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傳統文化,講好黃河故事,促進黃河流域非遺文化藝術交流,6月13日,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渭南市人民政府主辦,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陝西省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黃河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啟動儀式暨首屆『九曲黃河 多彩非遺』展示展演活動」在華山腳下的西嶽廟廣場舉辦,來自黃河流域九省區的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
活動在渭南非遺具有代表性的《華陰老腔一聲喊》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聲腔中拉開帷幕。來自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的舞蹈《雪域歡歌》、山西桌子戲《面對黃河一聲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鑲黃旗烏蘭牧騎的《阿斯爾宴歌》、河南陝州梆子《徐策跑城》、山東民歌《打鞦韆》、陝西華陰迷胡《五更鳥》等精彩節目引爆現場,為現場及通過網絡直播觀看的觀眾帶去了一場非遺文化盛宴。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5400多公裡的黃河,為沿途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留下了無數自然景觀和文化符號,已成為美麗中國版圖上的一條廣受矚目的旅遊長廊。在黃河文化遺產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佔有很大比例,它們伴隨黃河而生,在兩岸民間世代相傳。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時代價值,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對堅定文化自信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活動現場,「黃河記憶」(民風、民俗類)、「非遺扶貧」(工藝、技藝類)兩大主題非遺購物節,重點展示了渭南各縣市(區)獨具代表性的珍貴非遺展品、非遺實物,一些非遺傳承人還現場展示技藝,吸引著觀眾觀賞、詢問。渭南市30項非遺項目,60名傳承人參與活動,項目有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三大類。當天下午還舉辦了「黃河九省(區)傳統戲曲保護聯盟籤署儀式及2020非遺文化創新發展論壇」。
渭南素有「華夏之根、文化之源」的美譽,擁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15項,其中華陰老腔被稱為「中國古代的搖滾」,華縣皮影、澄城堯頭瓷也是聲名遠播。省市級非遺如渭北刺繡、拴馬樁、秦源黑陶、土織布等也獨具特色。近年來,渭南積極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創新繼承非遺文化,開展非遺項目普查,建立健全非遺保護制度,加強非遺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傳播,致力講好渭南非遺故事,傳承燦爛歷史,增強文化自信。(秦毅,承辦方供圖,圖片皆為非遺展演活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