來!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濃到極致是平淡,人生有味是清歡。在大師們的心中,一棵普普通通的白菜,蘊含著生活與人生的大境界。

4 舌尖兒上的大白菜

大白菜不僅美味,而且營養價值高。它富含易吸收的維生素和鈣,是老人小孩的補鈣佳品。白菜中的粗纖維能促進腸壁蠕動,增進食慾的同時利於排便。大白菜還有清熱解毒、止渴止咳的功效,有著「冬蔬一寶」的美稱。因此,大白菜深受大江南北人們的喜愛,也演變出了燉、炒、醃、拌等各種吃法。

我國北方人吃白菜以醃、拌為主。《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詳細描述了北方人製作醃白菜的過程:「在醃菜缸中,經歷30多天複雜的發酵進程,白菜獲得了重生。北方人對酸菜的情感毫無造作,在近7個月寒冷的時間裡,這種醃菜幾乎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把白菜醃製成酸菜的方法,古人早就發明了。《廣群芳譜》記載:「白菜揀肥者,去心洗淨,一百斤用鹽五斤,一層菜,一層鹽,石壓兩日可用。」不過這是南方人醃菜的方法。北方人醃白菜的時間長,少則十天半個月,多則一兩個月。正如《舌尖》的描述,酸菜出缸時,「散發出令人愉悅的開胃的酸香味」。此時將其與豬蹄髈、豬血腸同燉,或與豬油渣「油滋了」剁餡包成蕎麵餃子,肉和菜互相浸潤,去膩又提鮮,是天寒地凍中的絕佳美味。

大白菜在明朝時從中國傳到朝鮮之後,便成了朝鮮泡菜的主要原料。韓國電視劇《大長今》中,就有主人公試種從明國引進的菘菜的情節。而在日本市場上出售的速凍餃子,也基本都是豬肉酸菜餡的。

在北京,「芥末墩兒」是一種頗具特色的涼拌菜,也是老舍家鍋碗瓢盆交響曲裡的保留曲目。據說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做這道菜十分拿手。舒乙在一篇文章裡回憶母親做芥末墩兒的過程:「首先,是白菜要選重的,沉甸甸的,抱心抱得緊的,而且要長得細長的,只取用下半截,要幫子,葉子部分少用,和熬白菜湯與涮鍋子正好相反。其次,將白菜橫切成一寸厚的菜墩兒之後,放在漏勺上,用湯勺舀沸水淋澆三次,不可多澆。多澆白菜就熟了。這兩條能保障芥末墩兒做出來是脆的,而不是爛泥一攤。」舒乙認為,芥末墩兒的誘人之處就是這個「衝味兒」,淋漓盡致得讓人流出眼淚來,合不上嘴。每逢老舍在家宴請賓客,一盤這樣的芥末墩兒端上來之後,往往是風捲殘雲,頃刻之間就被搶光,有的人還端起盤子,把湯也喝下去,連喊:「美哉!美哉!」吃到這個份兒上,老舍必高叫一聲:「再拿一盤來!」

大白菜到了南方,味道則要清淡許多。據說清代文人袁枚家中的廚師王小餘非常會做白菜。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白菜炒食,或筍煨亦可。火腿片煨、雞湯煨俱可。」這種吃法是典型的江南口味。《紅樓夢》八十七回中,丫鬟紫鵑說:「剛才我叫雪雁告訴廚房裡給姑娘做了一碗火肉白菜湯。」火肉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火腿片。林黛玉是江南美女,這樣一碗火腿片煨出的白菜湯,想必很適合她嬌弱的脾胃。

川菜中有一道名菜,叫開水白菜。據說這道菜最早被稱為「清湯白菜」,後來被一些比較有身份的食客吃了以後,覺得湯色像開水一樣清瑩透亮,就改叫「開水白菜」了。這道菜真的是用開水煮出來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一道正宗的開水白菜,其製作方法十分講究。首先,必須要去掉大白菜外面的葉子,只留黃色的白菜心部分。將拳頭大小的嫩心放在菜湯裡泡一下,然後用極細銀針,在菜心菜梗上紮上許多小孔,還不能破相,肉眼不能看得見。選老母雞做湯,中火煮開後改用小火煮四五個小時,然後去油,去沫。雞茸細斬,入湯汆滾,吸收湯中的殘留細屑。紗布過濾。此時得到的雞湯清亮明澈,湯色如同開水一般。處理好的白菜,放進高湯鍋裡,小火燉至白菜的菜梗子已經軟熟,與平素無異,湯色清澈,加鹽調味才可上桌。據說周總理當年宴請外賓時,上了一道開水白菜。外賓初見這道菜時,遲遲不肯品嘗。周總理幾番邀請,外賓才勉強嘗了一口,誰知這一嘗就驚為菜中極品,大吃起來。

清淡、自然、平常,是白菜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讓它宜濃宜淡,讓人們對它久亦不倦。做人也要有這樣的追求,才能在浮躁喧囂的塵世間感悟到人生的真味。

(原標題:大白菜 青菜與蘿蔔的「混血精英」)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張品秋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霜降將至,農村俗語:霜打的青菜分外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白菜作為冬季裡最應季的蔬菜,大白菜是最常見的蔬菜之一。在過去,大白菜更是北方地區的主要蔬菜。吃了這麼多年的蔬菜,你可能還不知道打霜以後的大白菜口味才是最美的。蘿蔔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冬季除了打了霜的白菜好吃,打了霜的蘿蔔也更加爽口。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光是說冬季蘿蔔營養價值高,而且冬季打了霜的蘿蔔會更加脆甜爽口。如果曬蘿蔔乾,選擇打了霜的蘿蔔,絕對會讓你收穫意想不到的蘿蔔乾。
  •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向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無論是在電影裡還是在電視劇裡,它都給人一種很好的感覺。在許多女演員中,她擅長演戲。比如,在電影《時空同居》中飾演的顧小嬌,清純善良,能讓觀眾哭笑不得,表現出色。比如,在電視劇《聰明的虎山》中,飾演的小白鴿在眾多男性角色中脫穎而出,英雄主義十足。但對李彥彤在完美關係中的表現表示不滿。許多人對這齣戲的演出表示不滿。飾演姜林的李彥同,以土曹的方式被視為老人。
  • 美食分享之蔬菜篇:為什麼炒青菜容易變黑?到底哪種青菜適合炒?
    在撰寫菜譜的這兩年裡,我時常聽到大家對於如何烹飪青菜的一些疑惑:為什麼炒青菜容易變黑?到底哪種青菜適合炒、哪種青菜適合煮?青菜總是葉子熟了梗還生著,可是再炒又要炒老了,怎麼辦?歸根結底,我們需要先了解青菜的特點。大白菜、娃娃菜等大白菜,在我的家鄉叫「黃芽白」,偏淡黃色,菜梗比菜葉出得多。
  • 貴族與平民的博弈,古羅馬平民是如何通過鬥爭來維護自身權益的
    >在古羅馬共和國社會早期,其中最典型的兩個對立階段就是貴族和平民,貴族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以及聲望,不僅在政治上面專權,還在社會經濟上面遏制平民,平民因此沒有權利去參與國有土地的分配和使用,貧苦的平民為了生存下去往往向貴族借高利貸,這種高利貸與現代的高利貸不一樣,它是以人身進行抵押的,如果平民償還不起,就將以自身進行抵押,淪為債務奴隸。
  • 「是棵草」VS「是個寶」北方的家傳寶菜——大白菜
    尤其是在過去農業生產水平較低,大眾生活質量低下,作為冬季平民菜,白菜更是各家各戶餐桌上的「常駐菜」。隨著社會飛速發展,物質水平大大提高。白菜作為「平民」菜也未被驅除出餐桌,反倒是有一種「重獲新生」的勢頭。尤其是在隔壁的「思敏達」國。
  • 下氣消食 推薦白蘿蔔大白菜蠔豉湯
    材料:白蘿蔔半個、大白菜半棵、蠔豉10隻、瘦肉50g、姜數片(3-4人量)。烹調方法:白蘿蔔削皮、洗淨、切塊;大白菜摘掉外面老葉,剖開、洗淨、裁小段。蠔豉浸泡,提前煮熟。瘦肉洗淨、切塊、飛水。鍋內加水、薑片、蠔豉,水沸後加入白蘿蔔片,待煮至蘿蔔心變透明,加入大白菜煮熟,加少量食鹽調味,喝湯吃渣。
  • 為啥貴族學院的女生校服,都是裙子?學姐告訴你關於校服的那些事
    很多女生都吐槽這樣的校服褲子和八九十年代的褲子有的一拼,這樣的褲子也沒有體現出青春洋溢。但大家知不知道在貴族學院女生穿著校服就不是這樣的,他們的校服不僅會量身定製,而且女生的校服大多都是小裙子。那為啥貴族學院的女生校服都是裙子呢?
  • 動漫中什麼才是真貴族?這些披著貴族皮囊的「平民」引人深思
    但是來到月軒學習之後,唐三並沒有以武力解決問題,而是以華麗的語言逆轉局勢,狠狠地諷刺了貴族。其實,相比於在月軒學習的人來說,唐三本就是他們一生無法比擬的「貴族」,但是唐三卻以「平民」的方式來告訴這些披著狼皮皮囊的「羊」上了完美的一課。
  • 動物森友會》島民人氣排行,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遊戲內有超過300多隻的動物,都可能會成為玩家的島民。除一開始上島的兩隻動物是隨機而且強制塞給你的以外(當然玩家可以不斷重刷),之後的島民也可以在外島﹑帳篷,甚至直接用Amiibo 招攬。眾多的動物都各有特色,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也有一些動物是比較熱門的,很多玩家都想每日在島上見到他們,因此也演變出一份動物人氣排行榜,大家的島民是否也受廣泛喜歡呢?由於《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動物每隻的外表都不盡相同,就算是同一個品種,服飾﹑性格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玩家們按動物的外表﹑專屬房屋的設計等因素就對動物們做出了一些評級標準。
  • 冬藏大白菜啦!我不禁想起少年時的那個菜窖
    今天,我回老家辦事,看見老鄉們陸續到菜園裡準備收大白菜。有的在挖簡易的地窖,趁天氣晴暖晾曬增溫,準備存儲越冬,以備春節期間和明年春天取用;有的將已窩實心的大白菜提前拔出,運回家以備及時取用;有的在給埋在園裡的蘿蔔添土增溫,同時整理白菜坑。
  • 歷史上,為什法國貴族與平民水火不容,而日本則可以和諧相處?
    《法國大革命的降臨當他們將自己的能量滲透到國家的每個角落時,野心就不受控制的噴湧而出,17世紀中葉,法國發生過兩次大型貴族反叛,企圖奪去中央政權事件,儘管兩次都失敗了,但足以證明貴族的勢力何等強大。由此我們得知,法國階層的不嚴密,使得出現可跨越性的漏洞,使得平民並不能從心底認可自己的社會地位,而且因為貴族的一手遮天,使得平民的苦痛無法得到申訴。這一切都使得平民對貴族的怨恨猶如一個火藥桶,並且越積越大,只差一點火星就會燃爆整個法蘭西,當這個火星(法國大革命)點燃後,法國貴族特權徹底失去。
  • 在北方,冬天的靈魂不僅是雪,還是大白菜
    又是一年的冬季來臨,你家的大白菜囤好了嗎?我家現在沒地方放,已經不囤了。所以好懷念啊,那些年,我們囤大白菜的日子。我們北方人冬天囤大白菜,不是一棵兩棵,也不是五斤十斤。我家起步,至少三百斤。所以大白菜都是坐著大卡車來的。
  • 平民建立政權,為何和貴族建立政權一樣?這就是勇者變成惡龍?
    這是一個諷刺寓言故事,但卻並不是一個虛構的存在,它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對應面。例如中國的封建制度結構,也和這個勇者惡龍很相似。正如學者所調侃的那樣,無論是貴族建立政權還是平民建立政權,他們最後的結果居然是一樣的。這種歷史的固化性,是不是就是勇者變惡龍的故事呢?
  • 黑色四葉草:黑色爆牛是最強魔法騎士團,不代表平民強於貴族
    如此強大的黑色爆牛,除了後期加入的諾艾爾,沒有一個貴族。這是否代表,貴族的勢力開始慢慢走向沒落?相反,貴族的實力不僅沒有走向沒落,甚至是越來越強,從選秀就可以看出來,除了極個別基因變異外,貴族的實力明顯強於平民。魔法騎士團團長几乎都是貴族,仿佛就像天註定的一樣。不管貴族們有什麼不好,可是貴族的強大毋庸置疑。
  • 大白菜變身表情包,超市賣得「用心」,顧客買得「開心」!
    到底是啥樣不一般的大白菜,讓見多識廣的大叔大嬸子忍不住多看幾眼、讓嚴肅高冷的大哥大妹子笑得合不攏嘴呢?注意了哈,前方高萌!超市負責人肖夢說:「辣椒、大蒜、大白菜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我們全部按照白菜的價格稱重,今天這個價格是8毛8,也不貴」市民們說,買回去直接洗洗切切,一鍋大料都帶著了,多省勁兒!
  • 兒童創意美術:蔬菜拓印畫-一園青菜成了精
    材料準備:布袋、水粉筆、顏料、勾線筆、水彩筆、蔬菜(大白菜、青菜、胡蘿蔔、辣椒等)要把青菜切開形成剖面哦。第一步:設定主題。因為青菜剖面像玫瑰,所以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一束花。第二步:上色、拓印。給青菜剖面上色並拓印在紙袋上,注意儘量往上一點拓印哦,留出下面畫花盆和花枝。第三步:換蔬菜、顏色繼續拓印。第四步:繼續換。第五步:拓印花枝。第六步:用胡蘿蔔滾出花盆肌理。第七步:平衡畫面。在顯得空的位置繼續拓印,如果沒有就無需這一步。第八步:添加生氣。用勾線筆在畫面上畫蝴蝶或蜜蜂並用水彩筆上色,讓畫面不那麼死板。
  • 米飯和大白菜,今天做個新花樣,一起「打飯包」吧
    尤其是在秋天,大白菜長得正水靈的時候,用這時候的大白菜葉打飯包,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吃起來也會連呼過癮。那具體要怎麼做呢?其實非常簡單,一點兒都不複雜。首先,要燜一鍋大米飯,這是不可缺少的。把土豆烀熟了,碾成土豆泥,或者炒上一盤土豆絲。
  • 黑色四葉草:九個團長,7個貴族,夜見是外鄉人,還有一個是平民
    ,他們大多都是貴族出生,因為貴族的天賦更強。你知道有幾個不是貴族嗎?01貴族天生的優勢貴族的優勢太多太多,不僅僅是天賦好。大家都知道,貴族的天賦比平民更好。大部分魔法騎士都是貴族,就算平民能夠成為魔法騎士。也只是墊底的存在,幾乎所有的強者都是貴族。只是偶爾有那麼一兩個平民能成為魔法騎士,能成為團長的,少之又少。貴族和平民的差距不僅僅在天賦還有資源,沒有貴族都有家族的支撐,完全不差錢。可是平民不行,因為他們全靠魔法騎士那一點點微薄的工資過活。
  • 紫色的青菜 你愛吃菜葉還是菜梗?
    午後夕陽西下,在菜地勞作一天,青菜育種專家胡天華最近有點忙碌——他忙著給新育成的「浙紫青1號」紫色青菜,印刷了第一批種子包裝袋,品種登記的工作也進入籌備階段。吃了這麼多年青菜,它都是綠色的,現在,大家終於可以換換口味,嘗嘗青菜界「紫霞仙子」的味道。
  • 在東北,即使你開咖啡店,還是要跟著曬大白菜
    這種驚人的陣仗,南方人不太能理解,這是東北人在準備過冬,畢竟在東北的冬天,雪人都是用白菜堆成的。秋菜就是入冬前,秋天收成的菜,以大白菜為主,還有土豆、蘿蔔、大蔥等蔬菜。東北的雙11,從大白菜進城的那一天開始。每到這個時分,東北各城市總會劃出一些街道來賣菜,那可不只是一攤攤的菜,那是每個街角都有幾輛卡車,卡車上都堆滿了大白菜的那種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