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5件大事,將影響2021年市場基調

2020-12-24 Wind資訊

儘管2020年的資本市場表現還不錯,但是投資者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翻開2021年的日曆,迎接嶄新又明媚的新時光。辭舊迎新之際,一些即將發生的事件將對2021年的市場,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 美聯儲議息會議 //

美聯儲將於12月15日至16日召開今年最後一次政策會議。

儘管市場預計,本次議息會議上美聯儲不會做出根本性的政策轉變,但這仍然是一次及其重要的會議。BMO Capital Markets固定收益分析Ian Lyngen和Ben Jeffery在上周五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美聯儲會議不僅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典型的貨幣政策影響具有重大影響,而且可以說是2020年的最後一次『可交易』事件。」

Evercore研究員表示,「這是一次重要的會議,美聯儲可能會在會上明確其QE計劃,並調整部分QE政策,這對市場尤為重要」。

歐洲央行在會上擴大了資產購買計劃,但令許多希望獲得更多資產購買計劃的人失望。

Invesco 全球市場首席策略師Kristina Hooper 認為,鑑於財政部決定收回一些信貸工具的資金,美聯儲將需要加強對市場和經濟的支持。但這種支持可能會以指導未來量化寬鬆政策購買的形式出現,並將重點放在較長期到期的國債上,因為美聯儲預計經濟狀況將在近期惡化。這可能會降低長期收益率,這將有助於經濟和市場。美聯儲還可以重申,它願意對通脹採取更為寬容的態度,讓經濟在加息前運行。這意味著美元相對於歐元等其他主要貨幣可能仍然疲軟。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應通過將購買重點從短期債券轉向購買長期債券,以遏制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進一步變陡的現象。目前,美聯儲每月購買12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債券,以壓低長期收益率。

一牛津經濟學(Oxford Economics)的一份報告還指出,美聯儲如果不能儘快採取行動,將出現一系列冠狀病毒紓解措施將在新年伊始或2020年底前到期,其中包括暫停驅逐和取消抵押贖回權,以及暫停學生貸款償還等措施。

// 英國無協議退歐 //

英國無協議退歐可能性上升,既影響短期市場情緒也影響長期的經濟增長。

Invesco 全球市場首席策略師Kristina Hooper 認為,英國退歐到目前為止,仍然是高度不確定的。因為最近的最後期限已經延長,英國首相警告企業在「崩潰式」脫歐的情況下儲備庫存。雙方周五都表示,「無協議」退歐是最有可能的結果。這樣的結果風險非常大,但市場還沒有充分對其進行定價。

瑞穗(Mizuho)多資產策略主管Peter Chatwell 對投資者表示,無協議退出的威脅對英鎊在外匯市場上是一個「大問題」。

高盛全球首席股票策略師Peter Oppenheimer 稱,對英國退歐進展最敏感的市場,是英國銀行、英國房屋建築商和英國國內股市,其次是富時250指數。他強調,由於產出和貿易摩擦,英國國內企業將受到GDP增長放緩的衝擊;英鎊兌其他貨幣貶值,以英鎊計價的成本上升;消費者實際收入下降,因為其購買的一攬子商品以英鎊計價變得更加昂貴。

Capital Economics 首席經濟學家 Paul Dales 表示,如果英國和歐盟達成「合作」但無協議退歐,預計英鎊從現在的1.32美元(1.09歐元)跌至1.15美元(0.96歐元)左右,明年的CPI(消費者價格指數)通脹率將暫時升至3.5%左右,從而降低家庭實際收入。

Paul Dales 預計,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央行將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同時財政大臣Rishi Sunak可能會放鬆財政政策,以削減增值稅(VAT)或對向歐盟出口商品的企業提供財政支持。總體上,2021年的英國GDP增長率總體上將比達成協議的情況要低1%左右。

// 美國財政刺激遲遲未決 //

Invesco 全球市場首席策略師Kristina Hooper 稱,最近看來,近期出臺財政刺激方案的可能性正在逐漸下降。

Kristina Hooper 進一步解釋稱,未來數周內,美聯儲提出的900億美元就業刺激計劃是不夠的,而完全沒有刺激計劃可能造成更多的經濟傷痕。未來幾周和幾個月,可能將有更多企業倒閉,而即將公布的美國就業報告並不會帶來好消息。不過,2021年展開的經濟反彈將比全球金融危機後更強勁、更具包容性。只要金融狀況保持寬鬆,「創造性破壞」就可能發生,新企業就可以啟動。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短期內不會因缺乏足夠的財政刺激而造成重大損害。

// 疫苗與感染率賽跑 //

英國和美國都已經批准使用新冠疫苗,而且很快會有更多的國家跟進,這是一個積極消息。然而,需要認識到,如果接種疫苗的人在獲得接種出現困難,或者因副作用而抗拒接種,可能會使得抗擊疫情的時間戰線拉長,影響經濟復甦。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美國新增病例數持續上升,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歐洲方面,德國宣布重新啟動行嚴格封鎖。如果西方發達國家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上升到足夠高的水平,這可能會對其經濟造成非常大的損害,在最壞的情況下會導致二次衰退。

// 中國經濟數據 //

中國疫情防控能力舉世矚目,因而經濟一直表現良好,市場廣泛預計中國將在2021年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產業方面,汽車產業已經在中國率先復甦,中國11月的汽車銷售強勁,比上年增長11.6%。未來,中國經濟數據仍然是全球投資者密切關注的焦點,是確認全球經濟復甦的最佳窗口。

Wind用戶在金融終端輸入

WBUY(萬得交易快線)

一次開戶,基金市場一鍵連結

線上批量下單,輕鬆多帳戶管理

組合資產穿透管理,實時監控底層持倉

專為機構打造

一站式基金投研、交易、管理平臺

相關焦點

  • 2021年50件焦點大事
    原標題:2021年50件焦點大事   大政經熱點   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十四五」規劃開局
  • 美國銀行:2021年可能掀起滔天巨浪的五件大事
    來源:金十數據原標題:美國銀行:2021年可能掀起滔天巨浪的五件大事展望2021年,幾乎所有投資者都分外樂觀。5月份的時候標普500指數還不到3000點,但現在,賣方平均預計標普500指數還能上漲10%以上,將在2021年達到4035點。然而,如此一致的共識之下,危險降臨的風險同樣史無前例。美國銀行最新列舉了五個可能導致市場風險升高的事件,並認為這些事件發生的概率很高,或將掀起市場驚濤駭浪,其中包括:1.
  • 10件大事影響今天A股開盤!十大券商最新研判:短期市場或突破3500點!
    周末10件大事影響今天A股開盤!十大券商最新研判: 短期市場或突破3500點!看好「三朵金花」來源:證券時報旗下 中國基金報周一A股開盤時間又快到。雖然滬指一舉突破今年7月13日以來的階段性高點——3458.79點,不過在A股突破新高后,上證指數並沒能一鼓作氣持續發力,而是連續兩個交易日的震蕩盤整。
  • 美媒做出預測,2021年中國將發生3件大事,每一件都代表一個巨變
    如今,2020年還剩2個月就要結束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穩步前進,用更好的心態去迎接2021年的到來。 第一件大事發生在航天領域。 第二件大事發生在軍事領域。按照美國媒體的預測,在2021年,中國將會把科研的重心放在核動力航母、高超音速武器、航空發動機等領域。
  • 美媒大膽猜測:中國在2021年將發生3件大事,每件都令西方羨慕
    美媒在看到中國今年所取得的成績之後,也大膽進行了猜測:中國在2021年的時候,將會發生3件大事,每一件也都會令西方羨慕,看來現在美國人對於我們的發展也非常認可啊。03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第一件大事有關中國的航天領域,在7月份的時候,"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就意味著中國火星探測計劃得到實施
  • 「2019年安徽省轄市最具影響力十件大事」日前揭曉
    為充分展示2019年省轄各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促進發展,由省市長協會主辦的「2019年安徽省轄市最具影響力十件大事」評選,歷經各市三個月的海選、申報,4月11日經過專家、學者初評和複評,在新聞媒體的全程監督下,「2019年安徽省轄市最具影響力十件大事
  • ...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新聞聽著看,動態看,猛戳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視頻號】△△△12月16日至18日,一次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會議
  • ...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12月16日至18日,一次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各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務,包括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明確要「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
  • 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
    新聞聽著看,動態看,猛戳關注【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視頻號】△△△  12月16日至18日,一次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此次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各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務,包括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明確要「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伴關係協定」等。
  • 2021年中國這八件大事怎麼幹?宏觀政策「不急轉彎」是什麼意思?
    12月16日至18日,一次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此次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各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務,包括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明確要「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 以下為梳理、解讀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哪些必須推進的大事。
  • 上海開年做了三件大事,細品之下,件件有深意!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上海乾了三件大事。早上,總投資2734億元的6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下午,召開現場推進會宣布多項民心工程;晚間,發布《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楊建正 攝這三件事,每一件分量都很重。用它們來開啟2021年乃至整個「十四五」的新徵程,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悉心謀劃的,其中也蘊含著上海對建設人民城市的深刻理解——既要推動高質量發展,也要創造高品質生活,更要實現高效能治理,三者都不可或缺。這也是上海未來發展的基調。當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城市轉型,從來就不是三條平行的脈絡,而是相互交織,互為一個整體。
  • 美媒大膽預測:2021年中國將有3件引起世界矚目的大事發生
    眾所周知,這些年來中國腳踏實地的發展已然引起了美國的忌憚。然而於近日,在中美兩國持續博弈的背景下,一向熱衷於排名和預測工作的美國媒體表示:2021年的中國將有三件大事發生,而且都能引得世界矚目。中國的航天事業將更進一步首先是在航天領域將有重大突破。就目前來看,中國的航天事業已取得了諸多輝煌成就。探月工程是中國航天探測的重要部分,我國實現了月球背面軟著陸,在人類歷史上是首次。此外,前不久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並於7月31日正式宣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開通,這無疑是對美國壟斷地位的一大突圍。
  • 美媒大膽預測:2021年中國將發生3件大事,每一件都吸引世界目光
    不久前,美國媒體就預測,2021年,中國將發生三件大事,每一件都能吸引世界的目光。第一件是航天領域的重大突破。2020年,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諸多輝煌成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北鬥導航系統成功實現了全球組網。而在明年,中國航天事業還將迎來一次裡程碑事件——首次登陸火星。
  • 2021年中國將發生三件大事,美媒做出預測,國際地位或有所改變
    此前,就有美國媒體做出預測,稱我國在2021年將會有三件大事發生,每一件都足夠轟動全球。在航天領域將會有重大突破首先就是在航天領域將會有重大突破,2020年,最惹人豔羨的莫過於北鬥的組網成功。這不僅是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更代表著全球衛星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 周杰倫2019全新專輯將上線,除此之外,還將完成3件大事
    周杰倫2019全新專輯將上線,除此之外,還將完成3件大事,周董曾在2018年宣稱將於2019發布全新專輯,這將是他的個人第15張專輯,距離上次發布專輯已經過去將近3年的時間,從數據來看,周董依然是全網數字專輯銷量的冠軍保持者。
  • Mysteel:雲南型鋼2020年市場回顧及2021年展望
    原標題:Mysteel:雲南型鋼2020年市場回顧及2021年展望   回顧2020年全年雲南型鋼價格的變化,從年初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市場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鋼廠及商家普遍降價甩貨
  • 美媒大膽預測:2021年中國有3件大事發生,第3件最讓美國擔憂
    如今,美媒便是大膽預測,在2021年中國將會有3件大事發生,其中,第3件最讓美國擔憂! 因為他們不得不承認,長時間以來,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一度趕超美國甚至將美國遠遠甩在了身後的成就。美國向來擔心中國會取代美國的國際地位,所以如今嫦娥五號的滿載而歸,更是讓美國壓力倍增。 只能說,在我國航天科技方面接二連三傳來好消息的同時,美國終於是坐不住了。據了解,中國完成了月球樣本取回的任務,美國立即就做出了反應。
  • 渣打銀行羅伯遜:金融市場2021關注「七大黑天鵝...
    新冠疫情這隻超級「黑天鵝」之後,投資者2021年可能會面臨什麼問題?渣打銀行全球研究部主管埃裡克·羅伯遜,列出2021年存在七大潛在風險。此前他準確預測了2020年金融市場的四件大事。民主黨贏得參議院控制權,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協議破裂推動油價跌至每桶20美元。
  • 招商銀行研究院:2021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
    從內部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發生切換,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將有所減弱,明年分別增長5.8%和5.3%;在「雙循環」戰略構想下,製造業投資有望加速改善,消費亦將溫和修復,兩者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上升,2021年同比增速將分別達到6.1%和15%。
  • 劃定銀行房地產貸款「紅線」對市場影響有限
    新規實施之後,對市場的影響如何備受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在「房住不炒」基調之下,市場對於此次政策出臺,已有部分預期。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加強房地產金融管理,同時積極探索創新宏觀審慎工具,從供給和需求兩側入手,建立了首付比動態調整機制、試點了房企融資新規「三道紅線」等,房地產金融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在此背景下,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