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多艱難多魔幻已無需多言,畢竟咱們每個人都是親歷者,始於年初的這一場疫情,不知道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軌跡。我們就這樣跌跌撞撞一路走來,帶著對逝者的緬懷,對醫者的感激,還有一絲作為倖存者的僥倖,熬到了年末,也總算盼到了一些曙光初現的好消息,唯願這一年所能帶來的,真如尼採所說:「那些殺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強大!」
入選理由:
這屆留學生真的太難了!除了要應對各種現實的困境與挑戰,還要面對輿論場中的撕扯,忍受「夾心餅乾」般的苦楚,真可謂「這次第,怎一個『難』字了得」。
事件回顧:
2020年,全球的節奏都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經歷了一次艱難的考驗,「在這場疫情中,中國打了上半場,歐美打了下半場,而海外留學生則打了個全場。」
作為全球最龐大的留學生群體,中國留學生在這一年中深刻體會了進退兩難、左右為難。年初國內疫情爆發,抗疫醫療物資嚴重緊缺,海外留學生們積極行動,或參與籌集國內急需的醫療物資,或為祖國捐款捐物,這樣的「千裡援助」令人動容。國外疫情爆發後,個別海外歸國人員不配合國內防疫措施的舉動被放大,輿論場中開始出現以偏概全的論調,留學生群體被整體標籤化指責為「千裡投毒」。好在,這些嘲諷的聲音很快就因國家的明確表態而邊緣化,人民日報也發文聲援留學生,倡議對留學生「少一些謾罵攻擊,多一些支持幫助」。
「7月份的雅思考試還會繼續取消嗎?」 6月22日,「雅思」一詞登上微博熱搜,考生們紛紛留言發出了「靈魂質問」。2020上半年,多個與出國留學相關的語言能力考試不斷宣布取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託福、雅思、SAT等出國考試紛紛被取消,準留學生們二月盼三月、三月盼四月、四月盼五月,僅二、三、四三個月份,雅思在中國內地共計取消了84場考試, 「準留學生」們一籌莫展,在苦等無果的情況下,急需在2020年提交院校語言成績用來申請學校的考生們紛紛選擇「曲線自救」。
國內外各個城市,為防控疫情,紛紛採用封城的方式阻隔病毒的傳播。與Lockdown一起高頻出現在國外社交媒體上,描述防控狀態的詞彙還有,Voluntary-quarantine, Social distance, New normal。
從3月開始,多國陸續進入「Lockdown」(封城)模式。3月23日,英國政府發布了極為嚴格的封鎖措施。除了四種必需的情況,一律不許外出,並且警察有權力對違反規定的人進行處罰。3月18日,柏林和德國其它15州一起進入封城模式。
在英國利茲大學留學的中國學生吳芃,因每天堅持在推特上發布英國的疫情數據增長圖表,獲得眾多英國民眾的稱讚,並受到了英國媒體和官方的關注。今年7月,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離任前接受媒體採訪,稱讚了在英留學的中國學生非常積極和有韌性,在困難時期能夠互相支持、向中國的家人傳遞好消息,並對有需要的英國人非常慷慨。
疫情的全球蔓延導致防疫物資緊缺,進入4月,外交部開始源源不斷地向中國留學生比較集中的國家調配包括口罩、消毒用品、防疫指南等物資在內的健康包。「健康包」物資運送至義大利、韓國、日本、法國、德國、美國、英國、俄羅斯等20個國家的59個駐外使領館,再由使領館分發給當地留學生。
在英國倫敦,發放給學子的「健康包」在外包裝上寫著「祖國永遠在你身邊」的話語。「楓華溫情,眾志成城」中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健康包也給身在異鄉的留學生送去了溫暖。「細理遊子緒,菰米似故鄉」,義大利留學生侯躍男在發放中國使館派發的健康包時,手寫了230份詩句紙條隨健康包一起發放,打動了很多同學。
在德國薩爾州,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收到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發放的300份「健康包」後,給每一個包裹都貼上了「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的暖心紙條,每份「健康包」包含兩個KN95口罩、20個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一本新冠肺炎防疫手冊和少量消毒溼巾。
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正式印發。《意見》重申將繼續通過出國留學渠道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同時,下大力氣完善「平安留學」機制,維護留學人員合法權益和切實利益,將應對疫情過程中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進一步制度化、常態化,為廣大學子實現留學夢保駕護航。
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留學又多了一種上課形式—網課, 「倒時差」、「被逼瘋的爸媽」、「國內留學」等成為國內學生的槽點,而在國外,學生們不分中外,都在感慨恐怕是讀了一個Zoom University,畢竟無論你在哪University,都要準時Zoom。
新冠疫情導致各國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受到衝擊,多國高校採取了線上教學、在國內開設網課中心等靈活授課方式來應對。且在線修讀課程不影響學位學歷認證,不影響畢業後申請國外工作籤證。
「倒時差」成為不少在國內上網課學生的痛,有些學生甚至要經歷黑白顛倒的生活作息。還好,有一些海外高校積極牽手國內高校,提供實地住宿和學習的選擇。例如康奈爾大學的Study Away計劃、密西根州立大學的 MSU China-Based Semester、西澳大學在西南大學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設網課中心等。
可以在家考試的多鄰國考試成為出國考試圈的黑馬,TOEFL、GRE、GMAT等考試也紛紛推出了「在家考」的模式。
在線下考試不斷取消的情況下,多所國外高校開始接受「多鄰國英語測試」成績作為提交的語言水平測試成績,不少考生轉戰通過線上即可參加的多鄰國考試。據多鄰國英語測試官方介紹,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500所高校開始接受多鄰國英語測試的成績,絕大多數院校均為「長期接受」,包括:耶魯、杜克、帝國理工、倫敦大學學院、伯明罕、新南威爾斯、麥吉爾等。僅有極少數院校目前狀態為「暫時接受」,多鄰國官方也正在與這部分院校積極溝通,力爭將「暫時接受」變為「永久接受」。
2020年5月,ETS官方也發布了託福考試家庭版「Special Home Edition」。考試可以在考生自己的電腦上進行,並且安排專人在Proctor U進行監考。12月,家庭版託福考試改名為「Home Edition」並且成為長期的考試選擇,每周的周日至周三都能進行考試。託福在家考和考試中心的託福考試享有同樣的全球認可度,考試體驗及考試質量,信度和效度。
上半年政府安排包機接留學生回國、下半年國外高校包機接中國學生上學。
疫情下簽證辦理和國際通航規模受到限制,為響應中國留學生及其家庭的安全訴求,中國大使館組織包機接送美國、英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地的留學生回國。
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已安排351架次航班,從義大利、英國、美國、南非、伊朗等92個國家接回超過7.3萬名同胞。其中,未成年的小留學生和暑期必須離校的留學生約2.8萬人。
今年6月,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宣布包機接中國學生回去上學後,許多英國大學也紛紛加入這個行列。最近,澳大利亞維州的數十所高校也正提議將留學生包機帶回澳大利亞,這些學校甚至提議,教師們將在機場迎接學生,並與他們一起待在隔離場所。
多所英國大學也已經開始籌備針對明年1月的包機計劃,其中包括:謝菲爾德大學、卡迪夫大學、利物浦大學、貝法女王大學和阿伯丁大學。不僅如此,據英國媒體報導,當輝瑞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在英國開始推廣接種時,在英國的國際學生將能夠獲得免費接種。
今年,意向留學生的留學計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大部分的意向留學生並不打算放棄留學,而主要是在時間規劃上進行了調整。長遠來看,出國留學作為中國教育體系與人才培養的重要補充方式,仍被不少中國家庭視為子女教育規劃的重要路徑。
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於今年5月發布了《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受訪中96%的中國留學生表示,留學計劃不會因新冠疫情而中斷,其中48%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延期一年入學,僅4%的中國留學生決定放棄留學計劃。
6月,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對出國留學的影響將是暫時的,為克服疫情影響,教育部將積極開拓優質教育資源合作渠道,拓展出國留學空間。
7月18日,啟德教育發布了《新常態下的留學現狀報告》,調研數據顯示,其中,31.2%表示不確定是否推遲留學計劃,26.7%表示沒有影響,14.48%將留學計劃推遲半年,11.31%將留學計劃推遲一年, 16.3%表示不確定是否繼續留學(這之中初中階段的學生較多)。
隨著形勢的好轉,雅思、託福等線下考試在7月迎來復考。
進入7月,中國境內的雅思考試開始逐步恢復,7月9日開始,上海、廣州、重慶3所機考中心共4個考場恢復雅思和用於英國籤證及移民的雅思(IELTS for UKVI)機考。7月11日開始全國12所考點逐步恢復雅思和用於英國籤證及移民的雅思(IELTS for UKVI)紙筆考試。11月開始,中國內地分布於42個城市的87個雅思考點恢復考試,其中包括位於9個城市的10個機考中心。
託福考試也於7月11日開始逐步恢復10個考點的託福iBT考試,如蘇州大學、揚州大學、寧波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深圳城市學院、上海中學、常州高級中學、東莞文盛國際學校、蘇州國際預科學校、深圳賽格人才培訓中心。
在今年這個魔幻的局面中,各國高校紛紛簡化針對國際學生申請流程的審核標準。
大多數美國大學已不再強制要求提交標化成績,即採用Test Optional 政策;部分加拿大院校放寬了本科申請中對於 SAT/ACT 的要求;澳大利亞部分院校調整錄取規則及要求,發放有條件錄取;日本眾多院校放寬對學生入學英語或標化成績的種類限制;留德人員審核部發布「免面談」臨時舉措,法國進一步簡化HORS DAP流程,荷蘭高校紛紛推遲了申請截止時間,放寬材料後補條件。
在今年,英國沒有爭議地成為中國學生留學目的地的「首選」。作為英語發源地與世界各地皇室留學的首選目的國,英國名校林立、課程選擇豐富、教育質量全球領先,高等教育階段學制短以及2021年夏季即將恢復的PSW工作籤證(Post-Study Work Visa),更讓英國留學別具吸引力。
今年7月,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在離任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向中國學生發出邀請,「歡迎中國學生繼續申請到英國學習。英國大學不僅能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也會讓學生體驗到真正的多元化國際環境。」吳百納同時申明,英國不允許有歧視、種族主義等問題存在的空間。英國當地部門會對相應案件進行處理,很多大學也採取了非常嚴厲的附加舉措,以確保所有國際學生在英國感到受歡迎。「我非常有信心,英國仍將繼續是中國學生留學的首選。」
啟德教育《新常態下的留學現狀報告》調研數據也顯示,英國已連續兩年成為中國留學生的意向目的地首選。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ESA數據顯示,2018/2019學年中國內地學生赴英國留學總人數創下歷史新高,超過12.03萬。另據英國大學招生服務中心UCAS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申請英國大學本科的中國內地學生,較去年同期增長23%,達2.4萬人。
對於準留學生們來說,日本、德國這兩個國家,在今年顯現出比較穩定有秩序、安全且友好的特點,加之在高等教育質量方面一直就有的諸多優勢,諮詢意向和申請熱度較往年相比顯著升溫。
在中國「新冠疫情」防控最嚴峻的階段,日本各地捐贈武漢的醫療防護物資伴隨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些「詩詞大會」火遍朋友圈,中日之間的互助情誼也鼓舞和感動了很多人。日本也一直是中國留學生最青睞的留學目的國之一,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日本具有教育資源豐富、升學途徑多樣、錄取機制靈活、跨教育體系成本低等優勢。
提倡「全民教育」,公立大學免學費的德國,也是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據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和德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中心(DZHW)共同發布的《科學大都會2020》報告顯示,赴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從2012年的23883人增長到2019年的39871人,佔外國留學生總數13.2%,增幅平均每年為8.4%,中國穩居德國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
受疫情影響,中國香港求學顯現出地緣優勢,加之年中香港的社會經濟秩序逐步改善,中國內地學生赴港求學意向也在回暖,啟德教育客戶諮詢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起,香港求學諮詢的數量開始逐步回升,進入7月,香港求學諮詢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了21.98%,明確赴港求學意向的諮詢較上月環比增長30.77%。
對於中國內地學生來說,香港在教育質量、求學時長、求學成本、求學距離等方面,始終具有難以比擬的獨特優勢。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高校的排名也一直比較突出,2017年,中國香港就已經超越英國倫敦,成為全球唯一一座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作為國內最大的香港求學諮詢服務機構,啟德教育平均每年協助3000餘位內地學生申請香港高校碩士,並收穫超過10000個香港八大錄取。
《啟德教育香港求學錄取分析報告》對2018-2020年的三萬餘份啟德學生香港求學申請及錄取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內地學生在香港八大院校的申請/錄取佔比分別為香港城市大學(23.73%/24.09%)、香港中文大學(17.60%/15.68%)、香港理工大學(15.90%/13.62%)、香港浸會大學(13.35%/17.60%)、香港大學(12.10%/7.06%)、香港科技大學(10.07%/8.06%)、香港教育大學(4.59%/8.62%)、嶺南大學(2.66%/5.28%)。
入選理由:
留學申請時選擇多個國家/地區的院校同時申請,以提升留學成功率,應對大環境的不確定性。
今年上半年開始,受疫情、籤證政策、國際大環境影響,不少留學家庭開始選擇同時申請多個國家/地區的院校,這其中又以申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準留學生居多,這些原本單申請美國或澳大利亞的學生選擇聯申英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其它國家與地區。
以理工科留學申請為例,今年11月啟德教育發布的《2020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對2020年啟德留學客戶服務數據進行了分析,66.10%申請美國高校理工科的學生聯申了其它國家及地區,其中聯申英國的佔比最高(41.86%),其次是澳大利亞(20.93%)與加拿大(16.28%);64.96%申請澳大利亞高校理工科的學生聯申了其它國家與地區,其中聯申英國佔比最高(45.12%),其次是中國香港(17.07%)與美國(14.63%)。
近年來,理工科作為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熱門方向,申請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而在理工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專業又以絕對優勢霸佔各類榜單首位。
中國作為一個工業化國家,快速崛起的過程中離不開理工科人才。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學習最前沿的科學技術與知識,去世界頂尖高等學府深造是一條重要的路徑。在人工智慧、5G與大數據、網際網路、物聯網發展導向和人才需求引導下,催生出中國學生計算機專業留學熱潮。
啟德教育《2020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報告》數據顯示,2018-2020年中國學生理工科留學申請十大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佔比49.7%,排名第一。在中國留學生不同性別對理工科申請十大專業的選擇中,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專業均為首位。在不同留學階段對理工科專業的選擇中,碩士和本科階段的首選也都是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專業。此外,2020《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數據也顯示,來自中國內地的372,532名學生中,就讀人數最多的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專業,佔比達21.2%。
今年的很長一段時間中,線下課程、線下活動都受到了影響,隔離在家的同學、正在準備申請的同學或延期入學的同學們,在這個階段也沒有懈怠,開始通過一些遠程的科研或實習項目來增加履歷、提升競爭力,彎道超車。
事件回顧:
有一個誤區是認為遠程實習或項目沒有真實的體驗。但是這次疫情也讓同學們意識到,遠程PTA的含金量和效率跟實際沒有天差地別的不同。對於很多同學來講,當你是一個行業小白的時候,當你沒有任何相關實習經歷的時候,遠程項目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可以和導師進行一對一的溝通和交流,有問題也可以得到導師針對性的指導,時間和其他要求也比較靈活。
目前各國名校申請競爭日趨激烈,申請人的軟實力展示已經成為提升申請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如英國愛丁堡大學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學術成績只佔60%,另外40%要看學生的個人能力、優秀的背景經歷以及其他能突出個人優勢的亮點。德國慕尼黑工大的部分碩士專業要求學生提交相關論文,申請動機信佔比達到20%。
2020年,內卷無處不在,留學也不例外,海外高校招生人數下降、多國/地區聯申方式導致熱門留學目的地的申請競爭加劇,以致於形成了一個悖論,到底是申請競爭激烈導致了內卷,還是內卷導致了申請競爭的加劇?
2021秋季的申請難度將加大,競爭也會更激烈,一方面是因為2020年秋季入學的學生選擇推遲到2021春季或者2021秋季入學,這有可能佔用2021年招收新學生的名額。
另一方面,中國留學家庭的名校情節根深蒂固,以澳大利亞為例,2020年,有將近80%的學生申請澳洲八大名校,申請競爭十分激烈。此外,國外高校的錄取方式也在不斷調整,今年,英國、澳大利亞的一些高校開始不再採用滾動錄取先到先得的方式,而是根據學生背景和成績綜合評估後擇優錄取。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啟德教育建議早規劃,早申請,儘早獲得申請結果,為名校選擇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如部分院校申請失敗,也可以儘早調整申請策略,繼續爭取名校錄取。
過去這兩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和正在準備赴美求學的準留學生們的心情可謂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不過,隨著美國大選的塵埃落定以及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的加速部署,美國留學迎來了復甦的大環境。
11月25日,在U.S. News GlobalEducation發起的《後美國大選期的美國留學展望》專題系列研討會上,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前副院長、中美商會教育委員會主席John D. Van Fleet先生談到:「美國高等教育界一致認為新的政府會帶來一個更穩定的大環境,我們相信拜登政府會採取對留學生更為歡迎的態度。我非常樂觀的認為,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國的學生和家長完全可以放心前往美國留學和生活。」
另據美國媒體分析認為,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美國的留學環境將更具吸引力,不但籤證政策將較為穩定,對於國際學生將採取較為開放的態度,對新冠疫情的管控也將更為系統化。
海歸就業聚焦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慧、晶片製造等新基建領域。
2020年中國從財政、金融、貿易和技術等多方面為集成電路和軟體產業提供大力支持,並承諾到2025年中國晶片自給率從2019年的30%提升至70%。新基建浪潮帶來的萬億級市場機會,以及5G、AI、智能計算等帶來的高科技新賽道,使得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電子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專業將一直保持申請熱門,對數學、生物科學、新材料等基礎學科的人才也產生了巨大的需求。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中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十四五規劃強調在保證增長底線的前提下,追求更有質量的經濟增長,如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等。而2035遠景規劃目標提出:2035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等目標。
入選理由:疫苗研發不斷取得新進展,多國啟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國與國之間正在恢復開放、互信、合作的國際關係,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留學市場的復甦指日可待。
拜登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籤證發放回歸常態化,給予國際學生的工作機會增加,美國高校與社會的包容和開放,將會成為主流。11月15日,東協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RCEP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5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區。
日本文部科學省初步確定,從2022年開始增加國立大學的留學生招生人數。為了維護日本大學的國際競爭力,維持穩定的運營管理,以及彌補招生人口的空缺,引進留學生的「補救措施」已經迫在眉睫。
加拿大推出三年120萬移民計劃,為國際留學生提供更多移民配額。新加坡政府2021年將繼續提振經濟發展,對移民的條件也將逐步放寬,吸引更多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