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信條》:「科技樹」點歪了的一枝獨秀

2020-12-24 遊戲時光VGtime

如果你對 2012 年 2 月初發售的《阿拉瑪王國:懲罰》還有印象,應該記得它除了「任務流程有種網遊質感」的評價外,「戰鬥做得不錯」也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特色。

為什麼不錯?我想一部分因素其實是大多數歐美 A.RPG 戰鬥本就做得稀爛。論及打擊反饋、操作手感和武器招式豐富程度等方面,這類型裡頭還真挑不出幾個及格線以上的。把一隻巨魔丟進狗頭人巢穴裡,肯定顯得它牛逼。

可惜這巨魔也沒過上幾天好日子。3 個月後,號稱幾乎是美式 RPG 史上戰鬥最牛逼的《龍之信條》發售 —— 火龍降臨狗頭人老巢,把巨魔打了個滿地找牙。人們發現這個遊戲流派裡存在多年的各種刻板印象,居然可以被一個日廠作品顛覆到如此程度。

作為 Capcom 在上世代主機銷量最快的原創 IP,《龍之信條》與《黑暗之魂》的情況類似,都是純正的「日仿美遊」。它圍繞著歐美 RPG 的設計理念而來,借鑑了許多享譽盛名的前輩。但它也和後者一樣,在核心思路與細節打磨等方面,都散發著濃鬱的日式開發理念。這賦予了本作獨一無二的氣質。

本作的銷量與口碑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分水嶺。就算近幾年的評價在不斷提升,網上對續作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但 Capcom 方面對其態度仍有些猶豫不決。

不過這陣子它似乎又重新活躍在了玩家面前 —— Netflix 上映了改編動畫,而推特上的「知名舅舅」也在不斷爆料,感覺應該是在探視 IP 前景。說不定人家老卡真的要推出次世代…移植版呢。

考慮到它已經發售多年,即便因為動畫的播映想重溫或嘗試,體驗上可能也有些過時,何況這遊戲的勸退性本就相當高。所以這裡便對遊戲做一次回顧,以重新審視這款怪咖作品的獨特魅力。

幾千萬成本的 B 級片

遠在遊戲上市 12 年前,《龍之信條》的創意便由系列製作人伊津野英昭構思完成。但這個「RPG+社交元素」的項目還在籌劃階段便被高層凍結,伊津野則被調去填補《鬼泣2》項目組的空缺。

眾所周知,神谷英樹當時沒有給《鬼泣》搞續作的打算。《鬼泣2》是 Capcom 高層私自決定的點子,整個開發過程都很鬆散,伊津野更是到了臨近末尾才被調過去 —— 說得簡單點,就是個背黑鍋的。儘管彼時伊津野已經入職快 6 年,參與過《街頭霸王ZERO》和《私立正義學園》等多部名作,但 2000 年那會他顯然沒啥話語權。

伊津野與神谷是同期入社的成員

《鬼泣2》砸了,多年來我們也一直以為這是伊津野英昭的責任。但隨著信息逐漸明朗,加上神谷英樹也經常公開為他平反,輿論逐漸也不再怪罪伊津野了。

到了 2008 年左右《鬼泣4》發售之後,Capcom 委任伊津野開發一個新的百萬級原創 IP。企劃階段提出了許多想法 —— 傳統 JRPG、類鬼泣的 ACT、格鬥甚至是經營模擬類型,但最後伊津野還是決定把自己腦海裡構思多年的作品化為現實。

立項時,該作被稱為「BBS-RPG」,即帶有一定程度網際網路留言板功能的開放世界角色扮演。玩家之間能夠通過某種手段互動,但核心體驗仍舊是單人為主。

當時《輻射3》還沒在日本全面流行開,而《上古捲軸5:天際》也還尚未發售。為了向高層說明遊戲形式,伊津野也是花了好大一番功夫。即便如此,那時候日本從市場到開發者,對於歐美的開放世界遊戲認識仍比較模糊。因此團隊嘗試從《上古捲軸4:湮滅》和《神鬼寓言》等作品中攝取經驗和靈感。

經常聽到「本作開發經費不足,項目團隊十分窮酸」的說法,但需要澄清的是,事實上 Capcom 給的資源並不算少 —— 對比其它類似的作品來說,其實規模可能還要大一些。200 名開發成員參與,加上 100 萬份銷量才算回本等方面來看,在那個時期也算是上得了臺面了。但不知道為何觀感上愣是給做成了偷拍小電影(?)的質感。

開發者裡頭,像小林裕幸等不少都是直接從《鬼泣4》團隊過來的。考慮到是 Capcom 難得一見的 RPG,還請來了公司在這方面的前輩 ——《火焰氣息》(龍戰士)製作人池原實,過來處理了本作世界觀與部分腳本。

有趣的是,從藝術總監、製作人到其他設計到視覺部分的人,都認為本作應該採用「一眼就能融入其中的美術風格」。說白了就是「土味」。遊戲從人物到怪物,都是以極為正統的西方中世紀奇幻背景為基準,如同教科書裡走出來的一般。

或者按照美術監督田中誠的說法:好萊塢大眾風格。

但如果他們真這麼想的話,那《龍之信條》八成屬於失敗品。因為它並不像 Capcom 方面希望的那樣,是個俗套而傳統、主流市場哪都能見著的東西。不,這遊戲詭異得要命。

下一頁:更多內容

左右不逢緣的老怪逼

遊戲最終成品,是一個直觀印象上很正統的第三人稱開放世界 A.RPG。玩家可以隨意選擇各種職業,帶領 AI 控制的隨從在各地冒險,打敗從哥布林到火龍等傳統奇幻裡常見的怪物。

遊戲給人的觀感樸實無華,更貼近歐美市場青睞的成人化黑暗基調。但它又憑藉 Capcom 多年的動作遊戲經驗,賦予了一直有別於同類遊戲的力量感。尤其是怪物的形象,明明你一看就知道是獨眼巨人,但縱觀業界可能又沒其它遊戲能展現出如此強烈的衝擊感。

我想很多人都明白,好的動作遊戲不應該只有玩家角色表現搶眼,你的「舞伴」也應當具備同等的設計水準。這種思路讓本作敵人的形象在傳統古樸的基調上,又同時展現出虛構怪物應有的真實感。無論是奸詐齷齪的地精,愚笨但力大如山的巨人,還是兇殘暴戾又兼具了美感的巨龍,都因其流暢自然的動作而展現得淋漓盡致。

除了通過視聽上的表現之外,遊戲對怪物的能力上也下了文章。在遊戲世界中各個區域存在著許多大型怪物,與其遭遇時便會進入類似 boss 戰的環節。

你會發現遊戲對怪物的特性都很考究。比如巨魔在遇到女性冒險者後會進入狂暴姿態;並會在將角色擊暈後抓到場景中其它地點,並對其使出傷害極高的吞噬攻擊。至於奇美拉則是不同的腦袋各有分工——蛇尾攻擊會帶有劇毒,羊頭則能夠施展魔法;所以玩家在與其戰鬥時,也可以選擇先將這兩個頭斬落,剩下的獅子就只會肉搏了。

隨著對遊戲的深入,你會感受到本作帶著很濃鬱的日系遊戲開發者思維——暢快淋漓的戰鬥系統,帶有輪迴與宿命觀的劇情,非常古樸的職業成長系統等等。它是一個東西方理念結合的有趣案例。

不過,就好像歐美對於東方總是有些不切實際甚至是冒犯的刻板印象,反過來也有類似的情況。像《龍之信條》這種日仿歐美奇幻,難免出現一些讓人感覺微妙的場景——它並沒有哪裡特別明顯的突兀,但就是看著給人哪裡微妙的不對勁。

這種氛圍同樣延續到了最近的動畫版裡,比如飲食方面——就算主角是個獵戶出身,中世紀早上吃豌豆燉肉排+新鮮麵包會不會太奢侈了點?

這種理解上的差異,讓整個遊戲存在著不少充滿違和感。雖然它方方面面都在極力模仿,讓自己看起來像是一個歐美奇幻角色扮演,但多數人八成會連連擺手:不不不人家沒你這麼怪的。

但 Capcom 好歹算是最熟悉歐美市場的日廠之一,他們要摸透鬼佬喜歡什麼還是不難的。尤其是在 RPG 這一環節上,公司早年就已經有一個非常值得借鑑的前輩 —— 街機上的《龍與地下城:毀滅之塔》&《暗黑秘影》。

這兩部舊日經典,我想不少人也很熟悉了。它們既保持著純正的卡氏清版格鬥精髓,同時又以 DND 背景 + 輕微 RPG 元素,為這一類型帶來了極為新穎的玩法體驗。其設計理念也直接影響了《三國戰紀》等國產街機名作。

「土味奇幻」為主的風格基調,以動作遊戲理念來呈現 RPG 元素的玩法;如果同時熟悉兩部作品,也能從裝備、怪物和招式動作等等看出之間的傳承。從內到外,《龍之信條》都可以被視為街機版 DND 精神續作。

說到底,與其糾結於所謂歐美範兒,不如把本作理解成一種對西方傳統奇幻的另類詮釋。這方面也算是 Capcom 一直在做的事情了 —— 日式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日式侏羅紀公園,日式群屍玩過界。不「純正」,但有趣。

風格的突兀也許可以換不同角度達成理解,但一些設計上的經驗不足仍然無法掩蓋。簡而言之,《龍之信條》各方面就平均值來說是有點不及格的。

遊戲的流程節奏混亂,劇本不錯敘事手法卻很僵硬,演出大部分表現都令人昏昏欲睡。留言板上的支線任務,基本上都是最公式化的「殺 XXX 數量怪物」,偶爾幾個 NPC 護衛任務也並不有趣。流程中有通過一些碎片信息,幫助玩家了解當前場景的歷史背景,但可供挖掘的內容仍然不多,總體來說只是個很公式化的西方奇幻架構。

所謂的「世界」實際上只是一個大型島嶼,以當代開放世界的標準來說並不大。結合玩法,以及其中缺乏故事元素的特點來看,你甚至可以將其視為一個類似《怪物獵人》裡的巨型狩獵場。另外到了中期遊戲缺乏便利的快速移動手段,而絕大多數任務進程卻總是要求你來回跑,這點成為了本作勸退率極高的關鍵。

此外,整套遊戲角色成長系統 —— 從等級、職業到裝備也缺乏樂趣。說白了,就是你能想到的最模板化的打怪升級提升數值,打更多怪刷取裝備。等級高了敵人一擊必殺沒勁,等級低了被人一擊必殺來火,但遊戲又沒有設置控制成長幅度的機制。除了職業有技能購買算是帶有些許選擇權外,其它方面就是純粹的數值增減,難以體現出一個動作角色扮演的成長演變。

不得不提本作模仿《上古捲軸4》的 NPC 好感度系統,神經到令人過目難忘。我想不少人初次通關表結局,被漁村大爺、武器店胖叔叔或黑騎士小哥壓在胯下時,應該對此深有體會。

可以說,Capcom 絲毫沒領會到歐美同類作品的樂趣與精髓,還丟失了日式 RPG 的優勢。

但那又如何?對許多喜愛這個遊戲的人來說,當第一刀砍下去之後就會想砍更多刀,之後在這個無與倫比的戰鬥體驗中忘掉所有平庸乏味的環節。

下一頁:更多內容

越打越上癮

遊戲提供了一個很容易上手、系統與名詞術語方面都很好理解的框架。玩家可以選擇標準的「戰法賊」作為起點,並隨著流程推進到都城後便能進行轉職。在 3 大基礎職業之上,還有進階與混合共計 9 種職業可供選擇。

整體來說,這個成長系統極為古樸,缺乏成就感——不停刷不停提升菜單裡的數字而已。

但它一旦打起來表現得就令人很讚嘆了。雖然談不上與《鬼泣》這樣的頂尖幹架遊戲齊平,但也差不多摸到腳後跟了。操作手感流暢招式多樣,職業之間從性能到操作方式的差異感不小,各自的玩法都頗具深度,誰也替代不了誰。

總之呢,本作如果硬是要和《上古捲軸》或其它什麼歐美 RPG 算進一個流派裡,那基本上沒人敢跟它在戰鬥系統上叫板的。

打擊反饋?哦嚯,那可老牛逼了。

沒錯,這東西見仁見智(曾有人說老滾比鬼泣打擊感好的),但《龍之信條》是這麼做的 —— 不同怪物的肉質、骨和木頭、鋼鐵與靈體各有自己專屬的打擊效果。鈍器打擊時的頓挫感與利刃的切割感都有所不同。細緻入微的同時,還兼具著相當的爽快感,冷兵器進入肉體的音效令人無比滿足。

也許不見得人人喜歡這種打擊感,但你很難說它沒用心做。至少在用大劍屠戮倒地的奇美拉之後,再考慮給一個定論也不遲。

另外值得誇獎的一點,是它對於魔法職業的打磨。法師不僅僅是站在遠處按指令菜單,他們的魔法更接近必殺技一類的概念。雷電魔法能夠喚出一條閃電鞭,讓法師的攻擊模式改變;從地面造出冰錐後,還可以作為臨時平臺墊腳,而各種大型魔法也都有著各自的特性與使用手法。可以說在一個風格偏樸素的奇幻 RPG 裡頭,能把法師能做出如此花樣實屬難得。

遊戲後來還有三種專屬於主角的混合職業 —— 秘法騎士、魔導弓手和刺客,對歐美 RPG 傳統理念來說,同樣帶來了許多相當具有衝擊性的試探。它們並不僅僅體現於數值、或是同時兼具兩個流派的技能而已,而是有著自己獨一份的設計思路。

以秘法騎士為例,擁有了魔法學識的戰士,並不是循規蹈矩地按照「一個會搓火球的戰士」設計的。他們有著專屬裝備 —— 魔法盾,可以在上面賦予不同的屬性,以衍生出各種招式打法;此外,秘法騎士還能夠召喚出光球,在進行打擊時發射追蹤彈。

簡而言之,Capcom 是圍繞著「戰士學會了魔法會派生出與法師截然不同的戰鬥風格」來設計職業的。這種與傳統 CRPG 理解方式上的差異,使得本作不管玩什麼職業都獨具風味。也許不是很平衡(當然傳統 CRPG 也沒幾個數值不崩的),但勝在不管怎麼玩都有趣又爽快。

所有職業都具備一個「擒抱」的能力。這是本作動作系統裡一個很有特色的機制,它能夠在發動後,根據玩家角色所處的情況進行不同交互。比如將倒地的敵人按在地上,或是學《雙截龍》裡的雜兵一樣從背後抓住對手,讓同伴趁機痛打落水狗。

你可以通過擒抱功能在 boss 身上隨意攀爬——就算是獨眼巨人兩腿之間都行(餵)。它能夠幫助玩家更集中地對敵人弱點進行傷害輸出,攻擊到那些平時無法觸及的角度。同時,也算是緩解了許多遊戲遇到大型敵人時「修腳趾」的尷尬場面。

幾乎所有玩過《龍之信條》的人——不管是和我一樣認為它 RPG 方面並不合格,還是覺得能夠忍受,基本上對於戰鬥系統都沒什麼抱怨。這也是業界與媒體的共識。大概也是對其表現十分認可,Square Enix 在招聘《最終幻想16》的設計師時,就將本作的戰鬥系統總監 —— 鈴木良太聘請了過去。

目前可以得知的是,這位參與過《鬼泣5》等作品的設計師,同樣會是《最終幻想16》戰鬥部分的掌舵者,所以我想我們可以期待下這部分的表現。

如果只有這麼一個打鬥部分優秀,那顯然這個遊戲也偏科得過於嚴重。別擔心,熬過了它那些讓人萌生退意的部分,靠著這套戰鬥系統一路堅持下去自然會獲得「獎勵」。你會發現其平淡如水的流程下,居然隱藏著一個相當具有嚼頭的故事。

我也是龍,比你還龍

巨龍降世,妖魔橫行;亂世之下一位預言中的英雄 —— 覺者(Arisen)隨著災難的出現一同崛起。他 / 她的身邊不斷集結了許多奇人異士,甚至還得到領主的支持。覺者不斷完成各種壯舉,變得越來越強大,最終前往巨龍巢穴對其進行討伐。

上面這段描述便是整個遊戲主線 70% 的流程內容。一切都是那麼的經典,看起來就是個如同教科書般標準的奇幻英雄故事。

但在這個過程中,似乎又有許許多多的「不正常」。為何開篇巨龍襲擊卡薩迪斯時,似乎是從某個位面突然被傳送過來。巨龍奪取主角心臟的行為,覺者和從者之間神秘的聯繫,以及在整個冒險過程中時不時透露的違和感等等。即便是對劇情並不關注的人,在十幾二十個小時下來後,應該也都會察覺到這個故事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簡單。

在擊敗巨龍之前,遊戲的一個主要線索在於 —— 覺者並不稀罕。統治著都城的領主、掌握著古代知識的隱士、密林中的魔女等人有是覺者。到了 DLC《黑暗覺者》的時候更是清倉大甩賣 —— 整個黑咒島遍地都是覺者。雖然大部分是死的。

你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覺者更像是一個擁有了選擇權的人,你只是和許多人一樣站到了命運十字路口罷了。

當你面對巨龍時,它會將你所愛之人 —— 通常來說是村胡同口武器店老闆 —— 丟到你的面前,以犧牲愛人換取榮華富貴作為停戰條件。而當你選擇挽救愛人並擊敗巨龍後,隱藏在遊戲背後的信息便如同潮水般湧來。

那些在遊戲裡曾經見過的覺者,實際上都是玩家可能迎來的一種結局 —— 都城的統治者從來沒有擊敗過巨龍,他選擇了犧牲愛人換取權勢;世代守望在深山的隱士,則是在中途放棄了冒險。每個旅途中遭遇的覺者都是一面鏡子,昭示著你所可能面對的未來。

在你擊敗了巨龍後會發現災難並沒有停止,世界反而變得越來越混亂。都城的地面塌陷,露出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巨大坑洞。在深入其中探索時,你會發現這裡早就有其他覺者的蹤跡,而在最深處則有一個名為界王的神秘存在等著你到來。與巨龍一樣,他也給了你選擇 —— 如果與其交手時戰敗,你會發現自己成為了巨龍;遊戲將會重新上演開篇時巨龍降生的一幕,你仍然是這個輪迴中的一環。

當汝凝視深淵時,深淵亦在凝視汝。

即便擊敗了界王,你也不過是接下了前者的身份罷了。整個「世界」其實是一場看似無解的循環。擊敗巨龍的覺者挑戰界王,失敗者變成巨龍擾亂人間並挑選新的覺者,等待一個能擊敗自己的人。而戰勝界王的覺者則接任其位置,孤獨地守望著這個世界。此時我們才發現,故事序幕(教學關)所展現的一切,其實便是當代界王曾經作為覺者時所經歷過的一段冒險縮影而已。

覺者的同伴都是從異世界而來,身份撲朔迷離「從者」(Pawns,也可稱為侍從),雖然看起來和人類無異,也具備各種獨立人格行為與知識,但他們卻缺乏諸如情感起伏與共情能力,似人又非人。

遊戲最後的結局,在不同人眼裡可能會產生各種理解方式。有人認為界王自殺後,某種束縛著從者的「封印」被打破,讓他們擁有了自主人格。也有一些觀點認為,界王的靈魂寄宿在從者身上,或是與其融為一個整體,以新生命的姿態回歸人間。

不過話說回來,遊戲這麼寫好像也造成了蛋生雞雞生蛋的疑問。到底是先有覺者還是先有巨龍還是先有界王,似乎解釋得沒那麼清楚……

從面對巨龍、揭開世界的謎團到成為界王,最後通過弒神劍破解輪迴悲劇,整個《龍之信條》的劇本含金量突然拔地而起,展現出了與之前截然不同的高度。甚至在敘事的手法上,這一階段也有許多值得回味的精巧之處。雖然有點藏得太深了,但這種反差感劇烈的故事,仍然很好地升華了遊戲的主題。

結語

雖然對戰鬥系統評價甚高,但包括不少專業媒體在內,歐美遊戲圈對《龍之信條》的故事都產生了一些困惑。前面平淡的故事節奏讓人不太能提的起精神,末盤突然展現的輪迴概念,則讓深受西方宗教文化薰陶的歐美玩家一頭霧水。

幸好,即便一時半會兒接受不了這種東方哲學思想的劇情,東方遊戲暴力美學他們還是很能感同身受的。

以前有人說過,《龍之信條》是一個「西方鵝毛筆寫出的東方故事」,我對此深感認同。這不是個能夠迅速攻佔輿論,成為主流市場寵兒的商業大作 —— 即便當初 Capcom 對其寄予的希望確實如此。它對於歐美同行的模仿並不成功,但那怪異彆扭的身姿背後,仍然隱藏著屬於老牌動作廠商無法被掩埋的光輝。

相關焦點

  • 龍之信條:黑暗覺者
    Netfilx遊改《龍之信條》動畫新角色宣傳片 9月17日上線開播 根據卡普空旗下著名遊戲改編的Netfilx版《龍之信條》動畫即將於9月17日上線開播了,今日(9月15日)Netfilx放出了新的角色宣傳片
  • 科技樹點歪了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篇文章最早發在知乎的一個問題下,原本的問題叫「歷史上有哪些「點錯技能樹」的例子?」作者@向日葵的人生 這個答覆特別好特別有啟發,我看了好幾遍,非常喜歡,也希望大家喜歡。等我回國後,我這邊繼續正常更新起來。文章已經獲得授權,原作者知乎大V @向日葵的人生。以下正文:歷史上有哪些「點錯技能樹」的例子?
  • 龍之信條ol正式停止運營公告 龍之信條ol什麼時候停服?
    龍之信條ol正式停止運營公告 龍之信條ol什麼時候停服? 7月4日消息,Capcom宣布PS4/PS3/PC網遊《龍之信條OL》將在北京時間 12 月 5 日早上 9 點正式停止運營。
  • 《刺客信條英靈殿》技能樹怎麼點 技能樹加點思路分享
    導 讀 《刺客信條英靈殿》玩家們需要解開前面的技能點後才能解開被迷霧覆蓋的其他技能部分,可能會有玩家不清楚自己想要點出的技能在哪裡,下面請看玩家「ass122223344
  • steam特惠:《龍之信條:黑暗再臨》《閃光流浪者》
    今天的steam特惠為大家帶來《龍之信條:黑暗再臨》和《閃光流浪者》。《龍之信條:黑暗再臨》作為前作《龍之信條》的加強版本,遊戲中基本上除了將會收錄前作所有要素之外,還將會以全新場景黑咒島作為冒險舞臺,並追加許多新的地圖、任務、武器、防具與動作,在之前備受玩家們好評的人物創角部分,也會追加更多新的零件讓玩家們來選用創角,例如像試玩家角色的髮型跟鬍鬚等部分都將能夠進行更細緻的設定選擇,讓玩家們可以在本作中體驗到《龍之信條》全新進化的魅力演出。
  • 《龍之信條》動畫日語配音公布 中村悠一再扛大旗
    前一陣我們報導過網飛全新動畫《龍之信條》的相關內容。今天,官方發布了角色介紹,並同步發布了日語版《龍之信條》的聲優陣容。
  • 龍之信條值得買嗎 龍之信條好不好玩_18183專區
    龍之信條是戰爭機器的策略回合制遊戲,如果你是戰爭機器和策略類遊戲的忠粉的話。
  • 老外點歪的科技樹,能玩PS4的PC和專玩PC遊戲的Switch,你看好誰
    在2020年的CES上,老外廠商再次為我們展示了他們點歪科技樹的能力。這次由專注PC主機的廠商Origin推出了一款兼容PC和各大主機平臺系統的全新一體機:終極娛樂和內容創造主機BIG O。歪脖科技樹一:「混動版」PC主機按照Origin官網的介紹,這款名為大O(BIG O)的主機,其內置系統可以完美的兼容PC、Xbox One、Switch以及PS4 Pro的系統運行。這樣,玩家只要擁有一臺大O,就可以隨意暢玩多個平臺的遊戲!
  • 《龍之信條》Netflix原創動畫日語配音預告片公開
    Capcom經典開放世界動作遊戲《龍之信條》改編的Netflix原創動畫系列,官方今日公開日語配音預告片,動畫將於9月17日播出。  【Cast】  イーサン:中村悠一  ハンナ:水樹奈奈  オリビア:澤城美雪  ルイ:三瓶由布子  サライ:三森鈴子  ドラゴン:菅生隆之
  • 《龍之信條》Netflix原創動畫日語配音預告片公開
    Capcom經典開放世界動作遊戲《龍之信條》改編的Netflix原創動畫系列,官方今日公開日語配音預告片,動畫將於9月17日播出。 【Cast】 イーサン:中村悠一 ハンナ:水樹奈奈 オリビア:澤城美雪 ルイ:三瓶由布子 サライ:三森鈴子 ドラゴン
  • 日本動畫 龍之信條 第一季 (2020)【全7集】
    導演: 須貝真也編劇: 砂山蔵澄主演: 中村悠一 / 水樹奈奈/ 澤城美雪 / 三瓶由布子 / 三森鈴子 / 菅生隆之 / 恆松步 / 興津和幸 / 中川慶一 / 鶴岡聰 / 雨宮天 / 前野智昭類型: 動畫 / 奇幻 / 冒險國家/地區: 日本
  • 《龍之信條:黑暗覺者》Switch版明日上線,將首次支持簡體中文
    【17173新聞報導,轉載請註明出處】CAPCOM的開放世界動作RPG遊戲《龍之信條:黑暗覺者》將於明天,也就是4月25日在任天堂Switch平臺推出。這將是這款遊戲首次支持簡體中文字幕,為此遊戲製作人松川美苗特別為亞洲玩家錄製了一段宣傳視頻。
  • Switch版《龍之信條:黑暗崛起》「龍」介紹影像 前進路上的強勁...
    卡普空近日公布了開放世界動作RPG《龍之信條》的增強版《龍之信條:黑暗崛起(Dragons Dogma: Dark Arisen)》的介紹影像第三彈「龍」,一起來看看吧!【遊俠網】《龍之信條:黑暗崛起》介紹影像第三彈「龍」  卡普空推出的該系列介紹影像是為不太了解《龍之信條:黑暗崛起》中一些遊戲內容的玩家準備的,本次的影像主要為玩家介紹了遊戲中的「龍」,和第二彈的影像一樣是由在本作中出演的聲優潘惠美擔任旁白為玩家帶來解說,結合畫面為玩家講解阻擋在主人公前進道路前的「龍」究竟是怎樣的強大存在。
  • 龍之信條:屠龍勇者終成惡龍
    也因此使得原本並不惹眼的《龍之信條》越加突出,雖然有全靠同行襯託的意思,但是也依賴於其本身的質量不俗。 龍之信條的故事非常傳統老套,簡單來說,講述的是屠龍的勇者終成龍的故事。
  • 《龍之信條:黑暗覺醒》抵達PC 杉果預售特惠開啟
    在《龍之信條:黑暗覺醒》中與巨龍戰鬥一直是故事的主線   就整個遊戲來說,《龍之信條》無疑是一款正統得不能再正統的沙盒類西方魔幻A-RPG。  《龍之信條:黑暗覺醒》壯麗的風景   與「上古捲軸5:天際」荒涼且壯闊的北歐風光以及相對灰冷的整體色調不同,《龍之信條:黑暗覺醒》光線明亮、色彩分明的場景往往讓人心胸開闊。
  • Switch《龍之信條 黑暗崛起》被跑圖支配的恐懼
    近日,Capcom(卡普空/卡表)公布了《龍之信條 黑暗覺醒》的Switch版的最新實機截圖,該作於2012年5月25日發布,將於2019年4月23日登陸Switch。目前很多渠道已經開始預售並且有典藏版,那麼這次的冷飯移植的遊戲怎麼樣呢?小編給您說說。
  • 刺客信條英靈殿技能樹有哪些
    刺客信條英靈殿技能樹都有什麼?技能決定了一個遊戲的玩法和風格,也給玩家不同的遊戲體驗,一套適合的技能系統能讓遊戲整體更加增光添彩,因此寒山這裡要介紹的就是刺客信條英靈殿的技能系統,希望能讓大家了解到相關的設定。
  • 卡普空《龍之信條:黑暗崛起》Steam特惠 自帶中文
    今日(4月19日),卡普空動作RPG遊戲《龍之信條:黑暗崛起(Dragon's Dogma: Dark Arisen)》在Steam商店促銷優惠,原價192元,現價僅售58元,遊戲自帶繁體中文,目前Steam玩家評論「特別好評」。我們一起看看吧!
  • 《龍之信條》:畫面精緻,擁有很多系列,每一個都愛不釋手
    《龍之信條》:畫面精緻,擁有很多系列,每一個都愛不釋手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生活需要鼓勵,很高興在這裡見到大家。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款遊戲的名字叫做《龍之信條》,這是一款由CAPCOM製作而成的遊戲,上線之後就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 【預告/海報】龍之信條
    《龍之信條》動畫劇集首曝預告,故事講述伊森的家園被一隻龍給摧毀,於是他展開旅途,企圖徹底殲滅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