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法國投降前的超前技術,探秘AMX40的騎兵坦克

2020-12-16 騰訊網

文|老白

584 法國發展輕型坦克

在1939年4月,當時的法國一位將軍帶領著法國的軍事代表團前往英國訪問,當時發明了坦克的英國已經從馬克1型坦克和馬克II型坦克中發展出了巡洋艦坦克馬克III型號,開始發展輕裝甲坦克以提高步兵的機動性,當時法國代表團看到這款坦克之後,印象深刻,在回國之後立刻決定也要造一款基於英國巡洋艦MKIII型坦克的改進型騎兵坦克,這款坦克就是後來被稱為AMX40的騎兵坦克。

▲講堂584期視頻

基於英國坦克自行研發

AMX40騎兵坦克在歷史上有別於後來的AMX40主戰坦克,該坦克發展於1940年3月,因此為了便於區分也被成為AMX40(1940)。

當年的法國配備的SOMUA S35和Somua S40坦克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法國的高級軍事人員開始考慮升級更換新型的坦克。

在1936年底,法國軍隊對未來即將設計生產的坦克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包括戰鬥全重不超過20噸、車組成員減少為3名、車體裝甲厚度不少於50mm、續航裡程不少於200km以及武器要配備上14.7毫米機槍和兩門7.5毫米機槍,並且要具備無線電和對講系統。

很明顯法國的這兩款坦克都無法通過升級改造滿足這些要求,剛好當時英國設計的Cruiser Mk.III坦克已經開始量產,法國看到這款坦克之後認為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因此根據法國和英國軍事援助計劃的協議,英國的這款坦克可以出售給法國,不過法國人認為這款車的造價過於昂貴,並且裝甲和動力也並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法國決定基於英國的Cruiser Mk.III坦克從頭開始設計新型的騎兵坦克。

於1940年初AMX公司的法國設計師約瑟夫·莫利尼負責設計出了這種新型騎兵坦克,並在圖紙上標註代號為0-387,坦克名稱為Char cavalerie AMX 40,這就是AMX40騎兵坦克的由來。

在設計方案中,AMX40騎兵坦克的車體結構設計基本上延續了前幾款法國坦克的設計方案, 在前部是駕駛室、中間部分是彈藥庫和炮塔、後部分是動力系統,整個車組成員一共有三名,分別是駕駛員、裝填手和車長。

其中車長和裝填手並列位於中間部分,車長需要負責指揮、搜索目標、調整火炮攻擊、聯絡等一系列任務,駕駛員和裝填手則只需要負責自己的駕駛和裝填工作即可,這一點設計很有二戰法國的風格,那就是不累死車長誓不休。

駕駛員通過車體前部上方額外增加的隆起的潛望鏡和艙蓋進行觀察和進出,車長的觀察則是通過一個位於炮塔頂部的全景潛望鏡實現了360度的觀察,因此車內的觀察視野多少會有些影響。

車體的防護方面,AMX40騎兵坦克的車體和炮塔都是採用鑄造的結構,因此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防護能力,表面做的非常圓潤,通體大量採用圓弧外形,基本上在外部找不到一條直角設計,這種坦克設計思路不僅能起到傾斜裝甲增加裝甲防護厚度的效果,還能增加跳彈的概率。

設計師為了保持裝甲的完整性,裝甲基本上沒有開太多的口子,在鑄造車體之外,行動機構的側面增加可側裙板進行保護,整個車體的裝甲厚度為30~50毫米、行動機側裙板裝甲厚度為15毫米、車底裝甲厚度為25毫米、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最厚為60毫米,基本上滿足了之前所提出的裝甲防護要求。

而在保持裝甲防護要求基礎上,還有一個要求就是戰鬥全重不大於20噸,為此設計師設計的時候就將坦克的車體做的非常小,整個坦克的長度為5.33 m、寬2.45 m、高2.37 m、重16~18噸。

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為了滿足50mm厚度的前裝甲設計和不超過20噸的硬性要求,AMX40騎兵坦克尺寸真的非常小,寬度也很小,減去行動機構等空間,內部的人員空間非常狹窄,甚至炮塔的寬度都被壓縮了。

其炮塔寬度僅為1.26m,還得兩個人並排塞入這個空間,無法想像量產出來會是怎麼樣的,雖然其裝甲設計和外形設計跟當時那個年代相比具有很好的前瞻性,但是緊湊的結構設計勢必會造成使用缺陷。

在武器方面,AMX40騎兵坦克主武器為一門47毫米SA35坦克炮,該坦克炮備彈176發,主炮的炮彈存放在可以旋轉的傾斜彈匣中,相當於包圍著車長和裝填手,便於快速戰鬥使用。

副武器為一門7.5毫米MAC 1931同軸機槍和一門安裝在靠近發動機艙的7.5毫米MAC 1934防空機槍,一共備彈4000發,防空機槍的槍口朝斜向上布置。

前面說過車長的視野非常受限,炮塔雖然配有測距儀和炮手的光學裝置,但是用來觀察飛機和進行瞄準基本上不可能,所以防空機槍的使用是個謎,可以看出是一種非常不成熟的設計方案,在後續如果要量產的話應該會與調整。

在動力系統方面,AMX40騎兵坦克的懸掛系統不走尋常路的選擇了克裡斯蒂懸掛系統,克裡斯蒂懸掛系統是一種獨立懸掛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好的優點,在外形看最大的特種就是擁有巨大的負重輪,該系統將負重輪的垂直位移轉化為彈簧的長度變化,進而產生支撐車體的彈力。

因為借鑑的英國的Mk.III巡航坦克就是直接驗證使用了這套系統,所以法國也直接採用這套系統,AMX 40騎兵坦克在克裡斯蒂懸掛系統上安裝了4對直徑為82釐米的負重輪,前後安裝誘導輪和主動輪。

這套系統的最大特色還在於,如果在戰爭中履帶被擊毀或者是發生破損的情況下,車組人員可以拆除兩側履帶,並通過動力輸出到最後的一對負重輪上提供後驅的動力,通過前面的一對負重輪控制轉向,以輪式行駛的方式進行行駛,這一套車輪兼履帶行動系統堪稱是不同尋常的設計。

動力輸出通過一具二衝程柴油發動機提供動力,當時的配備可以選擇一款4缸或者是6缸的引擎,使用4缸引擎能輸出160 hp的馬力而使用6缸引擎能輸出220hp,這套系統搭配16噸的車身功率比還是不錯的,在當時能有45~50km/h的最大速度,配合車內400升的油箱可以行使超過500公裡的裡程。

AMX40騎兵坦克在設計出來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二戰爆發的時候法國的表現大家都知道了,所以這款坦克的研發就徹底停止,完全停留在圖紙階段。

我們目前僅能從圖紙和少量的信息中了解到它的性能參數和設計,不過從這些設計來看還存在不少缺陷,無論是通過性還是火力設計上還有改進的空間。

不過其整體的設計風格和思路在當時而言還是非常超前的,如今只能在圖紙和一些遊戲還原中感受這款法國鴨子的實力了。

-關注武器大講堂獲取節目索引-

相關焦點

  • 法國竟有兩款AMX40坦克,《坦克世界》帶來了哪一款?
    伊西萊穆利諾製造廠(AMX公司)是法國重要的軍工企業,在二戰前後設計了多款輕型坦克和主戰坦克。1940年3月,AMX公司受法國騎兵部隊委託,設計一種新型坦克,替換索瑪 S35和S40,直到投降,該坦克設計方案一直停留在紙面上。
  • 二戰期間,看看中國騎兵有多厲害?
    隨著熱兵器的發展,騎兵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了,一戰是騎兵作為主力兵種參加的最後一場戰爭,普魯士皇太子輕騎兵團、英國皇家蘇格蘭騎兵、法國胸甲騎兵、哥薩克騎兵等等,是騎兵的最後絕唱
  • 二戰時波蘭騎兵真是拿馬刀和長槍,迎戰德軍坦克嗎
    對二戰有所了解的人們,大多聽過這樣一個段子,那就是當德軍向波蘭發起「閃擊戰」時,不知坦克為何物的波蘭騎兵勇敢地揮舞著馬刀和長槍,向德軍裝甲部隊發起了潮水般的衝鋒,卻最終覆沒於坦克的履帶之下
  • 坎坷的裝甲龍騎兵,法蘭西的裝甲巨獸,淺述法國AMX-30坦克研發史
    在坦克發展史上,法國曾經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其採用單個旋轉主炮塔設計的雷諾FT-17輕型坦克,更是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坦克的發展方向之一。然而這輝煌的一切,隨著二戰中法國對德國的迅速投降而蕩然無存。
  • 擁有底蘊豐厚的投降文化?法國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我只是想說我不承認我「辱法」,我只是想給大家闡述法國的悠久投降歷史!俗話說得好,正視歷史,敢於面對歷史,才能進步!儘管法國的歷史與我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是我還是想聊一聊法國這底蘊豐厚的投降文化,給大家增長見識!
  • 騎兵的落幕:機槍亦或坦克?
    之前我們講過一則關於重騎兵的文章,裡面說到,古代輝煌騎兵的落幕是靜悄悄的。那麼其中會有很多人糾結於,騎兵的落幕究竟是重機槍的發明導致戰場上騎兵無法正面發起衝鋒亦或是坦克的發明代替了騎兵的作用呢?有人說是火器的出現導致了騎兵的沒落:其實我個人覺得這非常的不對,火器火炮的出現,只能是導致歐洲的城堡貴族沒落,不可能讓騎兵沒落,因為當時步兵能夠使用火器,而騎兵也能夠使用火器。況且騎兵可以打了就跑,而步兵卻做不到這樣的機動性。所以,我先否定了這樣一個理論。武裝火器的騎兵比以往的騎兵往往更具威脅。
  • 帝國裝甲軍的崛起:淺談二戰前日本坦克的研發之路
    於是,日本迫不及待的還沒等一戰結束,就從英國購買了一輛MK IV型坦克,同時抵達日本的還有一名英國的校級軍官和三名技術人員,這些隨行的英國人員是為了培訓日軍如何使用坦克的。這輛MK IV型坦克只安裝著機槍,並沒有安裝火炮,當時日本的軍用自動車調查會的首席軍官認為這種車輛不應該叫「坦克」,而應該稱之為「戰車」,這也是日本將「坦克」稱之為「戰車」的由來。
  • 二戰一個月就滅亡的法國,卻造出二戰初期最強重坦,外號法國虎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可以用恥辱兩個字來形容。號稱擁有「歐洲最強大陸軍」的法國,只堅持了30天就宣告投降。這個本來被寄予厚望的國家,最終倒在了納粹德國的坦克履帶前。然而二戰期間的法國軍隊,卻並非一無是處。
  • 二戰一個月就滅亡的法國,卻造出二戰初期最強中坦,外號法國虎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可以用恥辱兩個字來形容。號稱擁有「歐洲最強大陸軍」的法國,只堅持了30天就宣告投降。這個本來被寄予厚望的國家,最終倒在了納粹德國的坦克履帶前。
  • 二戰前夕法軍的鋼鐵洪流,德國鼓起了多大的勇氣,敢去挑戰法國?
    法國對戰爭的準備以及在一戰中用光的勇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表現的還是相當勇猛的,包括帶頭向德國投降的貝當元帥,在一戰時也有著凡爾賽英雄的稱號。  小而精悍的步兵坦克和S-35型騎兵坦克  哈奇開斯H35和雷諾R35都是法國的輕型步兵坦克,二者在外觀和屬性上差別並不是很大,這裡就哈奇開斯坦克為主了。先提一點,步兵坦克可不等於重型坦克,它的關鍵屬性只有裝甲和能讓步兵跟上的移動速度,並沒有重量和體型的要求。
  • 同樣陷入困境,為何二戰時中國能死戰14年,法國才39天就投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強國法國面對德軍的進攻,只堅持了39天,丟失一半領土後向對方低頭,成了二戰時投降速度最快的大國。法國的這一舉動至今被人詬病,其實二戰時法國是一等工業強國,綜合國力遠遠超過同時期的中國。而中國能夠抵抗日軍14年,丟了半壁江山仍不投降,法國為何做不到呢?
  • 法國是如何把自己弄成世界級名梗的?法國真的愛投降嗎?
    法國在全世界是一個存在感很高的國家,不過法國在全世界出名,並不因為它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不是因為法國有眾多的地標建築和風景名勝,而是「投降」這兩個字,而在網上也出現了大量調侃法國的圖片和段子,甚至還有網友稱這些段子為「乳法」,而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在歐洲基本上就是沒有對手的,打俄羅斯失利也是因為天氣的原因,那麼為什麼如今的法國就成為了投降的代名詞呢
  • 二戰中最沒「骨氣」的國家,擁有百萬大軍,卻只打一個月就投降了
    自從二戰後,現在世界表面上的秩序還是比較和平的,但是當年二戰給整個世界卻是帶來的傷害和陰影是我們所沒有忘記的。當時各國為了反抗法西斯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是在各個戰勝國中卻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國家,擁有百萬大軍,卻只打了一個月就投降了。
  • 軍史上流傳最廣的謠言,波蘭騎兵打坦克到底是怎麼回事?
    作者:音樂傳真提起二戰全面爆發的起點,德國入侵波蘭之役,許多軍迷都知道其中有一個著名的段子——波蘭騎兵打坦克。該謠言流傳廣泛,充斥各種軍事影視、書刊、網絡,說是在當時的戰鬥中,波蘭騎兵遇到德軍坦克不知其性能,手持中世紀的長矛,向坦克發起決死衝鋒。
  • 二戰時期,德國到底有幾種坦克?最後「鼠」式超重型坦克貢獻最小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坦克就以戰場上的新式武器隆重登場,最先使用者不是德國,而是與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坦克最先被發明的原因,是想利用這移動的碉堡,掩護陸軍的進攻,拔掉敵方的暗堡等戰場工事,不僅是當時,就算到了二戰初期,英法兩國也依舊沒能將坦克作為能單獨承擔作戰任務的單位,作戰意識不算超前,這就給德國發展坦克,進行二戰前期的閃電戰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 二戰法國直接被德國給「秒殺」,當時法國真的很弱嗎?
    法國是一個老牌的軍事強國,怎麼說也是能夠和英國、德國平起平坐的國家,只是在二戰時期法國的表現令人失望,面對德軍,堅持一個多月的法國就宣布投降,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就以法國的軍事實力來說,這麼快就淪陷,可以說是直接被德國給「秒殺」了,為什麼德國能做到這一點?是法國真的很弱嗎?
  • 「鋼鐵巨人的怒吼」二戰吊打德軍的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鋼鐵洪流只用了6周時間就把擁有3000多輛坦克,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給擊潰了。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法國坦克性能低下,不然怎麼會這麼不堪一擊呢。其實恰恰相反。法國當時擁有二戰初期最優秀的S35中型坦克和B1系列重型坦克。
  • 坦克世界還原法蘭西鋼鐵巨獸查爾B1,巴黎陷落前靠它避免投降?
    法國自稱高盧雄雞,自封歐洲陸軍強國,但二戰時卻意外地被德軍閃電戰穿越阿登森林,西線戰役爆發1個月就被打趴下投降,這也導致人們用大量的辱法梗調侃法蘭西。法蘭西有沒有一款坦克抵抗德國的鋼鐵洪流呢?1920年7月,法國陸軍的艾斯丁將軍提出了一種設想,認為法軍需要一種多用途坦克,該坦克將用於取締目前的雷諾FT17。因此在1921年1月,對新型坦克的研發開始了,其最終產物就是查爾B1。
  • 坦克世界更新,義大利炮來了!波蘭線?二戰波蘭真的有坦克嗎?
    《坦克世界》最新版,增加了義大利線和波蘭線,如果對美蘇英法系產生了審美疲勞,這下可有新玩具了。不過,這兩個國家在大家的印象中都屬於比較弱雞的那一類,他們在二戰時候真的有自己的坦克嗎?還值得單獨搞兩條線?其實,別看義大利和波蘭在二戰中只能充當配角打醬油,但他們對坦克還是有想法的。
  • 法國二戰「陸地戰艦」,夏爾2C超重型坦克
    法國索摩亞S35坦克說到二戰法國坦克,大多數人可能沒有什麼印象,畢竟,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軍在德國裝甲部隊的攻勢下,僅38天便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作為法國歷史上唯一一款正式列裝的超重型坦克,夏爾2C超重型坦克研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研製該坦克的初衷是希望法國陸軍能夠裝備一款可以和英國Mk.V型對標,擁有強大火力和陣地突破能力的新型重型坦克,以取代法國陸軍當時裝備的越野能力差,火力裝甲貧弱,設計也非常原始的初代坦克,聖查蒙德和施耐德CA.1坦克,增強法國陸軍的突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