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曲靖,有這麼一個小縣城,她下轄鄉鎮的一個村子,就有10多家農村文藝隊,專門在農村紅白喜事、或者商業慶典上演出,一年要創收三四百萬!
當然,這些都是在殯葬改革之前聽當地村民介紹的,那個時候的曲靖,事死如事生,渴望先輩在另一個世界靈魂得到安息。
這個縣城,就是雲南省曲靖市的師宗縣,山區的一個小縣城,卻擁有如此厚重的文化氛圍,能在新時代下,發展變現傳統文化,實屬奇蹟。
因為即使是農村的喪葬樂隊,也要對古代的禮儀,現在的藝術題材有著深厚的理解,市場化經營中,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
隨著對師宗的深入了解,才發現師宗得名於師宗其人。
師宗,唐代部落首領,率部聚居於匿弄甸(今師宗縣城外西華村),其後,活動生息的這片土地,就被稱作師宗。
在古代,西南為南蠻之地,生產力低下,生存條件惡劣,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部落酋長,擁有什麼樣的功績?才致使人們念念不忘,將他的名字永恆鐫刻在雲嶺大地上。
師宗,還出個皇帝的老師,鹹豐帝雖然是中國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皇帝,但是名聲卻沒有他的女人響亮,鹹豐帝就是慈禧太后的男人,他的老師何桂珍,就是師宗人。
何桂珍,曲靖市師宗縣人,清朝將領。18歲中舉,清道光十八年參加戊戌科殿試,登鈕福保榜二甲第52名進士,與曾國藩(三甲第42名)為「同年」。
何桂珍教授過鹹豐皇帝,撰寫的《訓蒙千字文》曾作為當時欽定的全國通用蒙學課本,後平叛中,被降將伏擊死於任上。
嶽陽樓長聯的作者竇垿,雲南師宗縣淑基人,竇垿的嶽陽樓長聯和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趙藩的武侯祠攻心聯,為雲南人贏得了「滇人擅聯」的美譽。
一個山區的小縣城,帝師故裡、楹聯之鄉的師宗,實在太低調了!
歷史有榮耀的厚重,現實更有濃鬱的民族風情,在曲靖,8個少數民族建制鄉,師宗就有3個,五龍壯族鄉、高良壯族苗族瑤族鄉、龍慶彝族壯族鄉。
五龍河畔,雲海亦真亦幻,民族風情獨特濃鬱;魅力民居黑爾,瀑布險秀飄逸、田園風光獨特。
抓經濟,可能少數民族不是太出彩,但是論生活,少數民族同胞卻大都是智者和哲人,知道生命的無常,更懂活在當下,生活不只有田野的勞動,還有酒和山歌。
數次路過師宗,那麼一個靜謐的小城,靜靜呆在藍天白雲下,城市很小,公園不錯,人潮淡然,時光靜好。
師宗不僅有人文,還有風景。
在清明節前後,當菌子山的杜鵑花盛開,宛如上天肆意地將詩意會在師宗。峰險石奇谷幽林秀,賞春觀景,在那一片片火熱的花海中,令人目不暇接。
鳳凰逆磐之地的鳳凰谷,天工造化,讓人領略人生的原本意義;一石成山一山成佛的南丹山,在守護著這座婉約小城!
唯一有著不解的是,曲靖乃至雲南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師宗,這些年的教育、經濟、社會都按她的節奏,在時代的軌道上不急不忙都前行著。
我認識的幾個師宗人,都直爽質樸,在求學的道路上都是佼佼者,在工作崗位也是單位頂梁柱,就是這些年的師宗,每年的中考和高考,一些不溫不火。
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靈魂,都有自身的稟賦和願景,對於雲嶺兒女來說,肯德基的薯條未必比路邊攤的炸洋芋好吃,拿鐵咖啡加不加糖無所謂,通不通飛機,也沒有太多公務急著要處理。
雲嶺人民關注的下,在城市中,如何讓生活更舒心:能在廣場曬著太陽,聽著山歌;能逛完商場買到自己心儀的物品;能在茶餘飯後,休閒娛樂鍛鍊的地方;耕作的條件更好一些,夜晚頭頂的星空更明朗一些,可能更符合人們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