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21年8項重點經濟任務依序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做好「碳達峰」及「碳中和」工作。
頭兩項重點任務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及「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制定實施「基礎研究10年行動方案」。
這兩項任務中還包括,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遭他國控制)問題」。
2020年11月30日中科院大學副院長劉雲教授,在「2020年中國聯通科技創新大會」上發表演講,他說,中國有35項關鍵技術被「卡脖子」。
2018年5月求是雜誌刊登的文章也指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創造新產業、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遠遠不夠,產業還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的現狀。在「2018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時任工信部副部長、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辛國斌指出:中國製造業創新力不強,核心技術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根據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計算機和伺服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晶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晶片依賴進口。在裝備製造領域,高檔數控工具機、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逾95%製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
2020年9月11日,提出包括蔬菜、豬等在內的種子也是卡脖子的。
中國製造2025的10個方面的技術都有巨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間
我國科技實力:工信部部長苗圩:中國製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對《中國製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指出,在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要成為製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年。
第一梯隊美國:頂尖大學、實驗室、諾獎70%、頂尖科技企業
第二梯隊中,英國(頂尖大學、羅羅,在鋼鐵、製藥、生物育種、航空航天、機械、微電子、軍工、環境科學等方面都處於世界一流之列)、德國、日本、法國、芬蘭、以色列、韓國。義大利、加拿大、
第三梯隊中,大量的新興經濟體通過要素成本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也將逐步納入到全球製造業體系。」
因此,我國需要在教育投入方面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19年教育的財政投入佔DP比重有4.08%,遠低於發達國家7%以上;改革教育培養體制;通過事業、待遇和感情吸引和留住人才。通過乏力發展民營企業促進創新;尤其建立創新的制度環境。如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稅賦等。
我們堅信未來一定會突破這些卡脖子技術和設備。
澳大利亞樹熊