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還有哪些卡脖子技術迫切需要突破

2020-12-22 廈大長話短說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21年8項重點經濟任務依序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做好「碳達峰」及「碳中和」工作。

頭兩項重點任務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及「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制定實施「基礎研究10年行動方案」。

這兩項任務中還包括,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遭他國控制)問題」。

2020年11月30日中科院大學副院長劉雲教授,在「2020年中國聯通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表演講,他說,中國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

2018年5月求是雜誌刊登的文章也指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創造新產業、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遠遠不夠,產業還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的現狀。在「2018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時任工信部副部長、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辛國斌指出:中國製造業創新力不強,核心技術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根據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計算機和伺服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晶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晶片依賴進口。在裝備製造領域,高檔數控工具機、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逾95%製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

2020年9月11日,提出包括蔬菜、豬等在內的種子也是卡脖子的。

中國製造2025的10個方面的技術都有巨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間

我國科技實力:工信部部長苗圩:中國製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對《中國製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指出,在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要成為製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年。

第一梯隊美國:頂尖大學、實驗室、諾獎70%、頂尖科技企業

第二梯隊中,英國(頂尖大學、羅羅,在鋼鐵、製藥、生物育種、航空航天、機械、微電子、軍工、環境科學等方面都處於世界一流之列)、德國、日本、法國、芬蘭、以色列、韓國。義大利、加拿大、

第三梯隊中,大量的新興經濟體通過要素成本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也將逐步納入到全球製造業體系。」

因此,我國需要在教育投入方面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9年教育的財政投入佔DP比重有4.08%,遠低於發達國家7%以上;改革教育培養體制;通過事業、待遇和感情吸引和留住人才。通過乏力發展民營企業促進創新;尤其建立創新的制度環境。如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稅賦等。

我們堅信未來一定會突破這些卡脖子技術和設備。

澳大利亞樹熊

相關焦點

  • 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面臨的難題與潛力分析
    對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技術,更是需要在長期的基礎科學研究、教育發展和知識創新的基礎上,通過投入大量研究與開發經費才能研發出來。目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總體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適應市場經濟的創新生態系統還不健全,在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方面,還面臨許多難題。
  • 新發展格局下 如何理解與突破「卡脖子」技術問題
    「卡脖子」關鍵技術是新發展格局形成中最大的供給方障礙、堵點。中央提出堅持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旨在通過加快提升國內科技創新能力,儘快地讓這些堵點暢通起來,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可控,不再受制於人,保障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這裡有一個科學地確定哪些是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問題。是不是所有中國沒有掌握的技術都要努力自己研發?
  • 突圍晶片「卡脖子」!我國再添「猛將」:12吋晶片廠正式投產
    在美國新規之下,我國晶片製造屢遭「卡脖子」。但中國晶片行業化壓力為動力,在高新技術領域不斷突破。繼中芯國際晶片製造技術逐步追上臺積電、三星等全球頂尖晶片巨頭後,我國晶片製造行業又添一員「猛將」。此次,該公司正式投產12吋晶片生產線,其技術也將更上一層樓。因為12吋晶片生產線是當前最先進的晶圓生產線之一,一般是用來生產7nm和5nm晶片的。
  • 總書記的牽掛丨萬華化學集團:突破「卡脖子」技術,搶佔自主創新...
    關鍵技術「打通關」,研發團隊穩增容,萬華化學集團一以貫之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向前——突破「卡脖子」技術,搶佔自主創新制高點萬華煙臺工業園乙烯項目建設現場。聚醚多元醇的上遊產品是環氧丙烷,目前國內環氧丙烷生產工藝的主流是高汙染、高能耗的氯醇法,而環保技術如PO/MTBE等被少數幾家國外大企業把持。技術上仰人鼻息,曾是萬華人刻在骨子裡的痛。2010年起,他們下定決心突破環氧丙烷的環保化生產。在引進PO/MTBE技術後,開始國產化嘗試並在此基礎上突破創新,自主研發了環保技術PO/SM和POCHP。
  • 從P-TMO模型看我國重大創新突破的關鍵因素
    摘 要:在國際高端技術壟斷競爭日益加劇、全球供應鏈技術鏈斷裂、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鍛造「殺手鐧」技術與突破「卡脖子」技術,對提升我國科技實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至關重要。
  • 「「卡脖子」系列」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產業及技術發展報告!
    長期以來,我國將顯示產業作為一個重點扶持的技術方向,在積極的政策扶持之下,我國相關領域飛速發展。然而,隨著高端顯示市場的發展,我國在OLED顯示的原材料等方面的問題也越發尖銳。此前科技日報的「卡脖子」系列中,就重點報導了我國在「OLED顯示面板」製造領域的一系列瓶頸。
  • 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新論)
    面向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科技工作者應特別注重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當前,我國在若干核心關鍵領域仍然面臨著「卡脖子」問題。改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切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迫切需要完善我國的自主科技創新體系。要健全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研發再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布局。
  • 「卡脖子」終將成為過去
    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全國政協委員楊元喜把這段話發送到了委員移動履職平臺的「科技與創新」讀書群。「我們一直難以逾越核心技術的門檻,問題在哪裡?」「我們必須下大決心攻克和掌握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很快,群裡其他委員回應道。中國的關鍵技術瓶頸主要有哪些?如何加以突破?
  • 卡脖子的技術,真想不到……
    短艙需要將發動機包覆,減少飛行阻力;其進氣道還要具有防、除冰的能力;飛行中,要保護髮動機不受幹擾正常工作;在地面,需要做到方便發動機的維護和維修,一旦短艙有損,飛行中可能會引起發動機嚴重事故。短艙越大技術難度越高。我國在這一重要領域尚屬空白。查閱所有公開資料,我國尚無自主研製短艙的專門機構,相關院校似乎也沒有設置相關的學科。
  • 長春光機所:突破多項「卡脖子」核心技術,取得多項具有裡程碑意義...
    作為國家高端光學儀器與裝備研發、製造的綜合型多學科集同創新基地,「十三五」期間,長春光機所領域優勢不斷鞏固、擴大,進一步彰顯了在國家重大需求、國民經濟建設中無可替代的實力和地位:突破了多項「卡脖子」核心技術,取得了多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成果。
  • 魯白:中國不應該特別強調卡脖子技術,應強調從零到一的創新
    科技競爭更令人關注,「卡脖子技術」被反覆提及。適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如何?科技領域究竟該競爭還是合作?中國如何突破「卡脖子技術」?12月16日,在鳳凰衛視和鳳凰網主辦、青花汾酒首席贊助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科技分論壇上,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主編魯白對這些問題給出了他的答案。
  • 「卡脖子」問題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車企需聯合突破「卡脖子」技術近期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
  • 中航證券張超:被日本東麗「卡脖子」逼出來的碳纖維
    以日本東麗為代表的巨頭對中國碳纖維「卡脖子」由於碳纖維用途及客戶的敏感性,以日本東麗為代表的國際碳纖維生產巨頭利用其技術壟斷和規模化生產優勢,在我國高端碳纖維領域採取嚴格的技術壟斷和禁運,低端碳纖維領域採取低價傾銷和惡意競銷的策略,使得國內大部分碳纖維生產企業技術水平落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嚴重製約了國內碳纖維企業的發展。
  • 明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預增30%以上達180萬輛,「卡脖子」技術如何解決?
    (朱延生/攝)面對新能源汽車2021年將有望實現兩位數以上的可喜增長,現實卻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仍存在不少「卡脖子」技術。近期,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2035年規劃》)提出,要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談解決「卡脖子」問題:需重視基礎研究
    「在基礎方面,特別是現在核心『卡脖子』技術,需要有些不一樣的創新思維。我們要找一些好的創新思路、解決辦法,然後看能不能在技術層面上不斷突破。」郭少軍認為,打通基礎和應用很重要。「我們的創新往往要不在基礎,要不在應用,怎麼把這個壁壘打通,對未來解決『卡脖子』技術至關重要。」
  • 破解「卡脖子」問題需產學研用多方合力
    來源:經濟日報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強化企業自主創新地位,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如何發揮市場優勢,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都是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 美國公司高調宣布:突破晶片物理極限!而我國科技巨頭卻忙著賣菜
    談「芯」色變,我國晶片自主之路困難重重,而最大的困難就是我們的科技巨頭沒有長遠目光,缺乏參與。英偉達首席科學家:突破晶片物理極限。在近期舉行的中國GPU技術大會上,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表示,其科研團隊正在致力於突破晶片物理技術的極限,讓AI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 陳光|科技自立自強是鍛造「殺手鐧」技術的基本遵循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標誌著中國掌握了無人月球探測的最主要基本技術,向航天強國邁出強有力的一步。在國際高端技術壟斷競爭日益加劇、全球供應鏈技術鏈斷裂、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突破更多「卡脖子」技術、掌握更多「殺手鐧」技術意義重大。
  • 院士把脈5G+工業網際網路 以持續創新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指出,我國5G商用一年多來,已建設5G基站近70萬個,終端連接數突破1.8億,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技術先進、運行高效、資源集約的高質量5G網絡正加快建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認為,5G+工業網際網路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支撐,智能製造需要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而智能製造也為5G+工業網際網路開闢廣闊的應用市場。當前,我國和發達國家掌握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的機會是均等的,這為我國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可能。
  • 光刻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_騰訊新聞
    如果光刻的核心設備、材料等被個別國家壟斷和管控的話,光刻技術就成了「卡」其他國家晶片產業「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二、晶片製造中還要用到哪些技術? 晶片製造除了用到光刻技術,還有很多其它技術,例如刻蝕、氧化、擴散、澱積、離子注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