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孟丹紅第三次參加人口普查工作,經歷了前兩次歷練,今年的她不僅是一名普查員,更是周新社區人口普查的總指揮。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在太湖街道全面啟動以來,作為人普工作的老將,她一方面加強業務能力學習,另一方面有針對性的對普查員開展業務指導,成為了社區普查員和指導員的「百科書」。
業務紮實練 數據嚴把關
社區人口普查開始之初,大家碰到難題都會找孟丹紅幫忙,因此,孟丹紅的手機信息常常處於飽和狀態。「走到哪裡手機都一定要握在手裡,幾乎二十四小時待命」,最晚一次是樓道長沈師傅凌晨來電反應情況,孟丹紅接起電話便掃清了困意,耐心給他解釋。
人口普查過程中,最讓孟丹紅頭疼的是外賣小哥,他們很多是租住戶,作息不定,流動性高,往往晚上十點多還碰不上人,一戶人家跑十幾趟是常有的事;還有人員混雜的出租屋,剛登記完沒幾天就有人搬走了,又換上新租客,這些問題都要通過反覆走訪,才能發現解決。為了保證數據質量,孟丹紅多次組織相關人員對各普查小區摸底資料進行逐一核對。全社區在她的指導和帶動下,順利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工作,為下階段的工作打好紮實的基礎。
入戶勤走訪 善舉暖人心
人口普查初啟,正是氣溫驟降的幾天。孟丹紅還記得那是一個周末,她穿著加絨衛衣,外面套了個毛背心,仍舊感覺涼颼颼的,兩個溫水泡過的熱蘋果卻讓她打心底裡升騰起一股暖意。
當天,她在周新苑東三期372-373棟做人口普查,在兩棟樓裡從下到上再由上至下跑了一圈,好些人家都撲了空,於是,她決定在樓棟進門的地方等居民回家。小區居民周阿姨正是在這時候出門的,只是沒想到,逛了一圈回來,孟丹紅還立在冷風中。「風頭裡站了一下午,水也沒喝上一口,太讓人心疼了」,周阿姨是殘疾人,與平時在社區負責民政工作的孟丹紅打過照面,她不聲不響地上樓回家削了兩個蘋果,並特意用溫水泡熱了,裝在保鮮袋裡送下來,這讓孟丹紅十分感動,也對做好人普工作有了更強的信念。
「有老家在重慶的阿姨一定要送家鄉的特色月餅給我們品嘗,也有熱心的居民家裡泡著熱茶等候普查員上門……」入戶普查的過程中,孟丹紅還收穫了很多來自居民的善意關懷,再次登門時,她也會拎上一小袋橘子作為回報。禮尚往來間,加深了同社區居民的感情。
「社區工作必須實實在在的下沉到居民,老百姓的傾訴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渠道」,在孟丹紅看來,做基層工作的基礎是「相互信任」,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走進老百姓的心裡。在人口普查過程中,孟丹紅不吝辛勞,哪怕是聽居民發發牢騷、訴訴苦,也不錯過一件大事小情,她希望藉此機會,能夠推動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更上一層樓。
親友齊上陣 全家總動員
人普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利用的多是休息時間,在發動志願者時,孟丹紅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家人。21歲的兒子在她的鼓勵下成為了一名普查員,她的丈夫和親友也加入了普查隊伍,義務幫忙。全家總動員後,這個平日裡充滿煙火氣的三口之家已經很久沒有開過夥了。
人普開始之初,經常能在傍晚的時候,看到他們一家三口在小區附近的小店裡,匆匆吃著餛飩、麵條,扒拉幾口,一個轉身,就已入戶去進行人口普查。直到有一天,鄰居把這一情況告訴了孟丹紅的公公婆婆,兩位老人勸著他們再忙、再累一定回家吃口熱飯。「公公疼惜我們,但是他自己才動過手術,我們都瞞著他,不想讓他太操心」,說起老人張羅飯菜招呼他們回家的熱情,孟丹紅的眼光中泛起了淚花。在她看來,這些都是平常人家裡再平凡不過的故事,身處其中,卻能感受到直抵人心的溫暖與力量,也正是在家人的合力相助、鼎力支持下,她堅定了為人普工作奉獻的信心和決心。 (晚報記者 陳鈺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