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動漫、智能玩具「自帶銷量」 動手動腦玩具「倍感失落」
「爸爸,我要買海底小縱隊的虎鯊艇,就是呱唧開的那個。」5月3日,在西市場小商品市場地下一層兒童玩具區,一名4歲左右的孩子指著一個玩具禮盒,拽著家長往店裡走。
小豬佩奇、海底小縱隊、熊大熊二、小公主蘇菲亞……近來,熱門動畫片中的人物、主題場景等都衍生成了多樣的玩具,受到孩子們熱捧。從零售到批發,從線下到線上,玩具商家,玩的是實力與眼光的角逐。
小豬佩奇風靡「小朋友圈」 玩具消費讓父母「吃不消」
「我們地下一層東邊半區都是兒童玩具,涵蓋零售和批發,基本是滿鋪的狀態。」西市場小商品市場商管部經理張先生告訴記者,兒童玩具區的消費群體以學齡前的嬰幼兒為主,也有不少中小學生來購買一些品牌的限量版玩具。
最近,英國動畫片《小豬佩奇》可謂風靡「小朋友圈」。一盒小豬佩奇的玩具禮盒,還原每集的場景,如洗澡、上課等,勾得孩子們心痒痒的。而一款小豬佩奇玩具的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以300元左右的禮盒和單品最受歡迎。
「孩子今年3歲,經常嚷嚷著來逛玩具店,看到喜歡的就鬧著不走。家裡大大小小的玩具一大整箱,新買的玩兒個一兩天新鮮勁兒就過去了。」來買玩具的市民李女士稱,從她孩子幾個月大時買搖鈴、健身架,到長大點兒買各種回力車、遙控車、機器狗、積木等,玩具消費始終是她家庭消費的重要支出,算下
來一年得幾千元。最近孩子又迷上了小豬佩奇,這更讓她感覺「吃不消」了。
「根據我們獲得的數據,濟南2017年光實體店玩具總銷售額就達1.5億元,這個數據今年預計還會上漲。」濟南市玩具協會副會長、濟南超神童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長慧介紹,以5歲以下兒童為例,目前濟南家庭一年的玩具消費額,從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高的能到上萬元。「母嬰店對我們的營業額貢獻巨大,以嬰貝兒為例,去年我們的產品僅在嬰貝兒門店的銷售就達1000多萬元。」胡長慧介紹,2017年,她的公司通過商超、母嬰店、街邊店、批發市場等渠道總計營業額為3000萬元,其中一個品牌的母嬰店就佔了1/ 3。「濟南玩具市場目前是20%-30%的增長速度,今年我們給公司訂的銷售額目標是4000萬元。」胡長慧稱。
動漫玩具「自帶銷量」 智能玩具「與時俱進」
「以動漫形象製作成的玩具自帶流量,動畫 片 一播,延伸出的動漫形象產品和其他常規產品都能立馬看到翻倍的銷量。」高新萬達廣場一家玩具店的供貨商徐女士介紹,這幾年國內外的動畫片對孩子很有影響力。以小豬佩奇為例,動畫片中的人物每個都很快樂,有一種吸引孩子的氛圍;而且一集故事一個場景,孩子看了很容易記住。「一個常規的彈力球,換上小豬佩奇的包裝,立馬就吸引孩子的眼球。動畫片、大電影,除了動漫公仔流行,裡面的交通工具、武器、主題場景等都能成孩子們的寶貝。」徐女士稱,「因為不愁銷路,廣州、浙江等地的大型玩具生產商都會爭相購買動漫授權,以此研發相關動漫玩具產品。
除了動漫玩具受寵,智能玩具也懂得「與時俱進」。「能接Wi-Fi、能背兒歌、能講故事的智能玩具消費量日漸走高。」濟南恆業玩具零售店店長臺女士稱,家長購買類似機器狗的智能玩具,很多是為了孩子早教。「家長工作都比較忙,但是又想讓孩子從玩兒中獲得知識。智能產品在這方面就滿足了家長的需求,家長和孩子都比較喜歡。」臺女士認為,智能玩具有前景,但同時也需要更大力度的研發和推廣。
動腦玩具哪去了?快被電子產品「擠沒了」
「像我們小時候,那種拼插的七巧板、雪花片,還有組裝四驅車等,玩起來很有樂趣。可現在的孩子很多一回家就拿起家長的手機,看動畫片、打遊戲,玩到手機沒電才停止。」臺女士認為,電子產品大大降低了孩子對創作力和想像力的追求,有些可以無限創作的玩具在孩子眼裡並不好玩。「動手動腦的玩具現在的孩子不願意玩,因為他從手機上打遊戲獲得的快感是超過玩動手動腦玩具的。」
「現在已經不僅是6歲以上的兒童喜歡玩手機了。有些年輕家長為了『安撫』低齡的嬰幼兒,經常用手機放動畫片給孩子看,自己就能輕鬆很多。」中恆商城市場部負責人王先生介紹,玩具市場增量的同時,兒童使用的電子產品也在增量。他擔憂,如果家長不加節制地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會造成孩子的「虛擬化生存」,帶來創造力、想像力的下降,不利於動手動腦能力的提高。
「對於這種現狀,我們會利用學前教育市場擴大的趨勢,去研發更多幼教使用的益智產品,與幼教培訓機構對接商討,共同在培育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上下功夫。」胡長慧稱。
(責編:沈光倩、楊虞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