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疫」中的「江門製造」:沒有厚積,何來迸發

2020-12-22 中國僑網

  記「疫」中的「江門製造」

  短短一個多月,口罩生產企業從最初的1家增至16家,日產能從不足10萬隻飆升到近300萬隻;防護服壓條機佔全省總調度量57%以上,全國40%以上;膠條產量佔全省96%以上……

  小至一根口罩鬆緊帶,大到一輛醫療救護車,「江門製造」源源不斷馳援全國戰「疫」。作為廣東省重要工業基地、「珠西戰略」主戰場,這就是「江門製造」的實力與擔當。

  3月1日,國務院向廣東省政府發出感謝信,8家廣東企業獲集體「點讚」,其中江門企業佔了4家。

  時隔不足半月,廣東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門市多快好省機械有限公司和廣東獅特龍實業有限公司3家江門企業,再先後收到國務院感謝信,獲單獨「點讚」。

  一封封感謝信折射的,是「江門製造」閃光出彩的戰「疫」表現,是社會公眾對「江門製造」的重新審視和思考展望。

  「江門製造」的厚積與迸發

  江門是廣東省重要製造業基地,產業基礎雄厚。正因有完善的產業體系、齊全的行業門類、規模的產業集聚作為支撐,江門才能短時間內迅速提升防疫物資生產供應能力,為全國提供大量江門製造的產品。

  一份底氣

  「主力軍」集中在傳統產業

  上世紀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江門逐步發展成為廣東省新興工業城市。改革開放初期,以食品、紡織、機電為主體的工業結構,適應了市場需求,「江門製造」風行全國。

  此次直接參與抗「疫」的江門防護物資生產企業約60家,涵蓋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救護車等領域。「主力軍」集中在紡織、化工、機電等傳統產業,重要地位不能忽視。

  這期間,江門作為全國防護服熱封膠條及壓條機的生產基地,在防護服生產「大會戰」中的貢獻尤為突出。從產業劃分上看,熱封膠條產業屬於紡織服裝產業的配套產業。

  沒有厚積,何來迸發。

  盈通公司是全國第一、全球前三的熱封膠條生產企業,擁有專利50多項,全面掌握了高品質熱熔膠原材料生產工藝,建立了全流程生產線。盈通公司相關負責人李玉清透露:「抗疫期間公司還動用了歷時兩年研發的儲備技術,實現不同生產線緊急轉產。」

  集群效應是「江門製造」的底氣。除盈通公司外,多快好省、信必達等4家膠條生產企業,鐵金剛、盈豐智能、弘騰機械等8家壓條機生產企業,也在戰「疫」中火速復產擴產。

  國務院「點讚」的7家江門企業也全部來自防護服生產相關領域。如獅特龍公司所產的醫用橡筋就是生產防護服的重要材料。見微知著,可見雄厚的產業基礎是「江門製造」戰「疫」的重要支撐。

  一份默契

  沒有政府支持就是「天方夜譚」

  「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從零部件及材料供應、用工、技術改造、資金支持等方面全力推動醫用防護服壓條機生產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擴產。」這段話摘自國務院感謝信,「點讚」的是江門市人民政府及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蓬江區科工商務局、江海區經濟促進局。

  疫情就是命令。每一次復產、達產、轉產、擴產背後,都能看見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堅守一線、全力以赴的「身影」。這是江門「工業立市」的擔當、作為,也是「江門製造」的「軟實力」所在。

  新冠疫情突然暴發,緩解口罩緊缺迫在眉睫。舒而美公司是我市唯一、全省重要的醫用口罩生產企業。然而在疫情暴發初期,該公司復工復產卻面臨著人手、原材料不足等諸多困難。

  江門市工信局等相關部門、新會區政府聞訊趕來,牽線搭橋解決實際問題。1月23日順利復產,15天後穩定達產,舒而美公司的迅速復產達產,大大緩解了口罩供應緊缺的局面。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從2月1日啟動轉產,到5天後產出首件產品,廣東宏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實現江門醫用防護服生產「零的突破」。

  緊迫的時間裡,市市場監管、發改、工信、國資委等部門成立工作專班,實施駐廠專班管理,及時反饋企業生產信息,協調解決生產資質、設備、原材料、用工等難題。宏健公司總經理李東直言:「如果沒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實現迅速轉產無異於『天方夜譚』。」

  政企攜手是「江門製造」戰「疫」的「法寶」,然而這並非一日煉成的。

  從領導掛鈎聯繫、首席服務官制度,到「企業訴求辦理」平臺、「江企通」微信小程序。近年來,江門堅持「工業立市」,創新工作舉措,解決實際問題,優化營商環境,形成了為企服務的「江門經驗」。

  這份「江門經驗」,讓政企攜手戰「疫」,更有默契、更具爆發力。

  一份擔當

  「國家有需要,我們責無旁貸」

  用「中國速度」與疫情賽跑,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奇蹟」的背後,有「江門製造」的擔當與力量。「戰『疫』當前,沒有旁觀者,我們都是戰士。」廣東綠島風空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道說。

  1月30日下午,當綠島風公司捐贈的首批144套病房通風設備抵達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時,千裡之外的江門工廠正在啟運第二批設備馳援雷神山醫院。

  廣明源公司的紫外線消毒殺菌器、歐普公司的專業照明燈具、德塑集團的塑料管材、奔力達公司的電路板、映美公司的醫療機構專用印表機、鴻特精密公司的負壓救護車核心零件、來納特種車輛公司的醫療救護車……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到全國各地戰「疫」一線,「江門製造」從不「缺席」。

  廣明源公司董事長洪燕南說:「抗疫的嚴峻形勢下,我們緊急捐贈了4400多套紫外線殺菌設備馳援湖北,並加大生產投放。國家和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全力以赴。」

  盈通公司董事長梁坤煥說:「國家有需要,我們責無旁貸。」

  企業努力踐行社會責任,工人階級爭當先鋒模範,這份擔當在江門這座「老牌」工業基地,表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江門製造」的思考與啟示

  戰「疫」中的「江門製造」既保障了江門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又為全省、全國疫情防控物資供應作出突出貢獻。自國務院首次「點讚」後,「江門製造」品牌得到各級媒體高度關注,刊登各類報導500多條,閱讀量超3000萬人次。而這其中,江門傳統產業所發揮的基礎支撐作用,更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傳統產業可以不再「傳統」

  「傳統產業不等於夕陽產業。」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教授蔡勇認為,「江門製造」的戰「疫」表現證明,傳統產業也有先進生產技術工藝、高性能產品和高附加值的生產環節。

  熱封膠帶就曾是高利潤生產領域。10多年前,隨著市場飽和、效益下降,不少廠家心生退意。可梁坤煥卻堅信,市場需求依然很大,只是對產品性能和生產工藝要求更高了。

  現在盈通公司每年持續拿出7%的營收投入產品研發,組建了企業研發團隊,還與高校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可見,熱封膠帶行業已逐步形成了較高的進入門檻,需要更多前期技術積累。

  「新興產業往往脫胎於傳統產業,部分低技術的傳統工藝和產品也可以通過技術改造後不再『傳統』,往更高效率工藝和高端產品升級。」五邑大學經管學院博士李響說。

  特別是,江門近年大力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堅持做大存量,做優增量,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新興產業。技術改造成為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抓手。

  通過設備獎勵、貸款貼息等方式,江門2019年技改投資突破275億元,增長16.2%,資金激勵政策引領作用持續強化,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推動「江門製造」整體向高端躍升。

  「江門傳統產業要做大做強,就要走集群化發展的道路,形成產業優勢。」蔡勇說。

  補短板要打好「組合拳」

  「江門製造」的表現可圈可點,但仍存在發展短板。

  如,戰「疫」企業多為中小企業,產品多為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原材料、初級產品、中成品,缺乏生產終端產品的企業;產業體系也不夠完善,上下遊資源仍需加強整合。

  蔡勇認為,此次戰「疫」中湧現出了一批「隱形冠軍」「小巨人」,這些「專精特」企業紮根製造業細分領域,「我們可以鼓勵這些企業做大做強,培育成具有較強產業輻射力的龍頭企業」。

  品牌建設是蔡勇關注的另一個焦點。他認為,「江門製造」雖然基礎雄厚,但品牌建設仍相對落後。接下來,江門要持續強化品牌戰略,打造「老字號」品牌,激發企業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江門製造』的比較優勢在於傳統產業。」李響認為,江門要更多地從有效支持傳統製造業優化升級的角度,推動重點產業、技術、產品加快發展。

  如,新建「智能生產線+無菌車間」,不到一個月從無到有造出口罩的維達集團,就是從江門傳統造紙業「萌芽」,憑藉技術、產品等,成長為亞洲紙巾巨頭。

  李響建議,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要基於科學研判分析,瞄準重點產業、骨幹企業,集中資源、精準出擊,打好政策「組合拳」,「避免『一刀切』或『分而治之』」。可以繼續加強資金扶持,激勵企業技改創新;加快傳統產業園區升級,發揮集群效應;堅持領導掛鈎聯繫、一企一策等為企服務舉措,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

  聲音

  市工信局局長餘中華:

  注重產業培育 推動產業升級

  通過此次戰「疫」,接下來江門需進一步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發展的重視,及早做好產業布局,積極謀劃一批具有關鍵應急物資生產能力的企業、項目儲備,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做優做強傳統產業,首先要深入摸清優勢傳統產業「家底」,捋清產業發展鏈條,搭建行業龍頭企業資料庫,找準產業鏈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大力引進一批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拓展產業上下遊,尤其是注重終端產品的生產,推動形成完整產業鏈,強化增長後勁。如,依託現有電子材料與元器件企業,引入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智能裝備等企業,加快發展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

  其次,加強科研項目扶持,提升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水平;鼓勵傳統產業企業,以智能製造示範、機器人應用、工業網際網路等為重點,持續開展技術改造,推動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

  最後,江門還要繼續推動落實「小升規」獎補政策,推動更多小微企業上規模、上水平;並通過強化金融扶持,完善「政銀保」政策和優化審批方式,加強企業家培訓,鼓勵和培育企業家精神等複合手段,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更上一層樓。

  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 教授蔡勇:

  加強人才支撐 激活創新動能

  傳統產業是江門製造業的重要基礎支撐。在「工業立市」戰略的背景下,江門要堅持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引領傳統產業企業做大做強,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把傳統優勢產業培育成「江門製造」的「航母」。

  人才是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要素。在上世紀80年代,江門工業製造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這與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密不可分。在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中,江門仍需持續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打造職教之城。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江門傳統產業要「強起來、走出去」,必須堅持創新,適應持續變化的市場需求,增強產業和企業競爭力。

  創新不全是研發創造,從傳統產業的角度,技術轉化應用可以煥發傳統產品的新活力,形成強大生產力。譬如說智能穿戴元素融入傳統造鞋業,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更好地激活企業創新動能,進而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記者手記

  刮目相看!傳統產業未來可期

  「江門製造」在戰「疫」中的亮眼表現,可以說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讓社會各界對「江門製造」尤其是傳統產業刮目相看。

  「江門製造」的雄厚基礎,固然是戰「疫」有功的重要因素。可最亮眼的,卻是在戰「疫」復產達產、擴產轉產中,傳統產業企業所迸發的超強抗壓性和反彈力。

  普遍印象中,傳統產業總瀰漫著沉沉暮氣。可戰「疫」中的「江門製造」,特別是擔任「主力軍」的傳統產業企業,卻處處洋溢著催人奮進的蓬勃朝氣、攻堅克難的勇氣決心和深入骨髓的責任擔當。

  百舸爭流,不進則退。這在優勝劣汰的傳統產業中尤為如此。近年來,受市場環境影響,傳統產業大浪淘沙,一大批企業立足自身優勢,「借道」技改創新揚長補短,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了「彎道超車」。

  隨著「工業立市」戰略深入實施,接下來要繼續鼓勵企業運用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推動智能製造,提升龍頭骨幹企業核心競爭力,強化產業園區載體作用,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如此傳統產業未來可期。

  江門日報記者 唐達

  通訊員 江工信

相關焦點

  • 江門製造大展創新身手
    江門眾多企業以疫區所需、企業所能快馬加鞭投入生產,既體現了江門企業的責任擔當,也向全國展現了江門製造實力。在新會,維達生產的3000箱消毒溼巾迅速送往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臺山,廣東綠島風空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向武漢火神山醫院無償捐贈144臺(件)通風換氣設備;在鶴山,廣東德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近9000米管道材料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撰文:董有逸 黃燁倩 張婧媛產業鏈條全 口罩、防護服生產展現「江門製造」實力工業門類齊全,是「江門製造
  • 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江門賽區)暨2020年江門市「科技...
    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江門賽區)暨2020年江門市「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企業賽)(以下簡稱「市賽」)與第九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暨第八屆「珠江天使杯」大賽(以下簡稱「省賽」)複賽已聯動開展並完成
  • 江門市多快好省機械有限公司迅速轉產 為抗疫一線貢獻「江門製造...
    □文/圖 江門日報見習記者/皇智堯近日,記者走進我市首批獲得提前復工獎勵的企業——江門市多快好省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多快好省」),在該企業生產車間內,戴著口罩的工人高效地做著自己手上的工作,上膠、貼條、膠帶復卷檢查
  • 莞企掘金江門先進機械裝備製造產業
    11月23日,由恩平市人民政府主辦、東莞機械行業協會協辦等單位協辦的2020恩平投資推介會在江門舉行。本次投資推介會共有18個項目籤約,總投資額約150億元。其中,現場籤約項目12個,包括一個超百億元投資額的項目。
  • 江門製造「設計之光」愈發燦爛
    以設計創造產業發展價值、以設計培育產業新興活力、以設計驅動產業升級動能、以設計構建產業未來格局……承載著江門製造轉型升級的堅定夢想,工業設計「潮」湧五邑大地,而經過多年培育,「設計之光」也愈發燦爛。同時為江門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設計人才,激勵江門企業打破常規,設計出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創造更高的社會效益。」江門市迪豪摩託車有限公司開發部經理曾燕亮說。從「生產力」到「生態」,江門的工業設計從單純的先進位造業前端演變成產學研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圈。的確,總體來看,江門是工業設計工作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地市之一。
  • 防疫物資生產背後的江門擔當
    疫情發生以來,江門企業主動擔當,一批批防疫產品源源不斷馳援各地,彰顯了「江門製造」醫療物資產業鏈的實力。目前,江門已基本形成了一般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所需的應急醫療物資產業鏈,可生產的防疫產品類型遍及口罩、口罩機、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救護車、呼吸機、汽車設備等多個領域。
  • 維達火線轉戰口罩生產 亞洲紙巾巨頭的口罩戰「疫」
    3月10日,記者走進東侯工廠,在琳琅滿目的產品展廳中,公司員工向記者展示了試產的口罩。目前,試產產品各項性能指標全部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未來量產後計劃率先供應本地市場。一隻薄薄的口罩,守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承載著企業的責任擔當,折射了「江門製造」的實力與潛能。
  • 江門42家體育青訓機構向抗疫一線醫護子女提供免費培訓
    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江門市青少年體育聯合會向成員單位及行業相關機構發起倡議。倡議協會成員單位及行業相關機構為防疫一線醫護工作者子女提供全年免費體育培訓課程的公益活動。倡議發出後,成員單位及行業相關機構積極響應,紛紛加入活動,為抗疫一線工作者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 記「疫」有你 大醫精誠
    記「疫」有你 大醫精誠 6月3日 瀋陽廣電傳媒文化博物館 迎來了 更多參觀精彩片段戳下方視頻 1 來到記「
  • 這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江門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音樂會……
    這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劇幕詩《戰「疫」》>愛詠恆合唱團成員廖振強:裡程與時長見證追夢的努力50公裡,90分鐘,是新會睦州往返江門殘聯的行程和時長。
  • 原創MV、順口溜、剪紙……江門疫情防控宣傳招數多!
    原創MV、順口溜、剪紙……江門疫情防控宣傳招數多!,他們積極投身到這場沒有銷煙的戰爭中來,努力創作優秀文藝精品,鼓舞士氣,振奮精神!該歌曲以武漢「離人」的視角切入,以第一人稱追憶武漢昔日繁華,嘆今之疫情使人心痛,同時點出了千裡送關愛、萬眾一心齊戰「疫」的團結熱潮。他們譜寫、唱響這首動人讚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 江門高新區:項目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近年來,江門高新區(江海區)堅持工業立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以高端機電裝備製造、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攻方向,以重大產業項目招引落地為抓手,招商引資實現提質增效,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連續5年在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實現爭先進位。
  • 這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江門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音樂會(內附視頻)
    這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劇幕詩《戰「疫」》舞臺背後是辛勤的汗水愛詠恆合唱團成員廖振強:裡程與時長見證追夢的努力50公裡,90分鐘,是新會睦州往返江門殘聯的行程和時長。
  • 記「疫」與守望丨歲月如新,美好常在
    ▲黎婭《速度與希望》▲徐澤鋒《信念.2020》▲於興財《決戰火神山》▲李雅茹《是你嗎母親》▲吉薇羲《春天在路上》▲辜振興《抗疫志願者風採》▲伍藝可《疫情大作戰》▲吳沁晗《醫者仁心-馳援武漢》▲張欣悅《盛放》▲吳柳臻《最美逆行者》薛雨婷《致敬一線》▲記「
  • 江門造紙和紙製品業上半年工業增加值迅猛增長16.6%,讓百年紙業...
    江門造紙和紙製品業上半年工業增加值迅猛增長16.6%,讓百年紙業重回「聚光燈」下突圍「疫情之困」,紙企信心何來?
  • 練好技術研發內功 江門摩託車產業發力新產品逆勢上市
    以大長江等整裝廠為核心的江門摩託車產業,是江門傳統支柱製造業之一、工業立市的重要基礎。江門市工信局人士認為,上述表現足以證明江門摩託車產業在同行業中的優勢地位。從代步車到「拉風車」 江門都能造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摩託車產業主要有3大地區板塊,分別為廣東、江浙、重慶,其中廣東板塊總產量居全國之首。而以大長江等為核心的江門摩託車產業,更是撐起了廣東板塊的半邊天,也讓江門成為全國摩託車產銷量最大的地級市。
  • 雙城記·我的戰「疫」|一位呼吸科主治醫生的自述
    湖南先後派出兩批救援隊馳援湖北抗疫最前線,紅網時刻新聞選擇赴漢救援的湖南救援隊員為對象,以救援日記的形式,展現救援隊員的大無畏和精湛的醫療水準,彰顯湖南在重大疫情面前的大局觀和湘鄂情深的同胞情。相關報導:雙城記·我的戰「疫」丨為大愛而戰: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必須贏雙城記·我的戰「疫」|湖南援鄂醫療隊提交「請戰書」後雙城記·我的戰「疫」|「我請求回醫院支援!不計生死,不計報酬!」
  • 去嗨皮|在江門,有種歷史底蘊,藏在了老街古村中!
    沒有人流的打擾,靜靜訴說著千百年江門的往事!在江門,有條溯源歷史的老街,叫墟頂街。在大約700年前,墟頂就是「江門」,「江門」就在墟頂。繁華褪盡成就百年風景,儘管它已沒有往昔的熱鬧,卻依然承載著江門人揮之不去的往事。
  • 疫線故事/抗疫中最美的平凡人--記黃河花園社區志願者石美玲事跡
    疫線故事抗疫中最美的平凡人--記黃河花園社區志願者石美玲事跡疫情當下,身邊總會有一些極其平凡的普通人為疫情防控,默默無聞的做著一些小事。小事雖小,但意義重大。雖然,沒有奔赴前線,沒有豪情壯語,沒有鮮花掌聲,沒有媒體宣傳報導,她們卻是後方防疫控疫的堅強堡壘。黃河花園社區有一隻娘子軍,在防疫抗疫中,大家齊心協力,默默奉獻;特別是黨員同志在疫情發生後,她們立馬當先,走在小區群眾前面,衝鋒陷陣,她們是第一應戰人。2月1日,當社區離崗工作人員、共產黨員石美玲,聽到社區抗疫缺人招收志願者,她立馬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