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平衡的再構築,事已至此,雖然已經到了只能產生絕望的狀況,但勝賴並不是什麼都放棄了。他努力地重新站起來的事情也能傳達出來。在與北條的對決變得不可避免的現在,只有以真田昌幸為首進行攻擊。上野方面,昌幸的運動的清澈也有,顯出著相當順利的戰況。在夕陽的武田家中,只有昌幸元氣滿滿地也能想,總覺得可怕的故事。不僅是戰線,外交也很重要。與上杉的同盟「甲越同盟」進行了這樣的關係的締結。當然北條方面也不是無策,可以看到與德川的接近。天正7年(1579年)到8年間,舉行了嫡子·武田信勝的元服。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東西,和他同輩的家臣子女們也同時穿元服。真田昌幸嫡子真田信幸(後來真田信之)也是其中之一。真田信之(信幸)93年生涯解說!不輸給華麗的父親和哥哥的實際成果!這不僅僅是單純的儀式,家臣的子女也計劃了【鞏固體制】的意義吧。信勝的親生母親龍勝寺殿是信長的養女,可以感受到其目的是為了改善與織田的關係。看著勝賴的動作,總有種痛苦的感覺。與家臣共享信息,信賴關係不是有裂縫嗎?這樣想著,然後想像著他的解除是多麼的費盡心思。而且裂縫的原因,不是他自己的原因。
也包含著信玄來歷的東西,無論如何胸變得難受。在這個複雜奇怪的關係中,和織田締結和睦很重要。因為佐竹和織田有著友好的關係,所以暫時「甲佐同盟」很有用……說到底,只是武田的情況。作為織田,是做和睦,還是毀滅?那個是問題。信長不可能不知道織田包圍網的弱體化。正如前所述,上杉正在下降功率。但是勝賴有卡。信長五子織田信房。他被巖山城主遠山氏收為養子,在勝賴的保護下。如果自己的孩子患上了,想拼命打算取回的事過早。信長對於在回歸信房的基礎上和睦的對應,相當傲慢,前途充滿了不安。
上杉景勝不經商量就提出了嚴正抗議。而且上杉也向織田提出了和解。信長說:「武田和上杉,反正只是擺個姿勢罷了。」這樣冷淡的對應。那也不是不明白。謙信和信玄時代令人恐懼的敵人,現在也並非如此。信長大概是這樣察覺的吧。「高天神崩潰」在危險的能量平衡中,發生決定性的崩潰是在天正8年(1580年)3月。德川軍開始攻佔遠江高天神城。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勝賴都必須去救援。但是,我不能做那個。上杉景勝在和織田勢的戰鬥中手忙腳亂,無法派遣援軍。
本願寺顯如,脫離織田包圍網,與北條的戰鬥正在持續中,沒有餘地,由於武田·上杉·本願寺的織田包圍網,看也殘酷地綻放著,沒有停止織田·德川。從德川的角度來看,如果攻下留在領內的高天神城,那真是個好機會。勝賴必須救援!雖然這麼想,但總結不了家臣,只能對他們見死不救了。在德川領地的遠江持續忍耐了6年的高天神城。該城從9月到次年5月持續承受德川的包圍,結果陷落了。總之,被見死不救了。戰國大名應發揮的作用也包括同盟者的救援。而且非常大的作用。連這種力量都捨棄了忠義的大名,已經被視為不值得侍奉了。眾人侍奉大名的好處就是受到庇護——如果沒有它,也就沒有侍奉它的意義了。
放棄和探索新軌道已經開始了。武田氏滅亡,勝賴儘管如此也沒有放棄外交談判。為了對抗北條,摸索與佐竹強化同盟。新府城的建築和遷移也推進了。這座城從不幸的結局來看,被認為是狡猾的家臣的建築,不過還是減去比較好。最好考慮是為了應對「長筱的戰鬥」開始,變貌了的力量平衡。可是,從天正9年(1581年)末到天正10年(1582年),向新的府城的遷移能推進中,終於那個地方不是的事態迫近。穴山信君(梅雪)負責處理高天神崩潰的戰後處理。即使在其中積蓄了不滿也不自然,實際上,穴山信君,曾根昌世等人,開始顯出內通的運動。
這時,織田信長接受了木曾義昌的內通談判,堅定了進攻武田的決心。勝賴雖然參加了這次討伐,但為了回應織田信忠的號召而進行了攻擊。那時候淺間山噴火。這是在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第一集中也出現的噴火場面。滑稽的演出和,吃了昌幸的人的表演引人注目,不過,在描畫武田形勢上是非常巧妙的描寫。異變天崩地裂,傳達了命運論、天崩地裂是惡政的報應武田家宿老的真田昌幸覺察到武田家已經到此為止了雖然表達了對昌幸本人信玄的敬愛,但對勝賴卻沒有那麼強烈——顯示出君臣間的距離感,昌幸此時正在謀求與北條氏的接觸,也顯示了國民的艱辛立場。
即使信長本人不出馬,由於嫡子、信忠、同盟者德川家康主從的入侵,武田家的崩潰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態。剛建成的新府城放了火。把作為人質存在的家臣子女也卷進來,剛建成的城堡在火焰中,以小山田信茂為首,眾多家臣脫離,孤立的勝賴。不服從家臣在新府城應該切腹的建議,勝賴在落伍後的天目山切腹了。與妻子,多的家臣一起,勝賴3月11日,自殺了。本文列舉了世界歷史性的例子,讓人感到故事情節稍微擴大了一些。但是,也有這樣的部分。被貶低的人物的再評價,以世界史為單位現在被推進。代表例子就是散落在斷頭臺上的這對夫妻吧。
現在在法國,有人認為國王夫婦的處刑是錯誤的。作為君主的資質也沒有問題,甚至有比太陽王路易十四世,最愛王路易十五世更是名君的評價。這路易十六世也有和勝賴相似的部分。是意料之外的繼承者,在家裡的系統受損,重疊的不幸,對於本人來說是無可奈何的要素,被貶低的評價,不僅僅是「君主的器量」,還要結合「系統疲勞的原因」來考慮。這不正是今後歷史所追求的看法嗎?勝賴的不幸和連本人都無可奈何的主要原因,正如本文所看到的那樣。雖說內容會變得沉悶,但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不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