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克里斯多福·諾蘭依然執拗地堅信,相比電視或流媒體,大銀幕能為觀眾帶來更極致的視聽震撼、更飽滿的沉浸感時,他的電影前輩,也是他最喜歡的電影導演之一雷德利·斯科特,卻和兒子盧克·斯科特共同執導了一部科幻劇集《異星災變》(Raised by Wolves),如同大部分好萊塢導演製作劇集的模式,雷德利·斯科特在此劇中擔任製片人,並親自導演該劇的開篇兩集,夯實了整部劇的風格基調。
兩個互稱彼此「父親」和「母親」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帶著十幾個人類胚胎,駕駛飛船耗時多年從地球飛抵克卜勒-22b星球上,他們來到這個荒涼的星球上,任務是為人類「續命」——在劇情設定的未來地球世界中,信奉太陽神的密特拉教派統治了世界,發動了屠殺無神論者的戰爭,世界已經淪為一片焦土。無神論者將希望投向克卜勒-22b星球,希望人類的文明能夠在那裡得以延續和重啟。
劇集的首集,就以兩名機器人撫育孩子的過程開始,在這個廣袤而荒涼的星球上,一切都開始從零起步,物質匱乏,生活條件簡陋,初生的孩子接二連三地死去,最終只剩下了一名被養大的孩子。兩名機器人中那個功能更強大的「母親」意識到,延續人類火種的任務可能就此失敗了。而就在這時,她偶然遇到一批地球來客,這些來客正是地球上信仰太陽神的密特拉信徒。「母親」發現了飛船上有著大量的孩子,為人類文明火種續命的希望又在她的內心重燃,而整個故事的的世界觀架構至此才開始被一一揭開……
要特別提到的一點是,劇中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景克卜勒-22b星球,並不是編劇的臆造,而是實際存在的一顆星球,而且被譽為是最接近地球居住環境的行星。克卜勒-22b星球的主恆星名為黃矮星,而克卜勒-22b恰恰就在這顆主恆星的宜居地帶上,星球的地表溫度為21攝氏度。當然,劇情發生的主場景就算基於在星際中真實存在的空間,這部劇也並非是所謂硬核的科幻劇。其實,與其說這部劇的呈現方式是科幻的,莫如說這部劇只是假借著科幻的外衣,來探討人類文明的起源故事,信仰在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作用,我們該如何平衡理性和信仰之間的關係?事實上,這也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在接受訪談時提到的本劇的題中之義: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了人類?
從時間線上來看,這個故事的確是關乎未來的,但它在故事的情節推進和視覺設計中,又無時無刻地再現著歷史的變化,這也是這部劇給人帶來的最強烈的奇妙觀感,復古式的未來中潛藏著一顆想要探討人類歷程進程的野心。而更有趣的是,在本劇中引入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也沒有千篇一律地重複近些年來人工智慧故事中」弗蘭肯斯坦」式的造反設定,而是相反,劇中的人工智慧非但沒有反抗他的創造者,甚至愛上了他(參考第五集中,當「母親」的角色透過模擬器尋找回自己之前的意識片段時)。而人類創造者為了讓機器人更好地完成使命,在進入飛行器之前,刪除了「母親」在地球上的這段記憶。在這個移居的新星球上,人工智慧儼然已經從人類的創造物變為新的創世者,他們必須教會新一代的人類在這座星球上生存的技能。這一視角的轉換,無疑能為劇情的開展帶來很多新意,又能與「神創造人」的宗教典故形成一種微妙的鏡像關係。
隨著前五集的播出,這部劇的故事線大體中也都已逐漸展開,從整體看,這部劇可以劃分為三大勢力:由「父親」和「母親」兩個人工智慧機器人和他們帶領的孩子、密特拉教派的信徒們、以及那個並未展開太多敘事細節,作為懸疑存在的星球原住民(形同於《異形》中的怪物)。而在前兩方勢力中,以「母親」為首的機器人與孩子、「父親」之間都存在著價值觀上的矛盾衝突,而在教派內部的探險之旅中,權力的爭奪與易容二人組身份的掩蓋成為最具戲劇性的看點。
某種意義上,這部劇像是依照雷德利·斯科特過往電影作品打造形成的「斯科特宇宙」,在這裡有《異形》中的驚悚恐怖的怪物,也有《火星生活》中的異域景觀,同時也不乏《天國王朝》《法老與眾神》中導演一直感興趣的宗教話題,此外聚焦孩子生活的故事線,有時甚至不免令人想到這幾年Netflix大火的奇幻恐怖色彩劇集《怪奇物語》。此劇在製作上的一大亮點在於,將這些迥然不同的元素卻劃歸到一部劇中,卻並未產生任何的違和感,彼此之間甚至形成了一種奇妙的聚合力。
很多媒體公眾號將這部劇形容為一部「HBO 神劇」,其實並不準確,這部劇的播出平臺其實是流媒體HBO max,這家「大而全」的流媒體平臺今年以來在原創性劇集的開發製作上其實一直都是走輕巧的小成本路線,《異星災變》可以說是max首度上線的劇集大製作,目前它在媒體和觀眾心目中的口碑也確實不錯,max的HBO 化之路也變得更加令人可期!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籤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