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叉科學學會,來了!

2020-12-24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12月12日,全國首屆前沿交叉學科論壇暨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在南方科技大學召開。國內交叉研究領域「大咖」齊聚南科大,碰撞思維、共享技術、協同研究,把脈全球交叉研究走向,謀劃中國交叉研究發展,凝聚推動交叉研究合力。

本次會議由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先生擔任大會主席。籌備期間,南科大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向國內外交叉學科領域院士及享有盛名的交叉研究機構發送邀請函,請他們一同深度探討如何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生長點,完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動力機制、資源配置機制、組織協調機制、利益保障機制和評價監督機制,並為跨高校交流合作搭建平臺。這一倡議得到國內外學界廣泛關注和回應,深耕該領域的20餘位院士、150餘位專家欣然應邀,共赴「南科大之約」。

12日會議期間,南科大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組織了開幕式及學術交流活動,並組織與會科學家13日訪問華為、騰訊、邁瑞等深圳代表性企業,以及參與南科大院系互動活動。

會議現場

南科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謝心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廣東省科技二級巡視員周木堂等出席開幕式。南科大代理科研副校長、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趙予生主持開幕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出席有關活動並作大會總結髮言。

趙予生主持

薛其坤致辭。他介紹了此次活動及南方科技大學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有關情況,感謝北京大學的大力支持和與會賓客的到來,表示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驅動下,多學科交叉匯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世界一流大學發展交叉學科也是大勢所趨。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共同促進交叉學科的長期有效和穩定發展,並在各位院士、專家的指導和帶領下為中國乃至世界前沿交叉學科的發展做出中國貢獻,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做出應有的貢獻。

薛其坤致辭

謝心澄致辭。他介紹了全球及我國學科交叉融合研究現狀,指出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特徵,強化學科交叉和尋求新的科研範式已成為支撐實現科技創新重大突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需要。謝心澄寄語即將迎來十周歲生日的南方科技大學乘著「特區四十年改革再出發」的浩蕩東風,在中國高校體制改革和前沿科技創新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希望與會專家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探討新的科學研究範式,共同推動我國交叉學科的繁榮發展。

謝心澄致辭

周木堂致辭。他介紹了廣東交叉研究現狀與進展並表示,省科技廳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對標「雙區」建設的要求,改革創新,銳意進取,不斷加大政策供給與資源統籌力度,支持深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改革、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支持包括南科大在內的高校積極牽頭和參與前沿技術攻關,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大力推動交叉研究發展再上新臺階。

周木堂致辭

在12日開幕式後的學術交流環節,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東曉,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楊國強,北京大學科研部部長張寧,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湯超等先後主持。湯超,趙予生,陳擁軍,清華大學科研院院長方紅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化學和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院長郭子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院長江雷,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於貴瑞等依次作了精彩報告。其中,國自然基金委交叉科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宣講的交叉科學部發展思路,受到了與會嘉賓的特別關注並引發強烈反響。

陳擁軍報告

與會者研究討論了以全國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為基礎籌備成立中國交叉科學學會有關事宜, 大家一致同意成立中國交叉科學學會,認為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教育部新增交叉學科作為第14個學科門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式成立交叉科學部,我國交叉研究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重大機遇,成立中國交叉科學學會正當其時。在中國交叉科學學會正式成立運行之前,由全國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代為行使其功能義務及職權。

湯超主持

韓啟德在總結髮言中指出,科學發展史上,學科科學分門、分課是一個動態過程,單學科、交叉學科之間並沒有人為劃定的界限。學科交叉主要由各學科前沿研究者發起,目的是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因此,我們推動學科交叉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長,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學科交叉,用以打破瓶頸、解決問題。當前,要圍繞交叉研究的特殊性創新同行評議機制,進一步重視學風建設和學術文化、科學文化的建設,厚植交叉研究土壤。未來,要始終錨定「促進科學範式轉換」這一目標,研究重點包括但不限於生物醫學,防止迷失研究方向,被資本綁架。希望全國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發揮好合作平臺作用,擔當好學術共同體和黨委、政府聯繫交流的橋梁紐帶,為國家作出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戰略出謀劃策、貢獻智慧。

韓啟德總結髮言

出席此次活動的還有: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省科技廳、市科創委的有關同志,國內開展交叉研究的高校負責人,知名交叉研究機構負責人,及一批重點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負責人。

來源:南科大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

相關焦點

  • 錢乘旦: 中國文科為什麼要交叉, 且必須交叉
    ▍知識源頭我們先回到知識的源頭來討論「知識」——不僅是「文科知識」,而且是整個「知識」。先看西方知識的源頭。在西方知識源頭上的三位哲人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與蘇格拉底,都是具有廣博知識的大學問家。再看中國的知識源頭。中國古代知識的集大成者首推孔子,他的著作大家耳熟能詳:按今天的學科分類標準,《詩》屬於文學;《書》是古代文獻,是孔子之前古代君王、聖人們發布的文告,包括典章制度、言論文稿等,屬於行政管理;《禮》記載的是當時的行為規範、章法禮儀;《樂》是音樂、吟唱,屬於藝術類;《易》討論的是關於自然和人類社會變化的規律;《春秋》則是中國史學的起源。
  •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及其他應用學科的交叉融合 來源:數學科學學院   時間:2020-11-19
  • 多學科交叉融合,聚焦全球科技前沿,國內首個柔性電子學會今成立
    11月16日,陝西省柔性電子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會議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這標誌著全國首個以柔性電子為主題的學會正式成立。當日,通過投票選舉,產生了陝西省柔性電子學會第一任理事會,西北工業大學講座教授劉小鋼當選首任理事長。
  • ...唐平中博士:如何在網際網路背景下進行計算機科學與經濟學的交叉...
    唐平中博士的研究興趣是人工智慧及多智能體系統,專注於網際網路背景下計算機科學與經濟學的交互,包括機制設計,市場設計,拍賣和博弈,並將其理論應用於電子商務,網際網路廣告等相關的領域。年中隨時間進展,每個村莊的需求發生動態變化,需要設計一個二級市場來讓村莊之間進行交易,有盈餘的村莊將水權賣給有需求的村莊,從而進一步達到水資源的有效分配。之前設計的二級市場提供一個接口,由各村莊輸入買賣單,由工作人員手動將這些買賣單進行匹配,效率十分低,而且很難優化。我們在 [Liu, et. al.
  • 觀花|2020國際信息科學與技術學會亞太地區會議
    「信息行為與人機互動」(Information Behavior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會議介紹國際信息科學與技術學會(ASIS&T)是全球圖書情報與信息科學領域的頂級學會。
  • 兩部門發文 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了創新發展「路線圖」
    兩部門發文 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了創新發展「路線圖」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中國科協、民政部日前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中國科協所屬學會創新發展的意見
  • 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二...
    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二零八科學會議」在京召開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2017-05-02 04:18:08
  • 熱烈祝賀守門神科技集團獲得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熱烈祝賀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和廣東守門神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申報的《廣譜炸藥現場快速痕量檢測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頒發的"科學進步獎"二等獎。守門神科技集團獲得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儀器儀表學會(China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ociety)簡稱CIS,成立於1979年3月29日,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 美麗科學 融合科學與藝術之美
    項目發布後榮獲2015年度「VIZZIES國際科學可視化大賽視頻專家獎」,獲得多國主流媒體的持續報導傳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打造交叉融合平臺「美麗科學」團隊成立後,一方面通過人才引進和自主培養來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另一方面購置科研與影像設備打造美麗科學技術平臺,持續投入科學可視化技術研發與技術創新。
  • 以學科交叉融合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新語)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科技創新的規律,指出了高校紮根中國大地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方向。  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驅動下,多學科交叉會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並不斷催生新學科前沿、新科技領域和新創新形態。最為明顯的變化之一,是智能化將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人工智慧等數字科技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需求緊密結合,從而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 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多相流學術會議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相...
    12月11日-14日,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多相流學術會議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相流領域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大連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大連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海洋能源利用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會議期間,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約65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 北京大學4人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高原寧,現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院長,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7年獲中國物理學會王淦昌物理獎,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興團隊創新性地將生物正交化學與特異性的糖標記相結合,發明了全新的在活細胞和活體水平進行聚糖標記和解析的化學方法,解決了在活體水平對糖基化進行準確和全面分析的技術難題,有力推動了化學和生命科學的交叉與融合。
  • 即將召開|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 「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最新議程一覽
    會議主題展望十四五——科技助力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年會組織機構指導單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主辦單位: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協辦單位: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年會活動內容(一)主會場1介紹出席開幕式領導及嘉賓2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領導致辭3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領導致辭4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致歡迎詞
  • 西北工業大學支持的國內首個柔性電子學會成立
    陝西省柔性電子學會的成立,正當其時、責任重大。她希望陝西省柔性電子學會持續聚集優秀科學家和青年才俊,做出更多有益於國家和社會的貢獻。  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侯成義表示,柔性電子學瞄準航空航天航海領域關鍵科學問題,深度交叉融合人工智慧、材料科學和空間科學,在引領相關領域顛覆式創新和跨越發展中已初見成效。
  • 2020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通知(第二輪)
    為提升石油和化學工業原始創新和協同創新能力,共同攻堅核心技術,加快科技創新的交叉融合與創新變革,推進化工的流程再造、功能再造和平臺再造,中國化工學會擬於2020年9月14-16日在北京舉辦首屆「2020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大會擬從化工技術體系的原料、工藝、裝備、性能、應用等各個方面邀請專家、徵集優秀報告進行交流,以打通涉及分子化學工程、過程工程、產品工程、安全環保工程
  • 【熱烈慶祝】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被評為2020年度全國學會科普工作...
    希望各全國學會以優秀單位為榜樣,充分發揮全國學會的組織優勢、人才優勢和動員優勢,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圍繞公眾關注的社會熱點和重大科技事件等開展科普工作,不斷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和覆蓋面,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市應急學會參加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智庫論壇並做主題匯報
    12月19日,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在京召開智庫論壇暨第二屆理事會第二次(擴大)會議,北京應急管理學會作為其理事單位出席會議。會議以「築牢安全屏障,建設平安中國」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新時代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深化我國應急管理領域政產學研各方之間的交流合作。
  • 南開交叉合作研究成果解析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治療靶點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任子雄)5月20日,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胡剛副教授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宋江平副主任醫師團隊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統計系李明瑤教授團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張昱教授團隊交叉合作在《Circulation》雜誌上以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形式在線發表題為
  • 「方法+對象」:一般性語言學交叉學科的定義方式
    交叉學科的「交叉」和邏輯學上交叉關係的「交叉」不是同一概念,交叉學科的「交叉」其實是「融合」「綜合」的意思。「社會語言學」作為交叉學科,其「交叉」就體現在融合了「社會學方法」和「語言學方法」;也可以說成既採用「社會學方法」,又採用「語言學方法」。
  • 中科院增選院士向交叉學科傾斜,全國高校已...
    從2017年至2021年三屆中科院院士每年增選的6個新興與交叉學科來看,共計18個學科,其中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這3個學科每年都有,每年有3個學科各不相同,其中由數學物理學部推薦的分別是數理與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