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必備,收藏起來

2021-01-09 高情商教育

初中文言文常用詞語表

(1)默而識之(《論語》十則) 識:(古義:記 今義:知道,認識)

(2)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桓公》) 居:古:停留、過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於名詞,利益、益處.

(4)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請:古:「問」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問這(《扁鵲見蔡桓公》)故:古:副詞,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湯:古:熱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兩小兒辯日》)去:(古義:離.今義:到.(用於從所在地到另一個地方.))

(9)春社近(《遊山西村》)社:(古義:土地神.今義:社會的一個團體,指共同工作或一種集體組織.)

(10)青山郭外斜(《過故人莊》)郭:(古義:外城.今義: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為學》)鄙:(古義:邊境.今義:品質低下.)

(12)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顧:古:反而,難道.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爺名(《木蘭詩》)爺:(古義:指「父親」.今義:指「爺爺」.)

(14)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但:(古義:只、只不過.今義:轉折連詞)

(15)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安:古:疑問代詞「怎麼」.今:常用於「安靜」、「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專指第二次.今:常用於重複,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記》交通:古:交錯相通.今:泛指交通運輸或郵電事業.

(18)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妻子:(古義:是妻子和兒女.今義:是專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是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是沒有辦法,沒有出路的境地.)

(19)無論魏晉(《桃花源記》)無論:(古義:更不必說.今義: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

(20)詣太守,說如此(《桃花源記》)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就是「這樣」的意思.)

(21)芳草鮮美(《桃花源記》)鮮美:(古義:鮮豔美麗.今義:食物味道好.)

(22)雖人有百手(《口技》)雖:(古:即使,表假設的連詞.今義:雖然,表示轉折關係.)

(23)兩股戰戰(《口技》) 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

(24)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文理:古:文採和道理.今:文章內容和詞句的條理.

(25)無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無為:古:無須,不要.今:順其自然,不必有所作為.

(26)兒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兒女:(古義:小孩和女子.今義:指子女.)

(27)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何苦:古:愁什麼.今:表示反問語氣,不值得,犯不著.

(28)談笑有鴻儒(《陋室銘》) 鴻:(古義:大.今義:鴻雁,書信.)

(29)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絲竹:古:指琴瑟簫笛等管弦樂器,這裡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絲綢和竹子. (30)聽婦前致詞《石壕吏》致:古:對.說話.今:在舉行某種儀式時說勉勵、感謝、祝賀、悼念等的話.

(31)出入無完裙(《石壕吏》) 裙:(古義:泛指衣裳.今義:指裙子.)

(32)烈士暮年(《龜雖壽》烈士:古:指有雄心壯志的人.今:指為正義事業獻出生命的人.

(33)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相見歡》)一般:(古義:一種.今義:指普通.)

(34)年已蹉跎(《周處》)蹉跎:(古義:過時.今義:用於光陰白白地過去.)

(35)令名不彰(《周處》) 令:(古義:好的.今義:命令.)

(36)何坐(《晏子故事兩篇》)坐:(古義:犯罪.今義:多用於「坐下」.)

(37)其實味不同《晏子故事兩篇》其實:古:其:它的;實:果實.今:一個詞,用來說明某一事實的連詞.

(38)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記》小生:古:小青年,後生.今:指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39)居數月(《塞翁失馬》)居:(古義:停留,這裡是經過的意思.今義:住.)

(40)死者十九(《塞翁失馬》)十九:(古義:十分之九.今義:指一個數目「十九」.)

(41)請獻十金(《公輸》)金:古:古代計算金屬貨幣單位,一兩為一金.今:金銀的金.

(42)高可二黍許(《核舟記》)可:古:大約.今: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許可、值得等.

(4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簡:(古義:簡拔,選擇.今義:簡單.)

(44)休寢降於天(《唐雎不辱使命》) 休:(古義:吉祥.今義:休息.)

(45)蓋為不識者(《荔枝圖序》)蓋:古:句首發語詞,表示推論.今:蓋住、蓋子.

(46)卒中往往語(《陳涉世家》)往往:(古義:到處、處處.今義:常常.)

(47)夜篝火(《陳涉世家》)篝火:(古義:用籠罩著火.今義泛指在空曠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燒的火堆.)

(48)借第令毋斬《陳涉世家》借第:借:古義是即使,假使.今指暫用別人的`錢或物.第:古義是僅、只.今表次序.

(49)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會計:古:是兩個動詞,聚會商議.今:一個詞,名詞,指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

(50)鬱郁適茲土(《送董邵南遊河北序》)適:(古義:往.今義:適合,適當.)

(51)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送董邵南遊河北序》惡:(古:讀wū,怎麼,表疑問.今:罪惡,厭惡.)

(52)為我謝曰(《送董邵南遊河北序》)謝:(古義:致謝.今義:常作禮貌用語.)

(53)鳶飛戾天者(《與朱元思書》)戾:(古義:至,到達.今義:罪過,乖張.)

(54)經綸事務者《與朱無思書》經綸:古:治理,籌畫.今:政治規律,如「滿腹經綸.」

(55)山河表裡潼關路(《山坡羊.潼關懷古》)山河:(山:古義:指華山.今義:泛指一切山.河:古義指黃河.今義:泛指一切河流.)

(56)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二章)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內的至親.今義:專門指族外有婚姻關係的親戚.)

(5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池:古:護城河.今義:池水,池塘.

(58)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語:(古義:告訴;說.今義:話語;說話.)

(59)子何恃而往(《為學》) 子:古義:敬稱,相當於您.今義:兒子.

(60)雙兔傍地走(《木蘭詩》) 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61)將非鬼也(《宋定伯促鬼》) 將:(古義:或許.今義:接近.)

(62)不習渡水故耳(《宋定伯捉鬼》) 耳:(古義:罷了.今義:耳朵.)

(63)得錢千五百,乃去(《宋定伯捉鬼》)去:(古義:離去.今義:到哪;前往.

(64)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口技》)但:(古義:只.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65)微聞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聞:(古義:聽.今義:用鼻子嗅.)

(66)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傷仲永》) 是:(古義:此.今義:判斷詞.)

(67)惟吾德馨(《陋室銘》) 馨:(古義:美好.今義:芳香.)

(68)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形:(古義:身.今義:樣子.)

(69)方七百裡(《愚公移山》) 方:(古義:方圓.今義:方形)

(70)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曾:古:並,尚且,連.都.今:曾經.

(7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孟子》二章) 舉:(古義:被起用.今義:舉起.)

(72)徵於色(《孟子》二章) 徵:古:表現,徵給.今義:徵求,象徵.

(73)發於聲(《孟子》二章) 發:(古義:被任用.今義:送出,交付.)

(74)而後喻(《孟子》二章) 喻:(古義:明白,了解.今義:比喻.)

(75)入則無法家拂(《孟子》二章) 入:(古義:國內.今義:進入.)

(76)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鍾:古:一種容器.今:計時器具或中空的響器.

(77)誠宜開張聖聽(《出師表》)開張:(古:擴大.今:(店鋪)開始營業)

(78)引喻失義(《出師表》)義:(古:適宜,恰當.今:意義,含義.)

(79)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痛恨:(古:痛心,遺憾.今:極為仇恨.)

(80)不宜異同(《出師表》)異同:(古:差異,偏義複合詞.今:不同與相同.)

(8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道德品質十分惡劣.

(82)由是感激(《出師表》)感激:(古:感動,激動.今:感謝.)

(83)當獎率三軍(《出師表》)獎:(古:勉勵,鼓勵.今:獎勵,嘉獎.)

(84)此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所以:(古:用來…的原因.今: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詞.)

(85)臨表涕零(《出師表》)涕:(古:眼淚.今:鼻涕.)

(86)以精力自致者(《墨池記》)精力:(古:精神與毅力.今:精神和體力.)

(87)又何間焉(《曹劌論戰》)間:古:參與.今:隔開,不連接,中間,空間,或時間.

(88)肉食者鄙(《曹劌論戰》)鄙:古:鄙陋,這裡指目光短淺.今:輕視,看不起.

(89)犧牲玉帛《曹劌論戰》犧牲:古: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今:為正義事業捨棄生命.

(90)忠之屬也(《曹劌論戰》)忠:(古: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誠.)

(91)小大之獄(《曹劌論戰》)獄:(古:訴訟案件,罪案.今:監禁罪犯的地方.)

(92)可以一戰(《曹劌論戰》)可以:(古:可以憑藉.今:表示許可,可能.)

(93)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情:(古:實情.今:感情.)

(94)一鼓作氣,再而衰(《曹劌論戰》)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

(95)滕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湯:(古:熱水.今: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

(96)每假借於藏書之家假(jiǎ):(古:借.今:虛偽的,不真實的.)

初中語文文言文一詞多義

1、 安:①怎麼—安求其能千裡也 。《馬說》 ② 養—衣食所安 。《曹劌論戰》

2、比:①等到—比至陳。《陳涉世家》②類比 —每自比於管仲 。 《隆中對》

③靠近—其兩膝相比者。《核舟記》

3、 鄙:①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② 見識短淺—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4、 兵:①士兵—行收兵。《陳涉世家》②兵器—兵甲已足。《出師表》

5、 並:①一起 —二石獸並沉焉。《河中石獸》

6、 策:①馬鞭 —執策而臨之。《馬說》②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③記錄—策勳十二轉。《木蘭詩》

7、 誠: ① 果真—誠如是。《隆中對》② 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③誠心 —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8、 乘:①量詞,古時一車四馬叫「乘」—車六七百乘。《陳涉世家》② 坐—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9、 從: ①跟隨 —從先人還家。《傷仲永》 ② 由,自—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③順從、聽從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

10、旦:① 早晨—每日霜旦(《三峽》)②第二天—旦日《鄒忌諷齊王納諫》

11、殆:①有害—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十二章》②大概—磁帶天之所以資將軍。《隆中對》

12、道:①道義—伐無道。《陳涉世家》②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13、堵:①牆—環堵蕭然。《五柳先生傳》

14、度:①估計、估量—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15、而: ①作連詞 (表並列關係,相當於「又」,也可以不譯)—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②(表承接關係,相當於「接著」「然後」,也可不譯)—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③(表遞進關係,相當於「而且」「並且」,也可不譯)—飲少則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記》④(表修飾關係,相當於「地」「著」,也可不譯)—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⑤(錶轉折關係,相當於「但是」「可是」「卻」)—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16、凡:①凡是—凡所應有。《口技》②總共— 凡三往,乃見。《隆中對》

17、方:①當……的時候 —方其遠出海門。《觀潮》②方圓,面積— 方七百裡。《愚公移山》

18、芳:①香花—野芳發而幽香。《醉翁亭記》

19、奉:①通「俸」,侍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魚我所欲也》②接受、奉行—奉命於危難之間。《出師表》 ③ 供養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0、負:①背—命誇娥氏父子負二山。《愚公移山》

21、更:①重新—即更刮目相看。《孫權勸學》②古時計時單位 — 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22、孤: ①幼時無父的人—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大道之行也》

②封建時代侯王對自己的謙稱—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對》

23、股:①大腿—屠自後斷其股。《狼》

24、故: ①舊——溫故而知新。《〈論語〉十二章》 ②所以—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③原因—公問其故。《曹劌論戰》④故意—廣故數言欲亡。《陳涉世家》

25、固:① 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② 堅決—吾義固不殺人。《公輸》③鞏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6、顧:①回頭看—元方入門不顧。《世說新語》②看望、拜訪—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27、觀:①觀賞—予觀夫巴陵勝狀。《嶽陽樓記》 ②景象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嶽陽樓記》

28、國:① 國都—去國還鄉。《嶽陽樓記》② 國防—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孟子〉兩章》

29、躬:① 親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出師表》

30、苟: ①如果—苟富貴,勿相忘。《陳涉世家》

31、規:① 計劃—欣然規往。《桃花源記》

32、歸:① 一道— 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 ②歸宿 —男有分,女有歸。《大道之行也》③ 回,回來—歸來見天子。《木蘭詩》

33、過:①過於—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②犯錯誤—人恆過然後能改。《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③ 到,經過—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34、好:①美麗,容貌美—好鳥相鳴。《與朱元思書》 ②友好 —外結好孫權。《隆中對》③喜歡,喜愛—好為《梁父吟》。《隆中對》

35、號:① 別號—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傳》② 取別號—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③ 命令—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

36、河:①黃河—飲於河、渭《夸父逐日》

37、恨:① 遺憾—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38、患:① 擔憂、憂慮—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送東陽馬生序》 ②憂患—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9、會:①適逢、正趕上—會賓客大宴。《口技》 ②聚會—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嶽陽樓記》③ 體會、領會—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

40、惠:①恩惠—小惠未徧。《曹劌論戰》 ②通「慧」,聰明—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41、或:①有時—而或長煙一空。《嶽陽樓記》②或許—或以二者之為。《嶽陽樓記》③有的人—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

42、及:①到了—及郡下。《桃花源記》 ②如,比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43、極:①盡頭,極點—此樂何極。《嶽陽樓記》②非常—初極狹。《桃花源記》

44、集:①鳥停息在樹上—沙鷗翔集。《嶽陽樓記》

45、計:① 計算—可計日而待也。《出師表》②盤算、謀劃—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

46、加:① 增加—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②益處—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③虛誇 —弗敢加也。《曹劌論戰》④給予 —大王加惠。《曹劌論戰》

47、假:① 借—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48、間:①夾雜—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② 參與—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③ 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④偶爾—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

49、簡:① 挑選—蓋簡桃核修狹長者為之。《核舟記》 ②選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50、見:①引見—胡不見我於王。《公輸》②召見,接見—曹劌請見。《曹劌論戰》

③通「現」,表現—才美不外見。《馬說》④了解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⑤拜見—子墨子見王。《公輸》

51、將:①將軍;率領—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隆中對》 ② 將要—公將戰。《曹劌論戰》

52、津:①渡口—遂無人問津。《桃花源記》

53、盡:①完,沒有了—林盡水源。《桃花源記》②全部取得—利盡南海。《隆中對》

54、景:①日光—春和景明。《嶽陽樓記》

55、就:①完成—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傷仲永》②從事—蒙乃始就學。《孫權勸學》③ 接近,趨向—此人可就見《隆中對》

56、居: ① 經過—居數月。《塞翁失馬》 ② 居住—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57、舉:① 發起—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②推舉— 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58、具:①詳細—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②工具—未嘗識書具。《傷仲永》

59、絕:①極點—以為妙絕。《口技》②消失—群響妙絕。《口技》③與世隔絕—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④極,很 —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

60、可:①大約—高可二黍許。《核舟記》②可以—劌曰:「未可。」《曹劌論戰》

61、憐:①愛戴—楚人憐之。《陳涉世家》②愛戀—仍憐故鄉水。《渡荊門送別》

62、寇:①入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公輸》

63、類:① 像—佛印絕類彌勒。《核舟記》

64、臨:①面對—執策而臨之。《馬說》②到—臨溪而魚。《醉翁亭記》③靠近—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記》 ④將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出師表》

65、名:①命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② 出名,有名氣—有仙則名。《陋室銘》

③說出—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④名氣— 則名微而眾寡。《隆中對》

66、乃:①判斷動詞,相當於「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②竟然—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③ 於是,就—陳涉乃自立為王,號為張楚。《陳涉世家》④才—羽飛乃止。《隆中對》⑤你,你的,你們,你們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67、戚:①憂愁、悲傷—不戚戚於貧賤.。《五柳先生傳》② 親,親屬—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8、其:①做代詞

第三人稱代詞

1、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相當於「他(們)」「它(們)」,不能加「的」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桃花源記》

醉能同其樂《醉翁亭記》

2、用在名詞之前,帶有領屬意思,相當於「他(們)的」「它(們)的」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大道之行》

懸泉瀑布,飛溯其間 《三峽》

指示代詞

1、表遠指。相當於「那」「那個」「那些」「那裡」。其必曰:「先天下…而樂乎(《嶽陽樓記》2、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 其一犬坐於前。《狼》

做副詞

用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揣度、反問、期望等語氣,相當於「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不譯。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69、期:①約定— 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友期》②期望—期在必醉。(《五柳先生傳》③ 期限—度已失期。《陳涉世家》

70、啟:①開,打開—啟窗而觀。《核舟記》

71、且:①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72、窮:①生活困難,貧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②窮盡 —子子孫孫無窮匱。《愚公移山》③走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73、趨:①快走—嘗趨百裡外。《送東陽馬生序》

74、去:①離開—一狼徑去。《狼》② 距離—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莽焉。《五人墓碑記》③除去,去掉—去死肌殺之蟲。《捕蛇者說》

75、入:①進入—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

76、善:①善於,擅長—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77、少:①稍微—賓客意少舒。《口技》

78、勝:①優美的—予觀夫巴陵勝狀。《嶽陽樓記》②盡—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隆中對》③勝利 — 環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④能承擔,能忍受—高處不勝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9、市:① 集市,市場—東市買駿馬。《木蘭詩》②買—願為市鞍馬。《木蘭詩》

80、食:①吃—食不飽,力不足。《馬說》②食物—百姓孰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隆中對》③通「飼」,餵—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馬說》

81、使:①命令,派遣,讓—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②派遣,讓;出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唐雎不辱使命》③假使,假若—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魚我所欲也》

82、適:①合,適宜—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②正好—而此地適與餘近。《滿井遊記》

83、書:①書信—家書抵萬金。《春望》② 字條—得魚腹中書。《陳涉世家》③書寫— 乃丹書帛曰。《陳涉世家》

84、舒:①展開—柳條將舒未舒。《滿井遊記》

85、孰:①仔細—孰視之。《鄒忌諷齊王納諫》②誰,哪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86、屬:①動詞,連接—屬引悽異。《三峽》②類似 —神情與蘇黃不屬。《核舟記》

③下屬—號令徒屬曰。《陳涉世家》④類—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

⑤ 通「囑」,叮囑—屬予作文以記之。《嶽陽樓記》

87、損:①除去,減少—至於斟酌損益。《出師表》② 使……削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88、說:①文體的一種—愛蓮說;馬說② 通「悅」,愉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二章》

89、素:①向來,一向—吳廣素愛人。《陳涉世家》② 白色的—素湍綠潭。《三峽》

90、溯:①溯流而上—沿泝阻絕。《三峽》

91、湯:①誰大的樣子—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嶽陽樓記》②熱水—媵人持湯沃灌。《送東陽馬生序》

92、涕:①眼淚—臨表涕零。《出師表》

93、徒:①只,僅僅—徒以有先生矣。《唐雎不辱使命》

94、頹:①墜落—夕日欲頹。《答謝中書書》

95、亡:①丟失—暮而果大亡其財。《智子疑鄰》②通「無」 —河曲智叟無以應。《愚公移山》③使……滅亡—且秦滅韓亡魏。《唐雎不辱使命》④逃跑—今亡亦死。《陳涉世家》

96、微:①稍微—土膏微潤。《滿井遊記》②沒有—微斯人。《嶽陽樓記》

97、委:①放棄,丟下—委而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8、為:作介詞

①(表動作行為的對象,相當於「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②(表動作的替代,相當於「替」「給」)—為天下唱《陳涉世家》③(表示被動關係,相當於「被」)—山巒為晴雪所洗《滿井遊記》

作動詞

① (作判斷動詞,相當於「是」)—謂為信然《隆中對》②(意思是「做」,根據具體語境可解釋為「建造」「做」「作為」「成為」等—為壇而盟《陳涉世家》釀泉為酒《醉翁亭記》

作名詞 表示行為、表現、心理等—或異二者之為 《嶽陽樓記》

99、謂:①說—謂為信然。《隆中對》②命名—太守自謂也。《醉翁亭記》③認為—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④ 是—太守謂誰。《醉翁亭記》⑤告訴,對……說—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100、文:①畫著花紋—皆披髮文身。《觀潮》

101、鮮:①鮮豔—芳草鮮美。《桃花源記》② 少—陶後鮮有聞。《愛蓮說》

102、向:①趨向,奔向—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隆中對》②朝向,對著—眈眈相向。《狼》

103、效:①成效—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出師表》②完成—不效,則治臣之罪。《出師表》

104、謝:①道歉——長跪而謝之《唐雎不辱使命》

105、信:①確實—謂為信然。《隆中對》②實情 —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③信用—日中不至,則是不信。《陳太丘與友期》④信任—願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⑤ 通「伸」,伸張—與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⑥誠信—講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106、修:①修建—重修嶽陽樓。《嶽陽樓記》②培養—講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②長—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107、徐:①緩緩的—清風徐來。《核舟記》

108、許:①承認、同意—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②擬聲詞—曳屋許許聲。《口技》③ 處所—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④上下—高可二黍許。《核舟記》⑤贊成—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109、尋:①不久—尋病終。《桃花源記》②尋找—尋向所志。《桃花源記》

110、延:①邀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

111、謁:①拜訪—環謁於邑人。《傷仲永》

112、遺:①給予—是以先帝簡拔以為陛下。《出師表》②留下—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113、貽:①贈送—嘗貽予核舟一。《核舟記》

114、夷:①平—其船背稍夷。《核舟記》

115、已:①停止—是亦不可以已乎。《魚我所欲也》② 完結—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③ 罷了—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④同「以」—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隆中對》

116、以:①作介詞

1、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方法、憑藉、依靠等,相當於「用」「拿」「憑藉」「依據」「按照」等。—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 何以戰《曹劌論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二章》

2、表示動作行為所處置的對象,相當於「把」。—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3、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相當於「因」「因為」「由於」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嶽陽樓記》 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

②作連詞

1、表修飾,同「而」的用法相似,可譯作「而」,或省略不譯。—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俯身傾耳以請《送東陽馬生序》

2、表動作行為的目的,相當於「來」—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河曲智叟無以應《愚公移山》

3、表動作行為的結果,相當於「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作動詞 認為,以為—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117、異:①認為……是奇怪的— 父異焉。《傷仲永》②奇異—奇山異水。《與朱元思書》③不同—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嶽陽樓記》

118、易:①改變—寒暑易節。《愚公移山》② 交換—寡人慾以五百裡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壽命》

119、詣:①拜訪—詣太守。《桃花源記》

120、益:①增加—曾益其所不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②更加— 香遠益清。《愛蓮說》③ 好處—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

121、引:①拉—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②引用—引喻失義。《出師表》③ 拉開—丁壯者引弦而戰。《塞翁失馬》

122、盈:①滿—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123、於:①作介詞

用在動詞後,引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範圍、對象等。

1、引出時間,相當於「在」。—奉命於危難之間《出師表》

2、引出地點,表處所,相當於「在」。—躬耕於隴畝。《出師表》

3、引出地點,表由來,相當於「從」。—安陵君受地於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4、引出動作行為的對象,相當於「向」「對」等。—胡不見我於王《公輸》

用在動詞後,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相當於「被」。—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用在形容詞後表示比較,有超過的意思,相當於「比」或「比……更……」。

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所欲有甚於生者《魚我所欲也》

124、語:① 話—如有所語。《核舟記》②告訴—此中人語云。《桃花源記》

125、與:①給予—借旁近與之。《傷仲永》②通「舉」,選拔—選賢與能。《大道之行也》③連接詞,可譯為「和」—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十二章》

126、獄:①案件—小大之獄《曹劌論戰》

127、緣:①沿著,順著—緣溪行。《桃花源記》

128、越:①及,到—越明年。《嶽陽樓記》

129、再:①第二次—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②兩次—日再食。《送東陽馬生序》

130、造:①往,到—造飲輒盡。《五柳先生傳》)

131、之:①作代詞

代人—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傳》

代物—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代事、理—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

② 作助詞

用在偏正結構中,相當於「的」—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嶽陽樓記》

用在主謂結構中,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用在提賓結構中,做賓語前置的標誌,無實義—何陋之有《陋室銘》

用在時間副詞或不及物動詞後,用來補足音節,無實義—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③ 作動詞 到,往—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132、止:①停止—一狼得骨止。《狼》②通「只」—止有剩骨。《狼》

133、志:①標記—尋向所志。《桃花源記》②思想,志向—必先苦其心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③作標記—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134、致:①得到,取得—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

135、逐:①競爭—夸父與日逐走。《夸父逐日》

136、資:①資助、給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隆中對》

137、走:① 跑—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木蘭詩》

138、足:①值得—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139、卒:①士兵—騎千餘,卒數萬人。《陳涉世家》②終於,最終—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140、作:①完成;創作—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傷仲永》②發出—百千齊作。《口技》③勞作,勞動—其中往來中作。《桃花源記》④做—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⑤興起—盜竊論賊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相關焦點

  • 30篇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題集錦!有參考答案,趕緊收藏練起來
    30篇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練習題集錦!有參考答案,趕緊收藏練起來在初中語文的學習當中,文言文一直以來都是考試必考的內容之一,跟古詩詞一樣都是考試會篩選考察的。但是也會有一定的不同,古詩詞主要考察的是同學們的背誦理解能力,而文言文卻會在這基礎上增加很多零碎的知識點,比如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因此很多同學認為初中文言文晦澀難懂,這也就是主要的原因了。而且從近幾年的考試題型來看,中考語文對於文言文方面的考察,更偏向於課外閱讀,也就是說在考試當中會出現沒有學過的文言文篇目,這無疑也是加大了同學們的學習難度。
  • 初中語文:看似簡單,實則丟分頻繁,三年必背文言文+翻譯!收藏
    我們都知道,文言文,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是繞不過去的一個知識點,從小學到高中,文言文也是我們語文的重要學習知識點之一,課本中許多的文言文篇章,我們不僅需要能夠背誦,還要能夠翻譯!因為。在語文考試當中,文言文翻譯要是掌握了,那遇到就相當於是送分題,但現實卻是,許多同學,每次考試一遇到文言文句子翻譯,每次都會頻頻出錯,白白丟分!要知道,為了能夠讓大家更好的掌握好文言文知識,在課堂上,老師講解的時候,可是逐字逐句的進行解析的,每一篇文言文,每一個重點句子,老師在課堂上可都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講解。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考點匯總,建議收藏!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考點匯總,建議收藏!文言文是語文必考的知識點。大部分同學都是在初中階段開始接觸的。初一主要是了解文言文這種文體,初步讓同學們了解以及閱讀。上了初二,則是對文言文一些通假字詞的掌握翻譯。
  • 董卿推薦:初中文言文詞語大全,中考必備,精選資料
    進入初中後,文言文將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考試中。除了基本的白話文翻譯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另外,一些同學經常向我抱怨文言文不容易學,每次考試都是失分很多。許多學生認為他們喜歡學語文隨緣就好,他們不會像理科那樣花很多時間。
  • 初中語文:文言文「一詞多義」一覽表,列印貼牆背,3年「0扣分」
    初中語文:文言文「一詞多義」一覽表,列印貼牆背,3年「0扣分」!隨著教育的改革,在語文的考試中新增了大量的文言文篇幅和考點,而且涉及的內容比較多,難度也比較大,這對於很多學生來說可謂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文言文很多用法在現代用語中比較少,大家接觸的也很少,所以很多學生答題都是考的死記硬背,記不住就只能白白丟分。其實,文言文表現的不僅僅是文字,也是歷史的載體,顯示著文化的底蘊,散發著人文精神的芳香。文言文是學生語文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是學習考試需要,也能提高語言文化儲備,提高文學視野,這些都是很有幫助的。
  • 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外閱讀集錦及答案,中考必備,要中考的看看
    鑑於此,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份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外閱讀集錦及答案,家長朋友們趕緊給自己孩子收藏練習起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就多多關注吧!
  •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歸納匯總!附釋義,背熟考試再遇到不會搞混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歸納匯總!附釋義,背熟考試再遇到不會搞混從近幾年的中考語文命題趨勢來看,文言文這一部分內容的分值佔比有逐漸提高的趨勢,因此學好文言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實,很多同學對於文言文的學習非常不解,現在基本上都已白話文居多,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何在呢?文言文雖然是古人的語言,但是它蘊含了寶貴的文學財富,所以文言文才會進入中小學課堂,成為考試必考的內容之一。
  • 語文老師提醒:如果孩子正初中,這份課外文言文+習題,務必備1份
    語文老師提醒:如果孩子正初中,這份課外文言文+習題,務必備一份文言文是初中語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考試卷一大重要題型,它分為課內文言文和課外文言文,兩者相比較起來,課內文言文更容易,只要平時掌握好課文背誦、識記注釋、疏通文意、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問題就不大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孫權勸學》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孫權勸學》   1.蒙辭以軍中多務。   譯:呂蒙用軍中多事務來推辭。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譯: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當博士嗎?   3.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 何掃除初中文言文學習障礙 新東方在線教你三招「制敵」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同學們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文言文首當其衝。隨著「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統一使用,文言文的地位愈加重要,但如何學好文言文卻讓同學們頭疼。  很多同學反映,文言文枯燥乏味,與現代語文的閱讀習慣相差甚遠,不知從何下手。
  •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練習,考試經常考,建議全掌握!
    對於初中生來說,經過小學階段對文字的積澱,已經可以更好進行古文的學習,所以在初中的語文中,開始了文言文的出現。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真的需要大量的背誦。但是很多文言文的文章,讀著生澀,理解困難,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文言文的背誦確實是一個難點。然而,考試的時候,文言文又是必考的,同時出的題型也是變化多樣,如果只是單純的背誦還好,有的題還需要你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解釋,這就考驗了大家對文章的理解水平了。
  • 2020初中語文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孫權勸學》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語文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孫權勸學》,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孫權勸學》   1.蒙辭以軍中多務。   譯:呂蒙用軍中多事務來推辭。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 初中語文文言文看不懂怎麼辦?文言文閱讀理解有訣竅!
    本文是《語文閱讀理解40種解題技巧與思維導圖》第12節,主要學習以下5個內容:1、詞語解釋題解題方法2、翻譯文言語句的方法及思維導圖3、內容理解題解題策略4、文言文閱讀答題四步走5、關於翻譯文言語句翻譯順口溜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4類文章近40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技巧,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閱讀其餘章節,文章末尾附領取電子文檔的方式,不要錯過。
  • 初中語文:30篇課外文言文閱讀,含答案,列印成冊當暑假作業
    文言文一直是同學們學好語文的難點之一,尤其是課外文言文。隨著年級的增加,到初中之後,考試會出現課外的文言文閱讀題,分值佔比在10分左右,許多同學在這類題目上都被扣分。解決這類題的關鍵,就是要先理解文意。
  •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整理,都是常出錯的知識點,建議多背!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是初高中語文的必修內容,無論是在平常上課期間,還是在課後練習的時候,文言文都佔據了很多的學習時間。很多學生覺得在初中階段老師對文言文的講解會非常細緻,只要照著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步腳印的掌握就夠了。
  • 初中語文1-6冊: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學好文言文幫助大
    初中語文1-6冊: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義,學好文言文幫助大初中語文學習的範圍很廣,內容更多,要求同學們掌握的學習內容也更為複雜。除了書本上簡單的生字詞彙之外,更需要同學們對詩詞、文言文、名著有大量的積累,和見解。針對文言文這一塊,很多同學經常丟分,學霸老師要細細講一講。文言文常見的考題包括,常見的通假字有哪些、文言文中的成語是什麼意思、或者是實詞虛詞起到的作用等等,都是會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
  • 2020初中文言文知識點之多音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文言文知識點之多音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知識點總結   多音字,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不同的讀音表義不同,用法不同,詞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幾種用法讀音   1.有區別詞性和詞義的作用。
  • 初中英語:動詞不規則變化表,完整版,中考考點之一,建議收藏
    動詞不規則變化是初中英語非常基礎的知識內容,非常重要。它涉及的的語法點包括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等,是我們寫對英語句子的根基,也是歷次大小考必考知識點,所以,學生一定要好好學習這部分內容。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英語,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份初中英語動詞不規則變化表,希望這份資料可以幫助更好的學習英語,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好好利用起來吧!【往期精彩閱讀】
  • 主任推薦:初中語文必背180個文言文實詞,學霸早已熟爛於心!
    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學習文言文,首先是因為要背誦大量篇目,枯燥乏味難懂,其次是文言文考試題型難度比較大,很多同學在文言文這一塊丟分較多。但是同學們要清楚,文言文在語文考試中佔據重要的位置。「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所以多讀也是學好文言文的法寶,前提是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基本用法。在文言文的各類知識點中,實詞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點,只有掌握了常見文言文實詞的用法及釋義,才能有效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 初中語文知識系統梳理思維導圖大全,幫你理清初中語文知識脈絡
    初中語文和其他學科相比,知識點多而且比較零碎,但是考查的知識面卻非常廣,這就要求大家在學語文的過程中,需要多積累,理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區別與聯繫。比如:說明文的結構特點、議論文的寫作方法、記敘文的要素等等,如果漏掉某些知識點,短期看不出區別,但是一旦遇到大考就會暴露出短板,那麼,初中語文都涉及到哪些知識點呢?這些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呢?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初中語文知識系統梳理思維導圖,希望這些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大家理順初中各個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