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一村支書搞大棚:10年前,砸了!10年後,全村分紅!

2020-12-14 網易河南

(原標題:長葛一村支書搞大棚:10年前,砸了!10年後,全村分紅!)

盛夏的腳步逐漸臨近,後河鎮燒盆宋村蔬菜大棚的生意也紅火了起來。

每天傍晚,趁著愜意的夏風,來到天河路南燒盆宋村經濟合作社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紅彤彤的大番茄、水靈的脆黃瓜,挑上兩袋帶回家,成了最近一段時間燒盆宋村周邊居民的一大樂事。

這塊佔地58畝的有機蔬菜種植基地,不但在後河周邊打開了市場,更成為了後河鎮產業扶貧基地之一。

才半年時間,燒盆宋村經濟合作社的項目咋運行得這麼好?

因為疫情,燒盆宋村的有機蔬菜基地迎來了第一波客人

半年前,剛剛開始生產的燒盆宋村有機蔬菜種植基地遭遇了困境。

「其實,我們的蔬菜大棚剛剛正常運作起來,就遇到了蔬菜不好賣的難題。」燒盆宋村黨支部書記李豐年介紹說,「當時大棚裡主要產品是平菇,長葛城區幾家大型商超需要的是包裝好的冷藏平菇。但村裡前期的錢都投在大棚建設上,還沒有辦法進行下一步的冷藏作業,當時只能把產品賣給下面的菜販。說實話,這樣做的利潤不高,市場也很難打開。」

燒盆宋村有機蔬菜生產基地中,成熟的辣椒沉甸甸地掛在枝頭。

然而,因為疫情,燒盆宋村的有機蔬菜基地迎來了第一波客人。

二月份和三月份,因為要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全市許多大型菜農的產品都集中供應市區大型商超。農村地區因為防疫檢查,蔬菜運送成了難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後河鎮政府出面協調,燒盆宋生產的平菇及時向周邊村落供應。漫長的疫情期間,李豐年一方面嚴格按照防疫要求,指揮蔬菜大棚的有序生產;另一方面,他和幾個村「兩委」幹部每天開車將剛剛摘下的新鮮平菇送到周圍十多個村子。產自燒盆宋村的優質平菇陪伴近半數後河人度過了「禁足」的兩個月。

「通過疫情期間的送貨,我們穩定住了第一批客戶,就是周邊的村民。大家都知道燒盆宋村的蔬菜大棚又開起來了,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新鮮蔬菜。」李豐年說。

三分之一村民入股,重開蔬菜大棚,這次要把十年前沒幹成的事幹好

事實上,燒盆宋村村民,或者說李豐年從事蔬菜大棚的產業從十年前就開始了。

2010年前後,李豐年帶著幾個有投資意向的村民,合夥在村南承包了近百畝土地,搞起了蔬菜大棚種植。

平菇生產大棚裡,工人們正在採摘平菇。

「當時的計劃很好,每個大棚一年兩季蔬菜,每年一個棚能收入五六萬元。」李豐年說,「但實際並沒有那麼容易。一方面,第一產業本身的附加值比較低,當時為了快速形成規模,生產的都是比較低端的產品,利潤空間小;另一方面,後來幾年後河鎮的浴櫃行業很快形成規模,村民們在家門口隨便找個工作,一年下來也能有四五萬元的收入,而且還比蔬菜大棚省事,慢慢的堅持下去的人就少了。」

最終,燒盆宋村第一波蔬菜大棚的熱潮就以大棚全部出售給天源牧業的結局黯然退去。

就李豐年個人而言,去年秋天村裡成立經濟合作社後,提出重開蔬菜大棚的政策需要很大勇氣。

「畢竟在這上面栽過跟頭,我在向村『兩委』提出這個建議時,內心鬥爭很激烈。」李豐年感嘆道,「今時不同往日,回過頭看,當時失敗經驗不足是一方面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人心不齊,十幾個人說是一起投資,但實際上是各幹各的,沒有擰成一股繩。經濟合作社成立以來,村裡上下空前團結,都想借著這個機會好好幹一番事業。我也尋求了鎮政府和市農業局很多領導專家的建議,有了相對明確的發展思路。十年前沒幹成的事,這次一定要幹成了!」

抱著這樣的決心,李豐年挨個對村「兩委」幹部做工作,在經濟合作社的股東大會上不厭其煩地向大家闡述未來的發展計劃。最終,佔燒盆宋村三分之一人口的入股村民同意了重開蔬菜大棚的計劃。

4號扶貧大棚裡的黃瓜已經結出了好幾輪果實,即將換成經濟價值更高的平菇。

李豐年的決心也感動了身邊的人。十年前李豐年第一次投資蔬菜大棚的時候,曾聘請過一個山東壽光的技術員老王。十年後聽說李豐年又要重開蔬菜大棚,老王大方地表示可以免費做技術指導。

「十年前我們十幾個人合夥出錢聘請老王來當技術員,那時候長葛平均月工資也就是2000元出頭,我們給老王開出的工資是5000元一月,還包吃包住。現在老王免費給我們做技術指導,蔬菜出現啥問題,只要跟他視頻通個話,或者拍照片發過去他就能指導我們解決。人老王還是挺重情義的,十年前的高工資沒白給他開!」李豐年打趣說。

山東取經,要在長葛種出第一批夏天收穫的平菇

隨著全國疫情的緩解,原先那些關門歇業的飯店也都逐步恢復了經營。

「這些飯店對平菇的需求量非常大,這時候正是平菇銷售的旺季。但我們這兒夏季卻種不了平菇,只能種黃瓜、番茄。盛夏馬上到來,黃瓜、番茄的利潤馬上就跌到谷底了。現在我們每天大概能賣出1000多斤,但很快就賣不下去了。」李豐年說。

作為國人喜食的菌類之一,平菇喜陰涼溼潤的環境。但眼下時節最高氣溫已經達到了37°C左右,眼瞅著能賺一大筆錢的菌類種不了,李豐年很著急。

「不止我們種不出來,全長葛沒有一家蔬菜基地能在夏天種出平菇。之前種黃瓜種番茄,只是整個基地發展的第一步。未來一定要往經濟價值高的作物上發展。」李豐年說。

李豐年找到了十年前經營蔬菜大棚時候積累的技術人脈,在山東濟南找到了一家專業生產夏季平菇的大棚基地取經,要在長葛種出第一批夏季長成的平菇。

「那是我們每個種菜人心中的聖地。」李豐年這麼評價山東,「人家幾十年前就開始進行現代農業的探索,山東有個地方現在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蔬菜之鄉』!一個月前,我們有個大棚裡的辣椒葉子突然發焦枯黃,我們找了很多人詢問原因,包括一些本地的技術人員,都是一籌莫展。最終還是老王看了照片,斷定說是氣溫問題。這兩天大棚開口之後立馬變好了。」

小編在燒盆宋村採訪的時候,李豐年正在和種植基地的生產負責人李海寬商量去濟南取經的事兒。

「就定在明天吧,早上4點出發,我開車帶著你,咱倆在那兒住兩天。」

「從長葛到濟南,開車大概得七八個小時,時間有點緊,提前聯繫一下人家,說明咱們的來意,到時候加緊學技術,一定要在今年夏天種上平菇。」

「對,待會兒你把這批番茄送完就回家準備一下,明早我找你。」

「行!」

打造後河產業扶貧基地,貧困戶一年收入2萬元

燒盆宋村有機蔬菜種植基地的建成投產,也為後河鎮的產業扶貧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這座種植基地的14座大棚中,有一個特殊的4號大棚。後河鎮6名貧困戶利用金融扶貧小額貸款政策,每戶貸款2萬元,總投資12萬元,用於4號大棚的日常生產。

今年3月底,6戶貸款投資4號大棚的貧困戶已經分到了第一季度的分紅。

「這座大棚除去種子、肥料、人工支出以及償還貸款,每年能淨收入12000元左右,每戶貧困戶每年分紅2000元。此外,這6戶貧困戶還參與4號大棚的日常種植工作,除卻分紅每月還能領到1500元左右的工資。靠著這座大棚,就能為6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增加2萬元收入。」 後河鎮黨委副書記許中傑說介紹說。

今年3月底,這6戶貧困戶已經領到了第一季度的500元分紅,切切實實增加了收入。

下一步,燒盆宋村正在探索的高品質平菇、聖女果、水果黃瓜等高附加值果蔬也將在4號大棚陸續推出。

「這些新品種蔬菜種植成功後,不但這6戶貧困戶的收入能增加,我們全村參加經濟合作社的村民分紅也能跟著水漲船高。再往後,我們積累的資金充足了,還將對全部大棚進行現代化改造,並修建冷凍倉庫和包裝生產線。到那時候,不止後河,我們要讓全長葛都吃上我們燒盆宋的優質蔬菜!」李豐年說。

(張帥)

本文來源:今日長葛 責任編輯:張楷浩_HN037

相關焦點

  • 27年前,一「專家」在長葛某村守了五天五夜
    >1990年,研發出新品種,讓長葛小麥創下平均畝產510公斤的紀錄,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業專家」;1993年為「給農民提供好種子」,他在四個暖壺裡搞芽率實驗,蹲守了五天五夜;「估計是名字的原因,我熱(愛)搞農業技術,種了大半輩子地,算是『紮根到地裡頭』了。」
  • 長葛後河鎮村支書:發動村民捐出全鎮第一!還有村民「捐」無人機
    從1999年至今,他已經當了5任村主任、3任村黨支部書記,成為後河鎮「最有資歷」的村幹部之一。他就是後河鎮白寨村黨支部書記孫彥昌。作為長葛少數民族聚居人口最多的行政村的」領頭雁「,孫彥昌深知自己責任重大。
  • 村支書的「致富經」——記隆德縣沙塘鎮街道村支書許小龍
    許小龍1990年高中畢業後先後去浙江杭州和寧夏靈武等地務工,10年間,通過在工廠務工和承包建築工程,他攢下了一些積蓄。2004年,回鄉投資辦起了麵粉加工廠,2010年選為村主任,2013年換屆選舉中被村民推選為村黨支書記,這一幹就是9年時間。自從當了村支書後,他無暇顧及自家的生意,一心撲在村裡大大小小的事兒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多年積累的「致富經」為全村的經濟發展出良策,謀思路。
  • 殿後(紀實小說)
    他當過兵,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也立過功,受過獎,深知「殿後」二字的分量。他說:「只要李村還有一戶農民沒有脫貧,我就不能撤,全力做好殿後工作,完成使命。」如何讓李二傻打心眼裡願意落實脫貧方案呢?必須出狠招、下猛藥。自己找二傻談難免引起牴觸情緒,誰去合適呢?他思考著,突然眼前一亮,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 銀海區 一個個大棚富了村民
    本報記者 藍永前 通訊員 侯嘉麗「2020年,東星村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2萬元。」近日,北海市銀海區平陽鎮黨委書記周佩玲告訴記者,東星村通過發展大棚種植,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十三五」建檔立卡貧困戶59戶244人,2017年整村脫貧摘帽,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於2019年全部脫貧摘帽。日前,記者在東星村採訪時了解到,由於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扶持和村民發展大棚果蔬產業,村民收入增長迅速。特別是部分脫貧戶通過發展大棚果蔬產業,成為年收入數萬元的「小康戶」。今年54歲的吳炳志是東星村委草花嶺村脫貧戶。
  • 村支書杜卡田:要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隨後,他自掏腰包帶領兩委成員和村民代表到陝西戶縣的李巖村、禮泉縣袁家村以及榆林周邊等地方進行考察,一路所見所聞,大家很受啟發,在回來的路上,便統一了認識:跟著村支書建設新農村。村支書杜卡田(右)到村裡引進的普天新能源光伏電站和站長袁飛了解企業需求。杜卡田上任後還解決了與本村南邊四道溝、上中咀峁,北部錦界鎮青草界村共10150畝的土地糾紛問題。
  • 山東聊城市茌平區耿店村:蔬菜村有了智能大棚_時政要聞_中國西藏網
    這幾天,山東聊城市茌平區耿店村村民曹有忠的6個大棚的西紅柿正進入成熟期。雖然第一茬西紅柿產量不高,每棚只能產出千斤左右,但眼下市場行情不錯,每棚能收入3000多元,足夠收回投入。  1988年出生的曹有忠大學畢業後,在外打拼了8年多。
  • 大棚用上新科技,天冷也不怕
    只要不低於5℃,就不影響大棚彩椒生長。」1月7日下午,山東省壽光市稻田鎮崔嶺西村大棚種植戶崔江元說,「不管天氣多冷,只要有太陽光照進來,裡面升溫都很快。」  崔江元種大棚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他回憶說,最早建的大棚只有一人高,牆體也薄,「保溫效果跟現在差大了。」這個大棚是崔江元5年前建的,高度達到6米,長106米,寬16米。隨著高度提升和面積增大,大棚保溫效果明顯提升。
  • 10年前與10年後:看同一種小說類型的感受,差別有多大?
    放在10年前,我是極喜歡這樣的追妻火葬場小說的,十年後再來看經過升級加工後的版本,卻覺得心裡的甜蜜變添堵。看的胸悶氣短,氣死我了!這本小說是叫《我和你的情深似海》,是一本長達兩千多章的言情小說。一開始女主各種扮弱吃強,內心強大,看的還挺爽快的。沒有想到男主一出來,就變得膽小如鼠,內心害怕糾結。衝著之前的描寫,我還以為女主是個殺人見血都不怕的女魔頭級狠角色,結果立志復仇的就這點見識和膽量?
  • 股票分紅10派幾是什麼意思?股票分紅是利好還是利空?
    每10股送3元,每股送0.3元。如果有100股,可以送30元。分紅是股份公司在贏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投資者的紅利。是上市公司對股東的投資回報。  分紅是將當年的收益,在按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公益金等項目後向股東發放,是股東收益的一種方式。通常股東得到分紅後會繼續投資該企業達到複利的作用。
  • 「黑老大」村支書獲刑25年
    「黑老大」村支書獲刑25年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1日訊 10月20日上午,由聊城市東昌府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唐金文等29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等罪一案,在聊城市東昌府區人民法院宣判,東昌府區人民檢察院指派6名公訴人到庭支持公訴。
  • 涼山紅旗水庫生態養魚項目首次捕撈:賣魚分紅 將來還要搞「一條龍...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尹鋼攝一線故事一網兜下去,十四五條魚躍出水面鑽進漁網,村民金曲則雙臂用力劃了一道弧線,把捕到的魚裝進水桶,「小的有斤把重,大的有兩斤多,豐收嘍。」近日,涼山州金陽縣桃坪鄉洛解村紅旗水庫,生態養魚項目首次捕撈。「項目啟動半年,今年預計利潤20萬元。」桃坪鄉黨委書記阿力爾傑說,洛解村全村2758人,都是股東,每人都將參與分紅。
  • 視頻|「脫貧攻堅看阿壩」一村五社五產業,金川角木牛村因地制宜搞...
    10月24日,金川縣勒烏鎮角木牛村村支部書記何萬秋告訴記者,以前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務工,老年人精力跟不上,村裡的土地基本都是荒廢狀態。而今,一棟棟磚瓦房拔地而起,特色產業風生水起,村民增收近萬元,並於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 「西安最牛村支書」葛七寶獲刑24年,涉案資產6億元「保護傘」有...
    9月4日,「西安最牛村支書」葛七寶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一審宣判,葛七寶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尋釁滋事罪、開設賭場罪等10餘罪,數罪併罰獲刑24年。上遊新聞刊發的《率眾圍毆警察的「西安最牛村支書」葛七寶獲釋後涉黑 27名嫌疑人被抓》報導顯示,2014年11月5日,面對警察執法,葛七寶喊出「我就是政府」。之後,拉扯、率眾圍攻警察的視頻發酵,讓他紅極一時。從此,葛七寶有了「西安最牛村支書」的稱謂,至今仍是媒體和當地人熱議的焦點之一。熱議過後,葛七寶僅因妨害公務罪獲刑一年九個月,其中緣由撲朔迷離。
  • 中國式「村霸治村」背後:有村支書獲利5.8億,有的把持政權37年
    村民劉慶濱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11年4月換屆投票時,全村有五六百人沒有投張士學。年底村裡分刀魚、海帶等年貨時,張士學說這是他自掏腰包購買的,所以不發給那些不投他的村民,「但後來這些支出都掛到村委會帳目上。」還有村民稱,有些村民因為不選張士學,家中有孩子從部隊轉業或外地上學畢業後,回村落戶時,張士學無故不給蓋章。
  • 濟寧一村支書連續九年大雨後...
    濟寧一村支書連續九年大雨後「潛水」掏挖排水口 2020-08-07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父女如兄妹:「凍齡爸爸」曬與女兒合照,10年前10年後一般無二
    01父女如兄妹:「凍齡爸爸」曬與女兒合照,10年前10年後一般無二最開始這位老爸也沒想那麼多,純粹是想跟隨潮流拍一個10年前和10年後自己和女兒的合照對比。10年前孩子還是個小不點,自己抱著她在海邊,孩子咧著嘴哇哇地笑著;10年後小不點已經快有爸爸那麼高,爸爸依舊將小棉襖抱在手中,只是有些費勁,兩人還是開心地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