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明明是世界殿堂級的文學,為什麼很多人讀不下去?

2021-01-11 星落澤洋

2014年4月18日,87歲的馬爾克斯與世長辭。世界各地的讀者們,紛紛以他們的方式,來緬懷這位文學大師。4月26日的北京,有著這樣一場特別的緬懷會。

一張桌子,一個話筒,一本《百年孤獨》,一捧盛開的黃玫瑰——馬爾克斯最愛的花。無需報名、現場領號,上臺誦讀不超過三分鐘的段落,讀完後,在頁邊籤上自己的名字,把書交給下一位上臺者。在一個周末的深夜,這樣一群人,就用這無聲的方式,有聲的朗讀,來紀念這位大師。或者說,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大師的「百年孤獨」,也感謝大師的《百年孤獨》。

外國文學那麼多,為何要獨愛《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文學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發了陣陣閱讀狂潮。

並非是我獨愛《百年孤獨》,而是確實是有目共睹。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他(馬爾克斯)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紐約時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但就是這樣一本數據與名人都承認的殿堂級著作,仍有很多人讀不下去……讀過的人總是會忍不住再次翻閱,而那些讀不下去的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書中大量相似且很長的名字

相信很多人跟我最初一樣,不讀外國書籍的原因就是因為記不住人物名字。是想你都記不住人家的名字,這個人幹的事,都不知道安在哪個人身上了,怎麼可能會讀的下去一本書。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正如同外國人讀不懂《紅樓夢》一樣,特殊的文化差異,也讓很多人讀不懂。

東西方的差異,不僅僅是在衣食住行上有體現,在文學作品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哪怕是對於同一件事,不同的作者他的觀點、看法都有所不同,何況是兩個國家甚至是兩個洲的人。

《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寫法的獨特

《百年孤獨》的寫作手法特殊,既有魔幻色彩,又包含現實主義。它與《哈利波特》的魔幻風格不同,它是「幻」與「真」的結合,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幻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

「幻」:愛吃土的麗貝卡;整個鎮子的人患上具有傳染性的失眠症;馬孔多小鎮連綿不絕下了幾年的大雨。

「真」:馬孔多的命運似乎是對拉丁美洲大陸歷史的映射;對香蕉公司慘案的描寫是來自於真實的事件。

這樣似真非真,似幻非幻的寫作方式也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既然如此,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讀者讀下去這本殿堂級著作呢?

藉助於網上的人物關係圖

《百年孤獨》中又很多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再加上任務名稱有十分的相似,更加大了讀者的閱讀難度。可以藉助網上的人物關係圖,理清人物之間的脈絡關係,也可以幫助自己在拎不清誰誰是誰的時候,梳理思路。

提前了解小說脈絡

現如今早就不是,「聽說」的時代了,網絡上大量的關於書籍的介紹,觀後感,以及現成的脈絡梳理,都可以幫助我們先建立自己對於書中故事的大概框架。

當然也可以看看大家為什麼如此推崇這本書。

有位網友說:年少看《百年孤獨》沒看懂,長大後看《百年孤獨》發現每個時代的人心中最長的是情。

分享一句我最喜歡的話給你們: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紀伯倫說過:孤獨是精神活動的密友,布恩迪亞家族成員,各自生活在自己孤獨的堡壘當中,不需要別人的關注,構建起了密不透風的圍牆,進行著自己的精神活動。

在莫言的《紅高粱》開篇,讀到「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在陳忠實的《白鹿原》開篇,讀到「白嘉軒後來引以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在餘華的《兄弟》中,讀到「我們劉鎮的超級巨富李光頭異想天開,打算花上兩千萬美元買路錢」。

而《百年孤獨》正以他獨特的方式影響著文學史。無論你是尚未讀過的,還是打開書被複雜的人名嚇住的,都請你一定要把這本書讀完。書中每一個人都孤獨,但是孤獨的方式各有不同。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我們的一生,一定要讀一下《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如果你喜歡這本書,不妨點擊下方橫幅支持正版: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明明是世界殿堂級的文學,為什麼很多人讀不下去?
    世界各地的讀者們,紛紛以他們的方式,來緬懷這位文學大師。4月26日的北京,有著這樣一場特別的緬懷會。一張桌子,一個話筒,一本《百年孤獨》,一捧盛開的黃玫瑰——馬爾克斯最愛的花。但就是這樣一本數據與名人都承認的殿堂級著作,仍有很多人讀不下去……讀過的人總是會忍不住再次翻閱,而那些讀不下去的人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百年孤獨》:一部讀不下去的書?只有讀過才明白什麼是世界巨著
    我在看到《百年孤獨》開頭這一句話的時候,就有著強烈的想往下繼續看的衝動。但是在我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就理解了它為什麼被稱為是「打死也讀不下去的書」了,書中人物名字太長也就算了,主要是名字真的很相似,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 很多人都讀不懂的經典巨著《百年孤獨》,到底講了什麼?
    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百年孤獨》提到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這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百年孤獨》,總繞不開它的經典開篇。對於《百年孤獨》,很多人都表示懂不懂、讀不下去,有印象的恐怕就是開篇這段。
  • 這部影響了一大批中國文人的文學巨作,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
    《百年孤獨》從1967年出版以來,已經被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麥家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莫言把它當作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百年孤獨》被捧上神壇不是沒有原因的。
  • 世界級名著《百年孤獨》,豆瓣評分9.2,為何讀之前要做心理準備
    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這很大程度上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而《百年孤獨》也成為了世界級名著。這種「亂」還來自於馬爾克斯的自信,他讓一個家族七代三十多個男人共用兩個名字,導致在閱讀時不斷回翻,才能將人物正確對號,這也導致很多猝不及防的讀者在這個時候選擇閃避。讀《百年孤獨》前要有充分心理準備,為什麼嗎?
  • 《百年孤獨》一個開頭,讓莫言驚嘆道「沒想到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他只讀了十幾頁就渾身發熱,不敢再繼續讀下去,怕被作者的思維控制!這本書,就是被稱為史上閱讀門檻最高的《百年孤獨》!在這個家族未來繁衍生息的100多年歷史裡,孤獨貫穿了每個人的生命線,任何正常、怪癖、荒誕的追求都將被詛咒,每個人都將在孤獨中死去,直到整個家族有一天在大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本是一個荒誕的故事,再加上每一代人重複的宿命,還有沉悶到極致的魔幻氛圍,也難怪很多人吐槽這部書很難讀懂了!可是,總有一些人讀得懂!
  • 《百年孤獨》:用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描述了一種絕世的孤獨
    -----《百年孤獨》1984年,當莫言第一次在王府井書店,看到盜版的《百年孤獨》時,僅僅讀了前十幾頁,就足以讓他渾身發熱,非常激動,他不敢再讀下去了,因為他害怕自己被控制。他說:」就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
    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最經典十句話,讓你明白孤獨真諦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是,一生至少讀一次的書。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我相信你也一定聽過。真正讀這本書的人很多,但真正讀懂的人很少《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經典,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在閱讀者群體中,馬爾克斯的書基本上都被視作洪水猛獸般的存在,尤其是這本《百年孤獨》更是被號稱為全球最難讀的書之一。而布恩迪亞家族冗長拗口的名字更是一大閱讀的障礙,更讓人抓狂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名字還會出現隔代重複的情況,所以在閱讀中往往會出現分不清誰是誰的情況。我在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每次看幾頁就不得不倒回去重新看一遍才能分清基本的人物關係,雖然耗時耗力但卻又甘之如飴。
  • 《百年孤獨》辛辣的十句話,讓你感受孤獨的真諦,值得細細品讀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作者憑此摘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窮。」
  •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你的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
    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因為你的生活除了無趣,只剩每日的孤獨在文壇裡會聽到這樣子的一句話,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寫得太深了,裡面的人名也需要反覆去讀理解,讀他的這一本書太耗費體力與腦力了。不知道你有沒能讀過,是不是這樣子的感覺呢?
  • 《百年孤獨》:百年瞬間即逝,生命的永恆是在輪迴中體味孤獨
    《百年孤獨》對於大家來說一定不陌生,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莫言把它當作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而在網上,很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如果這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選《百年孤獨》。到底這本書有多優秀才會讓眾人給予這麼高的評價?
  • 悅讀世界:《百年孤獨》,唯有孤獨陪伴,不離不棄
    這裡是雪雪讀書,是思想的旅行——悅讀世界,越懂世界。我們一生之中讀過很多書,或者為了靜守己心,或者為了博聞多識,曾幾何時,你看到一本精妙絕倫的好書,拍案叫絕,忍不住洋洋灑灑寫一篇書評,推薦給眾人共賞。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失眠症:失眠再正常不過,但是連續不斷的失眠,就很不正常,而且這還不是普通的失眠,這是會傳染還會讓人患上失憶的失眠。為了逃避者失眠症,某部落的貴族階級甚至背井離鄉到馬孔多來給布恩迪亞一家人打工。最後是「孤獨」,小說中有許多直言孤獨的地方,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都經歷過一個又一個的孤獨時刻,就像我們所有活在世上的人一樣。
  • 《百年孤獨》:世界名著濃縮成經典十句人生哲理,一生至少讀一次
    《百年孤獨》:世界名著濃縮成經典十句人生哲理,一生至少讀一次《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其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 你讀完《百年孤獨》了嗎?
    歷史上的今天1967年6月29日,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發表。在一項關於「死活讀不下去的書」的調查中,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僅次於《紅樓夢》,位列第二。有意思的是,這兩本「難啃」的書卻恰恰是作家三毛認為「有趣」而推薦的。
  • 《百年孤獨》這麼好看的書居然好多人看不下去?讀者:人物名太多
    《百年孤獨》有人說,它的文字晦澀難懂,詰倨驁牙正如充滿神秘和智慧的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在羊皮卷上寫下的梵文宿命一樣,我們初讀這部書的時候,就好比不懂梵文的人,拿著這張羊皮紙的預言。最為人所詬病的,是書中一長串的人名,很多中文讀者被折磨得頭昏腦漲。
  •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領讀經典-外國文學 |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2020-04-1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聖經般開頭,預言式結尾:《百年孤獨》以一滴水珠映射整個世界
    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百年孤獨》《百年孤獨》中,這段《聖經》般的開頭,是讀者比較熟悉的一段。它述說著,有一群人遠走他鄉,重建家園。而在一定程度上,《百年孤獨》就被認為是拉丁美洲的《聖經》。除了有《聖經》般的開頭,《百年孤獨》還有著預言式的結尾。
  • 《百年孤獨》15句經典語錄,殘酷又哲理,父母讀給孩子聽受益終身
    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百年孤獨》這一段是《百年孤獨》的開篇,也是這本書流傳較廣的一段,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百年孤獨》這本書比較難讀難懂,人名更是眼花繚亂,很多人讀了幾頁就讀不下去了,便導致只記得開篇這一段。
  • 讀不下去的文學作品有必要強迫自己讀下去嗎?
    很簡單,讀不下去就不讀。本來,讀文學作品是精神享受,你都活受罪了,還讀來幹啥?讀書是精神享受,不是活受罪呀讀文學作品,當然可以挑肥揀瘦。又不是讀教科書,在有條件的情況之下,挑著讀是必須的。喜歡言情,讀讀瓊瑤就挺好;喜歡武俠的,看看金庸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