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丑」,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小丑》中,亞瑟的「病」只是一個載體,只是從一個「底層人」的角度看這個世界的世態炎涼。
敷衍了事的社區心理醫生,無視員工的老闆,撒謊的同事,欺負人的小流氓,也許,越在「底層」的人,越能感覺到社會的負面和黑暗。也越能體會「上層人」對「下一層」人的忽略和輕視。
絕大多數人都會自覺不自覺欺負比自己「低的」人,屈從比自己「高的」的人,每個層級都有小丑,到了亞瑟這個最底層的,沒有人欺負,就只能自我發洩,比如即使悲傷,恐懼,也會大笑,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破壞甚至毀滅。
為什麼亞瑟會成為大眾的「英雄」,因為每個人都是小丑,有不得不面對的無奈,有不得不面對的憤怒,卻總要微笑面對的殘酷現實世界。
每個人都是小丑,只是「病得」深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