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中國只有漢字一種?其實還有很多分支,比如華夏文、女真文、維吾爾族文…但在這些眾多文字中,只有、唯有、僅有女書是獨特的存在,TA傳女不傳男,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專用文字!
2002年女書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2005年女書以「全世界最具性別特徵文字」被收入《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2006年女書習俗列入中國非物質性文化遺產名錄…
用傳奇形容女書,最恰當不過,高顏、神秘、個性、重情懷、有腔調。與其他文字相比,女書有5大獨特之處:
1. 女用男不用;2. 傳女不傳男;3. 記錄當地女性「悲慘故事」,並用當地土語唱讀;4. 字形奇特修長,右高左低,呈長菱形,如「多」字式體勢;5. 人死書焚,陪葬送終。
而提起女書的發現,還得從上個世紀說起。
1982年,武漢大學宮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縣走訪,發現了這類特殊書體。人們才知道,縱然封建社會壓制了女性地位,但卻不影響女性在壓迫中尋找自己的精神慰藉!!!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代代相傳、默默守護了世界上僅存的、由女人創造的——女書,TA記載了女人生命史。
男性執筆的史書較少觸及女性,而在女書中,討論的題材有童養媳、出嫁、改嫁、婆媳矛盾等。其抒發的情感主要是身為女人的無力感,但又不過分渲染,從另一面反映舊時封建社會的女性生活情境,戳淚指數☆☆☆☆☆+,跌宕起伏的真實劇情更是分分鐘賽過奧斯卡那些獲獎編劇…
女書更作為情感與女性知識的紐帶,抒發了女人的無奈,傳遞且弘揚了獨屬於女人的精神價值。
雖然宮哲兵教授幫助大家見識到了「女書」這道神奇的文字,但其實女書文記載,至今最早能見到的是太平天國(清朝鹹豐年間)發行的「雕母錢」,背面用女書字符鑄印「天下婦女」、「姊妹一家」字樣。能印上錢幣的女書,果然不簡單!
女書書體,是女人們悄咪咪悄咪咪傳承下來的語言與文字,是脫離男人的全新精神寄託。
母系社會下的文明產物
江永女子多以瑤族人居多,很早很早以前瑤族群體是母系社會。舊時,女人們被迫裹足,活動範圍極小,徘徊在廚房、家之間,常常足不出戶。她們走過最遠的路,或許就是通往鄰居、閨蜜、母親家的距離。而女人間的故事是私密的,聰明女人便偷偷發明另一種文字——女書。
女書既是獨屬於女性交流的文字,也是女人集體創造的產物,堪比倉頡造字一樣勁爆厲害。男人們表示都看不懂,以為是圖樣好看的各式花紋。
閨蜜間獨有的溝通密碼
女人勞動的曼妙柔姿、S型身體語言凝聚成女書的簡潔筆劃。傳聞女書誕生已無從考證,有人說誕生在漢朝,源於南方道教的符文,書寫奇特自成章法;
有人說誕生在仰韶文化期間,甚至比甲骨文、象形文字發展的更早,而這些書體頗有幾分相似性…
女書是女性眼淚的「搖滾」
女人插下秧苗、播下豆子、紡織紗線,在布面手寫本、扇面、紗巾、手帕上疊加女人抒情的空間,傳遞女性承擔的壓力與使命,以此為下一輩女性授道解惑。
女書內容多為「訴可憐」,吐槽老公的悄悄話,奶娃吸娃的艱辛,誰家女兒出嫁的祝賀詞,還有紅遍四海八荒的閨蜜情,家人離去的悲痛情。下面這段女書詞,情景再現了一個女子在喪失夫君後的悲痛。
「有爺種花無爺養,夫死黃泉萬事休。當時拋下二個兒,死後七月添朵花。留著我來當寡婦,嬌兒啼哭多可憐。白日千家去討米,夜間破廟來安身。大的哭來小的叫,母子私人哭黃天。叫天叫地都不應,誰人與我來申冤。」
看完這段詞,萃花也忍不住流下了老母親般的同情淚花。
閨中密語之女書,是一部女性史詩,記錄女性一生的悲喜憂歡,有詩情畫意,有哲思語錄,有情懷流露,也反映舊時女性家庭生活狀態與社會風氣。重點是,男人們沒一個看得懂,更Get不到意思!!!
女書有著「說唱」的靈魂
婦女有「唱歌堂」習慣,女書變成媽媽與女兒親口傳唱的說唱文字,她們常聚在一起圍爐說唱故事。邊做女紅邊唱讀、傳授女書給家中女子,女書已形成別有風情的女性社交文化。有點惋惜的是,或許是為保持女書的神秘性,當女子離去往往「人死書焚/隨葬」,所以如今我們看到的古代女書樣本微乎其微。
一段女書文字,就是一個神奇美麗、動人心弦的故事,TA飽含著女性自尊、自強、自信的精神與睿智。
柳宗元曾在《永州八記》描繪女書發源地,這裡森林茂盛、山泉幽靜,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女書故鄉江永縣環境優美,卻也非常偏僻,當地女人間Social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女書聊天,畢竟這成為女人獨有的抒情載體。
與女書般神奇存在的書體
巧合的是,世界上也有男性/女性專屬文字案例。日本歷史上漢文曾被稱「男文字」,為男性專用;女性用平假名系統的和文,《源氏物語》用的就是「女性和文」。
老印刷版《源氏物語》
此外,韓國世宗大王創造的拼音字符,最初使多為女性使用。因為「傲嬌」的韓國男性,覺得用拼音文字有失身份。不過論其書體的傳承,女書相較於以上這些書體,最為特別,畢竟女書的唯一性世界上無可取代。
幾個世紀以來,伴隨女權運動、女權主義的發聲,我們對女性認知變得更豐富。萃花猜想女書,也是女權運動的一種,深藏不露,默默為女人發聲了好多年。
多重社會角色下,現今女性幾乎是一人多角,更加獨立也更加多元,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寫得代碼換得手機屏幕…
想想那麼多年前,女人一邊扮演好女性角色,一邊偷偷學習女書,把女性文化傳承給後代女性,這不就是當時低調的女文青麼???而「女書」這個載體反映的女性傳播遠見、獨特的洞察力,恐怕連當時創造女書的人也難以預想吧。
回歸到江永女書本身,TA更像是一場低調、私密的女性文化運動,TA有文字學、語言學、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方面學術價值。如今,懂得書寫、說唱女書的人已不多,女書藝術文化的傳承,需要更多千禧一代來守護。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本文為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