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了一個讓人氣憤的視頻。
廣西容縣的一名男子在電梯裡,連續對兩名女童進行猥褻:摸臉,拍屁股,甚至還掀起了裙子。
視頻中的小女孩,大約只有十一二歲。面對一個成年男子的侵犯,她們根本無力反抗。
犯罪者在有監控、並且可能隨時停靠的電梯中都敢如此放肆,真的難以想像,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會有多少傷害在悄悄地發生。
雖然警方發布通報稱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但防止孩子被性侵犯,依然任重道遠。
01 學會警惕可疑陌生人
電梯裡的猥褻案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2017年8月,南寧興寧區一名男子,在電梯裡把一名女孩摁倒在地試圖強吻。被抓獲後,竟以當時喝醉了酒,一時糊塗為由,請求輕判。
2019年8月,浙江杭州一小區有名男子,臨出電梯的時候,把手伸到同乘的女生臀部,用力抓了一把,被民警抓獲後交代,曾用同樣的手法在電梯猥褻過其她女孩。
類似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據統計,2010年到2013年,全國檢察機關收到的猥褻兒童案件有7963起,平均每天6起。
2015年到2018年,全國法院審結的猥褻兒童案件有11519起,平均每天7起。
而這些還不包括強姦類的嚴重性侵案件,以及大量被受害者選擇一輩子隱藏的傷害。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兒童性侵案的隱案率是1:7。也就是說1起性侵案的曝光,背後已經有7起發生了。
孩子總有需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家長沒辦法一直陪著他們。
傷害防不勝防,究竟該怎麼做才能保護他們呢?
這裡介紹一套由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自創的防性侵安全操,他用順口溜配上萌萌噠的動作,簡單實用,便於孩子接受,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邊唱邊跳。
第一首小熊操,旨在從小培養孩子的隱私意識:小熊小熊好寶寶,背心褲衩都穿好;裡邊不許別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
第二首小花狗,告訴孩子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我家有個小花狗,生人接它它不走;搖搖頭,擺擺手,不見爸媽我不走。
第三首上學操,教會孩子在上學路上碰到可疑陌生人時,應該怎麼做:一個人上學校,問我什麼不知道;低下頭,快點走,追上了前邊的小朋友。
歌謠和舞蹈都很簡單,但卻已經包含了最基本的防性侵知識。
如果孩子們都有較強的隱私意識,並且能夠對陌生人保持警惕,很大一部分性侵害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乘電梯時,發現裡面只有一個醉醺醺的男人,那麼寧可多等一班電梯,也不要冒險上去;
一個人在放學的路上,感覺有人尾隨時,應立刻跑到人多的地方,或者大聲講電話,嚇走可能的罪犯;
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也不要乘坐沒有經營許可證的機動車輛。
2019年3月,一名16歲女生被55歲的男子囚禁在自家地洞性侵24天。這暗無天日的24天,幾乎可以毀了孩子的一生,而這一切,只是因為她不慎上了一輛黑車。
告訴孩子,任何時候,不要將自己置於可能發生危險的境地。
保護自己,從保持一份警惕開始。
02 對熟人也要大膽說不
因為幼年被性侵而自殺的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在她的自傳體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
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
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
這是十三歲的房思琪,在被輔導老師李國華性侵,而這也正是林奕含她自己的遭遇。
長大後的林奕含,把這個慘痛的經歷寫了出來,在書中她激烈地反問:
為什麼是我不會?為什麼不是我不要?為什麼不是你不可以?
林奕含用生命喊出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所有家長警醒。
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希望孩子做「乖寶寶」,在家聽父母話,在學校聽老師話,殊不知這種「聽話」教育,讓孩子在遭遇危險時,失去了反抗的本能。
根據女童保護組織公布的數據,2018年,在性侵案件中,熟人作案比例達到66.25%,其中師生關係的性侵害佔比最高。
這幾年,校園性侵案頻發,從幼兒園到大學校園,幾乎屢見不鮮。
2018年6月,甘肅一名女孩因為老師對其猥褻,而患上抑鬱症和創傷性應激障礙,最終跳樓自殺。
2019年1月,青島紅黃藍幼兒園外教,在幼兒午睡期間對熟睡的孩子進行猥褻。
2019年5月,福建一小學校長被爆3年內猥褻了16名未成年女生。
2019年12月,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錢逢勝被舉報將一名女生鎖在車內進行猥褻。
很多熟人進行的性侵,一開始只是邊緣性的試探,如果這個時候孩子懂得拒絕,義正詞嚴地說不,也許後面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在一部反性侵的短片《教授,你這是性騷擾》中,大學教授在課堂上眼神猥瑣,肆意打量女學生的裙子和大腿,並且恬不知恥地講些黃色段子。
畏於老師手中的權力,大家敢怒不敢言。終於有一天,一位女學生大膽地制止教授的荒唐言行:「教授,你這是性騷擾。」
女生的反抗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響應,教授也從一開始的恣意妄為,變得手足無措。
其實很多性騷擾、性侵害的實施者,只不過是個紙老虎,當他們遇到堅定的反抗,便會現出虛弱的原形。
03 性教育不分性別
在「電梯猥褻」新聞的評論區有位網友的留言得到了廣泛的贊同:
請生男孩的家庭,好好教育自己家的男孩子吧!很多男孩子的父母覺得「我家是男孩所以不吃虧」而任其發展……
這樣的呼籲得到了很多女孩家長的共鳴。的確,那些性暴力的實施者,大多是因為小時候沒有被教育好。
前不久,上海西西弗書店10歲男孩猥褻5歲女孩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一個十歲男孩做出的舉動,讓成人看了都脊背發涼。如果家長再不引起重視,幾乎可以肯定他以後到了社會上也是禍害。
但是男孩家長要搞清楚的是: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性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保護自己。
因為性侵者的目標,不光有女孩,也有男孩。
2016年,成都青羊區就曾有名小男孩在電梯被一男子猥褻強吻。
今年1月6日,一名叫雷哈德·辛那加的人,因為159起性侵犯罪,在英國曼切斯特皇家法庭被判處無期徒刑。
令人震驚的是,他的侵害對象多為年輕的男孩。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顯示,大約有20%的女性和5%~10%的男性曾在童年遭受性暴力。
從整體上來看,男孩遭遇性侵的數量比女孩要少。但是女童保護基金教研部主任鄒於香告訴大家:男孩遭受性暴力被曝光的案例少,不代表男童被侵害的風險就低。
男孩被性侵後,往往更難以說出口,受到的心理傷害,也比女孩更大。
所以,在性教育這件事上,男孩女孩同樣必要。
令人費解的是,現在很多家長談性色變。有的家長雖然明白性教育的重要性,卻在尺度把握上糾結萬分;而有的家長乾脆不讓學校開設性教育相關課程。
作為性教育工作者,鄒於香碰到過很多這樣的案例。
有一次,某學校跟他們約了關於防性侵教育的課程,卻因為家長的幹預而叫停;還有一次,他們受邀到學校開展兒童防性侵知識講座,可是到了之後,發現學校打的條幅卻是:女童保護法律課堂。
家長們知道性教育很重要,卻不想提及一個「性」字,最後導致性教育只能蜻蜓點水,難以達到效果。
我們每個人都是因性而生,隨著孩子長大,激素的分泌,他不可能對「性」不感興趣,沒有困惑。
當孩子有了困惑卻不能通過正規渠道去了解,那麼那顆好奇的心,就會像被青石板壓住的種子一樣,畸形生長。
就在前幾天,湖北武漢一名12歲的男孩,被發現倒掛在家中三樓的橫梁上死亡,身上穿著裙子,腳上繩索綁了至少20圈,警方認定的結果為「性窒息」。
很多人想到了2009年重慶的那個「紅衣男孩」案,幾乎如出一轍。
因為生理需求不知如何宣洩,又缺乏正確的性知識和觀念,於是聽信了不良網站的教唆,嘗試了這種危險操作。
性教育的必要性在於,不是你不提,孩子就可以不用面對;不是你不說,孩子就可以免於危險。
與其躲躲藏藏,不如大大方方。
願孩子們都能及時地接受性教育,不去傷害別人,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作者:張書願,洞悉人性的心理學愛好者。人生是一場用心的體會,願你我都能甘之如飴。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