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了解貴司的設備需求了,但目前我們還是優先向湖北供貨,希望您諒解。」6日上午,江門市江海區鐵金剛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強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我們的主營產品——熱風縫口密封機,是生產專業防護服的重要設備,最近全國各地的企業都在向我們要貨。」
防疫之戰,糧草先行。一場疫情,考驗著各地企業的生產協作能力。江門眾多企業以疫區所需、企業所能快馬加鞭投入生產,既體現了江門企業的責任擔當,也向全國展現了江門製造實力。
在新會,維達生產的3000箱消毒溼巾迅速送往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臺山,廣東綠島風空氣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向武漢火神山醫院無償捐贈144臺(件)通風換氣設備;在鶴山,廣東德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近9000米管道材料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
撰文:董有逸 黃燁倩 張婧媛
產業鏈條全 口罩、防護服生產展現「江門製造」實力
工業門類齊全,是「江門製造」的一個顯著特徵。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江門企業的表現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從口罩、防護服密封條、防護服密封機等物資生產,到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建設,江門企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充分展現了該市產業鏈條全的特點。
以口罩為例,作為江門目前唯一在產的口罩生產企業——江門市舒而美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春節期間就緊急號召職工返回工廠趕製口罩。「目前,全國上下都在抗擊疫情,作為一家能生產醫用口罩的企業,我們有責任盡一份力。」該公司總經理湯振榮說。
除了直接生產口罩的企業,其上下遊配套企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走進廣東彩豔股份有限公司新會纖維母粒廠的生產車間,3條專用生產線24小時全天候開動,數十名車間工人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完成著領料、混料、投料、監控設備等工作。他們生產出來的纖維母粒是口罩和防護服的重要原材料,將運往珠三角和長三角等地的無紡布工廠進行加工。
專業防護服也是江門企業在這次疫情中展現實力的重要領域。在廣東盈通新材料公司位於蓬江區杜阮鎮的生產車間內,近百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生產線前加緊製作專業防護服的重要配件——密封條。「我們是防護服密封條領域的龍頭企業,年產量佔全國市場份額超過50%。」盈通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梁坤煥介紹,目前企業已向全國各地提供約6000萬米密封條,可供生產超過600萬套防護服。
據不完全統計,自1月27日以來,廣東盈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江門市多快好省機械有限公司、鶴山市信必達新型環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門市聖亞縫製科技有限公司、江門市鐵金剛膠粘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江門企業共提供密封條4282萬米,可供製造超過420萬套防護服。
除了防護物資,江門企業還深入參與到各地的醫療硬體設施建設中。「得知武漢雷神山醫院動工建設後,我們立即作出響應,連夜召開協調會議,對倉庫進行摸底清點,並制定生產計劃。」廣東德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葉盛說,該公司緊急調配資源,為武漢雷神山醫院提供PPR冷熱給水管、絕緣電線槽、電工套管等產品,首批發往武漢的管道材料合計近9000米,另外還包括相關配件超1.65萬隻。
技術含量高 行業技術領先企業全力馳援抗疫
縱觀此次參與抗擊疫情的江門企業,其中不乏掌握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的行業領先者。以鶴山市廣明源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作為一家傳統照明燈具生產企業,該公司近年來專門設立了新型研發機構,在光科技產業領域布局了多個項目,自主研發智慧農業、植物工廠設備等產品,為企業發展開拓了新的增長點。
「我們動員留守在廠的工人利用庫存現有的原材料,首批組織生產了700套壁掛式紫外線殺菌燈,捐獻給武漢、赤壁、黃岡、恩施等26家定點醫院。」走進廣明源公司,生產車間的工人們佩戴著口罩,正在爭分奪秒地加班加點生產紫外線殺菌燈。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廣明源已陸續生產了數千套殺菌燈支持雷神山醫院、漢川仙女山醫院等建設。
支援各地醫院建設的還有位於江門開平的海鴻電氣公司,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立體卷鐵心變壓器生產企業,也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我們了解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二期工程建設急需14臺箱式變電站屬於定製型產品,技術要求非常高,為此我們馬上動員了約50名員工提前復工。」該公司總經理翟麗珍說,考慮到該醫院在抗擊疫情中肩負著重要任務,海鴻電氣僅用了2天時間,就快速交付了第一批全球領先的敞開式立體卷鐵心乾式變壓器產品。
類似的案例還包括江門市奔力達電路有限公司。作為江門高新區的一家重點企業,該公司主要生產電子線路板,已於近日全面復產,生產車間呈現一片忙碌景象。「目前,我們每天能生產1500平方米線路板。」該公司總經理廖樹東告訴記者,武漢火神山醫院、各地疫情指揮中心和醫院都裝上了MAXHUB(高效會議平臺),為疫情中的遠程醫療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我們生產的線路板,正是該平臺的重要組成元件。」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全國醫用防感染織物收集袋短缺十分嚴重。應武漢市肺科醫院的請求,廣東寶德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急生產水溶性防感染醫用織物處置袋,有效解決了醫療系統物資緊缺的問題。「我們在創業過程中沒有購買土地,沒有蓋高大的辦公樓,將所有的資源全部投入到研發與創新中。從2005年公司正式投產起,寶德利在短短十多年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國內產能最大的水溶性功能降解新材料生產企業。」該公司董事長莫雄勳不無自豪地說。
企業轉產快 為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開設「綠色通道」
2月3日提交申請,6日拿批文,8日出產品,10日起實現24小時不間斷生產……今年春節假期,廣東恆健製藥有限公司(下稱「恆健製藥」)經歷了一次特別的轉型。在原有產品線的基礎上,恆健製藥火速轉產75%醫用酒精,持續支援江門抗疫一線。
「正月初四,我們就號召員工返廠,提前復工。」恆健製藥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胡錫昌表示,疫情來勢洶洶,不少廠企已停工放假,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資供應緊張。「除公司生產的中西製劑藥品、消毒酒精等產品外,工廠生產線還具備生產75%醫用酒精的轉產能力,這些都是疫情防控急需的物資。」胡錫昌坦言。
轉產緊缺防控物資,必須先解決生產資質問題。為推動更多企業轉產防疫物資,江門為生產經營疫情防控物資企業開設「綠色通道」,啟動「容缺受理」模式,並採用「承諾制」辦法,對新落地生產、擴產、轉產防控疫情所需物資的項目加快評審。「在嚴格做好風險審查、評估、防控的基礎上,我們僅用時3天就拿到了轉產批文。若按以前的流程層層上報審批,前後得要1個月。」胡錫昌回憶。
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像恆健製藥一樣越來越多的江門企業或轉型、或跨界,火速加入防疫物資生產大軍。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火速」轉產中,大多數江門企業都是在原有設備和產線上進行改造,或者選擇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降低風險,也能最大化地利用現有資源為企業創造效益。例如,開平遠博公司從生產非醫用口罩轉換成醫用口罩,轉產後N95口罩日產量3萬隻、平面口罩產能8萬隻;鶴山舒柏雅公司將生產化妝保健用產品,改造成符合醫用口罩生產條件,加快轉產醫用口罩……
在臺山四九鎮,民營企業超明日用化工也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公司原本是生產洗髮水、沐浴露為主的,得知江門疫情防控應急物資緊缺後,我們迅速調整生產和產品結構,組織正在休假的員工加班生產消毒殺菌產品。」超明日用化工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公司已將37噸消毒液、12噸洗手凝膠送至疫情防控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物資保障。
企業轉產快的背後更離不開江門的大力扶持。江門企業在規定期限內,投產、技改或轉產含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面罩、醫用口罩等防護物資,經市(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核定後,將按新購置的設備投資給予補貼,單個企業補貼總金額最高達200萬元。
近日,江門鐵金剛機械有限公司、江門市多快好省機械有限公司、舒而美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獲得江門第一、二批提前復工獎勵各20萬元。劉國強表示,「此前我們已生產超200臺熱封機設備至湖北多個城市。公司全面復產後,上周我們又運送了65臺熱封機過去。」
聚焦
校企合作研發
數位化隔離病床
一批由五邑大學與廣州海潔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數位化隔離淨化病床」,被列為防疫急需物資,第一批投產的產品已投放武漢試用,包括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據介紹,這批病床自帶正壓淨化與負壓隔離功能,相當於一個功能齊全的封閉式「膠囊病房」,可應付突發性醫療需求,為新冠肺炎輕症病人提供隔離防護、生命支撐和身體監測的照護服務。
設計三大基礎模塊提供隔離救助功能
「這款病床的設計理念源於2003年的『非典』疫情。」廣州海潔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子牛表示,經歷了「非典」之後,他們便開展了相關研究,希望能研發出一款擁有「隔離防護」功能的封閉式病床,應用於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救助。去年6月,該公司決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與五邑大學聯合開發。其中,學校主要負責病床的結構及外觀設計、商業模式策劃。
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黃驍介紹,這款病床打破傳統正壓淨化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建設周期長、成本高、靈活性差等限制,採用了模塊化功能組合設計,可利用工廠流水線實現高效生產製造,特別是應對突發性醫療需要時具有明顯優勢。「每個病床單元就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病房,不受地域限制,可因地制宜進行功能模塊的靈活組裝,滿足不同的醫療需求。」
從產品樣圖上看,該款病床整體為封閉式結構,設計有窗口與門,為1.2米X2米的單人床規格。黃驍表示,為了提高病人在密閉空間內的舒適度,他們在設計的時候儘可能從人體工程學、心理學上作出調整,「病床從概念構思到實物,前後花了半年時間,換了20多個草圖方案。」
蔡子牛介紹,隔離病床擁有安全防護系統、生命支撐系統和身體監測系統三大基礎功能模塊,同時還添加了數位化平臺系統,可供第三方醫護人員實施遠程看診治療。其中,安全防護系統基於循環式的空氣淨化裝置,保持密閉環境裡的空氣流通;生命支撐系統則可以提供供氧與負壓功能,減少病床外的交叉汙染;身體監測系統則可以24小時獲取病人的體溫、血壓、血氧、心電圖等信息指數,一旦出現異常,可馬上發出預警。
據介紹,該款產品應用場景廣泛,可用作血液病房、傳染病房、家居康養、應急救災或臨時病房,現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應用收到來自全國各地1000多張訂單
「前段時間,我們已經將第一批投產的病床緊急送往武漢市的8家醫院試用,包括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此後,我們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1000多張的訂單,其中約有600張訂單來自湖北省內。」「數位化隔離淨化病床」被列為防疫急需物資後,廣州海潔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進入加急生產的狀態,於1月26日復工。目前,該公司每天可生產10張隔離病床,待全部員工到崗後能實現每個月600張病床的產能。
蔡子牛表示,產品開發的首要理念是「安全」二字,「這款病床不僅可以為病人提供物理空間上的隔離防護,還可以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在生產製作工藝上,病床內的空氣淨化裝置的阻塵率、殺菌率不得低於99%,確保排風與送風系統都是淨化無害的。」
基於現有的基礎模塊功能,送往武漢的首批隔離病床主要應用於輕症或者普通症的監護治療,可大批應用於臨時搭建的醫院,如方艙醫院、火神山醫院,降低病人聚集的交叉感染風險,並為病人提供較好的隔離防護環境。
「本次五邑大學師生通過校企合作研究開發的『醫療淨化隔離病床』,是學校師生將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取得的成果,也是我們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地方高校力量的體現。」黃驍說。
針對目前防疫物資供不應求的困境,蔡子牛表示,他們計劃將生產出的醫療設備優先供應給湖北省包括火神山醫院在內的醫療機構以及廣州市的幾家定點醫院,「接下來我們將加大投產力度,爭取為疫情防控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數讀
自1月27日以來,5家江門企業共提供密封條4282萬米,可供製造超過420萬套防護服。
江門鐵金剛機械有限公司、江門市多快好省機械有限公司、舒而美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獲得江門第一、二批提前復工獎勵各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